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並非越新鮮越好 辨別「翻新茶」有學問(圖)

又是一年春茶上市時,不少茶行紛紛打出「春茶上市」、「第一批春茶」等形式多樣的海報。日前,記者從清遠茶葉市場了解到,受我國西南地區旱情,福建、浙江等地區冰凍等天氣影響,今年新上市的春茶又是漲聲一片,漲價幅度高達20%至40%,清遠本地的英德紅茶更是漲勢兇猛,價格達到歷史高點。

春茶普漲兩至三成

記者在採訪中看到,不少茶葉經銷門店、茶莊都打出「新茶上市」的招牌,茶葉市場開始進入最熱鬧的時候,不少茶藝師撥著茶葉梗,嫩綠的茶葉散發出陣陣清香。部分茶葉店將新進的大包裝茶葉擺放在賣場顯著位置,有的商家則現場舉行「現炒現賣」活動,前來購買春茶的消費者絡繹不絕。

「新茶的口感要好一些,喝著更香濃。春茶被認為是茶樹經過一冬積蓄後萌發的精華,營養成分豐富,最受消費者青睞。」業內專家認為,春天氣溫相對較低,有利於茶葉中含氮化合物的合成與積累,春茶中遊離氨基酸、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含量較高,滋味更鮮爽,香氣更濃,保健作用更明顯。

清城大豐收茶莊的謝經理告訴記者,今年春茶上市的時間和去年差不多,但是漲價已成定勢,因為大雪低溫的影響使得春芽的孕育周期更長,催生出更多有機物質。同時低溫天氣也杜絕了蟲害的發生,品質比往年更好,鐵觀音價格漲幅在10%左右,一些高端茶葉甚至上漲了30%左右。」

此外,市場需求量增多、通脹因素、人工費上漲等也推高了春茶的成本。清遠福建安溪茶葉公司負責人陳小姐透露說:「由於勞動力資源外流,原來采一斤茶青,人工費用大概是60到70元,現在每斤採摘費用不低於90元,而且有時候還招不到人。」

記者了解到,漲價不遑多讓的還有普洱茶,許多廠家紛紛上調產品出廠價格。「今年的普洱漲勢兇猛,普遍漲幅在40%—50%,估計要到夏茶大量上市之後,漲價的趨勢才會有所緩和。普洱茶漲價導火索來自雲南乾旱,雲南本地茶商表示,由於產茶區遭乾旱重創,當地普洱茶產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減產。另一方面,清遠普洱漲價的原因在於,如今普洱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不少市民喜歡喝普洱,消費量的增長一定程度帶動茶葉的漲價。」清遠祥順茶行的林經理告訴記者。

潮汕人喜歡喝的單樅茶今年也同樣加入漲價的行列。記者在清城專營鳳凰單樅茶的文易茶行了解到,受天氣的影響,單樅茶今年的價格也上漲了30%—40%。

英德紅茶延續去年的漲價勢頭,漲幅普遍在20%以上。

英德紅茶漲勢兇猛

外地茶漲勢兇猛,本地茶也同樣不甘示弱,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英德紅茶系列。

國茶學會會員、國家一級評茶師候凱東告訴記者,今年的英德紅茶將再次延續去年的漲價勢頭「英德紅茶今年漲瘋了,普遍漲幅在20%以上,而優質紅茶的漲幅更是突破40%。有錢也不好找貨,很多茶店本地紅茶都無貨了。過年後都很難找到真正的英德紅茶,100多元一市斤的紅茶難以尋覓,其中高香型茶葉供不應求,我和你英德紅茶中的金毫茶賣到8000元/斤。」

英德紅茶漲勢兇猛,背後的推手是什麼?大豐收茶莊的謝經理告訴記者,紅茶普漲已經成了普遍現象,原因在於英德紅茶由於多年的經營,此時貨架上擺放的紅茶不再土裡土氣,而是被包裝得各具特色、精美高檔。經過包裝後的茶葉,無論是文化品位還是產品附加值,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英德紅茶已經打開了知名度,喜歡喝紅茶的人越來越多,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紅茶是比較乾淨的茶葉,受到追捧的程度也比較高。

同時,不少茶行的老闆稱,今年因雨水低溫天氣,全市春茶減產近兩成,再加上高額的農資、人工成本投入,導致今年春茶剛上市便刷新了英德茶葉價格的歷史紀錄。

不難看出,「低產量、高成本和大需求」直接促使英德紅茶價格大幅飆升到了歷史最高位。

春茶上市,茶葉市場開始進入最熱鬧的時候。

知多D

春茶並非越新鮮越好

春季正值萬物生髮之際,也是新茶上市之時。鮮嫩的春茶因其滋味鮮爽、香氣濃烈,歷來備受追捧,但春茶過於新鮮,非但無助保健,更可能引發疾病。春來品茗,飲什麼樣的茶才能真正收到養生防病之效?國家一級品茶師、茶學專家陸先生建議,首先不要盲目「貪新」,其次可選擇喝適宜個人體質的花茶來為健康加分。

