標籤:

平型關大捷純屬自誇:日軍被殲人數只有60?

平型關大捷純屬自誇:日軍被殲人數只有60?

2011-8-01 15:31來源:中華網評論 2 條 查看評論 【字體:大 中 小】

  核心提示:海外一份報道提到平型關戰役日軍的損失,認為損失應該是「一個不完整的汽車中隊和一個負責大行李的運輸和護衛的輜重小隊,共計有日本兵六十人」。因此,認為中國方面把平型關看做大捷純屬誇大。這樣的所謂資料實在讓人哭笑不得……本文原載於《歷史學家茶座》第8輯,原標題為「從日本史料看平型關之戰日軍被殲人數」

一、在海外看到一份報道,提到平型關戰役日軍的損失,認為損失應該是「一個不完整的汽車中隊和一個負責大行李的運輸和護衛的輜重小隊,共計有日本兵六十人」。因此,認為中國方面把平型關看做大捷純屬誇大。這樣的所謂資料實在讓人哭笑不得,就筆者在日本所見有關的資料,日軍傷亡是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的。

-

  平型關之戰,到底斃傷了多少日軍?中國方面有一萬(蔣介石賀電)、三千(長期使用的數字)和一千(近期國內著作如《三晉同仇》等使用數字)之分。從當時投入戰鬥的日軍屬於後勤部隊來看,一萬和三千都不大可能,屬於戰時為了鼓舞士氣而進行的戰果宣傳。據此,我認為中方比較可靠的數據是一千。這個數字對比日軍的參戰部隊,個人認為是比較可靠的,所謂日軍僅僅損失六十人的報道,是不確實的。

  然而,分析日軍損失,使我們遇到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那就是日軍為了維護士氣,對戰時損失和戰果的不實報道,使日軍的實際損失與其公報不符。比如,就日軍報道在中原戰役中最為激烈的洛陽之戰,我曾找到有關龍門山激戰、停車場肉搏戰、禹王廟之戰等多次惡戰的回憶文章,中日方面都承認這是一次大規模的攻防作戰。而日軍最後報道的傷亡情況呢?不過損失55人而已。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中國戰場,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曾經一次就宣稱擊沉美國四艘航空母艦。實際上戰後調查,擊沉的,僅僅是一艘登陸艇而已。

  所以,對於平型關之戰的真實情況,我採取了根據史料進行推測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採用日軍公布傷亡數字的報道(《第二十一聯隊戰史》中直接報道此戰陣亡15人,連在日本大概都不會有人相信)。

  二、目前關於平型關之戰,日文資料中筆者注意到三本很有價值的材料。一本是《第二十一聯隊戰史》,第二本是原《每日新聞》隨軍記者益川的《大陸舞台上的中日死戰》,前者日本各大圖書館都可以借到,後者在《丸》雜誌上曾經連載,其第三部分對平型關之戰進行了詳細的描述。第三本則是在查找其他資料時,意外發現在日軍《第十一聯隊戰史》中,有著比遭到打擊的日軍部隊對此戰更詳細的記錄。因為第十一聯隊的尾家大隊,正是22日最後乘坐新莊淳卡車的人員,該聯隊亦奉命救援平型關遇伏日軍。可能因為損失的不是自己的部隊,所以記錄更沒有顧忌一些。日軍勾勒出的平型關之戰,終於顯露出了比較清晰的形象。令人驚訝的是,它提到的戰場狀況,居然有很多是中國史料中所根本沒有提到的。平型關之戰可能和我們傳統的看法不同,在八路軍的伏擊圈中,它有兩個戰場,也就是說,日軍從兩個不同方向鑽進了八路軍的伏擊圈!

  從中文史料看,日軍在平型關之戰中的狀況,是一個典型的口袋之戰,也就是日軍鑽進中國軍隊布置的口袋陣,然後被全部殲滅。但是日本方面的記載,這個口袋卻是有兩個進口的(平型關之戰,實際發生的地點並不在平型關,而在平型關以東的關溝峽谷)。

  益川的文章中對這一戰一開頭就交待:「平型關是北支山嶽地帶山西北部的閥門」,「曲折的隘路兩側是十米至三十米高的陡崖」,「昭和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午前,雨中,兩件大慘事在這裡發生了」。

  一次戰鬥,為什麼會發生「兩件大慘事」呢?原來,進入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六千餘」部隊伏擊圈的日軍,分屬兩個部隊!這兩個敵軍部隊,一個是從平型關返回靈丘的「新莊自動車隊」,搭載其他日軍部隊一部,屬於日軍第六兵站汽車隊,由兩個中隊組成,搭載部隊人數不詳,從西向東進入八路軍伏擊區。這支部隊的指揮官是新莊淳中佐。日軍資料中沒有記錄它的總人數,但是從後面記錄的傷亡來看,這支部隊比對向而來的大行李部隊要多得多。有朋友考證,日軍旅團長三浦少將和從前線歸來的慰問團也在其中,對於這一點,我所見到的日方資料沒有記載,存疑。進入伏擊圈的另一支部隊是攜帶大批彈藥、衣物、糧食等物資,從靈丘向平型關前線支援的步兵第二十一聯隊(指揮官浜田大佐)輜重部隊,第五師團參謀橋本順正中佐與他們同行。

