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修道入門

修道入門一、中華道家修鍊的名稱與定義 中華道家修鍊,古代有很多名稱,如修道、修真、修仙、修身、修為、修養、修丹、修持、修功、內丹、內養、內煉、內修、內功、攝養、壽養、煉養、養修、攝修、丹鼎、爐鼎、煉丹、丹道、仙道、攝生、養生、衛生、仙學、長生學、神仙學。天人之學、金丹大道等等,不—而足。現在—般稱為修道、修真、修鍊或養生等。 中華道家修鍊,究際天人,體合宇宙,是關於人體生命和宇宙環境的學說。它要通過數千年來薪火相傳的方式方法,對於人體生命(包括精神生命和肉體生命,即性與命)在宇宙大環境中進行自我修為,直至達到生道合一、長生久視的最高境界,我命由我,不屬天地。 中華道家修鍊,乃是介於神學和科學之間的一門獨立學術體系。這門學說稍稍往前再邁一步,就會墮入單純精神性的神學範疇;微微向後退出一步,又會落入單純物質性的科學範疇。神學和科學兩大陣營,自古以來,各執一端,互不相讓,而各有偏弊,難以融通。惟有中華道家修鍊之舉,講究性命雙修,生道合一,身神合一,天人合一。通過精神與肉體、人身與大道的結合修證,使得人心與宇宙合為一體,人生與大道同歸一源。真修實證,腳踏實地,知行並進,理法統攝。既能避免偏執精神與肉體某一端之弊病,又能夠包容二者之所長而升華現實人生。因此,中華道家修鍊乃是一門獨立存在的「生」的學說。它要通過對於今生今世的切實修證,達到生道合一,長生久視的崇高境界。「宇宙有壞,這個不壞。」這也正是中華道家修鍊學的獨特感力之所在。 二、中華道家修鍊提倡修德 中華道家修鍊,提倡修德。修鍊特彆強調每個人的根基,這個根基就是道德修養。修德是為修鍊培養根基,直接決定修鍊品位之高低成敗。而且提倡道德修養,同時具備匡正人心之社會效力,故為中華道家修鍊所—貫重視。 修道先修德 中華道家認為,修德是修道的前提。我們的本來天性,原是一片純潔,下生之後,因為產生種種後天慾望和貪求,逐漸使得本來天性受到蒙蔽和破壞,成為修鍊性命的桎梏和障礙。修鍊之時,為了達到凈化和完善個體生命的目的,就必須逐步清除這些障礙。這就需要做到積功培德,與人為善,常行方便,助人為樂,以培養自己柔弱,謙下、不爭、慈善、寬容的中華道家情懷,才能合於大道。須知行得分善事,即多—分光明;行得十分善事,即多十分光 明;時時處處行善事,則時時處處皆光明。如此逐漸掃除迷障,使自已的本我天性恢復純凈,陰豁盡去,而神光常存,則無時無處,不在大道之中,合於先天,與道為一,自為修鍊之坦途,足可了證今生大事。道諺所謂:「人心不死,道心不生」中華道家《玄日誦早晚功課經》中詩云: 真心清靜道為宗,譬彼中天寶月同。 凈掃迷雲無點羽,一輪光滿太虛空。 從修德的角度來說,縱使今生暫且不能夠修持到最高境界,也足可使人完善人道,慈光日生,而增福延壽。所以生來而往修道之人,都有一定的德修根基,不可自暴自棄。古人云:「道不遠人」明白了修德,大道就在眼前,修鍊人人可為,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因此,中華道家修鍊之學,從社會意義上來說,乃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絕非是—種狹隘的個人了脫。《抱朴子》曰:「欲成天仙,當立一千三百善。」若非功德到處,亦不可能修到最高層次。從社會角度來說,如果人人都去清修,那麼社會誰來建設?家庭如何維繫?中華道家這種廣義的修德觀,就是以修德為重,提倡道德並行,以德合道。所以中華道家修鍊,不是一門消極的避世哲學。從立身行世的角度而言,提倡修德,使人與人之間保持融洽,和睦、真誠、互助的文明關係,有利於杜會秩序的建立和生存環境的安定,對於杜會道德文明是一種有益的建設。 中華道家修德,進一步還要求推誠萬物,經云:「昆蟲草木猶不可傷。」提倡以好生之德,保護大自然,對於維持生態平衡,保護人類環境,仍有可資汲取的現實意義。 修德與修鍊 這種廣義的修德觀,概括起來只有—「德」,這是一字真經。這種廣義的修德觀道家出世與入世並重的鮮明特點。 對於修鍊來說,修德就修心,修性、修念。在丹道之中,修德、修性、修心、修念至關重要。因為德修的深淺,直接關乎心性的變化。《黃帝內經》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熱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說明了種種心性之變化與內部氣機的感應關係,古時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了頭髮;《說岳全傳》有「氣死金兀朮,笑死牛皋。」的典故。於此可見人的心性交化,影響之大,足以關係人的禍福生死,不可忽視。 俗活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道德修養高深的人,與人為善,樂於奉獻,對於內心世界是—大財富,精神上必然充實,心胸自然開闊,內炁平和,毫無芥蒂。所謂:「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與此相反,假如心地不純,德行欠佳,甚至心術不正,道德敗壞,必使心神經常處於不安定狀態,往往妄念起伏,心火熾盛,難得清靜,對於修鍊是絕大障礙,即使從事功修,亦難以見到效驗。 中華道家修鍊認為:「性主七分,命主三分。」「修心入手,修心了手。」在性命雙修的丹道體系之中,心性的修養至關重要。假如缺乏一定的德修作為根基,就難以承當修鍊大事,甚至爐傾鼎覆,帶來生命危險。這方面,過去的修鍊者有過許多慘痛的教訓,不可不慎。 