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和乳腺纖維瘤有什麼區別

wdlpsld 09-08-07 乳腺增生和乳腺纖維瘤有什麼區別 乳腺增生和乳腺纖維瘤有什麼區別,癥狀有什麼不同?

  • 收藏
  • 分享
  • 回答
  • 回答(4) oqbmekkab 09-08-07 乳腺纖維瘤是婦女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良性的乳腺腫塊,往往表現為孤立的結節,但是邊界清楚、活動,跟皮膚不粘。 纖維腺瘤只有很小的癌變機率;但因為對於乳腺纖維腺瘤來講,手術是唯一的治療手段,所以如果診斷明確、且對斑痕並不是特別在意的話,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0 0 添加評論(0) 查看更多評論 立即登錄,登錄後可評論 sesiz2288 09-08-07 乳腺纖維瘤是乳腺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可發生於青春期後任何年齡段的女性,以18歲~25歲的女性最多見。其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乳房腫塊。腫塊多為患者無意間發現,一般不伴有疼痛感,不隨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化。部分病人纖維瘤與乳腺增生病同時存在,此時則可能有經前乳房脹痛。乳腺纖維瘤多發生於一側乳房,常單發,腫塊常呈圓形或卵圓形,大小不一,質地堅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動度大,不與周圍組織粘連,生長緩慢 乳腺增生病的腫塊以雙側多發較為常見,可呈結節狀、片塊狀或顆粒狀,質地較軟,腫塊常有明顯痛感及觸痛,且可隨月經周期發生變化。 什麼是乳腺增生  五聯整合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來該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齡也越來越低齡化。據調查約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見於25~45歲的女性。   乳腺增生是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纖維組織增生,乳腺組織導管和乳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病變及進行性結締組織的生長,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內分泌激素失調。那麼又是哪些原因導致內分泌激素紊亂呢?中醫認為:情懷不暢,肝氣不得正常疏瀉而氣滯血淤疾凝,沖任不調者,常有月經紊亂,面部色斑。現代醫學認為:婚育、膳食、人生存的外環境和遺傳因素是乳腺發病的主要原因。   乳腺增生疾病的癥狀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為特徵。起初為游漫性脹痛,觸痛為乳房外上側及中上部為明顯,每月月經前疼痛加劇,行經後疼痛減退或消失。嚴重者經前經後均呈持續性疼痛。有時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處放射。患者往往自述乳房內有腫塊,而臨床檢查時卻僅觸及增厚的乳腺腺體。有極少數青春期單純乳腺小葉增生2年左右可自愈,大多數患者則需治療,千萬別忍著。   