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聖誕

導語文殊菩薩,梵文名曼殊師利,意為妙吉祥,為一切諸佛菩薩智慧的化身,往昔世早已成佛,為過去七佛之師,億萬菩薩之母。現在北方世界成佛,未來示現成佛。為協助釋尊教化,而以菩薩身應化,司掌傳承般若法門,為諸多法會的上首弟子,也是釋尊的法王子。華嚴經中,釋尊金口親宣,中國山西五台山為文殊菩薩所住道場,常有一萬菩薩圍繞。五台山自古為皇家道場,大德輩出,高僧雲集,是東土第一佛教聖地。朝禮五台,感應加持不可思議,增福報,開智慧,得大吉祥。四月初四,為文殊菩薩化身華嚴初祖法順大師聖誕,因被後世定為文殊菩薩聖誕紀念日。由此因緣,能感大士垂化之恩,瞻禮稱頌,持名誦咒,皆能福慧增上,同圓種智,證大菩提。走近文殊詳細文殊師利,梵文manjusri,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文殊菩薩常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佛之脅侍,所乘之獅子,象徵其威猛。或謂其為已成之佛,如首楞嚴三昧經卷下載,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或謂其為實在人物,如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謂,此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後至釋迦牟尼佛所出家學道。依照佛教典籍所載,文殊菩薩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曾經引導無數的修行者證得佛果。在《放缽經》中,佛陀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間的小孩有父母一樣,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文殊贊文殊大士妙應無方 座前獅子獸中王 妙意降吉祥 花語天香 寶智透心光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覺母智難量左持利劍斷煩惱 右持青蓮德相彰孔雀神獅供乘馭 毒龍猛獸伏清涼童形五髻知許可權 本是如來歡喜藏南無五台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妙吉祥菩薩文殊雕塑詳細

文殊形象·五文殊

五文殊其實代表的就是五部如來, 五文殊其實是由五佛所化現,在以前藏王基本上就是被視為文殊的化現。主尊的文殊叫做「阿拉巴扎文殊」。這個叫文殊王,衪坐中尊。就是蔣貝揚。這個蔣貝揚是橘黃色的、金黃色的,衪是右手拿這個智慧劍,左手拿這個烏巴拉花,烏巴拉花上面有這個般若經典。般若經代表佛的智慧。右手拿這個劍,是斬斷一切的五毒、無明、煩惱。白文殊。主要是可以息一切的災難,就是息法,可以消除一切的業力。白文殊,衪是息一切災的。這個白文殊可以治百病,持白文殊的咒可以治百病,白文殊的左手拿著烏巴拉花,烏巴拉花上面開著這個般若經。衪的右手是這個與願印。那麼有的觀法白文殊也可以持這個劍,最大的差別是身體是白色的。那麼也是菩薩的盤腿迦趺坐。那麼這個也是由文殊王所化現,是息災的化現。黃文殊是橘黃色的。主司賜福,是一頭二臂,衪雙手放在胸前,由兩隻手拿著兩朵烏巴拉花。左手烏巴拉花上面有般若經典。右手的烏巴拉花上擺著智慧劍。四臂文殊。四臂文殊出自於文殊真實名經。是紅黃色的。四臂文殊的右手第一隻手,是高舉智慧劍斬斷一切煩惱無明。第二隻手就是拿弓箭。左邊第一隻手拿的是烏巴拉花。烏巴拉花上面一樣散開的就是這個般若經。左邊的第二隻手拿的就是弓。箭跟弓。這個四臂文殊專掌的就是攝懷。紅色,懷愛。黑文殊是除魔障的,是可以行誅法。半憤怒相,衪不是慈眉善目。衪的臉顯現半憤怒相, 是藍黑色的。衪右手上是拿智慧劍,左手拿烏巴拉花,花上有般若經。黑文殊有祕密的觀想口訣,可以除一切的障礙。文殊法門·一行三昧詳細

一行三昧又名常坐三昧,最初出於《文殊師得所說般若經》「一行三昧」。一行,就是行住坐卧,任何的狀況,都保持實相的、智慧的心。「三昧」,又稱「正定」;這個定,是有智慧的定,是真正解脫的定,不是外道的強迫,壓抑的定。簡單一點講「一行三昧」,就是無論行住坐卧,都保持一個虛空的心,保持一顆寬容的心,不離一顆菩提心,這個叫作「一行三昧」。心專於一行而修習之正定。又作一三昧、真如三昧、一相三昧、一相莊嚴三摩地。一行三昧復分為二,即:(一)理之一行三昧,乃定心觀法界平等一相之三昧。《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下(大正藏8·731a):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阿難所聞佛法,得念總持,辯才智慧於聲聞中雖為最勝,猶住量數,則有限礙。若得一行三昧,諸經法門,一一分別,皆悉了知,決定無礙。晝夜常說,智慧辯才終不斷絕。」文殊道場·五台山詳細

