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秀」一字在古漢語中有沒有作為動詞使用的先例呢?如果有,和英文「show」有沒有什麼聯繫或者巧合呢?


「秀」,做動詞用,僅舉一用例,王維的一首詩 ---

《渭川田家》

斜陽照墟落 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 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 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 悵然吟式微

嗯,或者,另一短例,成語「秀而不實」,字面意思便是:只開花不結果實。類如較為口語的講法,銀樣蠟槍頭,有引申用來形容,光外表好看但不實用、無實質實際。

至於現代,在普通話文當中所使用的字詞短文句,如「作秀」,「大廚師秀出他所用的刀具」,當中的用字「秀」,只是擬音,用來借入英文的「show」這個詞和它的音,並以普通話字音,選用已有且現成的「秀」這個字元,來在書面上表寫。也已見有俗成,在國語/普通話文句當中,以「秀」來表寫這個從英語借詞兼借音所借入的語詞,是眾人之間已可相通,知道這個表音的字元「秀」,配合其它也是能有聲的字元,在書面在句中,會是在指口語當中的哪個詞素,是要表達甚麼意思。

必須提醒一下,我們所使用的的這套文字形式系統/script,漢字,不是只有表意的功能,更絕非有些人用了一輩子的漢字,卻仍不懂自己在使用的文字系統,而誤解認為並無腦跟著宣稱漢字是所謂的象形文字。

漢字,也同時是表音文字。較為零星的例子不論,佛教佛經當中無數的專用詞,向外語依其音所借的無數專用語詞,就是運用在翻譯那些外文經典的當時的某地的漢語的最近音,在有該種音的漢字當中,選字來表寫(或者以漢字的假借機制,找當時現成字元,另定字音,或者另外新造字,並定新字的音為與外語詞當中的對應音節相近音的某音)。也就是我們通稱的「音譯」字詞。


本來就是個動詞,一指禾類植物抽穗開花。《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二指草類植物結實。《詩經·豳風·七月》:「四月秀葽(草)。」

和英文的show只是音譯關係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六月六,看谷秀。


秀在古代一開始就是動詞,是指穀物出穗。但與shou 並無聯繫。解放初期至現在,徐州方言中一直稱籃球的投球為秀球,與英語相合,可能是之前籃球進入中國時帶來的。


推薦閱讀:

古代漢語「不」的限定範圍
第一章 中國古代字書——學習古漢語、閱讀古籍的橋樑
古漢語通論(二十)古代文化常識(二)——職官
【古代漢語 】鄭伯克段於鄢
我的德國生涯系列(二十三)——德國人和古漢語-呂律

TAG:英語 | 古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