乳腺增生,傳統好中醫在線專家認為它是由於郁怒傷肝、思慮傷脾、氣滯血淤、痰凝成核所致,中醫學稱之為"乳癖"。  現代醫學則認為,它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完全是由於婦女體內的激素周期性變化所導致。當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過高,黃體孕激素過少,或者這兩者分泌不協調,就可以引起乳房中的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和纖維組織增生。正常情況下,每一個進入青春期的婦女的乳房的腺泡、腺管和纖維組織,在每一個月經周期里,都要經歷增生和復原的組織改變過程。由於這種改變,每一個婦女在每一次月經前,都有可能出現一側或兩側乳房或輕或重的脹痛,月經過後脹痛又自然消失,這完全不妨礙生活,學習和工作,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當機體在某些應激因素的作用下(如工作過於緊張,情緒過於激動,高齡未婚,產後不哺乳及患某些慢性疾病等),就有可能導致乳房本來應該復原的乳腺增生組織得不到復原或復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表現為增厚的乳葉和結節性顆粒,乳房脹痛及乳頭溢乳等三大癥狀和體征。  乳腺增生有很多類型,有的完全是生理性的,不需特殊處理也可自行消退,如單純性乳腺增生症,有的則是病理性的,需積極治療,尤其是囊性增生類型,由於存在癌變的可能,不能掉以輕心,下面就按照乳腺增生不同的類型分別講述其治療。  1)乳痛症,也叫單純性乳腺增生症。在少女和年輕患者中最為常見,其原因是由於性腺激素分泌旺盛及變化波動較大的緣故,以明顯周期性乳房脹痛為待征,月經後疼痛自行消失。疼痛以乳房局部為主,但有時疼痛可放射至同側腋窩,胸壁,有時甚至放射至戶背部,常影響睡眠,工作與學習,由此而引起焦慮不安,情緒激動的患者還不少。這類增生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患者首先不必過度焦慮和著急,只要調整情緒,保持平衡,一般升高的內分泌激素都可以慢慢地得到糾正,各種癥狀都可以自行消失。如果疼痛較明顯,也可採用具有疏肝理氣功能的中藥服用,如"竭蛭膠囊"等,服用1-2個療程,一般都 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乳腺腺病。本類型的病變基礎是乳房內的乳腺小葉和乳腺管均有擴張及腺體周圍組織增生。對這類增生病的治療,應以軟堅散結為主,輔疏肝理氣的中成藥。  3)囊性增生病。有人稱本類型的增生病才是真正的病理性增生症。它以乳管上皮細胞增生為主要病變,乳房內出現的腫塊多為瀰漫性增厚,有部分患者呈局限性表現,且呈橢圓形的囊狀物居多,很容易與纖維混淆。此類增生可能發展為癌變,常常引起患者的擔心和恐慌。因此一旦確診,就要提高警惕,積極進行系統治療。  對於囊性增生病的治療,其方法有三:  一是定期檢查。一旦被診斷為囊性增生病,患者應定期(如一年2-3次)到專科醫院去診查,以便早期發現是否有異常團塊(癌塊)。這種異常團塊,有時單憑醫生用手觸摸也難診斷,因此,還必須藉助於一些特殊的器械檢查,甚至還需要病理活檢才能確診。  二是堅持服藥。囊性增生病是慢性病,內分泌失調嚴重,病變組織對藥物的敏感性差,囊狀腫塊消失慢,治療時間長,有時需要內服藥物半年到一年才起效。因此,患者必須保持平衡心態,並有"持久戰"的信心。用藥建議採用具有疏肝理氣,活血化淤和軟堅散結之功效為一體的中藥。"竭蛭膠囊"具有調節機體激素平衡,抑制乳腺上皮增生,促進增生細胞向正常轉化,使增生的組織恢復正常,並有良好的止痛效果。連服30天為一療程。