五台山由東南西北中五大高峰組成,據說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東台聰明文殊相應東方阿閦佛,代表大圓鏡智;南方智慧文殊相應南方寶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獅吼文殊相應西方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北方無垢文殊相應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中台孺童文殊相應中央毗盧遮那佛,代表法界體性智。東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東台頂上「蒸雲浴日,爽氣澄秋,東望明霞,如陂如鏡,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於海拔高,台頂氣溫低,盛夏之時節,仍須穿棉衣。中國佛協前會長趙朴初填詞贊曰:「東台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雲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西台名掛月峰,海拔2773米,台「頂廣平,月墜峰巔,儼若懸鏡,因以為名。」有詩讚曰:「西嶺巍峨接遠蒼,回瞻鄉國白雲傍。孤峰嶺翠連三晉,八水分流潤四方。晴日野華鋪蜀錦,秋風仙桂落天香。當年獅子曾遺迹,岩谷常浮五色光。」南台名錦繡峰,海拔2485米,「頂若覆盂,圓周一里,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細草雜華,千巒彌布,猶鋪錦然,故以名焉。」著名詩人元好問賦詩讚曰:「沈沈龍穴貯雲煙,百草千華雨露偏。佛土休將人境比,誰家隨步得金蓮?」北台名葉斗峰,海拔3058米,五台最高,「華北屋脊」,台「頂平廣,圓周四里,其下仰視,巔摩斗杓,故以為名。」康熙皇帝賦詩讚曰:「絕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宮。鐘鳴千嶂外,人語九霄中。朔雪晴猶積,春冰暖未融。憑虛看陸海,此地即方蓬。」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台「頂廣平,圓周五里,巔巒雄曠,翠靄浮空,因以為名。」有詩讚曰:「群峰面面擁奇觀,朝雨和煙積翠巒。策杖千山渾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蒼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黃沙四望寬。雲霧漸看山半起,卻疑身已在雲端。」文殊經典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凈行品

文殊師利發願經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文殊咒語

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

文殊師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

曼殊師利菩薩八字陀羅尼文殊智慧·佛性度化詳細

文殊菩薩本居佛位,何止是釋尊之師,亦釋尊的師祖。在《法華經·序品》中說:無量劫前,有二萬日月燈明佛出現於世:其中最後一位日月燈明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後聞父王出家已成佛道,皆舍王位,出家修行,發大乘意,皆為法師。時日月燈明佛座下有妙光菩薩,曾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常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為彼說《法華經》,佛入滅後,佛的八王子,皆以妙光菩薩為師。妙光菩薩教化八王子,令其堅固菩提心,終於次第成佛,其最後佛名燃燈佛。而燃燈佛正是釋迦如來的本師。時妙光菩薩,即今文殊師利菩薩。是以文殊菩薩,不僅是釋尊本師,亦是釋尊的祖師,今以祖師身份,示現為弟子,可見佛法平等,不生執著,但為利生,不拘世俗知見。而文殊歷史的悠久,智慧的超越,亦由是可知。何止是佛教中智慧的代表,簡直是無上智慧的化身。文殊智慧·助佛弘教詳細

