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五祖寺——中國禪宗發源地

五祖寺——中國禪宗發源地

(2013-05-28 08:53:29)

五祖寺,位於湖北省黃梅縣五祖鎮,縣城東北十三公里處的東山之上,建於唐永徽五年(654年)。黃梅五祖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第五代禪師——弘忍大師的弘法道場,又是六祖慧能大師求法得衣缽之地,五祖弘忍開創的「東山法門」,被宋英宗御賜為「天下祖庭」。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五祖寺被確定為中國禪宗發源地,弘忍大師為中國禪宗創始人。

按照衣缽的相傳的順序,中國佛教的師祖分別為六祖: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而弘忍大師(公元601-674年)被尊為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初時建寺於東山之上,故初名為東山寺,亦稱東山禪寺,簡稱東禪寺。唐大中二年(848年),宣宗敕建五祖祖師寺院,並改賜寺額為大中東山寺,亦曰五祖寺。

弘忍大師(公元601-674年)祖籍潯陽(今江西九江),亦認為祖籍為蘄州黃梅(今湖北黃梅)。生於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俗家姓周。《祖堂集》卷二稱他「幼而聰敏,事不再問」。他七歲時,被尊為禪宗四祖的道信所遇見,道信嘆曰:「此非凡童也......苟預法流,二十年後,必大作佛事」。

弘忍就被帶到了道信主持的雙峰山(又名破頭山)道場。年十三,弘忍正式披剃為沙彌。他生性勤勉,白天勞動,晚間習禪。在三十多年中,道信常以禪門輔測試之,而他則能夠「聞言察理,解事忘情」。道信知其為根器,衣缽傳給了他。道信死後,弘忍繼任雙峰山法席,領眾修行。其後,參學的人日見增多,他於雙峰山東的馮茂山另闢道場,取名東山寺,安單接眾,繼續弘揚禪法,被稱為東山法門,這就是五祖寺的前生。

弘忍得法於道信之後,先後住雙峰山和東山寺兩地數十年,足不下山,唐高宗曾兩次遣使請他到京城,都被他婉拒。高宗仰其德、慕其名,乃送衣葯到山供養。龍朔元年(公元611年),弘忍將衣缽傳給六祖慧能,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弘忍逝世,終年七十四歲,唐代宗溢號大滿禪師。

宋景德中(1004-1007年),真宗改賜寺額為真慧禪寺。英宗於治平年間(1064--1067年)御書「天下祖庭」,徽宗於崇寧元年(1102年)御書「天下禪林」賜給五祖寺。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改賜寺額曰東山五祖寺,簡稱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2006年05月25日,五祖寺作為唐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五祖寺可謂命運多舛,宋末後東山毀於戰火,一時冷落蕭條。直到元十九年(1282年),了行禪師再入東山,掃寺故基,重興土木。皇慶二年(1313年),三韓萬奇上人從瀋王請,奉弘忍肉身還東山。至治二年(1322年),法式禪師精勵自持,作大殿,奉祖師;作經閣,藏經卷;梵剎佛像儼然一新,金碧輝煌,使一時趨於衰微的五祖寺儼然中興。後來五祖寺幾經劫難,又多次重修。

八十年代,當地政府又撥款徹底翻修真身殿、祖師堂、天王殿。五祖寺,歷盡滄桑,幾經興廢。無祖寺的重見天日得益於昌明法師,當時他任武漢歸元寺方丈,1992年他任五祖寺方丈之後,開始對五祖寺進行修復,昌明法師的主持下,幾乎被人淡忘的五祖寺名聲鶴起,再度得到眾多信眾的關注,香火逐漸旺盛。後來的方丈見忍(悟祥)法師對祖庭進行了全面修建。

先後翻修了大雄寶殿、真身殿、祖師堂、毗盧殿(麻城殿)、聖母殿、天王殿、客房、僧寮;新建了山門、東山養正苑、印心堂(六祖舂米處)、六祖文化長廊、法界源流文化長廊、禪宗法脈傳承長廊、寺前廣場、鳳凰觀景台、居士樓、左右廂房、庫房、圍牆等;新塑佛像,廣置法器,整個寺院煥然一新。

