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美國電視工業報告書:熱點,大事及趨勢

《美國罪案故事》在Metacritics年榜以97分高分拿下年度最佳

2016年快結束了,年底的這段時間在豆瓣上看到了很多有意思有深度的榜單和總結。有點遺憾的是,關於美劇的部分很少並且大多數集中的是針對劇集的推薦。以盤點梳理這一年美國電視工業發生的一些大事為主題的日記在各個地方都呈現了一個相對空白的狀態。

可能對一部分看電視劇的人來說,追劇只要知道自己喜歡的劇續訂或者取消就好。但對我來說,從一開始痴迷於美劇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成熟的播出體制和製作體系,因此從前年開始,我開始關注新劇開發季,喜歡分析每年的劇集製作趨勢,當然,還有那些幕後的八卦。我努力想讓這些新聞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加入討論。正是這個想法,讓我從今年開始有意識的記錄了一些這一年美國電視圈發生的大事。為的是能在年底寫出一份像樣的「白皮書」,也當是為了自己熱愛的事物做一個完善的總結。

想法很大,但做起來不易。在我的反覆斟酌下,決定以十幾個小標題出發,來帶領大家回顧這一年美國電視工業發生了什麼大事,以及發生了哪些熱點事件:


455部的「擔憂」

FX每年發布的節目數量統計

如果從數字上來講,2016年的美劇依然在繼續蓬勃發展。引用每年我最愛看的FX的調查研究,今年各種製作渠道(包括公共台,基礎有線台,付費有線台還有網路流媒體)的有劇本節目已經達到了455部,再次刷新了記錄。是的,這當中包括了大家都愛追的大熱劇,小眾的冷門劇,但更大一部分是你我或許從來就沒聽說過的劇集或者節目。從數量上看,美國電視一年比一年熱鬧。但當我們讀到各種總結時,你會發現,大家的一個共識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劇集里,感覺噱頭多了,熱鬧多了,而真正值得追看的劇集卻越來越少了?而有線台的瘋狂轉型,網路流媒體(比如Netflix或者Hulu)拿重金求發展,也讓節目越來越多。關於未來美國電視「只有數量沒有質量」的擔憂也在今年被更多人討論。


《犯罪心理》的那些事兒

Thomas Gibson

已經走到第十二季的《犯罪心理》劇組在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中發生了兩件大事。首先是在3月底,由《好萊塢報道者》做的一份關於「潛規則選角」的調查中,報道了有部分電視劇選角團隊在選角當中作弊並且收受好處。作為涉嫌人物之一,《犯罪心理》的製片方ABC Studios解僱了該劇的選角導演Scott David。

其後,在8月份,該劇的元老成員Thomas Gibson(飾演Aaron Hotchner一角)因為新季的故事線,和該劇的編劇Virgil Williams在片場發生了激烈衝突(Thomas踢了Virgil的脛骨),被劇組開除並且Aaron這一角也在新季開播後不久就被寫走。在如此大的變動下,劇組邀請到了前常規成員Paget Brewster(飾演Emily Prentiss一角)回歸救火。而劇組與Thomas之間在此後數度通過媒體對戰,成為頭條。事實上,Thomas已經不是第一次在片場大暴走(他於2011年也與該劇的工作人員發生衝突)。而關於這部老劇的工作風格的爭議,從Mandy Patinkin退出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電影大腕攻佔電視圈

Meryl Streep將出演J.J.Abrams新劇

電影明星/導演出演美劇已經不是新鮮事兒了,在過去幾年裡,我們看到Kevin Spacey出現在了《紙牌屋》里,Woody Allen在Amazon也在自導自演,《怪奇物語》的Winona Ryder還有《年輕的教皇》的Jude Law和Paolo Sorrentino..而明年,來自電影圈的人才會更多。就拿今年有望提名奧斯卡的各位熱門選手來說吧,Amy Adams早早與HBO談好出演《消失的愛人》作者Gillian Flynn的另一本小說《Sharp Objects》的電視版,Natalie Portman也在8月份與《老友記》主創Marta Kauffman談妥,出演HBO的新劇。而Nicole Kidman,更同時會出現在兩部劇集中(HBO的新劇《Big Little Lies》和Sundance TV的《謎湖之巔》第二季)。