文殊菩薩,帶果行因,本其無上智慧,廣作無邊佛事,於十方佛土中,現種種身,說種種法,度種種眾生。豈獨在娑婆世界助佛宣揚?不過,婆娑世界的眾生,因釋迦佛的介紹,始知文殊菩薩的偉大聖跡,及其功德的不可思議。在《華嚴經》,是一佛二菩薩共演大教,名華嚴三聖。一佛是釋尊的法身毗盧遮那佛,二菩薩指文殊菩薩,及普賢菩薩。文殊般若自在,普賢三昧自在。文殊執掌佛的智慧寶藏,普賢推展佛的廣大行願,所謂:文殊述德,普賢啟行,同輔毗盧遮那佛,教化大機眾生。文殊菩薩,在華嚴會上,以其甚深無上的智慧,宣說諸佛無盡功德,特別是在福城中說法,廣宣諸佛種種行門,種種功德,鼓勵大眾發菩提心,勤求佛道,並勸勉大眾,親近善知識,修學普賢殊勝行。先令六千比丘,發無上意,復令無量眾生,共發菩提心。而善財童子,發菩提心已,因受文殊教化,南下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一一親近侍奉,承受教誨,樹立青年學佛的好榜樣。在《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當多寶佛與智積菩薩欲還本土時,文殊菩薩,坐千葉寶蓮,大如車輪,俱來菩薩亦坐蓮花,從大海娑竭龍宮自然湧出,住虛空中,詣靈鷲山,從蓮華下,至於佛所,頭面頂禮,二世尊足,修敬已畢,往智積所,共相慰問,卻坐一面。時智積菩薩問文殊,在龍宮教化幾何?文殊答:『其數無量,非口所宣,非心所測。』同時,令其所教化無量菩薩,皆坐蓮華,從海湧出,詣靈鷲山,作為見證。並告智積:『在海龍宮中,唯常宣說《法華經》,故令無數眾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智積因問:『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稀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成佛?』文殊菩薩說: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辯才無礙,能持諸佛甚深秘密,於剎那間發菩提心,得不退轉,即可作佛。在《楞嚴經》中:阿難尊者,示墮淫室,為摩登伽女,淫躬撫摩,將毀戒體之際,佛教文殊菩薩,持佛頂神咒,前往救護;並提獎阿難,及摩登伽女,歸來見佛,遂啟發楞嚴大教。在楞嚴會上,佛為阿難大眾,征心辨見,破妄顯真。明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皆如來藏性,欲證此性,當修奢摩他、三摩、禪那,持戒修定,自可反妄歸真,六根互用。後因阿難請問圓通本根,佛即敕令二十五聖各說圓通,之後再敕文殊菩薩,為大眾選擇圓通本根。結果,文殊菩薩選出:『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顯示耳根聞性圓、通、常三真實功德。並說:『我亦從中證,非惟觀世音。』以鼓勵當時法會大眾,及末世學人,修習耳門圓通法門。在《維摩經》,維摩居士示疾,佛遣派各大弟子,前往問疾。十大弟子皆言:曾被維摩詰訶斥,不敢前往。佛再派彌勒菩薩等前往,諸大菩薩,亦各說曾被維摩詰訶責因緣,不敢前往。最後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謂維摩詰問疾。』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為酬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秘藏,無不得入,降伏眾魔,遊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雖然,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菩薩顯應

道義和尚入化金閣寺《廣清涼傳》釋義禪師者。未詳姓氏。本江東人也。受業於衢州龍興寺。神清骨秀。風標彩人。唐開元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遠自江表。與杭州僧普守。同游至台山清涼寺粥院安止。有主事僧白。普請於東嶺荷薪。道義。即以竹鞋一兩。僱人代行。遂披三事衲衣。東北而行。訪尋文殊所在。心自惟曰。大聖是九祖佛師。神用叵測。洪纖隱顯。靡所不…[詳細]

文殊菩薩化成貧女赴齋乞食相傳,在北魏時期,大孚靈鷲寺在每年三月的廟會上,都會設「無遮齋」,講求眾生平等,只要是趕會的人都能飽餐一頓,一天,一個衣衫襤褸的孕婦抱著嬰兒,領著一個小孩,還牽著一條狗,跟隨大家走進寺院。她見眾香客施捨金錢,情急之下,剪下幾縷頭髮作為施捨之物奉送。當時還沒有到吃飯時候,可憐的女人對知僧客說:「我家…[詳細]

金剛窟文殊化現般若寺無著得道大曆三年(768),牛頭宗僧人無著也來到五台山,無著為永嘉董氏子,自幼非常聰明,12歲在猗律大師門下出家,即能背誦大乘經的數萬首偈,又精於戒律。21歲時,剃度師就把度化之事交給他。後因慕牛頭忠禪師,從其學習禪宗心要,又抵京師在澄觀處研習《華嚴》。且說無著研習各種經論,不廢一寸光陰,在同道中自然鶴立雞群。那…[詳細]

佛陀波利西來僧遁入金剛不復還話說大唐乾封元年,高宗下令天下諸州各置一寺廟,後又於咸享二年興建了洛陽龍門奉先寺,佛教從此進入了隆盛時期。卻說是風儀元年,西域密宗高僧佛陀波利,欣聞東土震旦國有文殊菩薩住處清涼山,就不惜跋涉遠行,歷時三載到得大唐京都長安,徵得高宗許可後,又輾轉朝五台山行進。一直走到台南三十餘里處,在虎陽嶺上,只見…[詳細]

法照大師感應到文殊菩薩教念佛方法大曆二年,蓮宗四祖法照大師居住在衡州雲峰寺,勤修不懈。有一天,他在齋堂粥缽中,看見五色祥雲,雲內顯現山寺,寺的東北方有山,山下有溪澗,溪澗的北邊有石門,門內有一座寺院,扁額寫上「大聖竹林寺」。隔了不久,他又在缽中看見雲中有好幾座寺院,水池、陽台、樓閣及數萬尊菩薩散居其中。他以自己所看見的境界去請問…[詳細]
推薦閱讀:

認識文殊菩薩--參、文殊菩薩的故事──經典中的記載
文殊菩薩傳 第二十一章 血祭:楊再興血戰小商橋,岳鵬舉命喪風波亭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
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
認識文殊菩薩--捌、文殊菩薩的相關手印與咒語

TAG:菩薩 | 文殊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