總而言之,欲要探求中華道家修鍊之秘奧,首先必須明白,修德是其根基。由此入手修鍊,注重培養道德根基,才能逐步領會中華道家修鍊之真實義諦。三、道家道教與中華修鍊 中華修鍊起源於道家 中華道家修鍊,傳自軒轅黃帝,史載黃帝「且戰且學仙」、「黃帝問道於廣成子」,是黃帝學有傳授,自軒轅黃帝以來代代相傳,距今已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黃帝是中華道家宗祖,修鍊乃中華道家之學。周代老子李耳,集中華道家思想之大成,撰著《道德真經》五千餘言,青牛西去,不知所終。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老子很長壽,一說—百六十餘歲,一說二百餘歲,且言「以其修鍊而養壽也」。修鍊養壽的學問,就是修鍊之學。可見中華道家修鍊歷史之悠久,足與中華民族之古老文明同根同源。 中華修鍊出入於道教 中華道家祖述黃老,以後出現了道教。道教與道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道教全盤繼承了中華道家學術,並且將其思想向宗教義理和神仙修鍊兩個方向進行發展,然後加以道教儀式進行包裝。儘管如此,中華修鍊的內容卻一直貫穿於道家和道教之中,是道家和道教的精粹。道教形成之後,修鍊在道教外部也有發展,故謂中華修鍊發源於道家,出入於道教內外。 從道家到道教,雖然在宗教儀軌方面增加了許多內容,但是中華道家修鍊的理法體系,卻始終一脈相承,不斷深化。從這一點上來說,後來的道教修鍊,亦應包括於道家修鍊之中(儘管道教修鍊或多或少帶有宗教化的色彩)。因此只可稱為中華道家修鍊學,方為全面。當然在後來的道教之中,受到宗教神權方面的影響,修鍊學的發展不可避免摻入一些神學成分,這是我們所必須應當揚棄的,同時也是本書所遵循的一大原則。嚴格地說,中華道家修鍊是科學的學術,而不是神學的宗教。 中華修鍊煉生命長久 自古以來,道教內外的中華修鍊人士,皆以自己的身心作為試驗品,進行究際天人的人體生命試驗,終於將遠古流傳下來的修鍊養壽之理法,發展成為博大精深的中華修鍊體系,形成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修鍊文化。數千年來,中華道家修鍊所努力倡導的修身立命之學,對於炎黃子孫的健康生存和嗣息蕃衍產生了深遠影響,是中華民族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精華。現在人類雖然逐漸進入高度文明,但是仍然未能擺脫病魔的糾纏和死神的困惑。因此應當說中華道家修鍊學所蘊蓄的強大生命力,理應和人類存在的生命同其長久。 四、中華道家早期修鍊方術 以上講述了中華道家修鍊的名稱定義和發展史要,然後我們就可以進入修鍊方法的大致介紹了。首先從早期中華道家和神仙家的修鍊方術說起。 修鍊方術,淵源甚古。據《莊子》載,早在軒轅黃帝時期,就有隱居深山的修鍊之人。他們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方仙道、兩漢時期的黃老道乃至以後出現的正統道教均有著直接的關係。他們從事的修鍊方術,為中華道家修鍊人士所直接沿襲和繼承。這些方術的內容主要有心齋、坐忘、緣督、導引、吐納、聽息、踵息、守靜、存想、守一、辟穀、服食、房中、行炁、胎息。外丹、內丹等等,下面作以簡明介紹: 心齋 心齋,「齋」即清心之義,心齋指內心清靜。最早出自《莊子》:「炁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坐忘 坐忘,即靜坐忘身。見《莊子》:「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緣督 緣督,指遵循中道,或言運行督脈。見於《莊子》:「緣督以為徑,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導引 導引,即導行肢體,以通經絡。《莊子》云:「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法,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三國時期華陀所傳之五禽戲,即屬中華道家之導引術。 吐納 吐納,指吸入清炁,而呼出濁氣。《莊子》云:「吹噓呼吸,吐故納新。」 聽息 聽息,又稱「聽炁」。指靜心聽,以凝神合道。見《莊子》:「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炁。」 踵息 指內呼吸功深,面達於踵(足根)。據《莊子》:「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守靜 守靜,即收心求靜以守之。《太平經》:「求道之法靜為根。」 存想 存想,又稱存思、存神。即內聚精神,不使外游。《天隱子》曰:「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 守一 守一,即守心一處,或守一於道。《莊子》云:「我守其一,以處其和。」 辟穀 辟穀,又稱斷谷、絕谷、斷食、辟糧、絕粒、體糧、斷糧等。辟穀約可分為五種類型:1.不食五穀雜糧,即米面之類。2.不食人間煙火,即不吃熟食。3.不食油鹽,道家又稱為「上清齋」。4.禁絕一切食物,專門服炁。5.服用藥物,代替食物。 服食 服食,又稱為「服餌」,指服食藥物或外丹。《服炁精義論》曰:「諸葯以代於谷,使炁味兼致臟腑而全也。」 房中 房中,古代又稱房內、房中術,御女術,黃赤之道、閨闈之道等。其術源於遠古時期的生殖崇拜。房中原是中國古代道家研究房事禁忌和祛病廷年之衛生術。