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修道就去天台山 12處洞天福地堪稱「仙山」之最

東晉文學家孫綽在《游天台山賦》的序中,劈頭就說「天台山者,蓋山嶽之神秀者也」,把它與方丈、蓬萊相媲美。盛稱這座玄聖游化、靈仙窟宅的台岳,「其峻極之狀,嘉祥之美,窮山海之瑰麗,盡人神之壯麗矣!」堪稱「仙山」之最了。

天台山(圖片來源於網路)

天台山雖小 卻有12洞天福地

這種讚美,似有過譽之嫌,實則不然。人類永遠嚮往美好的大自然,想像過著「神仙」般的幸福生活。道教徒正是在「海上仙山」和「洞穴仙境」說的基礎上,創立了神仙憩居的「洞天福地」說,形成了「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完整體系。值得注意的是 ,在118處洞天福地中,台州就有12處(內天5處),佔總數十分之一。而台州陸域面積為9411平方公里,不到全國的1.11%。這些洞天福地都是風景的菁華。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台州尤其是天台山水的佳美。

高道們開闢洞天福地,往往伴隨著有關宮觀的建設,和一些美麗的神話傳說的誕生。現在對這12處洞天福地分三組作番述說:

一、十大洞天 台州有其三

十大洞天,處大地名山之間,道書稱為「上天遣仙統治之所」。

第二洞天:委羽山洞

第二洞天「委羽山洞」,號「大有空明天」,在黃岩區南2.5公里,蔥鬱橘林中蹲伏如龜,為青童君所治。相傳因東漢時,劉邦後裔劉奉林在此修道成仙,控鶴飛升時有 幾莖羽毛墜落而得名。洞高2米,深30米,洞前有南朝梁代始建的大有宮,清康熙十六年(1 676)重建,尚存北宋鏞鍾、瑞井和明清貼金木雕神像。西側赤鯉岩,是漢初司馬季主垂釣 處,季主是與鮑叔陽同事西靈子都的仙真。

第六洞天:玉京洞

第六洞天「玉京洞」,號「上清玉平天」,在天台縣北2公里赤城山,長約30米,高、 深均為10餘米,玄洲仙伯所治,為三茅真君道場。道書稱西漢茅盈與弟茅固、茅衷先後入句 曲山(茅山)修道成仙,受命治赤城,每年冬春來往於茅山、天台間。漢末葛玄來此從左慈 學道煉丹,開創靈寶派,被尊為葛仙翁。西晉魏夫人、許邁都來此修鍊,創立上清派。唐宋 以來帝王屢次遣使投放金龍、玉簡。環境清幽脫俗。

資料圖(來源於網路)

第十洞天:括蒼洞

第十洞天「括蒼洞」,號「成德隱玄天」,在仙居縣東22.5公里括蒼山麓,因「山多栝木, 鬱郁 蒼蒼」得名。前有紫雲石,可測風雨。相傳是真人徐來勒所治。真人在東漢時為太極法師, 總 司水旱罪福,隱居於此。唐天寶七年(748)建道宮(凝真宮)。現尚存葛玄丹井和宋碑二 方。洞側有人工湖,中有綠島,泛舟休閑甚佳。

二、三十六洞天 台州居其二

三十六洞天,在諸名山之中,亦上仙統治之所。台州居其二:

第十九洞天:蓋竹洞

第十九洞天「蓋竹洞」,號「長耀寶光天」,在臨海市南15公里蓋竹山,因竹林茂密如蓋得 名, 仙人孝邱子所治。洞口寬10.55米,高4.30米,深9.61米,處在獅象峰之間。晉許邁創棲真 觀於此。又有胡公祠,旁邊為漢末葛玄開闢的古茶園,所產之茶稱「仙翁茶」。

第二十七洞天:金庭洞

第二十七洞天「金庭洞」,號「金庭崇妙天」,在天台縣西北22.5公里瓊台峰麓,下臨百丈龍潭。洞大約20餘平方,旁有瀑布,道書稱趙仙伯治之。相傳桐柏真人王喬居此掌管吳越山水。

瓊台峰,高316米,如青蓮一支幾立於百丈坑右側。翠壁萬仞,勢若削瓜,上有天然石椅, 相傳是黃帝煉丹、高道葛玄、呂洞賓和張無夢等修持之處,故名「仙人座」。隔坑有南北兩 對 高峰,形似皇宮前面兩側的高樓,故名「雙闕」,十分奇麗,蔚為仙境。孫綽以「雙闕雲竦 以夾路,瓊台中天而懸居」的賦語加以描繪。其實金庭洞只是「桐柏金庭洞天」的一個標誌而已。古人所理解的洞天,往往不限於實有的岩穴。由九座山峰環繞的以桐柏宮為中心的整個仙境,才是第二十七洞天的範圍。

天台山(來源於網路)

桐柏宮四周是玉女、卧龍、紫霄、翠微、玉泉、蓮花、華琳、香琳、玉霄九座山峰,玉梭溪 曲曲流過,處在一個小盆地之中。前方兩側分別是青龍、白虎兩阜和印、劍兩岩。水口處岩門開闊,玉梭溪流經三口井狀深潭,泄為巨瀑,大似垂虹,此即孫綽所寫「瀑布飛流以界道 」 ,被明代文學家劉仁錫稱之為天下第一的桐柏瀑布。整個環境符合中國傳統風水學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四靈獸式」布局。

