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車站廣場莫忘辛亥先烈

車站廣場莫忘辛亥先烈張辰來稿件來源:石家莊新聞網

吳祿貞墓舊影據聞,隨著京廣鐵路入地,火車站南移,原石家莊火車站一帶將分建為紀念廣場、站前廣場和新時代廣場。以三個主題公園形式,串起石家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據晚報載:「紀念廣場,將以正太飯店、大石橋、老火車站售票廳為代表,建設一座百年主題公園」,並「在此處設立地理坐標原點即零公里處,不僅是地理坐標概念,而且還具有政治、文化、旅遊意義」。毋庸置疑,這一規劃設計的創意,是符合實際很有見地的。這對保護和彰顯石家莊這一新興城市肇建緣起和成長過程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對城市未來的建設發展都是很有意義的。但是,該規劃內容所及尚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或者說規劃所稱紀念廣場歷史文化元素還有一重大遺漏——亦即此地曾發生的震驚全國的辛亥革命先烈殉難事件未被提及。儘管吳祿貞等三烈士墓已被遷址,烈士碑亭也被毀,但發生在這裡的舉國震驚、影響深遠的事件,並且因此使正太與平漢鐵路在此交叉通車不過四五年的小小石家莊名聞全國的史實是不應被遺忘的。吳祿貞(1880-1911),字綬卿,自號夢澤雄。生於湖北省雲夢縣吳家檯子的一個窮讀書人家。自幼聰穎過人,六歲就讀於家塾,稍長考入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武備學堂。1899年因品學兼優,被選送到日本士官學校留學深造,成為我國第一期留日士官生。隨著時日演進,顯露出他的文韜武略,堪稱一代俊傑。不僅得到晚清政權賞識,為康梁舊黨矚目,更被革命黨人所倚重。時人將其與張紹曾、藍天蔚聯稱為「士官三傑」。吳祿貞行年短促,在石家莊殉難之時,年方三十有二。然其一生建樹,卻功業卓然:留學東瀛時,便結識了孫中山,參加了「興中會」。期間曾受孫中山之命潛回國內,與唐才常組織「自立軍」起義。因事機不密而失敗,唐才常被捕殺就義。吳祿貞虎口脫險,復東渡求學。其於1901年學成歸國後,在武昌花園山建立革命秘密機關,為辛亥首義埋下了革命種子(同時代人張難先云:「湖北革命之基,實於此植之也」)。後又赴長沙協助黃興成立「華興會」。當清廷練兵處成立伊始,其又銜命打入清王朝軍界。在考察蒙古、陝、甘之後,又隨徐世昌督辦東北延吉邊務(孫中山派廖仲愷隨吳到吉林擔任日文翻譯,協助治理邊務;後宋教仁亦受孫中山指示到吉林成立東北同盟會支部,亦受吳暗中支持)。時逢日本人挑起「間島」事端,吳祿貞為斥日人謬說,調查測繪輿圖,並證之以日、韓邦志,撰寫《延吉邊務報告》,同時宋教仁亦稽考典籍,旁徵博引撰寫《間島問題》一書出版。吳祿貞以此為本,先以衛國之理縱橫捭闔、文武並用,收撫胡匪;又以愛國之忱,與侵略者抗顏力爭,折衝樽俎,辯才無礙,終於使日本人理屈詞窮而退讓,從而捍衛了國門境土。其守疆衛國功業,實為近代中國外交史所罕見。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之後,全國革命之勢風起雲湧。10月29日山西革命軍起義,宣布獨立。時任清廷第六鎮統制的吳祿貞,於11月4日被王朝任命為山西巡撫,意在用其剿滅山西民軍。當時,吳祿貞統軍石家莊,先是扣留了北京開往湖北前線用於鎮壓辛亥革命軍的軍火輜重列車;又潛往山西與山西民軍結成反清聯盟,組成燕晉聯軍。吳祿貞為聯軍大都督,閻錫山、張紹曾為副都督,定於11月7日凌晨在石家莊會師起義,興兵北上,並電約灤州張紹曾、藍天蔚會師丰台,以期直搗北京,傾覆清王朝。然而,在這或可改天換地的關鍵時刻,吳祿貞卻過於自信、疏於防範,對於同事的善意提醒,亦不以為意,毫無警惕。