《漢書?藝文志》曰:「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抱朴子》曰:「其大要在於還精補腦之一事耳。」道諺曰:「若要不老,還精補腦。」後世因為此術易遭毀謗,道教隱面不傳。但是許多古代道家房內的書籍,至今還有保留。 行炁 行炁,亦稱引炁、導炁、領炁、運炁、通炁、逼炁等。指調動體內真炁,以通經脈。《抱朴子內篇》說:「初學行炁,鼻中引炁而閉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聞其出入之聲,常令人多出少。」 胎息 胎息,即如胎兒般以肚臍呼吸。高層次丹道的胎息,指與天地同其呼吸。《雲芨七簽》曰:「人能依嬰兒在母腹中,自服內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 外丹 外丹,又稱煉丹術、金丹術、燒煉法、黃白朮、地元丹法等。指用爐鼎等器具,燒煉金石草木,煉成神丹,以為修鍊之用。 《抱朴子內篇》云: 「夫金丹之藥物,煉之愈久,變化愈妙。……服此二葯,煉人身體。」 內丹 內丹,指以人身三寶精、炁、神作為藥物,在體內修鍊成丹。筆者認為,內丹的修鍊方法應當早於外丹,試看《莊子》所載廣成子教導軒轅黃帝的一段話,即屬高層次的內丹法。但其名稱,乃與外丹相對而言。在隋朝時,羅浮山煉士蘇元朗昭示之,見《羅浮山志》:「(元朗)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內丹矣。」推測內丹開始流傳較為隱秘,由蘇元朗著書始才顯露於世。至唐末出現鍾離權、呂洞賓所倡之「鍾呂金丹道」,內丹學說逐漸形成完整體系,自後流傳久遠,成為中華道家修鍊法之主流。 中華道家修鍊學,就是在以上眾多修鍊方術的基礎之上,不斷發展完善,終於形成博太精深的完整學術體系,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既光輝於遠古,亦必照耀於未來!」 (註:「燕」,在中華道家修鍊指先天之炁或體內陽炁,以區別於空氣、呼吸之氣或體內陰氣。) 五、中華道家修鍊的主要法門 中華道家道家修鍊,廣義的說,包括老莊之道、內外丹法、養生調攝、中醫針葯、內家拳法等主要法門。狹義的說,就是仙道之學。「仙」與「道」自古以來密不可分,故曰仙道為一,仙為道之體,道為仙之用。道不易聞,賴有仙而後知道之足貴;仙不易修,端有道而後知仙之必成。道家修鍊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必須通過明師所傳口訣,進行真修實證,反對玄學空談。下面將其主要法門,提要介紹於下: 老莊之道 老子的學說,即《道德經》五千餘言。《道德經》的出現,標誌著中華道家學派的正式形成。《漢書?藝文志》說:「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術也。」《史記?太史公自序》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以上論述,均高度概括了中華道家思想的現實特點。 《道德經》的全部內容,主要是發揮「道」和「德」兩個名詞的含義,用以論述宇宙本體和人生哲學及修養方法的原理。老子認為,「道」是宇宙的本體,「德」是「道」的具體表現形式,世界萬物皆由「道」和「德」的作用而來。因而老子之道,可以廣泛運用於人生的各個方麗,《道德經》被稱為「萬經之祖」。對外用於治世,就是國家的治政方針;對內用於修身,就是個人的處世之道。後世之人,各有所取。政治家鑽研其中的統治術;養生家鑽研其中的修鍊法;清談家將其看作玄言;縱橫家將其看作權謀;亦有人將其視為兵書,如唐王真撰有《道德真經論兵要義述》;現代人更將其視為經商謀略,用於今日商戰。 在中華道家修鍊之中,主要把《道德經》作為修道的一部聖典。自從第一部煉丹經書《周易參同契》問世以來,歷代丹經著述,無不引用老子之旨以立說,成為中華道家思想的一大流派。北宋張紫陽《悟真篇》贊之曰:「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今古神仙無限數,盡於此處達真詮。」 莊子的學說,基本繼承了老子的思想。《史記?莊子傳》說他:「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道家之言。」又說其作書目的也是為了要「明老子之術」。《莊子》書中所論之道,基本是由老子一脈貫通而來。例如《莊子》書中說:「道昭而不道。」這和《老子》所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和「道常無名」之旨,二者一致。但是莊子本人更加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個性的解放,對於《道德經》中「貴以身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的治政思想,有所分別。 莊子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他充分發揮了老子的「長生久視之道」,使「道」和「仙」合為一體,成為後世修鍊家所追求的「仙道合一」的神仙境界。如《莊子?逍遙遊篇》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炁,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谷熟。」這是中華道家文獻之中對予神仙的較早描述。