月經期停用。  三是手術全切除。這是只有局部變者最好的治療方法,即只要將局部大塊病灶切除,多能收到肯定性治療效果。如果已有明顯的癌變趨勢,或經活檢確診為癌前病變,應行單純乳切除術,以策安全。  除此以外,當患者出現溢乳時,還要注意與高催乳素血症或閉經溢乳綜合征區別開來,以防誤診。 0 0 添加評論(0) 查看更多評論 立即登錄,登錄後可評論 weige7722 09-10-30   乳腺位於皮下淺筋膜的淺層與深層之間。淺筋膜伸向乳腺組織內形成條索狀的小葉間隔,一端連於胸肌筋膜,另一端連於皮膚,將乳腺腺體固定在胸部的皮下組織之中。這些起支持作用和固定乳房位置的纖維結締組織稱為乳房懸韌帶或Coopers韌帶。淺筋膜深層位於乳腺的深面,與胸大肌筋膜淺層之間有疏鬆組織相連,稱乳房後間隙。它可使乳房既相對固定,又能在胸壁上有一定的移動性。有時,部分乳腺腺體可穿過疏鬆組織而深入到胸大肌淺層,因此,作乳腺癌根治術時,應將胸大肌筋膜及肌肉一併切除。纖維結締組織伸入乳腺組織之間,形成許多間隔。所以在急性乳腺炎時,膿腔也常常隔為好幾個。這些纖維結締組織對乳房起固定作用,使人站立時乳房不致下垂,所以稱為乳房懸韌帶。得乳癌的時候,腫瘤可侵犯此韌帶使之收縮,所以乳房皮膚凹陷,形成「橘子皮」樣表現。   乳房腺體由15~20個腺葉組成,每一腺葉分成若干個腺小葉,每一腺小葉又由10~100個腺泡組成。這些腺泡緊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圍,腺泡的開口與小乳管相連。[編輯本段]乳腺的概念  乳腺於青春期開始發育,其結構隨年齡和生理狀況的變化而異。妊娠期和授乳期的乳腺分泌乳汁,稱活動期乳腺。無分泌功能的乳腺,稱靜止期乳腺。   (一)乳腺的一般結構   乳腺被結締組織分隔為15~25個葉,每個葉又分為若干小葉,每個小葉是一個復管泡狀腺。腺泡上皮為單層立方或柱狀,在上皮細胞和基膜間有肌上皮細胞。導管包括小葉內導管、上間導管和總導管。小葉內導管多為單層柱狀或立方上皮,小葉間導管為復層柱狀上皮,總導管又稱輸乳管,開口於乳頭,管壁為復層扁平上皮,下乳頭表皮相續。   (二)靜止期乳腺   靜止期乳腺是指未孕女性的乳腺,腺體不發達,僅見少量導管和小的腺泡,脂肪組織和結締組織豐富。在排卵後,腺泡和導管略有增生。   (三)活動期乳腺   妊娠期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乳腺的小導管和腺泡迅速增生,腺泡增大,上皮為單層柱狀或立方細胞,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相應減少。至妊娠後期,在垂體分泌的催乳激素的影響下,腺泡開始分泌。乳腺為頂漿分泌腺,分泌物中含有脂滴、乳蛋白、乳呼抗體等,稱為初乳。初乳內還有吞噬脂肪的巨噬細胞,稱初乳小體。   哺乳期乳腺結構與妊娠期乳腺相似,但腺體發育更好,腺泡腔增大。腺泡處於不同的分泌時期,有的腺泡呈分泌前期,腺細胞呈高柱狀;有的腺泡處於分泌後期,朱細胞呈立方形或扁平形,腺腔充滿乳汁。腺細胞內富含粗面內質網和線粒體等,呈分泌狀態的腺細胞內有許多分泌顆粒和脂滴。   斷乳後,催乳激素水平下降,乳腺停止分泌,腺組織逐漸萎縮,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增多,乳腺又轉入靜止期。絕經後,體內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下降,乳腺組織萎縮退化,脂肪也減少.[編輯本段]乳腺纖維瘤的鑒別診斷  乳腺纖維腺瘤的乳房腫塊應與其他同樣以乳房腫塊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相鑒別,如乳腺增生病、乳腺囊腫及乳腺癌。   (1)乳腺纖維腺瘤與乳腺增生病:兩者均可見到乳房腫塊,單發或多發,質地韌實。但乳腺纖維腺瘤的腫塊以單側單發者較為多見,多呈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清楚,活動度大,腫塊無痛感及觸痛,與月經周期無明顯關係,發病年齡以30歲以下者多見;乳腺增生病的腫塊以雙側多發者較為常見,可呈結節狀、片塊狀或顆粒狀,質地較軟或硬韌,腫塊常有明顯痛感及觸痛,且可隨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化,月經前整個乳房常有脹感,經後可緩解,發病年齡以 30歲以上者多見。必要時可行有關輔助檢查予以鑒別,如乳房鉬靶X線攝片,乳腺纖維腺瘤常可見到圓形或卵圓形密度均勻的陰影,其周圍可見有一圈環行的透明暈,據此可與乳腺增生病相鑒別。  (2)乳腺纖維腺瘤與乳腺囊腫:兩者均可見到無痛性的乳房腫塊,多為單側單發,邊界清楚,表面光滑。但乳腺纖維腺瘤的腫塊質地較囊腫稍硬韌,無囊性感,活動度較囊腫為大,且發病年齡以18~25歲最為多見;乳腺積乳囊腫的腫塊有囊性感,活動度不似腺瘤那樣大,且多發於妊娠哺乳期,乳腺單純囊腫則除囊腫外尚有乳腺增生病的臨床特徵。此外,可行腫塊穿刺予以鑒別,腺瘤為實性腫塊,無液體;而囊腫則可抽出乳汁樣或漿液性的液體。  (3)乳腺纖維腺瘤與乳腺癌:兩者均可見到無痛性乳房腫塊,多為單發。乳腺纖維腺瘤的乳房腫塊呈圓形或卵圓形,質地韌實,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活動度大,腫塊生長緩慢,一般以1~3cm大者較常見,超過5cm者少見,同側腋窩淋巴結無腫大,發病年齡以30歲以下者為多見;乳腺癌的乳房腫塊可呈圓形或卵圓形,亦可呈不規則形,質地堅硬如石,腫塊表面欠光滑,活動度差,易與皮膚及周圍組織發生粘連,腫塊可迅速生長,可呈無限制地生長而長至很大,同側腋窩淋巴結常有腫大,發病年齡以35歲以上者多見,尤以中老年婦女多見。乳房鉬靶X線攝片,纖維腺瘤可見圓形或卵圓形密度均勻的陰影及其周圍的環行透明暈;而乳腺癌可見腫塊影、細小鈣化點、異常血管影及毛刺等。必要時針吸細胞學檢查及活組織病理檢查可提供組織學證據進行鑒別。[編輯本段]女性乳腺的性生理反應  乳房是女性性成熟的重要標誌,是女性最重要的性敏感區之一,也是分泌乳汁、哺育後代的器官。乳房對孩子來說是母性的象徵;對男性來說是美與渴(欲)望的對象。所以在電影、電視、畫報、文學作品中的女性總是有著豐滿的乳房。乳房對女性來說則是重要的性器官,它在性活動中也起著重要作用,但人們往往忽視了這一點。乳房的神經分布和神經末梢的數量是很豐富的,乳房與其他性器官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  在性反應周期的興奮期中,乳房對性緊張反應增強的第一個證據就是乳頭的勃起反應,這是乳頭內豐富的平滑肌纖維在受到性刺激後發生不自主收縮的結果。兩個乳頭的反應常常不是同步出現的,一個可能已經達到完全勃起和腫脹,而另一個卻出現滯後現象。內陷的乳頭可能由它們的靜止期狀態反凸出來,好像處於半勃起位置,假如這種內陷是難以恢復的,那就見不到乳頭的反應指征了。  充分的勃起反應可以使乳頭長度比未受刺激前有所增加,一般增加0.5-1.0厘米,反應還可使乳頭基底直徑增加0.25-0.5厘米。平時乳頭大而向前突出者往往比大小正常者具有較小的腫大勃起的趨勢。乳頭特別小時也很難對性刺激作出很強的反應,但乳頭特別小的情況並不多見。  興奮期的第二個生理變化是乳房靜脈樹模式的定界和擴張增加。假如乳房具有足夠的容積,就會出現下方的表淺靜脈充血,但很可能要到興奮後期才變得更為明確。較大的乳房通常表現出很明顯的靜脈樹模式的擴張。乳房靜脈樹的充血向中心擴張時通常並不達到乳暈區。  