  這兩支日軍部隊的最高指揮官都在這次戰鬥中被擊斃。

  日軍在平型關戰死的最高軍官是中佐,而且一下就被打死了兩個,第二十旅團的新莊淳中佐和第二十一聯隊的橋本順正中佐。中佐,就是中校,在日軍中指揮一個大隊的軍官軍銜只是少佐(少校),比如第十一聯隊的三個大隊長,就都是少佐。中佐屬於中高級軍官,一下打死兩個,如果日軍投入部隊只有60人,那應該就不是輜重部隊,而是貴賓部隊了。

-這兩個人的身份也很有意思。-

  這裡面有兩點耐人尋味。第一,日軍為何未派尖兵搜索前進;第二,橋本所部中,除了日軍以外,是否確如推測的那樣有一批朝鮮夫役隨同,他們是否沒有武器。

  核心提示:海外一份報道提到平型關戰役日軍的損失,認為損失應該是「一個不完整的汽車中隊和一個負責大行李的運輸和護衛的輜重小隊,共計有日本兵六十人」。因此,認為中國方面把平型關看做大捷純屬誇大。這樣的所謂資料實在讓人哭笑不得……日軍未派尖兵,一方面是他們前一階段作戰順利,確實驕橫。還有一個原因,卻是因為,八路軍設伏的關溝,是在實實在在的敵後。日軍稱,八路軍一一五師是從三角山(中國名稱,不明,與1930高地為日軍所稱的平型關前兩大制高點)四十二聯隊平岩大隊的側翼陣地上穿越過來,進入伏擊陣地的。而橋本所部認為如果有敵軍滲透過來,必然會和四十二聯隊發生戰鬥。既然前線一切平靜,當然也就沒有必要派出尖兵。

  其實,山西的山地丘陵地形極為複雜,所謂「控制」,對於日軍這樣的客軍來說,只能是相對而言,而本地的軍隊完全可以從敵軍的縫隙中實現穿插。應該說,一一五師的戰術動作果斷堅決,人員戰鬥經驗豐富,是能夠悄無聲息進入敵後設立埋伏的重要原因。同時,24日夜間的大雨,更使日軍無法行動,平岩大隊能夠發現八路軍的行蹤,反而是奇蹟了。換句話說,日軍這種粗糙的戰鬥作風,可以說是前一階段國民黨軍節節固守,絕不向敵後出擊「慣」出來的。

而橋本所部隨行人員的情況,我再次仔細研究《太行山中的大行李隊》那張照片,也就是橋本所部的絕影,發現推拉第一輛大車的輜重兵服裝不統一。其中在後方推車的士兵肩挎步槍,頭戴三塊瓦的皮帽,與日軍的服裝顯然不同。仔細看來,我覺得,它和當時在山西與我軍交戰的一支偽軍的服裝頗為相似,那就是蒙古分裂勢力德王所屬的偽蒙軍。

  難道跟隨橋本進入伏擊圈的還有偽蒙軍?無論朝鮮夫役還是偽蒙軍,從運輸隊情況看人數都不會少,為何會和日軍一同全軍覆沒而沒有人投降?是聽不懂勸降還是八路軍火力太猛?或是受到日軍的脅迫?

  這恐怕只能是一個謎了。

  橋本順正指揮日軍的抵抗頗為頑強,據稱他曾準確判斷一個中國軍隊的指揮所,並指揮輕機槍進行攻擊 ——「可能是八路軍指揮官被打死,一度攻勢得以減緩。」然而,他的兵力畢竟有限,裝備也不充足,更要命的是由於八路軍伏擊陣地選擇得好,日軍處於「很難看到敵人只能挨打」的境地。當八路軍第二次發動猛攻的時候,這支日軍終於未能逃脫「全滅」的命運。有消息說當時日軍輜重中,槍支與彈藥是分裝的,以至於一些沒有槍的輜重隊員找到了槍沒有子彈,或是找到了子彈沒有槍,抵抗能力大減。不過這種說法沒有得到日方資料的證實。一一五師衝下山來,和日軍發生了白刃戰,日軍全被殺死,連手錶和鋼筆都被八路軍繳走作了戰利品。部分當時未死的日軍拚命抵抗,被八路軍擊斃,有的和車輛一起被燒成黑炭(當然,這時候又少不了日軍責備八路軍「野蠻」的話題)。

  大家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奇怪——既然這支日軍已經「全滅」,如何還能夠提供如此詳細的戰鬥經過呢?