此外,《莊子》書中多處提到了中華道家的修養功夫,如《大宗師篇》中說:「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莊子》書中所談踵息、心齋、坐忘、聽息、守一、緣督、導引等修真方術,為後世中華道家修鍊之權輿。 三元丹法 三元丹法,即天元丹法、人元丹法和地元丹法之總稱,是中華道家修鍊的主要法門。天元丹法和人元丹法屬內丹,地元丹法屬外丹。有人把道家修鍊籠統地稱為「內丹」,此說不妥,因為修鍊不光包括內丹,還有外丹等內容。 三元丹法,是三種不同的修鍊途徑。古人為了區別開來,各予不同的名稱: 天元丹法,指北宗,稱為「大丹」,如丘處機《大丹直指》,即屬此種丹法。 人元丹法,指南宗,稱為「金丹」,如《金丹大要》,即屬此種丹法。 地元丹法,指外丹,稱為「神丹」,如《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即屬此種丹法。 由於中華道家修鍊自古以來多限於口傳心授,一般人難測其奧,即使過去修鍊家所撰丹經著述,亦往往是含而不露,藉此說彼,因此造成中華道家丹法的神秘性和複雜性。現在根據筆者修學所得,打破保守框框,將內外丹法之真義歸納如下。 天元丹法 天元丹法,又稱「清靜功夫」,或稱「北宗」。是指獨自一人,清靜修鍊。這種修持形式,由於能夠自己做主,而且流弊較少,所以流傳很廣。修習中華道家功夫的人,以此法門為最多。道教內部的全真派道士,幾乎都是提倡此種修持法門。 清修丹法,一步有一步之層次,一步有一步之效驗。最初從築基開始,經過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等過程,才能最終完成,達到天人合一、身外有身的高層次。 清修功夫做到一定程度,有一點玄機須要特別注意,就是不可執著肉體在腔子裡面摸索,許多人功夫做到這往往出現停滯狀態。初步入手的功夫,在煉精化炁之前,是在身體內部進行鍛煉。逐漸往上的層次,就要跳出肉體腔子從事修證。否則難得丹法之究竟。 從前的修鍊祖師,在此方面多有誡示。如鍾離老祖曾言:「一身四大皆屬陰,莫把陰精裡邊尋。」已然說明,肉體本身皆屬一團陰氣,不可在腔子裡面摸索用功。因為修鍊用的是陽炁,要出陽神。若在肉體裡面摸索用功,最終只能出陰神,功夫落於小成。有人不明此理,妄言什麼清修出陰神,雙修出陽神,其實是不明清修真義,自誤面且誤人! 清修功夫之要妙,貴在採取虛空之陽炁,點化自身之陰質,群陰剝盡,脫胎換骨,以成就純陽之體。陳攖寧先生對此頗有論述,如曰: 「北派清靜,卻不是專靠打坐就能成功,外界資助,當然不可少,卻是從虛空中尋求,不是在人身上討便宜。」 「修仙者,貴在收積虛空中清靈之炁於身中,然後將吾人之神與此炁配合而修養之,為時既久,則神炁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 以上論述,可謂如矢中的,已把向上一乘的竅要,揭示無遺。 除了依照築基、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階次漸修之外,清修功夫還有頓修法門,可以直入先天,了證道果。但是漸修法門和頓修法門,二者之間並無嚴格的界限,漸修進展到一定程度會發生頓變,頓修也是有一層層漸進的變化。惟是頓修法門,須要根基深厚者方可悟人,或者功夫深入之後而可知之,不宜躐等而求之。 清修法門,最要緊的還有玄關一竅。丹經云:「道有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苗根,不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即言玄關一竅,可以超越於三千六百修鍊法門之上(三千六百乃是虛數,說明修鍊法門很多之義)。如能悟入玄關一竅,就能做到頓悟直超,一得永得,即所謂「得其一,萬事畢」。「一」即指先天一炁,丹訣曰:「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此乃清修丹法之深層口訣。這句話丹經多有引述,若未經過真實修證則不易知,一般人往往忽略過去,難究其中深義。 以上所談,已將清修功夫的要點披露無遺。如果感到似懂非懂,那就證明功夫不到,功夫到處,自然省悟。 人元丹法 人元丹法,又稱南宗、陰陽、爐鼎。此派法門由於正道與旁門混雜難辨,多遭非議。有人將「三峰采戰」和「房中術」曲解為南宗丹法,荒謬之極! 所謂人元丹法,就是指陰陽修鍊而言。其修鍊之道,講究從命功入手,以命涵性,直至性命和合,大丹成就。這裡所說的「陰陽」,實指人體內部之陰陽,丹經云:「自家夫妻自交媾。」即是此義。盲師誤傳為男女陰陽之事,蠱惑視聽,宣傳淫術,下流之極!歷代祖師皆有批駁認為是屬偽道。所以人元丹法亦屬清修,讀者不可錯認。 地元丹法 地元丹法,又稱「外丹燒煉」。是以爐鼎等器皿燒煉丹藥,此種丹藥名為「外丹」。此種丹法共有兩種: 一種是「黃白朮」,又稱「點金術」。需要採集各種礦物質,進行燒煉,通過「丹頭」點化,煉出黃金白銀,以充道資。道諺曰:「無財不養道」,此種方法乃為古代修鍊家所用。 一種是地元丹藥,專供服食之用。這種經過各種秘傳工序煉成的外丹,可以內服。作用在於點化自身陰質,變化為純陽之體,脫胎換骨,以成道果。這種丹藥,才是真正中華道家修鍊所用的外丹。 陳攖寧先生在民國年間,曾費十載純功進行外丹燒煉,惜因兩次受到戰爭影響,功敗垂成,但是已將黃銅煉成白銀。根據千百次試驗的結果,他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1.「紅銅確能變為白銀,但不免於虧本。這一點在古人生活水平之低廉和原料價值之便宜,自然不成問題,現代人用之則不合算。」因此證明黃白朮在當今社會,已不適用。 