在臨近平台期,乳房的實際體積會明顯增加,這是乳房深部靜脈充血反應的結果。處於性反應狀態的婦女在勃起反應發生時,懸垂乳房下部的充血則更易於觀察到,若女方取仰卧位時,乳房體積的全面增加將更為明顯。在興奮晚期可見到明顯的乳暈充血現象。興奮期反應的表現程度和發生時間的差異很大,往往因人因時而異。在平台期中緊鄰勃起乳頭的乳暈也會腫大,這時常常使人造成一種錯覺,好像勃起的乳頭已經部分消退了。直到乳暈腫脹在消退期消退之後,人們才可以重新看到消退較遲的尚保持勃起的乳頭。  在女性經歷最終的高潮衝動之前,未哺乳過的女性乳房的大小可以比平時增加1/5-1/4,哺乳過的女性乳房通常不會出現乳房體積的明顯增加。這種解剖學上表現的差異可能是由於餵過奶的乳房在乳汁生成過程中靜脈分流有所增加。嬰兒吸吮會增加靜脈的分流,並趨於使性緊張時深層血管的充血反應減緩。很明顯,在性緊張影響下乳房大小的增加不僅與血管充血的生理反應有關,還與組成乳房小葉起支持作用的纖維組織成分的充實程度有關。在哺乳早期常見乳房過度擴張,這會損傷這些支持纖維組織的有效性。因此,可以理解哺乳後的女性乳房對性刺激難以作出應有的較明顯的性反應。  在性緊張進入平台期後,乳房前、側,甚至下方常常出現粉紅色的斑駁。實際上這種斑丘狀皮疹首先出現於上腹部,再蔓延到乳房表面,這種皮膚表面的血管充血反應稱為性紅暈。  高潮期間乳房沒有什麼特異反應。乳頭勃起和乳暈腫脹已經確定,靜脈樹突起顯得十分醒目,未哺乳過的乳房比未受刺激前的基線有顯著擴張,性紅暈十分明確。乳房甚至可能出現顫抖現象。  消退期的到來是以性紅暈的迅速消退和同步的乳暈腫脹的消失為信號的。但乳頭勃起消退較慢,當乳暈腫脹消退後乳頭勃起又變得醒目了,給人的印象是它們已經歷由新刺激的影響或既得刺激的作用而致的繼發性勃起反應,人們稱這種假象為「假勃起」。  一般來說,未被吸吮過的乳房深層血管充血的消退較慢,而哺乳過的乳房充血消退較快。常常可以見到的是,高潮結束後乳房腫脹仍將維持5-10分鐘,至於乳房表面的淺表靜脈樹走行甚至可以存留很久。在靜脈樹完全消退到它們正常不顯露狀態之前,勃起的乳頭已經完全恢復。這種既有表淺又有深層血管充血影響的持續存在,是未被吸吮過的乳房的特有現象,可能由於平台期乳暈靜脈叢的過度擴張所致。在消退期,這種靜脈叢過度擴張導致靜脈引流至更深層靜脈的血液流動減慢。  妊娠期間乳暈的腫脹發育是妊娠影響的一個早期特徵。妊娠1個月後將在乳房表面出現靜脈樹的清楚分布,它們將維持在整個妊娠期及產後階段。初次妊娠的婦女將出現乳房側面的敏感區,這一區域的範圍將隨妊娠的進展而擴大。妊娠3個月後乳房體積將迅速增大,這是乳房血管和腺體顯著增多的結果。當妊娠期接受性刺激後,初次妊娠的婦女會在性高潮階段出現乳房的嚴重觸痛,尤其以腫脹的乳頭和乳暈部分更明顯。到了妊娠的中及後3個月時,這種乳房觸痛將顯著減輕。由於妊娠中及後3個月時乳房已呈現圓錐形哺乳形狀特徵時,其體積已比非妊娠階段增大1/3左右,於是高水平的性緊張常常不能使乳房體積進一步明顯增大。但乳頭勃起和乳暈腫脹反應則存在於整個妊娠期間。  在產後第2和第3個月時,乳房對性刺激的反應取決於哺乳與否。如果通過激素控制或束縛壓迫的方法來人工抑制乳汁的產生,那麼除乳頭尚有勃起之外,乳房的其他性反應現象將明顯受抑,甚至在性緊張達到平台期時也是如此。直至產後6個月,這些婦女的乳房性反應才能得以恢復。  雖然哺乳婦女的乳房體積在性反應中不會再有明顯增大,但她們常常會出現一種不尋常的反應方式。許多哺乳婦女在對性刺激作出反應時往往不能控制地噴射出乳汁。在高潮之際或之後,乳汁可從雙側乳頭溢出,這種現象不僅見於性交過程中,也可見於手淫過程中。[編輯本段]乳腺疾病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見的一類疾病,尤其是乳腺癌嚴重威脅婦女的生命。  