此外,上屆影后Brie Larson也在專心鼓搗自己的電視項目,Naomi Watts將會出演Netflix新劇《Gypsy》,David Fincher將監製Netflix新劇《Mindhunter》,Drew Barrymore會出現在新喜劇《Santa Clarita Diet》里,還有Hulu和Josh Hutcherson合作《The Future Man》,David Lynch參與Showtime的新版《雙峰》....我們唯一可以說的就是「明年電視圈或成最大贏家」。


「13」=新的「24」

大熱新劇《我們這一天》見好就收

如果你有很長在看美劇的話,你還會有一個很明顯的發現就是單季集數也越來越少。以往公共台基本全線20+的集數,如今也慢慢因為有線台和類似於Netflix「一次放完」的做法開始改革:由於單季集數20+的電視劇必然會出現「水」集(尤其是劇情劇)並且很有可能吸引不到更好的演員/編劇來加入,公共台開始慢慢學習到減掉集數,以免讓劇集面臨拖沓並且出現收視縮水的尷尬境地。像這個季度,幾部收視較好的新劇《我們這一天》,《驚天武器》都只將這季的集數鎖定在18集;《逍遙法外》,《嘻哈帝國》等劇也明確表示不會演滿22集,因為他們那些大牌的主演們的時間表是不夠的;而類似《美國罪案》,《善地》這些限定劇集都會將集數控制在13集以內,並且盡量會一口氣播完。80年代,90年代一個季度可以播出30多集或是《實習醫生格蕾》那樣25+一季以上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雖然做出這樣的變動更多是不情願,但我們有更多理由期待這樣的調整,會成為提高公共台質量的一個有效方式。

而有線台和流媒體,以前10-13集的電視劇如今慢慢向6-8集靠攏:Amazon的《密西西比》和《六場危事》都只有六集,Netflix的《怪奇物語》和《先見之明》只有8集,HBO的《罪夜之奔》有8集,《眾口難調》僅有6集...這樣的集數縮減有利於創作團隊集中精力講好故事,也讓電視劇在表現上並不輸於電影。


ABC換高層將迎來新紀元

Channing Dungey上任ABC新高層

今年2月,近年不斷遭遇收視危機的ABC宣布將由Channing Dungey擔任新的電視網總裁,使她成為五大公共電視台里第一位獲得任命的非裔美國人。在前任總裁Paul Lee的帶動下,ABC雖然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例如建立了特色的周四「TGIT」時段,開發了《童話鎮》還有開啟了漫威與ABC合作的新紀元,但其節目編排的錯誤,過於偏的劇集風格,讓曾經的收視霸主ABC接連失手。而Paul的副作用甚至帶到了這一個播出季:ABC的新劇表現是四大台(除CW)表現最差的,而如《摩登家庭》、《逍遙法外》的老劇跌幅都在30%以上。Channing Dungey的任命是ABC力圖翻身的一個重大決定,但她肩負的責任更重大:如何讓ABC再次重現當年靠《格蕾》《絕望的主婦》《迷失》稱霸的輝煌戰績大概是所有人對她的期望。

「network president」的任命對於一個電視台和各類劇集非常重要。雖然沒有明確的事實表明電視網總裁能夠直接掌握劇集的續訂與取消,但他們的大力支持以及個人偏好總能讓一些掙扎在續訂/取消邊緣,收視不太好的劇最終獲得續訂,(比如FOX Kevin Reilly時期的《明迪煩事多》,撐過了三季;還有CW上個季度的《處女情緣》也收穫了高層的重磅支持,從而獲得續訂),決定哪些劇集獲得續訂從而走得更遠發揮更多價值,而哪些劇集需要及時脫手以免進一步造成困擾也成為了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一個好的總裁不僅能夠成功運作電視台,讓客戶滿意有更多廣告收入,還需要又發現好劇的敏銳視角,因為他們對於這些項目的選擇很有可能在一兩季後為電視台形成一個風格和一個醒目的品牌形象。