2.「證明古神仙所遺各種外丹口訣,確有可憑,決非欺罔。」因而通過實踐,證明外丹的確存在。 由於以上條件所限,今在道教無人從事於此。陳攖寧先生煉製外丹之後,道家修鍊外丹的活動基本停止。外丹之道在當今社會,已然成為中華道家的故事。 外丹燒煉在歷史上有一大懸案,容易為人們誤解。不能因為過去有的皇帝服用外丹而夭命,就把這種罪過歸咎於外丹本身,武斷地否定外丹,甚至認為外丹是騙人的東西。歷史上曾經燒煉外丹的古代仙真,他們都很長壽,如葛洪八十一歲、許旌陽一百三十六歲等,陳攖寧尚有九十歲高齡,均可證明。古人留下的許多外丹著作,記錄了他們燒煉外丹的過程,因為中華道家自古以來師徒相傳的隱秘性,書中許多外丹術語的真實含義今人難以破譯,所以無法讀懂,因而不宜妄下結論。須知服用外丹,自身必須具備一定的內丹修鍊功夫,才能消化得了,否則欲利反弊。古來煉製外丹的祖師從來注重內外兼修,並非只修外丹。比如泥做的盆,須經過火煅之後,變得堅固,然後可以盛水無妨。如果還是泥巴盆,盛水之後盆也難保。這就說明未經修鍊的人身,如果服用外丹,弄不好自身難保,其過安在外丹耶!呂祖曾言:「不道未曾經水火,無常一旦臨君身。就已警示那些僅憑服用外丹希圖長生的人們,未經水火的鍛煉是有生命危險的。過去的封建帝王服用外丹妄求長生,其目的是為了企望永久性地驕奢淫逸,他們的身體早已被酒色掏空,根本失去修鍊的資格,再去服用外丹,只會傷身促壽。 現在傳統中醫所用的丹藥,即與外丹直接相關。歷史上精於醫術的著名高道,他們亦多擅長煉製外丹,如葛洪、陶弘景、孫思邈、張景岳、付清主等大道士。有的外丹,現代中醫還在繼續使用。 總之,天元、地元、人元三種丹法,只是中華道家修持的三種途徑而已。隨著歷史的進程,中華道家修鍊也在發生「無為自化」的改變。丹法修持的總樞在於清修之道,地元外丹已不適於當今社會。如今唯一可行的也只有清修大道,即天元大丹和人元金丹。明白於此,我們究心於清修丹法,修真悟道可也。 養主調攝 養生調攝,指中華道家在日常生活之中所奉行的修身之道,包括立身處世、四時調攝、茶湯飲食、房事宜忌、情志調節等等內容。 如南齊陶弘景所撰《養性延命錄?御女損益篇第六》中,論及房事宜忌說:「道以精為寶,施之則生人,窩之則生身。生身則求度在仙位,生人則功遂而身退。功遂而身退則陷欲以為劇,何況妄施而廢棄?損不覺多,故疲勞而命墜。天地有陰陽,陰陽人所貴,貴之合於道,但當慎無費。彭祖曰: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藥千裹,不如獨卧。色使目盲,聲使耳聾,味使口爽。苟能節宜其道,適抑揚其通塞者,可以增壽一日之忌,暮食無飽;一月之忌。暮飲無醉;一歲之忌,暮須遠內。養之不復,終身之忌。暮須護炁。采女問彭祖曰:人年六十,當閉精守一,為何爾否?彭祖曰:不然!男不欲無女,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若念真正無可思而大佳,然而萬無一焉。有強欲閉之,難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濁,以致鬼交之病。又欲令炁未感動陽道垂弱欲以御女者,先搖動令其強起,但徐徐接之,令得陰炁,陰炁推之,須臾自強,強而用之,務令遲速。精動而止,閉精緩息,瞑目僵卧,導引身體。」告訴人們在房事之中,注意保護自己的健康。 在丘處機所撰《頤身集?攝生消息論》中《春季攝生消息》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佈於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賞而勿罰,此養炁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肝木味酸,木能勝土,土屬脾主甘。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肝,以養脾炁。……春日融和,當眺園林亭閣,虛敞之處,用擄滯懷,以暢生炁。不可兀坐,以生抑鬱。飯酒不可過多,米麵糰餅不可多食,致傷脾胃,難以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飢腹多食,以快一時之口,致生不測。天氣寒喧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炁弱骨疏,風冷易傷腠里,時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漸減一重,不可暴去。」可見其對於季節調攝的講究,已經非常細微。 明代百歲道人冷謙起敬在《修齡要旨?起居調攝》中講述養生之道說:「平明睡覺先醒心,後醒眼。兩手搓熱熨眼數十遍,以睛左旋右轉各九遍,閉住少頃,忽大睜開,卻除風火。披衣起坐,叩齒集神,次鳴天鼓。依呵、呼、嘶、吹、噓、嘻六字訣,吐濁吸清,按五行相生順序而行一周,散夜來蘊積邪氣。隨便導引,或進功夫。徐徐櫛沐,飲食調和。面宜多搓,發宜多梳,目宜常運,耳宜常凝,齒宜常叩.口宜常閉,津宜常咽,氣宜常提,心宜常靜,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護,囊宜常裹,言語宜常簡默,皮膚宜常干沐。食飽徐行,摩臍擦背,使食下舒,方可就坐。飽食發痔,食後曲身而坐,必病中滿。怒後勿食,食後勿怒。身體常欲小勞,流水不腐,戶樞不朽,運動故也。勿得久勞,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卧傷炁,久視傷神,久聽傷精。忍小便膝冷成淋,忍大便乃成氣滯。著濕衣汗衣,令人生瘡。