一般乳腺病都會有乳房包塊的癥狀,但是,並不是所有摸起來像包塊的感覺都意味著患的了乳腺疾病。有的女性尤其是年輕未婚女子,乳腺的腺體和結締組織有厚薄不均的現象,摸起來有疙疙瘩瘩或有顆粒狀的感覺,這可能是正常的,用不著憂心忡忡。如果是新長出的包塊就需特別注意,因為青春發育期後出現乳房腫塊,很可能是乳腺疾病所致。因此,學會乳房的自我檢查,早發現病情,及早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1)乳房的自我檢查。每次月經後7一10天是作乳房自我檢查的最佳時期,因為此時乳腺結節和觸痛最不明顯,有利於明確診斷。女性在30一35歲以後應1一3個月作自我檢查一次,每半年由醫生檢查一次。  (2)乳腺增生症。此病可稱為乳腺病,在成年女性中極為常見。目前它的病因不明,可能與雌激素水平有關。乳房疼痛和乳房包塊是其常見癥狀。乳房疼痛常與月經周期有關。常表現為經前乳痛加重,經期過後疼痛減輕,也有疼痛不規律者。乳房包塊常為多個,一般較小,形狀不定,邊界有時並不清楚。此癥狀可長時期穩定在一定階段。女性朋友若發現有這些癥狀時,應先到醫院檢查、診斷,以排除乳腺癌。確診為乳腺病的,儘管此病的惡變率較低,也應長期堅持到醫院隨訪。本病西醫無特殊治療,中醫中藥主要是疏肝理氣、軟堅化結。例如現在比較認可的是河南中醫離退休專家醫院研製的「五聯整合療法」,本療法是依據現代高科技術結合祖國傳統醫學,經過數年科研攻關,最終研製創立了最新一代治療乳腺增生,乳腺纖維瘤的特效純原生天然的五聯整合消腫、化瘤法。此方法合劑對各種乳腺病治癒有了重大突破。  (3)乳腺纖維瘤。此病發生頻率最高的年齡階段為20-50歲,是乳房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發病的主要原因在於小葉內的纖維細胞對雌激素的敏感性異常增高,從而使纖維細胞過度增生而成腫瘤。因此纖維腺瘤多見子女青年。本病與雌激素有關。身為女性,雖塞藥和避孕藥還是可以辦到的孕激素可起一定的保護作用,但也不可濫吃。乳房出現無痛性腫塊。單個或多個,腫塊邊界清,可活動,表面光滑,與周圍無粘連,病程級:慢,可幾年甚至更長時間保持原狀,這是乳腺纖維瘤的主要癥狀。儘管乳房纖維腺瘤的惡變率只有0.2%,但仍應警惕。纖維瘤如果採取手術切除,術後要常規送病理活檢。  鉬鈀檢查乳腺的原理及方法  1、乳腺攝影的成像原理:利用軟X線對乳腺組織進行投照,通過膠片進行感光,經過顯影,定影等程序進行成像。  2、乳腺X線機的主要設備:  1)X線球管:是獲取乳腺高對比圖像的主要決定因素。  一般的X線機,球管的陽極鈀面是鎢,產生的波長為0.008---0.031nm,波長短,穿透力強,為硬射線。而鉬鈀產生的波長為0.063---0.071nm,波長長,穿透力弱,為軟射線。銠鈀產生的波長介於兩者間,穿透力較鉬鈀強。對緻密型腺體顯示效果優於鉬鈀。  鉬靶攝影裝置是一種特殊的線機。線球管的管電壓較低,約20~~40kv,陽極靶面由鉬構成(部分高檔乳腺機為鉬銠合金),在較低千伏的X線的轟擊下可以產生波長恆定、波長較長、穿透力較低、強度大、單色性強、對比度高的標示射線,對軟組織的細微密度差別解析度高。配備線吸收率低、對比度高、清晰度好的專用增感屏和感光膠片,在特殊的檢查機架上對乳腺組織進行多向攝影,可以獲得良好的乳腺圖像,清晰顯示乳腺的腺體、導管、纖維間隔、皮膚、皮下組織、血管結構和病變的腫塊、細微鈣化等。  2)乳腺壓迫裝置  a.適當壓迫可減少散射線對檢測物的對比度;  b.減少乳腺移動,使乳腺內結構離增感屏---膠片距離更近,降低圖象的模糊度。  3)濾線柵:降低散射線和改善乳腺對比度。  4)操作台。  3、投照方法:  1)患者體位  拍片時可任意立位、坐位、側卧位或俯卧位。一般取立位,因投照方便,但體位易移動而影響圖像質量。  