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嚴重,照見家長對未來無力的恐懼

親愛的家長們同學們,大家晚上好!我是祁祁喵,今天是2018年5月28號,是我們的第102講。最近這幾期將是「親子堂」系列課程,我們將專註於如何改善親子關係,如何成為孩子成長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昨天有個家長來訪,說及自己12歲的男孩,幾乎泣不成聲。在對兒子許多「惡劣事件」進行幾近絕望的傾訴之後,她總結陳詞說:「他現在才這麼大點,就敢這麼對我。等我老了……」省略號後頭,是一長串眼淚。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一、青春期叛逆嚴重,照見了家長對未來無力的恐懼

「等我老了……」這四個字後頭,祁祁喵划了個長長地省略號。這省略號後頭藏著的是什麼?是家長深深的恐懼啊!

恐懼孩子越來越不服管教,不知會長成什麼樣兒;恐懼工資不見漲可物價房價長了翅膀的飛漲;恐懼容顏不再美麗身體不再年輕,恐懼自己一天天加速貶值;恐懼父母雙親身體越來越差看病越來越貴,恐懼會不會有一天自己不得不面臨拿錢為父母續命的兩難選擇;恐懼丈夫有可能不忠、婚姻有可能解體,恐懼大把大把年輕美貌女子會在工作崗位上取代自己、會在婚姻家庭里取代自己;恐懼日復一日柴米油鹽庸常日子裡一天天年老力衰一天天老而無用之後,再也沒有一丁點被利用、被使用的價值之後,會被嫌棄、被空巢、被漠然遺忘……那麼多那麼多對不可知未來的恐懼,猝不及防,突然被孩子「青春期這面鏡子」提前照見、放大、倒逼。

怎麼辦,怎麼辦,無數個怎麼辦!問天問地問自己,全是無力。怎麼能不惶惶,怎麼能不恐懼?這樣惶惶和恐懼的情緒垃圾,總要有個去處,於是迎來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麥芒針鋒尖對尖,杠起來了,矛盾加劇了,家裡頭一地雞毛,滿目狼藉……怎麼辦?是去朋友圈大口大口喝雞湯?還是被「別人家孩子」刺激著轉過身來與孩子加力再鬧?

二、身份置換,從恐懼中抽離並去掉情緒重回理智

不,不!請停一停!定而後生靜。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人」這個物種,一旦被恐懼所支配時候的共性癥狀是什麼?立馬被另外一個人附身的感覺啊,一下子就不是原本那個理性從容的自己了。

那個附身了的傢伙是什麼樣兒?神經高度緊張,內心充滿害怕,注意力無法集中,大腦一片空白,特別容易衝動,不能準確判斷,無法控制自己……如此等等。親愛的,請試著按照以上描述,在自己大腦里創設這麼一個形象:嚇不嚇人?根本就不是個正常人類了嘛,秒變非人類的節奏!

咱再在大腦里創設第二個情境:如果你是孩子,你每天一進門就面對這麼個非正常狀態的「非人類」,你什麼感受?你肯定也不樂意啊,你也肯定腦仁疼啊!

更何況我們的孩子,他們從12歲到18歲之間的這個生命階段,本來就夠辛苦的了,生理上身體特徵的變化成長讓他惶恐和不安,心理上格外不同的反常變化也讓他惶恐和不安。一個成年人如果突然遭逢巨大打擊和身心雙重變化都會扛不住的,更何況一個12歲的孩子?面對這麼可怕的不確定感,他只會比家長更惶恐更不安。

家長明明「吃的鹽比孩子吃的飯還多」,有這麼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心理體驗可以幫幫孩子,可家長們卻走進了自己的死胡同,比12歲的孩子還像個孩子似的,整天跟孩子對著干,不順著他、不溫暖他、不指引他,還要求他像個小聖人似的溫言細語體諒你、敬愛你、甚至充當你傾倒負面情緒的垃圾筒。他只是個12歲的孩子,他不是聖人!他甚至每夜在夢中都要忍受骨頭長開的生理疼痛;他只是個12歲孩子,論生理年齡你比他早來這世界二三十年。一個小你二三十歲的孩子,他憑什麼安慰你的不安、拯救你的恐懼?