夜膳勿飽,飲酒勿醉,醉後勿飲冷,飽余勿便卧。頭勿向北卧,頭邊勿安火爐。切忌子後行房,陽方生而頓滅之,一度傷於百度。大怒交合成癰疽,疲勞人房,虛損少子。觸犯陰陽禁忌,不惟父母受傷,生子亦不仁不孝。臨睡時調息咽津,叩齒鳴天鼓。先睡眼,後睡心。側曲而卧,覺直而伸。晝夜起卧,樂在其中矣。」 中華道家在養生調攝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歌訣,早已和中華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千年流傳,益壽於民。如「口開神炁散,舌動是非生。」「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靜坐常識已過,閑談莫論人非。」「若要不老,還精補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見可欲,使心不亂。」「靜處養炁,鬧處煉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吃虧是福,難得糊塗。」「生於何處,死於何處。」等等。 根據現代社會的特點,筆者勸人的養生歌訣為:「吃飯要吃素,吃糧要吃粗,穿衣要穿布,出門要走路。」 中醫針葯 自古以來,醫道兩家關係甚密、難以分解,故有「醫道同源」、「醫道通仙道」之說。中華道家認為:「未學道,先學醫」,意思是說,想要學習修鍊,首先必須以醫學作為基礎。因為從事丹法修鍊,應當明白人體內部的經脈運行、氣血周流、臟腑生理、陰陽生克等等,才不致於盲修瞎煉。學醫對於修鍊人來講,至少有以下七大利益: 1.未曾學道,先須學醫。這一點前面講了。 2.擅醫可以救死扶傷,是積功培德的一大途徑。 3.學醫能夠謀生,以解決修鍊的生活問題。 4.行醫可以聚財,以解決修鍊四要素之中「財」的問題,所謂「無財不養道」。 5.自身修鍊不當或有痼疾,妨礙修持。懂得醫藥就可以自行調治,經雲「法葯相助」是也。 6.習修醫藥,縱使修鍊不成,亦不致遷延歲月,磋跎今生。尚可行醫培德,益人利已,以待來世。 7.醫學是弘道的方便法門,可以獲得群眾的支持。所謂「道不離俗」。 自古以來,道教歷史上出現了不少大名醫。如東晉時期的抱朴子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孫思邈、南宋的馬丹陽、明代的張景岳、明末清初的付清主等等。由於道教歷來對於中醫學的重視,《道藏》裡面搜集了一些古代中醫典籍,彌足珍貴。 中醫所用的藥物,除了治病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保壽延齡。延齡藥物的研治,來源於古代方士的「服食」。後來的中華道家人士保留了這一傳統,堅持對於服食藥物進行研究,在此方面創造了豐碩成果。服食,又稱「服餌」,即通過服食藥物,安神益炁,堅固形體,以保障自身的功修。這一課題,對於當今社會的群眾保健,仍有相當作用。 中醫的針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俗話說:「一針二拿三吃藥」,針灸療法效果迅速,去病如立竿見影。所謂:「一根銀針治百病」,十分簡而易行。特別對於修鍊人來講,較為實用。道教七真祖。師之中的馬丹陽,擅長針灸,現在留傳的「馬丹陽十二針」,就很有名。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針法,雖然取穴只有十幾個,但是以少勝多,可以治療全身的疾病。 內家拳法 內家拳法,源於中華道家,武術界向有「武道同源」、「拳道合一」之說。真正內家拳法的精髓,其實和修鍊理法相通。修鍊在於自我身心性命之圓滿,內家拳法講「用於人者十之一二,用於已者十之七八。」「養靈根而靜心者,道藝也。」其要皆歸之於大道一途。所以以道為體,以拳為用,以道悟拳,以拳證道,這就是拳法與修鍊的內在關係。 一般來說,太極拳、武當拳、武當劍、形意拳、八卦拿、大成拳等,都是公認的內家拳法。這些拳法流傳至今,雖然得其深義者甚少,有些較其本來面目有所變化,但是根據古來前輩留下的拳譜,以及傳下的拳法拳理,可知這些拳法的根本原理,來自道家哲學和內丹修鍊。 內家拳法講究「柔」、「用意不用力」、「四兩撥千斤」,講究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快打慢,以軟打硬等等,這些理法,來自《道德經》中「柔弱勝剛強」、「其生也柔弱,其死也剛強」等中華道家哲理。內家拳法注重鍛煉腰腎和丹田,乃元炁(命)之所在;注意修養心性和清靜,乃元神(性)之所系。故此內家拳法之道,實即性命雙修之學。拳法與修鍊,殊途而同歸,道本一理,法無二致。試看爐火純青的內家拳法大師,無一不是熟諳道家之學。如果沒有「道」的證悟,內家功夫絕難出神入化。其實內家拳法本身,就是修鍊。內家拳法的上層功夫,所煉的是無形的「炁」和「意」,這就是「大道無形」的境界,拳歸於道,道融於拳。故此拳道合一,並非虛言。 中華道家修鍊,根本原則以「守中」為要,偏陰或是偏陽,皆不合於大道本體。故不可執著於一味死靜,或一味死動,均非善法。有些人一輩子專習打坐,甚至只坐不卧(號稱「不倒丹」),到了晚年,身體就容易落下毛病,腰腿不靈便,出現痼疾等等;有些人只煉動功,不養靜功,性情容易暴躁,心地難以操持,極易損折壽命,難得延年。這些都是過去修行人留下的經驗教訓,我們應當努力避免。所以要有動有靜,動靜結合,以靜為主,而輔之以動。如此則內家拳法之鍛煉,可使修鍊人終身受益。 當初張三丰祖師開創太極拳法,就是為了彌補打坐修鍊的某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住山修鍊御防土匪野獸的實際需要。