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發揮法學智庫作用

【法學前沿】

  法學法律工作者,應該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總目標中,研究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發揮法學智庫作用——這是46萬多名全國法學會會員的共識。

  近年來,中國法學會緊緊圍繞中心,努力服務大局,積極組織法學研究、努力培養法治人才,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努力發揮法學智庫作用。

站在前沿,發揮智庫作用

  只有站在時代的高度,站在中國法治建設的前沿,才能高屋建瓴,發揮法學智庫作用。

  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長期以來深度參與國家重大財稅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改革等活動,注意緊跟國家立法動態,服務國家立法需要,將學術研究與國家立法活動相結合。他們以研究會的名義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交了多份會議研討成果及立法建議報告,發揮了重要的諮詢、服務作用。

  「稅收法定」概念,在2006年以前尚屬於法學界的「自言自語」。通過不懈努力,尤其是在2015年立法法修改後,「稅收法定」逐漸得到全社會的公認。「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影響是巨大的,它直接觸及稅收深層次的歸屬,即稅收來源於納稅人的財產,並且服務於全體納稅人。」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教授劉劍文說。

  當前,我國多項稅收立法正向「稅收法定」靠攏。以此為基點,未來更多的財政收支環節,例如收費、政府性基金、地方債等也有望規範化、民主化,這對社會進步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2016年,中國法學會共確定56項重點委託課題、271項招標課題。其中完成了一些與中央有關單位的委託研究、合作研究任務,如環保部委託的「地方水污染防治立法研究」課題,國家食葯總局委託的「保健食品法規規章完善研究」課題等。

當好參謀,做有為智庫

  近年來,中國法學會在參與國家和地方立法總體規劃的研究以及法律、法規、法律解釋的諮詢、論證、草擬、修改等工作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介紹說,2016年中國法學會舉辦了37場諮詢會,就民法總則、慈善法、環境保護稅法等27部法律、8部行政法規和2部重要部門規章草案進行討論,共有729人次專家學者、42家(次)有關中央部委參與。每期諮詢會都形成了專家諮詢報告,向有關部門報送,許多意見被吸收或採納。

  作為中國法學會服務法治實踐、積極參政議政的一個重要品牌,立法專家諮詢會自2015年1月啟動以來,迄今已成功舉辦80期。如在慈善法草案(二次審議稿修改稿)立法專家諮詢會上,專家學者建議從慈善概念的界定、慈善組織的法人資格和公開募捐資格、稅收優惠政策、慈善信託、慈善事業的對外開放與合作、與公益事業捐贈法及信託法等法律的協調、章節的框架結構等方面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各地方法學會組織,也積極開展法學研究,擔當法學智庫責任。上海市法學會在全國率先成立自貿區法治研究會,加強與政法實務部門的聯繫和合作,推動法學研究服務自貿區司法實踐,緊密對接司法前沿。他們先後舉辦了三屆「中國自貿區法治論壇」,積極推動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

完善智庫,先建好人才庫

  智庫需要人才來支撐。截至2016年底,全國法學會共有個人會員46萬人,團體會員15400個,已經形成了陣容龐大、學術高端、後繼有人的法學研究隊伍。

  近年來,中國法學會指導支持法理學、行政法學、刑法學、商法學、經濟法學、社會法學、環境資源法學、知識產權法學等研究會聯合有關法學院校組建了法治評估、法治政府、反腐敗法治、金融法治、法治經濟、法治社會、環境法治、創新驅動法治等16個專門法治領域的「研究方陣」。

  為保障法學智庫後繼有人,中國法學會十分注重中青年法學法律人才培養。近年來,他們啟動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評選活動,目前已經成功進行了8次遴選,開展了四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評選活動。從2016年起,中國法學會部級研究課題專門設立了面向35周歲以下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的「青年調研項目」,旨在引導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深入法治實踐和基層一線開展研究。

  「中國法學會將繼續努力,引領、繁榮法學研究,推進法學理論創新、法律制度創新和法治文化創新,促進法學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轉化等,發揮人才、智力優勢,加強人才庫和思想庫的建設。」陳冀平表示。

  (本報記者梁捷)


推薦閱讀:

如何有效提交你的法考意見?《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官方反饋渠道、方法匯總
中國憲法學的學術使命與功能的演變——中國憲法學30年發展的反思
努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學科體系建設新局面
法學院
[轉載]象數療法學習

TAG:法學 | 作用 | 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