可根據患者情況及特殊要求而選取合適的體位。  2)投照位置: 常規和特殊體位:cc位、MLO位、ML位、MOL位、切線位和點壓效大  可有軸位、側位、側斜位、局部點片及點片放大攝影等。  軸位(CC):又稱上、下位或頭、足位頭尾位。X線束自上向下投照。  側位:又稱內、外位;X線架旋轉90度,將膠片置於乳腺的外側,X線束自內向外投照。  側斜位(MLO mediolateral oblique,MLO view):可分內外斜位和外內斜位。內外斜位是將膠片置於乳腺的外下方,X線束自乳腺內上方以45度投射向外下方;外內斜位則相反。一般以內外斜位投照多見。  局部點片和局部放大點片:作為一附加投照位置,有時有很大的價值。  一般在以下情況可進行投照此位:  a、臨床觸及硬物或腫塊時,而X線片未能顯示;  b、鉬鈀片疑有微小鈣化而不能完全肯定時;  c、行乳管造影,疑有小分支導管病變時;[編輯本段]乳腺增生的治療建議  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西藥有5%碘化鉀,疼痛嚴重者可試用甲基睾丸素,在月經前一周內開始口服,以免進一步擾亂人體激素間的細微平衡。  也可在中醫辨證指導下選用中成藥或方劑治療。 0 0 添加評論(0) 查看更多評論 立即登錄,登錄後可評論 開心2010年 11-01-06 乳腺增生與乳腺纖維瘤是女性常見的乳腺疾病,近年來發病率逐步提高,成為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很多患者對乳腺增生與乳腺纖維瘤概念混淆,乳腺增生與乳腺纖維瘤兩種病情均可見到乳房腫塊,單發或多發,質地韌實。乳腺增生病的癥狀:乳房腫塊大多為雙側多發,腫塊大小不一,呈結節狀、片塊狀或顆粒狀,質地一般較軟,亦可呈硬韌,偶有單側單發者,但多伴有經前乳房脹痛,觸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腫塊的大小性狀可隨月經而發生周期性的變化,發病年齡以中青年為多。乳腺纖維瘤病的癥狀:乳房腫塊大多為單側單發,腫塊多為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清楚,活動度大,質地一般韌實,亦有多發者,但一般無乳房脹痛,或僅有輕度經期乳房不適感,無觸痛,乳房腫塊的大小性狀不因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化,患者年齡多在30歲以下,以20—25歲最多見。此外,在乳房的鉬靶X線片上,乳腺纖維腺瘤常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密度均勻的陰影及其特有的環形透明暈,亦可作為鑒別診斷的一個重要依據。因乳腺增生和纖維瘤的發病機理是一樣的;其治療的方法和用藥的原理也是一樣的,只是消塊的速度不一樣,採用中藥《乳安貼》治療,既達到治癒乳腺增生的目的,又消除了纖維瘤,這樣一舉兩得,既花錢少,又免受手術之苦,所以說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乳房纖維瘤不手術,只要患者有信心,配合治療,堅持規範用藥是完全可以治癒的。《咨》olo《詢》5lZB《電》63B6《話》 0 0 添加評論(0) 查看更多評論 立即登錄,登錄後可評論
    推薦閱讀:

    埋線治療乳腺增生
    中醫治療乳腺增生良方
    老中醫說:有肝毒的5個表現
    艾灸 與 乳腺增生
    乳腺篇丨把它們扼殺在搖籃!早期乳腺疾病的預防(甲乳外科15樓專家李傑寶分享)

    TAG:乳腺纖維瘤 | 乳腺增生 | 纖維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