「要想知道,打個顛倒。」老祖宗說的好啊,老祖宗說的就是這個「同理心」。你在大腦裡頭創設一個情景,把自己跟孩子的位置顛倒一下,你把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12歲的孩子,並通過這個12歲孩子眼睛和立場來看看這一場家庭情景劇,真真切切感受他所感受的,你就會被自己的偏頗、自我、固執以及對孩子的不尊重不體貼給嚇到!你就能徹底把自己從無數未知的恐懼中完全抽離出去,並重回一個正常成年人的清醒和理智。

三、創設情境,通過提前體驗分離激活愛的鏈接

通過第二步的身份置換,家長回歸了那個正常、清醒、理智的成年人。以一個三四十歲的、極其正常的成年人心態,再去平靜面對一個十二三歲孩子花樣百出的「壞」表現、層出不窮的情緒化「壞」反彈,還能生出滿肚子氣么?是的,不但不會生氣,相反,還會覺得這許多花樣格外有趣,尤其是可以藉此與自己青春期那些個大大小小的惡作劇作個比對,並與孩子分享、交換,簡直有趣極了,是不是?但這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孩子順順噹噹度過這相對特殊的生命階段,並能夠自然而然享受這難得的生命體驗;是幫助孩子完成生命特殊階段自然發生的心理上與家庭的分離,以及分離之後順利的回歸。

如此艱難的成長任務,如此複雜的心理較量,要怎麼樣簡單地實現、自然地發生呢?祁祁喵會創設什麼樣的方法達成如此神跡般的神效呢?

大道至單,答案:畫方格,做減法!

親愛的,我們先來做一道算術題:假設咱家孩兒健健康康到100歲,那麼,他在這人世間的天數就是36500天。減去他剛出生時候只會討你歡喜、絕不惹你心煩的兩年,減去2歲之後他在幼兒園、在小學、在初中、在高中、在大學的時候,再減去大學之後參加工作每天上班、談戀愛、參加同學聚會、單位聚會、出門旅行等時間,再減去剩下的在你身邊時候他需要吃飯、喝水、上廁所、睡覺以及上網、玩手機、看電視、聽歌、閱讀等所有獨處的時間。減去這一切之後,最好的狀況是36500天里還能餘下900天可以與你共處。如果,孩子大學畢業在外地工作安家、一年兩年三年才回來看你一次,那麼這900天還要再減去許多……好吧,不能再減了。再減下去,都是淚啊!

現在,咱們就以900天為標準,畫900個小方格,然後根據孩子實際年齡划去你們已經在一起耗費掉的時間。數數看,從此刻開始,你們還有多少天能夠在一起?

然後,最關鍵的環節就是:把這張方格弄的很大、很醒目,然後掛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準備三支顏色不一樣的彩筆,分別專屬於爸爸、媽媽、孩子固定使用;三個人一人一天輪換執筆,日子每過去一天,執筆的人就用自己的專屬彩筆塗掉那一天。

親愛的家長們、同學們,每塗掉一天,心裡什麼感受?請永遠永遠、一直一直記住這種感受!有這種感受墊底,讓我們再回頭看看「青春期」。青春期是什麼?青春期不過是一個生命自然成長的過程而已。是人類庸人自擾之,非得把它們單獨提溜出來,再各種實驗、各種研究、各種例證、各種嚇唬,於是腦袋長在別人肩膀上的家長們就如臨大敵各種嚴防死守。

結果呢?越嚴防死守,就越出問題。就像更年期這東西,沒人提這個概念、沒人劃分這階段的時候,我們的母親、我們母親的母親,她們難道就不活了?不照樣愉快地過自己原本該過的日子。

孩子的青春期何嘗不是一理?生命自然成長的過程而已,就像一顆種子在泥土中靜靜地呆著,呆著呆著就自然而然地發芽,發了芽就自然而然地破土,破了土就自然而然地沐浴陽光吮吸雨露,然後自然而然地開花,自然而然地結出甜美果實。

家長安之若素,孩子處之泰然。這麼自然而然的生命成長過程,幹嘛要把它「妖魔化」了呢?就讓它這樣自然而然地發生就好了。

這裡是平涼家長之家在線課堂,我是祁祁喵,我們下節課見哦!


祁云:資深媒體人,心理諮詢師,專欄作者,華夏國語文教學探索者,「平涼家長之家」創辦人。一手孩子一手文字,不很成功卻絕然用心的70後媽媽。


推薦閱讀:

孩子為什麼厭學?因為家長做錯了
叛逆的孩子,低價值感的討好型人格
你認為是什麼使得韓安冉性格叛逆?
講道理用四招 秒殺孩子叛逆期
魔法少女小圓 淺析(四)救贖與叛逆

TAG:青春 | 未來 | 青春期 | 恐懼 | 見家長 | 無力 | 叛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