同時針對修鍊的內在關係來講,操習內家拳法可以強身、化欲、行炁、養性。煉拳可以強身,身強自然念少,念少自可寡慾養性,修鍊也變得自如。打坐若是念起難消,通過松靜自如的內家拳法鍛煉,自然氣血調暢,萬念捐消。因此,修鍊、習拳二者兼而行之,乃修持之妙方。可知內家拳法,也是修鍊的一項必修功課,不宜忽略。 六、道家靜功訣 靜功法訣 為了使讀者進一步了解具體的中華道家修鍊法,以及修習道家功法的實際需要,特將中華道家靜功之法訣,披露於此。 1、靜功總說 道家修鍊,從靜功起步。其實修鍊功夫的一切層次,都離不開靜功的作用。無論是入手、了手以及中間過程,其中每一階段的各個層次以及同一層次的不同側面,都是靜功在起主導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鍊總的稱為靜功,由此可見靜功在中華道家修鍊之中的重要性。靜功在中華道家修鍊功法之中,是最基礎的起手功法。而在社會上流行的氣功之中,卻屬於最高級的功法。修鍊與氣功在層次上的差別,於此可見。 2、靜功之道 道家修功,在於修鍊身體內部的精、炁、神,外部的姿式動作,並不重要。只求頭脊正直、舒適自然,即是最大原則。立、坐(或平坐或盤坐)、卧(側卧為宜)均可,要求: ①雙目垂簾。 垂簾即微閉之義。眼睛睜開容易滋生雜念,閉攏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於入靜。此時的口訣,就是「睜三閉七」。具體做法從前皆是口傳,在此公開就是雙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②兩耳返聽。 返聽即返聽於內。屏除外界一切干擾,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凝耳內昕。內聽之義,非在於聽聲。乃是凝其耳韻,神意內注,以便收心入靜。 ③口須塞兌。 兌為口,塞兌即閉口之義。要求抿口合齒,忘言默守。 ④舌抵上齶。 即把舌面反卷過來,以舌尖底而頂住上齶。因為上齶有兩個小窩,謂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以舌抵往,如同嬰兒哺乳之狀。 ⑤自然呼吸。 隨著靜功層次的不斷深入,鼻息應當逐漸做到深、長、勻、細、微。達到以上要求之後,即可逐步鍛煉「聽息」的功夫。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已的呼吸之氣。初步用功,只用耳聽,不加意念。但是並非要求死守耳竅,也不是聽呼吸的聲音。只須隨著一呼一吸的路線,似聽非聽的慢慢體會,這就算是得法。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強行支配。聽到後來,心息逐漸相戀相依,雜念不知不覺泯滅,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了入靜的境界。 3、靜功的層次 道家靜功,有三大層次,皆須逐步印證: ①身靜。 身體不動,謂之身靜。靜功之時,不要穿過緊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緊張的情緒,身心放鬆,自然利於入靜。做得恰到好處之時,煉功時間雖然長久,自己心中並不煩躁,身上也沒有難以忍受的感覺。只要能夠坐得住,做得輕鬆,甚至感覺舒適,不願再動,這樣就是身體已經得到安靜,謂之身靜。身靜,為靜功之初層。 ②心靜。 念頭不動,謂之心靜。做到身靜之後,心中的念頭尚未完全清除。這時,要用上述聽息的方法,做到以心聽氣,心氣合一。此時心無雜念,萬緣放下.已往事情不回憶,眼前事情不記掛,未來事情不打算,大腦神經完全進入虛無狀態,這樣就是內心世界得到安靜了。心中不起念,即是心靜。心靜,為靜功之中層。 ③意靜。 不知有我,謂之意靜。心中無念之後,還有一個「我」存在,尚未徹底乾淨。更進一步,由心氣合一,做到忘記自我,進入混混沌沌的境界。空而不空,有而不有,故曰混沌。一直做到忘我一層,才是真正的入靜。做到意靜,即為靜功之高層。 氣功家講靜功,做到身體不動就是成功,很難深入內在的念頭把握,僅能維持身靜。而且強調意念,更加難以做到心靜,這樣的做法不過達到初層而已。一般人講靜功,最多講到念頭不動,即心靜的境界,只能到達中層。只有道家真正的靜功之學,由身靜之後,進一步培養心靜,又以為心靜並不徹底,還要深入修習意靜,方為靜功之真境界,於此可見中華道家功法之高妙。道家所謂玄之又玄,除將靜功分為初層、中層、高層三階修習之外,往上並無止境。尚有最高一層,可以頓悟直超,即身得道,但這屬於「道功」一方而事,且非一般人所能悟及,茲略不述。 上述身靜、心靜、意靜之三大層次,看似平常,並不平常。有人誤認為做靜功偏於性功,對於命功沒有關係,其實不然。道家靜功之奧妙,直指修鍊真機。丹書云:「身不動曰煉精,心不動曰煉炁,意不動曰煉神。」可見築基靜功的三大層次,已將煉精、煉炁、煉神之功,貫串在內,成為一部修鍊#-#-##-#-#法。煉精就是補精,煉炁就是補炁,煉神就是補神。於是通過靜功築基,可以補足精炁神三寶之虧損,直至「精滿不思欲,炁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的境地,這也正是丹道入手築基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靜功與氣功 靜功著重在一個「靜」字,不必要在「氣"上做什麼功夫;氣功著重在一個「氣」字,未必就能符合「靜」的原則。試看社會上各處所流傳的氣功,多數功法都要運用意念的,或者用意念引導動作,或者用意念引導行氣,或者動作、行氣、意念都混在一起。