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也被稱為踢貓理論,描述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過程,即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泄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一般而言,人的情緒會受到環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當一個人的情緒變壞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下屬或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泄。這樣就會形成一條清晰的憤怒傳遞鏈條,最終的承受者,即「貓」,是最弱小的群體,也是受氣最多的群體。踢貓效應的核心提示是人情緒會隨環境和其他外在因素的刺激而發生變化,當不好的事情使自己情緒變壞時,要在潛意識中控制自我的情緒,不要將這些不良情緒發泄到他人身上,讓他人產生和你一樣的不良感覺。 內容: 背景原因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人們在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神經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好像張滿的弓弦,稍有裂紋就會崩斷。生活在這樣高壓下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到了脆弱的極限,一點點不順的小事都會使得情緒一落千丈,怒火會像膨脹已久的火山,噴射而出。周圍的人也許正處於雷同的狀態,於是,這種糟糕的心情或者情緒便會像瘟疫一樣在人群中蔓延。稍不留意,還會帶給自己的家人,使他們成為「踢貓效應」鏈條末端無辜的受害者。應對處理在現實的生活里,許多人在受到批評之後,不是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會受批評,而是心裏面很不舒服,總想找人發泄心中的怨氣。其實這是一種沒有接受批評、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的一種表現。受到批評,心情不好這可以理解。但批評之後產生了「踢貓效應」,這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容易激發更大的矛盾。控制情緒情緒是客觀事物作用於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種心理體驗,當然也就有好情緒和壞情緒之分。所以造成情緒感染的效果也就有了正面和負面一說。同時就會產生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心態。良好的情緒會讓人有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因此也就會形成一種輕鬆愉悅的氣氛,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也都有一個愉快的心情。而厭煩、壓抑、憂傷、憤怒的消極情緒則會造成緊張、煩惱甚至是充滿敵意的氣氛。而這樣的壞情緒又會直接影響和波及到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也極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就像扔進平靜湖面的小石頭,漣漪一波一波地擴散,也就將情緒污染傳播給了社會。人是一種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動物,那不防通過心理暗示告訴自己,在遇到事的時候一定要冷靜。而就在這轉念一想的同時,也許就會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角度,並會為對方尋找一個可能的理由,及時的和對方做一個換位思考,這時也就會有一個理性的判斷。對不良情緒就適時的做了一個很好的疏導和化解,同時也就避免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知錯能改人能接受批評,就能從善如流,少犯錯誤;如果善聽批評,就能做到虛懷若谷,工作、學習、生活中就能少走彎路,少犯錯誤。若聽不進批評,一聽到批評的意見就生氣,或者暴跳如雷,剛愎自用,固執錯誤,這樣的人,早晚要摔跟頭。俗話說得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應該記住,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批評雖然讓我們一時生氣,但只要我們能冷靜下來思考,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在批評中受益前進。生活中有人批評,是一個人的福氣。
推薦閱讀:

父母的心—搜狗百科
板塊百科:「服裝」板塊32隻股全景圖
石斛小百科
后土御門天皇—搜狗百科
龜苓膏是用龜做的嗎?

TAG:心理 | 百科 | 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