陸先生介紹,剛採摘下來不久的茶葉由於沒有經過較長時間的放置,其所含的多酚類、醇類、醛類等物質無法得到充分揮發,因此可能導致飲用者出現腸胃不適、腹瀉、腹脹等不良反應,會加重腸胃疾病患者的病情。同時,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含量也較高,易使神經系統興奮,飲用者可能產生四肢無力、冷汗淋漓和失眠等「茶醉」現象,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應高度警惕。

陸先生提醒,飲春茶不宜太新鮮。春茶並不一定越新鮮越好。所謂新茶,是指當年春季從茶樹上採摘的頭幾批鮮葉加工而成的茶葉。為求其鮮嫩,一些茶農在清明節前就開始採茶,這樣的茶被稱為明前茶;雨水節氣前採的茶,被稱為雨前茶。有些消費者以品新茶為樂,爭相購買明前茶、雨前茶。其實,「茶葉越新鮮越好」的觀點是一種誤解。並不是所有的茶葉都是越新鮮越好,普洱茶、黑茶就是越陳越好,而追求新鮮的茶葉則為綠茶,但即使是綠茶也並非需要新鮮到現采現喝。過於「趕鮮」也宜引發相關疾病。因此新鮮採摘的春茶最起碼也應存放半個月以上,等茶中的多種物質自動氧化後再喝。

今年的低溫天氣令春茶減產,茶葉普遍漲價。焦瑩攝

知多D

辨別「翻新茶」有學問

記者從業內人士了解到,每年春茶上市時,市場上會出現用隔年陳茶重新加工的「翻新茶」。如何才能辨別「翻新茶」呢?記者專門採訪了國家一級品茶師、茶學專家陸先生。

「春茶主要產品為綠茶,每年春茶過季後,一些商家會將賣剩的茶葉放入冷庫存放,等到來年用食用染色劑加烹調油將陳茶炒一下,冒充新茶;或等新茶上市後,混入新茶中一起出售。綠茶保鮮期較短,即使保存良好,隔年茶口感也稍差。由於國家對茶葉保質期沒有統一要求,商家銷售隔年綠茶並不違法,但如果以隔年茶冒充新茶,那就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陸先生透露。

陸先生特別提醒,為了提高隔年茶的賣相,達到冒充新茶的目的,他曾聽說有少數商家用染料給隔年茶染色,加工成賣相極佳的「新茶」,並噴上香精,這樣無疑不利於人體健康。染色的茶葉往往顯得過於鮮艷,消費者購買時,可把手指用冷水浸濕,然後捏一下茶葉,如果手指很快留下明顯綠色痕迹,這種茶葉就很有可能是「染色茶」。

陳茶冒充新茶需用染色劑染色,如果是用鉛鉻綠染色的,更會危害健康,消費者需留心辨別。

面對茶葉市場五花八門的茶葉產品,消費者往往眼花繚亂,挑選新茶應注意哪些呢?對此,陸先生總結出了以下幾點:觀外形,新茶的條形更緊湊,而隔年茶則發散;查湯色,用開水將茶葉泡開後,新茶顏色明亮,而陳茶顏色發黃、混濁;品茶香,新茶聞起來有股清香,口感鮮爽,而隔年茶香中略帶陳氣;看茶底,茶葉泡完後,新茶茶底綠中帶黃,顯鮮嫩,而隔年茶茶底偏黃,沒有鮮嫩感覺。

購買茶葉時一定要小心,部分商家可能趁機把「翻新茶」擺上市面,以低於剛上市新茶的價格出售,貪圖便宜的消費者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因此最好去大型連鎖企業購買信得過的茶葉產品。同時,消費者在購買春茶後要索取正規發票,如果心存疑慮,也要寫上何時出產的茶,這樣工商、質檢等部門進行查處時才能有據可依。消費者也可在發現茶葉質量有問題時,撥打質監熱線進行投訴舉報。


推薦閱讀:

「捧」與「哄」的學問:和諧家庭的基礎
秘糖尿病友吃主食血糖穩定又營養的學問在這裡!
真學問【掌握學習漢字的一把鑰匙】
手紋學問大!手相主要紋路完整介紹

TAG:學問 | 辨別 | 翻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