《出櫃家庭》男星採訪引爭議

《出櫃家庭》男主Noah Galvin

在今年夏天的時候,一部美劇的主角因為備受爭議的採訪站在了風口浪尖上:他就是ABC於今年開播的喜劇《出櫃家庭》的男主Noah Galvin。這位22歲的男星今年因為首次擔正ABC的喜劇而備受關注,但他卻在Vulture的艾美頒獎季採訪數次失言:首先他指責自己老東家ABC的王牌劇集《摩登家庭》「Cam」一角過於「刻板印象化」,隨後夾雜髒話的批評了《綠箭俠》男星Colton Haynes在出櫃的事件上不夠大膽,更將炮火對準《X戰警》的主創Bryan Singer,暗指他曾在某些場合看到Bryan與別的人有染。

Colton Haynes隨後在Instagram上表達了他對Noah的失望,很多人更指責Noah應該尊重每一個在櫃中或者已經出櫃的人的感受。而此事的後續影響是,ABC高層十分生氣,並且批評了Noah的做法(他本人也於之後進行了道歉),有傳《出櫃家庭》第二季的集數也因此遭到了削減。果不其然,在上個月ABC公布的消息中,周二另外兩部老喜劇《中產家庭》和《初來乍到》均拿到完整的24集,而《出櫃家庭》只有16集。再加上該劇本季下滑的收視,若說因為主角失言導致劇集被取消,《出櫃家庭》還真能排上一個號。


性別歧視再受關注

Sarah Shahi的《神探南茜》在新劇開發季意外落馬

今年,電視圈裡的性別平等問題再次被廣泛報道:五月新劇開發季的時候,CBS預訂的8部新劇里由7部為男性主導(只有1部由Laverne Cox和Katherine Heigl主演的《Doubt》以女性主導),7部男性劇中的6部會放在秋季播出。多數媒體批評了CBS的做法,認為其在節目的選擇上不夠多元化,更指之前由《疑犯追蹤》女星出演的《神探南茜》電視劇版試映集是因為「太女性」而被CBS淘汰。一石激起千層浪,CBS的高層在8月份率先道歉,承認該台做得不夠好。而CBS的幾部新劇在秋季開播時也在口碑上全數撲街。很多人指出於其拿錢預訂由過氣喜劇白人男星主演的電視劇(如《退休警察煩事多》),CBS更應將精力放在鼓勵新創作,女性創作上。

此外,女性演員的薪酬問題也再次佔據各大頭條:首先是4月份傳出ABC為了縮減開支,決定炒掉《靈書妙探》女主角Stana Katic從而讓該劇能夠繼續演下去,引發爭議。雖然該劇最終沒能續訂,但媒體對動作罪案劇集里女主角的工作環境,待遇及任務表示了關注。而就在前不久,《無恥之徒》的女主Emmy Rossum也因為沒有與男主William H.Macy實現「同工同酬」,也被報道與Showtime陷入僵局(所幸,這件事最終成功解決了)。

而Amazon對今年口碑不錯的新劇《好女孩的反抗》做出取消決定也引發眾議:雖然被認為取消的原因是「創意原因」,但該劇的主創卡司們都對此決定感到「失望」。而就在前不久,Amazon才大手筆的甩出重金邀請David O.Russell和Matthew Weiner合作,這樣的「不平等」再次點明電視工業存在一定的性別歧視。是的,你可以說,這只是所謂的「政治正確」,或者可以堅持「藝術創作不應受到這些因素而影響」的觀點,但在走到那一步之前,電視工業需要做的和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大選