  其實,這一路日軍還有幾個倖存者。三天以後,日軍第二十一聯隊的官兵趕來救援,在死屍堆里發現了兩名奄奄一息的日軍重傷員,隨後又在附近山坳中發現隱藏於此處的三名日軍傷員,這就是此戰這路日軍的全部倖存者了。但是,沒有一個日軍能夠說出橋本順正中佐的死亡經過,他們對橋本最後的記憶就是他指揮輕機槍射擊的時刻。

  如前面對這一路敵軍人數的分析,橋本所部被消滅的當在三百五十人左右。應包括日軍橋本順正中佐以下隨員數人,大小行李輜重兵一百多人,高橋義夫騎兵小隊六十人,以及約同等數量的朝鮮夫役或偽蒙軍,損失馬匹一百多匹。77輛大車和一輛汽車全被摧毀,物資被繳獲。

  另一路日軍新莊汽車隊的情況,要凌亂地多。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情況是,戰鬥打響以後,日軍的首車即被摧毀,日軍人員紛紛下車。由於沒有統一指揮(新莊中佐在第一次攻擊中即斃命),這段時間的日軍作戰情況沒人能夠掌握。其實,此時這一路日軍進入伏擊圈的已有七十多輛汽車,單縱隊的長度約一點五公里,另一方面橋本部隊的日軍七十餘輛大車也綿延一公里左右,兩軍之間的間隔不過兩公里多一點。如果新莊所部日軍向前沖,與橋本所部合而為一,則戰鬥無疑會複雜地多。不過,可能是因為失去指揮,這路日軍並沒有做這樣的努力。這一路日軍的損失,日本記者益川《大陸舞台上的中日死戰》的記載:「在八路軍伏擊圈的西端,遭到預設的伏擊,指揮官新莊中佐以下約二百人戰死,車輛焚毀。」由於日軍未能全部進入伏擊圈,所以一部分日軍撤出了戰鬥,向後退卻,隨後立即投入反擊,試圖打開缺口,救出被圍的戰友(按照某些說法,是戰鬥開始後立即突圍成功的三浦少將親自指揮反撲)。經過「奮戰」,終於一度打開了包圍圈,掩護部分日軍未死人員撤離,這就是日軍兩個汽車中隊的中隊長都能夠生還的原因。但是,由於日軍得以打開包圍圈的時間極短(此後足有三天日軍沒敢,也沒兵力進入關溝伏擊區),估計在被擊毀汽車上的日軍傷兵很少有人能夠生存。

  從八路軍方面的描述看,這路日軍未能突圍的部隊由於是摩托化部隊的精兵,武器也比較好,曾經依託汽車進行頑強的抵抗,甚至向八路軍發動反衝鋒。日軍傷兵也並非任人宰割(26日,國民黨軍反擊鵠子溝日軍野戰醫院的時候,日軍傷兵就曾頑強抵抗)。但是由於一一五師兵力超過日軍數倍,終於將日軍全部殲滅,以至於三天後進入此地的日軍只見被摧毀的汽車和車上車下層疊的屍體。

  根據這一戰情況分析,新莊汽車隊方面日方自己承認戰死者約二百人。當時戰爭死亡率與戰傷率為1∶3,考慮到日軍遭到突襲,而且部分人員最終被包圍全殲,死亡人數應該比較高,這個比率可能改為1∶2 更趨合理。因此,即便這戰死的二百人日軍包括了解圍部隊的陣亡人員,這一路日軍的傷亡也將達到六百人以上。

  如此計算,僅這兩路日軍的傷亡,就已經達到了九百人以上。

  同期,日軍第十一聯隊、第二十一聯隊、第四十二聯隊等部隊曾全力突擊,試圖挽救兩支日軍。但是由於遭到八路軍各部隊的頑強阻擊,未能前進,反而不得不做出後退姿態。日軍直到三天後才進入關溝伏擊區,他們除了收屍已經沒有作用。按照當時日軍援救戰友的作戰士氣和未能成功的結果,日軍在這三路援助中每路遭到數十人的傷亡應該不會離譜。這樣說法還有一個佐證,就是日軍第二十一聯隊戰史記載當天在鎮邊城損失20名士兵。其時間正在橋本和新莊兩部覆沒之間,推測當為試圖突入解圍時遭到的傷亡。

  因此,平型關大捷中日軍傷亡千人應該不是一個很離譜的數字。


推薦閱讀:

日軍「色性地獄」慰安所:女人躺下後就起不來
桂柳會戰:日軍唱著凱歌摔進泥潭(圖)
【侵華日軍彩照百張】
萬家嶺戰役殲滅日軍第106師團日軍10500餘人
王牌軍包圍的日軍被詭異命令要求開口子放生,呼嘯而出,誰是禍首

TAG:日軍 | 人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