我們這次去五祖寺,是借著黃岡中學同學聚會的時機,從黃岡市自駕去的黃梅縣。如果是從武漢自駕,全程212公里,大約三個半小時。如果乘坐公共交通,武漢的付家坡車站有很多的公共汽車到黃梅縣,然後從黃梅縣汽車站坐車到五祖鎮,因為寺廟在東山的半山腰上,下車後沒石徑登山,經一天門、二天門即至山門。或者租當地的摩托車或者小車沿著汽車道上山。據說,廣東、福建、江西、安徽、江蘇等地都有火車直達黃梅縣的。

五祖寺並不是很大,雖然有不少歷史遺迹,不過,嚴格說沒太多的景點,當然,去的香客也很少抱著旅遊參觀的心態,這裡的香火很旺,多數人去目的是參拜、燒香拜佛的信眾,所以,大多數人都是在廟裡燒香和禪修。

如果想順便遊覽一下,有兩個大的區域,一個是五大殿比較集中的地方寺廟區域。這裡有大雄寶殿、真身殿、毗盧殿(麻城殿)、聖母殿、天王殿等等。另一個區域是上山,順著通天路往山上,直通東山主峰白蓮峰,這個區域還可以在半道上參拜最古老的五祖寺寺廟——祖師殿。

天王殿和大雄寶殿為近年新修重建之殿宇,古樸而有氣勢;毗盧殿始建於唐大中年間(847━859),現存的殿堂是後來麻城信眾募捐修建的,據說它當初是湖北麻城縣善男信女在五祖寺拜佛顯靈之後,出錢出力修建的。當時本來就交通不便,而麻城縣地處大別山區,但他們穿山越嶺,將本地生產的磚瓦,一點點地背到200餘公里外的黃梅東山。此情此景感動了當地黃梅縣的人,便將此殿稱為麻城殿,以資紀念,1985年維修的時候,更名為毗盧殿。

   真身殿,又名祖師殿,是五祖弘忍圓寂後,供奉弘忍真身的殿堂,故稱真身殿。唐咸亨五年(674),弘忍圓寂前令弟子玄賾修建的,原來在講經台下,北宋元右二年(1087)移至今址重修。弘忍真身本來保存在 「法雨塔」內,據傳被毀於民國16年,裡面只供奉著弘忍的塑像。真身殿是全寺的主體建築,是參拜五祖寺必去之地。

此殿建築匠心獨運,造型巍峨宏麗,前部左為鍾亭,右為鼓亭。兩亭造型一致,相互對稱,內與正殿相通,飛檐斗拱,撐角鐫有鳥像。中部為正殿,正面門上方掛有「真身殿」匾額。門前兩旁大柱上塑有金色巨龍,門頭上橫樑雕成空心二龍戲珠,屋頂上有九龍蓋頂,兩側均用雕花磚砌。正殿後部正中為「法雨塔」,五祖像就在此。塔壁四周上層,有數以百計的石刻小佛像和鐫刻匾額。

七重偏殿,主殿東側有關聖殿,松柏堂,延壽庵,及第庵,華嚴庵,佛殿,客堂,齋堂,大寮等;主殿西側有長春庵,娘娘殿,方丈,監院室,庫房,小寮等。

在上山的途中有一座觀音像,佇立在蓮花池中,背後是上山的一個山門。

通天路,這裡開始沿著石階上山, 直通東山主峰白蓮峰。

透過茂密的樹林,可以看見東山下的田野和周圍的山巒。

上山途中的一道山門,看起來也是後來修建的,山門像是一個大房屋,裡面寫著「南無阿彌陀佛」,進入之後,穿過兩扇小門,又是上山道,山道兩邊有些當地人擺的小攤,有些飲料、小紀念品買,爬山累了,可以在此處歇息片刻,倒也十分涼爽。

石階兩旁都是密集的竹林,山風吹過,婆娑起舞,沙沙作響,更顯通天路的曲徑通幽。

五祖寺所在的東山,又名馮茂山,海拔八百米,因山形如鳳凰展翅,故又名鳳凰山。山勢磅礴,景色宜人。五祖寺由弘忍大師親手創建於永微五年(654年),盛唐時,殿堂樓閣千餘間,僧侶達一千三百多人,禪宗傳法的高僧三十餘人。