本屆美國總統辯論收看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11月份落幕的「年度大戲」--美國大選也值得一提。在投票前的幾次投票辯論中,網路及電視收看人數都紛紛創下歷史新高。與競選有關的事情太多:FOX的Megyn Kelly與Trump大肆辯論,NBC《今日秀》的Billy Bush因為和Trump早年的「女性歧視」言論而下課,《周六夜現場》Alec Baldwin的模仿引來Donald Trump的批評,而各大衛視的深夜秀每晚都有新花樣來嘲諷大選...而Trump本人,也曾經是王牌真人秀《名人學徒》的主創之一。

所有關於對和錯的討論在我關於電視的討論里顯得無意義,但Trump當選,能讓人思考傳統媒體的作用,還有新興媒體的貢獻與力量。那些關於戲謔模仿,玩笑批評的界限,在未來會被如何去管理,都是這一年來美國電視新聞和節目值得探討的地方。


基礎有線台的轉型

轉型後的TBS今年十分精彩

公共台繼續固步自封(但仍然收穫大量廣告費),付費有線台和流媒體依然專註於「砸錢換逼格」,處於中間的基礎有線台定位十分尷尬。在這樣的環境下,各大基礎有線電視網紛紛轉型:今年年初,曾經的「ABC Family」率先開頭,用新馬甲「Freeform」希望獲得更多的關注,這個曾經專註於家庭劇的電視網,如今似乎成了「青少年文學IP台」(《暗影獵人》等)和「青少年罪案台」;曾經專註於雙男主假攪基的USA如今也是坐擁艾美劇集《機器人先生》的電視網了;以八九十年代打懷舊牌的TVLand一口氣砍掉所有老式多鏡頭喜劇,轉而進攻類似《年輕一代》這樣的故事喜劇;「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TNT罪案台則在題材上越來越多元化...

然而,他們的改變有些是好的,比如換了新高層的TBS,這一年的喜劇全線爆發,讓該台有自信的續訂了所有劇(《爆笑女警》《一路繞行》等);比如USA,諸如《生死狙擊》《南方女王》的多元化嘗試,讓該台的觀眾群更為豐富。但同時也有差的,Freeform一夜之間收視全線縮水,現在0.3在該台也算「高收視」;TNT也面對著觀眾不適應新節目從而收視暴跌的問題。基礎有線台如何在夾縫中求發展,也是明年的重中之重。


HBO和Showtime的困境

《西部世界》口碑/收視不如預期

今年流媒體的「三大巨頭」Netflix,Amazon和Hulu紛紛對自己的原創節目製作投入了更大的資金。兩個傳統付費電視網巨頭--HBO和Showtime卻在今年暴露了在原創節目上製作與策劃的問題。HBO的問題在於對於電視項目非常規的投入,但是卻缺乏對成本及效率的控制。今年的《黑膠時代》雖然口碑不錯,但最後HBO在續訂之後再次宣布取消就是因為對該劇高昂的製作費用及實際收視率的對比感到失望。此外,諸如《西部世界》前後耗時4年,《美國眾神》耗掉2-3年(該項目最終被StarZ接手),又在談妥之後連續失掉了David Fincher的音樂喜劇和《烏托邦》...這些花費巨大的捨棄和延遲讓HBO在劇集製作上首次顯得「力不從心」。

Showtime同樣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在過去一年該電視網播出的新劇里僅有1部劇情劇,並且《性愛大師》《低俗怪談》都紛紛被取消。究其原因,還是與該台對於重點項目--《雙峰》重啟版投入過高期望有關,此外,像老劇《國土安全》的製作成本和出品日期也在不斷增加。Showtime在今年對於節目缺乏細緻的規劃,並且唯一的劇情劇《億萬》也首次被各大獎項冷落,使得該台今年顯得特別的低調。

瘋狂拿獎,超好口碑下其實也是一場帶血的狂歡。


重啟,翻拍,改編:創意的枯竭還是還原經典?