竟在起義前夜(11月6日晚)與參謀長張世膺和副官周維楨同遭清廷爪牙、自己的警衛隊長的暗殺。其罹禍凶刃,身首異處,死事之慘,可悲可憤;且使民主革命功虧一簣,推翻帝制痛失良機,又誠足遺恨千古,可惜可嘆!吳祿貞在石家莊殉難的消息一經傳出,舉國震驚。不僅武漢前線起義將士義憤填膺、同仇敵愾,以為吳祿貞報仇「不旬日下名城十數」。還引發了中原一帶數萬人的「白朗起義」。東北延吉、琿春一地各界人民聞訊亦悲痛萬分,舉行萬人集會追悼吳公,並編輯出版了《延吉、琿春哀輓錄》一書。1912年1月,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特為在石家莊殉難的辛亥三烈士頒發了撫恤令;3月,黃興在上海召開追悼大會,孫中山曾親撰祭文派專員前往致祭。9月,孫中山先生還專程赴石家莊憑弔了烈士的殉難地,宿住石家莊。1913年,在吳祿貞三烈士殉難二周年之際,山西人民和石家莊人民在石家莊正太車站北側,修建了吳公祠和墓園,11月舉行了隆重的烈士遺骸奉安大典,各界人士往拜瞻禮者萬餘人,除烈士家屬參加葬禮外,孫中山也派專使前來祭悼。該墓園建有三座四米多高的墓塔,吳公墓居中,周、張二公分列左右。墓側建一座二層樓房的憑弔樓。碑亭內三通碑銘由山西都督閻錫山撰書,碑額由當時的副總統黎元洪親篆。墓區鐵欄圍繞,園中花木扶疏,松柏長青,寧靜肅穆,幾十年間,一直是石家莊的名勝之地。當地人恭稱此處為「吳大人墓」(右圖),正太、京漢車站往來過客也慕名絡繹瞻仰,於是,「石家莊車站的吳大人墓」口碑載道,傳聞遐邇,並未被代遠年湮而泯沒。筆者上世紀八十年代於北京訪故問舊時,曾遇北京政法學院一白髮老領導,當其得知筆者來自石家莊時,開口所問的第一句話就是:「石家莊車站的吳大人墓尚在否?」可見,辛亥先烈吳祿貞影響之深遠。儘管文革十年間,「吳大人墓」遭到破壞——墓塔被推倒,墓園夷為平地,僅漢白玉塔頂倖存,但對國家進步、人民幸福作出貢獻的人,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在吳祿貞三烈士殉難70周年之際的1982年,石家莊人民將辛亥三烈士墓移建在長安公園內的環湖島山上。當年4月清明節舉行了隆重的祭奠紀念活動,吳祿貞的子女遠程趕來參加了新墓落成祭掃儀式,對烈士亡靈得以安息於這清雅安靜之地,亦表欣慰。1991年,市政協文史委為紀念辛亥革命及吳祿貞殉難八十周年,曾廣徵博採,編輯出版了《吳祿貞史料集》一書,此書雖為內部交流刊物,而社會反響卻出乎意料。1995年在人民政協全國優秀文史資料圖書評獎中,獲全國三等獎。對此,作為編輯人員的我深知,獲此殊榮並非單憑自身能力而得,而是吳祿貞等辛亥先烈在國人心頭之重所致。綜上所述,今天,時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在望之際,在吳祿貞等三烈士殉難之地改建紀念廣場,作為新興城市的石家莊,理應彰顯自己城市發展過程中所特有的文化積澱,無論如何不能將城市名片中重要歷史文化元素遺忘。而應當在當年國人注目的辛亥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的殉難原發地,或遷烈士墓歸葬於原址,或因不宜驚動烈士英靈,而在原地復建碑銘等實物舊觀,從而真實再現歷史原貌,以使後來人觸景思往,覽物動情,感懷先烈,振奮精神,以使車站紀念廣場建設更具歷史滄桑感和文化蘊涵的厚重感。
推薦閱讀:

王建軍 廣場交誼舞 口令教學 平四步
滿洲里套娃廣場,堪比西湖夜景!
呂嘉健:如何看待「廣場大媽「的歡騰與公共社會的失范
【烏克蘭 · 基輔】衛國戰爭紀念館、彩虹拱門及獨立廣場(終篇)
校內廣場 - 閱讀帖子:十二高招讓你在公司呼風喚雨

TAG:石家莊 | 車站 | 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