桐柏宮向來有「肇於周,靈於晉,盛於唐,擴於梁宋」的說法。「肇於周」緣於周靈王太子 晉羽 化後負責治理桐柏金庭洞天的神話。後來太子晉成為天台山釋道共奉的主神。宮前玉梭溪橋 亭,相傳就是他跨鶴升天之處。到了漢末,高道葛玄在此煉丹修持,留有丹井。

南朝陶弘景《真誥》稱:「吳主孫權,於天台之右造桐柏觀,命葛玄仙翁居之。」時在赤烏 二 年(239)。齊永泰元年(498),沈約建為金庭館。唐景雲二年(711),睿宗為司馬承禎 重建,辟封內40里為禽獸草木生長之福庭。宋郡人張伯端居此修鍊,著《悟真篇》,開創道 教南宗。後世尊為南宗祖庭。1957年因建水庫,暫移宮南鳴鶴觀。現正著手全面修復。

三、七十二福地 台州居其七

七十二福地,道書稱「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

第四福地:東仙源

在黃岩區東5公里硃砂堆山上,地仙劉奉林所治。

第五福地:西仙源

在溫嶺市西北溫嶠鎮,唐地仙張兆期治理。張為本地人,留有丹灶遺 址。

第七福地:玉榴山

即玉環縣玉環島,又名地肺山,地仙許邁所治。梁天監間,高道 陶弘 景與弟子周子良在此修鍊,周子良得道後居此煉丹佈道。又,城關鎮西1公里螺峰尖山上尚 有仙跡亭。

第八福地:清嶼山

在溫嶺市西清嶼鄉,瀕臨樂清灣,真人劉子光治理。

天台山(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十四福地:靈墟

在天台縣東北華頂山麓,是白雲先生隱處。白雲先生為天台籍高道, 曾指點王羲之書法。二人還裂帛書寫《黃庭經》,藏於岩穴,後人稱之為黃經洞。

第十六福地:天姥山

位於天台縣西北與新昌縣交界的崗隴高地,因萬馬渡畔天姥岩得名 ,真人魏顯仁所治。天姥岩在天台縣萬年山毛里彎村外天姥峰上,高約10米。天姥簪髻高聳,面龐圓中帶方,體 態豐盈,寬衣博帶,兩手在胸前相向而抱,裙裾下露出雙履,為西王母形象。右側有朝笏 岩,上方有神鷹、玉兔象形岩。天姥面向峽谷,谷底堆疊的千萬塊巨石和山上瑰麗的奇岩, 使人想到這一帶景觀正是詩仙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的藝術化表現。

第六十福地:司馬悔山

在天台縣西北白鶴鎮天宮村,李明仙人所治。相傳高道司馬承禎 應唐皇之召赴京,至此悔而下馬回轡,故名。

台岳十景之一:「桃源春曉」

沒有列入洞天福地的仙道名勝還不少。最重要的是劉阮遇仙處桃源。桃源,在天台縣西北15公里上寶相村北邊的桃源坑中,又稱桃溪。兩岸峙立著儷仙、雙女 、迎陽、合翠諸峰,如清袁枚所寫的的「五步一峰轉,十步一峰變,重重天塹形,幅幅屏風 面」。東漢永平五年(62)剡人劉晨、阮肇在此採藥迷路,邂逅二位仙女,餉以仙桃,結為 伉儷。兩人一度返家探親,留下了桃源洞、鳴玉澗、迷仙塢、金橋潭、仙女石、仙子洞、珠 簾泉、離別岩、惆悵溪等勝跡。每逢春日,花光射日,旖旎如錦,列為台岳十景之一「桃源春曉」。

仙道名勝還不少

再如石樑飛瀑,在天台縣北20公里,鬼斧神工,舉世極為罕見的花崗岩天生橋奇觀。也許古人以為它足以當洞天福地之名,宋代時就在旁邊鐫上了「蓋竹洞天」的擘窠篆字。臨海桃渚風景區,也有「海上仙子國」的美稱。溫嶺方山有漢朝周義山開闢的「仙人田」,羊角洞依山修築道觀,如瓊樓玉宇,人間仙境。仙居白塔鎮西罨勝景,峰奇水麗,人稱「神仙居」。

整個台州皆為仙境

其實擴大一點,把整個台州視為仙境又何嘗不可。例如,州縣之得名即與仙道頗有關涉。南 梁陶弘景《真誥》稱:「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頂對三辰,當牛女之分,上應台宿,故名天 台。」其別名桐柏、赤城、石橋、瀑布、佛隴、香爐、華頂、東蒼等,都帶有仙佛色彩。台 州、赤城郡之命名,也緣於此。再如,黃岩因高道隱居的山頂有黃石而於唐天授元年(690 )改為今名;仙居是在宋景德四年(1007)以「洞天名山屏蔽周圍而多神仙之宅」而詔令改 之 。玉環更是因避吳越王名諱而於後梁開平二年(908)將福地木榴山改稱的。至於台州境內 以仙道命名的山水地名,如三茅溪、白鶴、道元、仙姑岩、巾子山、仙人擔、麻姑岩、白雲 山、龍母山、道士冠等,俯拾皆景。

(本文節選自《台州文化概論》,主編李一、周琦)


推薦閱讀:

守身如玉,從一而終
道德經講的是太上忘情嗎?
論修道從何下手
修煉和修道
生活中的《道德經》(三九)

TAG: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