根據電影改編的《致命武器》收視還算不錯

今年,關於過往劇集的重啟與翻拍,還有經典電影的改編也比以往來得更多。來看看這一年播出的劇,《驅魔人》《致命武器》《永無止境》《尖峰時刻》《生死狙擊》均是改編自電影;《百戰天龍》等劇則翻拍自老劇。此外,還有FOX於年初播映的《X檔案》重啟版,Netflix的《吉爾莫女孩》特別迷你劇版。

而下個季度,這個趨勢可能會更為嚴重:這兩個月傳出的新劇開發消息有一半以上都在拿以前的經典電影劇集或者文學作品打主意。然而,有些點子卻越來越荒謬:FOX要把《貝奧武甫》改編成家庭喜劇,引來群嘲...不到幾天,NBC就宣布要改編一個「現代性感女性版本」的《霧都孤兒》...而重啟也越來越多,《威爾和格蕾絲》《醜女貝蒂》的重拍定期上頭條。雖然過往也有「老劇新拍」(如《夏威夷特勤組》《90210》),「電影改編」成功的先例,但當我們回顧每年的收視冠軍時,我們會發現那些有著獨特的劇情創意,吸引人的角色,與眾不同的敘事才會真正的成為大熱劇。


那些「里程碑」

《辛普森一家》即將創造歷史

10月16日,長達27季的《辛普森一家》迎來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第600集,讓該劇繼續坐穩在播劇集時間最長的寶座,而下個季度,該劇即將超過在CBS播出長達20季的西部題材劇集《Gunsmoke》, 成為有史以來最長的電視節目。

此外,《實習醫生格蕾》成為ABC有史以來在播時間最長的劇集,進入到第十三季的該劇收視依然不倒,令人佩服。《破產姐妹》《傑茜駕到》《最後一個男人》《芝加哥烈焰》《妙女神探》《童話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格林》《開心漢堡店》《疑犯追蹤》《慾海醫心》迎來了他們的第100集;將於明年結束的《美少女的謊言》迎來第150集;《生活大爆炸》迎來第200集;《海軍罪案調查處》突破300集;而《周六夜現場》也在2月13日播出了它的第800集。這些數字在這個以短季盛行,觀眾口味說變就變的今天已經實屬不易,祝賀每一部劇集。


那些告別

「公共台得獎擔當」的《傲骨賢妻》七季後落幕

4月7日,曾經吸引了無數人收看,為美國輸出了無數歌手的《美國偶像》在第十五季後落幕;而《網路犯罪調查 CSI:Cyber》的取消也讓《CSI》這個王牌系列壽終正寢。CBS的兩部口碑《疑犯追蹤》《傲骨賢妻》紛紛落幕。而諸如《勞拉之謎》《性愛大師》《遊俠笑傳》這些劇集都在今年不獲續訂。

《人人都愛雷蒙德》的老戲骨Doris Roberts,《成長的煩惱》里的爸爸Alan Thicke,《威爾和格蕾絲》的Debbie Reynolds,《洛城法網》的Larry Drake,《權力的遊戲》的Peter Vaughan,還有《美國之聲》英年早逝的Christina Grimmie....這一年逝去的電視人也很多。而Carrie Fisher更是在離開我們前的一周還出現在了Amazon劇集《大禍臨頭》的第三季拍攝中。正是由於他們的奉獻,讓我們能看到如此精彩的電視劇。


我總是有這麼一個想法,那就是「最好看的電視劇就是你接下來點開的那一部」。有點稍微平淡的2016年即將過去,我總是對明年心懷希望。雖然感覺看電視劇的人越來越少,但感謝還有這麼多人在努力熱愛著電視劇。這份總結,其實也是寫給我自己,提醒我要在新的一年裡對於美劇保持一樣的熱愛。


本文同時授權騰訊和「火星字幕」微信號發布


推薦閱讀:

完片擔保倒逼電影工業化進程:「如有必要我們可以解僱製片人」|影片|擔保
水性消泡劑在工業中的應用
某一時期的大規模技術引進
互聯網世界觀—在工業時代完結的邊緣瞭望新時代的機會
這套330平時尚雅緻的工業風大宅,不僅美還夠豪!

TAG:電視 | 美國 | 工業 | 趨勢 | 報告 | 大事 | 2016 | 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