可見氣功的法門雖多,總是要用意念,然後加上氣的動作。靜功則完全是靜,在氣上只是順其自然。並不用自己的意念去支配動作,如果有意念使之動作,就失去了「靜」的意義。這樣對比而言,靜功比氣功的起點要高。許多氣功把靜功作為本派功法的最上層功夫;而在中華道家修鍊功法之中,靜功只是最初下手的築基功夫。由此可見,靜功和氣功在層次上存在差別。 靜功和氣功之利弊,亦有所不同。氣功做得好的,能夠去病健身;做得不好,不但舊病不愈,反會增添新病。靜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夠治好醫藥難愈的病症;做得不合法,身心也能多少得點益處;退一步說,即使沒有大的效驗,絕對不會又添新的毛病。可見氣功是有利有弊,而靜功則是有利無弊。有些氣功,雖然也有靜坐法。但就其本質而言,氣功的靜坐法,不合道家靜功之原則。氣功靜坐,身體外表雖然坐在那裡不動,但是他們的思想在身中運用,沒有體息,雖然說是靜坐,實際上仍然屬於動的一方面,算不得真正的靜功。 對於各種病症的治療而言,氣功的作用離不開靜功,離開了靜功,氣功的效果很難保障。比如胃潰瘍病和神經衰弱,如果不用靜功,單靠氣功很難保證能有切實的效驗;假使不用氣功,專做靜功也完全能夠痊癒。這是實際的經驗,而且經驗不在少數。近些年來治病效果較好的氣功,實際上總是包括有靜功的作用在內,於無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關係甚大。病癒之後,一般人都認為是氣功的效果,不知靜功在其中潛移默化地起到了恢復健康的主導作用,氣功只是輔助作用。因此在治病方而,氣功和靜功不可分離,練過氣功的人士,進一步深造修鍊築基之靜功法,對於身體的健康長壽和精神境界的提高,都將會登上一個薪的階梯。 靜功與日常生活 修鍊成就的高低與否,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安排自己,以保障修鍊的效果,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重要問題。茲將其中較為主要的地方,歸納為以下十個方面: 1、環境的喧寂 凡做修鍊功夫,首先應當選擇環境。最好是在山海林泉之間,其次是在郊外曠野之處。鬧區裡面有噪音污染的地方,就不適宜。如人聲、車聲、吵鬧聲、叫賣聲、機器轟鳴聲、歡慶鑼鼓聲、音響喇叭聲、戲曲歌聲、小兒哭叫聲等等,要一概避免。這樣就使得耳根清凈。聽覺神經不受刺激。 2、空氣的穢浩 做功周圍的空氣,應當十分新鮮,而且以自然氣味為佳。避免一切穢濁氣味,如腐爛氣、發霉氣、汽油氣、廚房氣、油漆氣、化學藥水氣、濃重化妝品氣、農藥氣等等,均有妨礙。屋內傢具越簡單越好,擺設東西太多,也容易發出不好的氣味。植物茂盛的地方,沒有污染,空氣於人有益。這樣就使鼻根清靜,嗅覺神經不受刺激。 3、光線的明暗 關於室內光線一事,古代修鍊家強調陰陽調和,不使偏盛,光線太明和太暗都不合適。開始做功,為了利於入靜起見,只怕太明,不嫌略暗。室內油漆、粉刷、壁紙、窗帘等,皆宜用淺淡顏色,不宜用大紅大綠。燈飾照明,亦不宜太亮。這樣就使眼根清靜,視覺神經不受刺激。 4、口味的濃淡 飲食調味,不宜過於濃厚。各種口味,均應比平時食用再加淡薄。十分鮮味,也不合適。白煮清蒸宜多,紅燒煎炸宜少。煙酒之類,最好能夠禁絕,這樣就使舌根清靜,味覺神經不受刺激。 5、氣候的寒暖 氣候條件,對於做功的人影響很大。太熱太冷或者霉天潮濕氣重時,做功皆難見效。狂風暴雨驚雷閃電之時,應停止做功,以防驚散元神。如果室內生有火爐,不可把門窗關得太緊,以便室外空氣流通進來,但是又要防止冷風直接吹到身上。 6、食物的營養 含有蛋白質的各種食物,雖然對於身體有益,但也要考慮能否消化得了,否則多吃反而有害。其他一切營養品,也要搭配適宜。不衛生的零碎食物,也要禁絕,不要貪圖一時口腹之慾,損害健康大事。 7、外緣的隔離 專門做功期間,應當屏絕外緣。但是家庭生活和自己經辦的事情,也要預先有個安排,免得臨時手忙腳亂。做功期間,親戚朋友要減少會面,外界的事情要盡量少接觸,盡量少接電話、少寫信件、少看電視。這樣,就能夠使心情安定,神經經常處於寧靜的狀態,做功夫也容易見效。 8、思想的寄託 多費腦筋或乏味的書籍,最好不看。帶有複雜演算法及許多數目字的書籍,更不宜入目。若把看書作為消遣之用,可以隨意閱讀前人的修鍊著作、山水遊記、神仙故事、筆記小說等,或近人的旅遊文章、養生書籍等類。正當做功之時,思想就寄托在功法的體驗上;出外散步之時,思想就寄托在周圍的風景上;每次用餐之時,思想就寄托在飯菜的香味上,做太極拳之類的動功,思想就貫注在肢體的運動中。 9、用功的時間 子(半夜11時至1時)、午(中午11時至1時)、卯(早晨5時至7時)、酉(晚上5時至7時)四個正時辰,或者每天下半夜剛醒時,做修鍊功夫最好,其餘空閑時間隨意可做。若用坐功,至少要做半個鐘頭,最多不宜超過兩個小時(對於一般人而言)。若用卧功,則不拘時間長短。只是在飯飽之後尚未消化之時,不可馬上靜坐,亦不可倒下睡覺,應使身體稍微活動,過半個小時再做功夫。 10、身體的姿式 做功之時,無論何種姿式,均應保持頭脊正直,勿使五臟受到壓迫。另外注意全身盡量的放鬆,這樣才利於達到完全入靜的境界。 以上十個方面的內容,用在做功上,自可增益功修。即使不是專門從事修鍊,如能堅持實行,亦必有祛病健身、延長壽命之效驗。
推薦閱讀:

八字入門之五天干生旺死絕表
八段錦功法入門
你不可不知的數組公式-入門篇
學習篇:鐵板神數入門(四)
引用 波動速讀入門訓練

TAG:修道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