這個毫不起眼的三間禪房,叫做「祖師殿」,牆壁上的隨意寫的一些「菩薩、觀音」的文字,看得出當年被人遺忘已久,有人說,這裡才是真正的五祖寺原來的廟堂,也就是五祖弘忍禪修的地方。門前的一個佛塔,高三點五米,覆缽式寶塔,刻著「五祖大滿寶塔」,也就是五祖寶塔,相傳建造於1932年,後來弘忍真身被火化之後,其若干舍利子,葬於此塔之下。

在過去的老登山道的右邊,新建了一條環山觀光道,蜿蜒穿過山上的樹林,在半山腰懸空,從這條道也可以上到山頂主峰白蓮峰。

立於東山半山腰的觀景平台上,可以環顧東山四周的群山,翠綠之中隱約見到裸露岩石,彷佛是一幅山水畫卷,陣陣涼風習習,可以領略到那種仙風道骨的意境。

講經台,相傳五祖弘忍及引後歷代主持僧,俱於此講經說法。此台系用砂岩條石築成的,正面朝南,背連山脊,台西懸崖千丈,登上講台,視野開闊,猶如廁身天境。如果你登上了白蓮峰,返回途中,不妨在這裡歇息片刻,領略一番大師們在此論禪的意境。

從一天門到白蓮峰,東山上長達三公里的山道,風景秀麗的五祖寺,沿此中軸線修建,當年遺迹很多,一天之內,行程略顯倉促,各處名勝無法一一仔細瀏覽。

從山下到山上,沿途有釋迦多寶來佛塔、二天門、千佛塔、東塔林、十方佛塔、飛虹橋、求兒塔、油朴樹、洗手池、法泉、通天路、授法洞、棋盤石、大滿禪師塔、講經台、象石、放光石、飛來石、德福石刻、白蓮池、白蓮峰、缽盂石、碧玉等幾十處。

在五祖寺吃了一餐齋飯,並沒有像有些齋菜館那樣,做成什麼類似仿肉仿魚之類的菜肴,還取些俗家菜肴的名稱,就是普通的家常菜,青菜、豆腐和腌菜,白米飯,清淡而又美味。

說起寺廟的簡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弘忍大師,他率領眾僧自行勞動,寓禪於生活之中,把搬柴運水,都當作佛事。又主張禪者應以山居為主,遠離囂塵。後來的馬祖道一和百丈懷海,創叢林,立清規,道場選址在深山老林,稱道場為「叢林」提倡農禪並重,主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都是受了道信、弘忍禪風的影響。

弘忍的禪學繼承道倍的思想而來,主要有二依:一依《楞伽經》以心法為宗;二依《文殊師利般若經》的一行三昧。《宗鏡錄》卷九十七謂弘忍常說:「欲知心要,心是十二部之根本......諸佛只楚以心傳心,達者印可,更無別法」。由此可見弘忍的禪對心是十分重視的。中國的禪學,自達摩以來,以《楞伽》印心。至四祖道信,又增加了一行三昧的修持方法。弘忍是道信的弟子,他繼承了老師的禪學傳統,但他又增加了以《金剛經》印心的新內容。

中國的禪宗在弘忍時代,學禪的人越來越多,弘忍的門徒數以萬計,但能夠弘法的人並不多。弘忍說「吾一生教人無數;好者並亡,後傳吾道者,只可十耳」。弘忍所看重的十人據說就是:神秀、智洗、劉主簿、惠藏、玄約、老安、法如、慧能、智德和義方。

而十人中,最突出的是神秀與慧能。此二人雖然是同一師承,但所傳禪法則不盡相同。慧能在南方,其禪法宗《般若》為漸門;神秀在北方,其禪法宗《楞伽》為漸門,世稱南能北秀或南頓北漸。後來南禪北移,其方法更為簡便,使神秀在北方的神法逐漸失勢,南禪進而形成一統的天下。

弘忍甄選傳人的經歷還有一段聞名的典故,曾經弟子們各作一偈,以分辨其對禪的悟性高低。其高徒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而另一弟子慧能作揭則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弘忍認為而神秀的悟性略遜一籌,所作偈未見本性,慧能看空的作偈,能看出的悟性更高,於是弘忍悄悄將衣缽傳給慧能。後來神秀弟子不服,去搶奪慧能的衣缽,慧能不得不逃到廣東四會,於是就有以後會在《六祖寺》遊記中所要講述的故事。

千百年來,五祖寺歷經滄桑,它最後一次毀於清咸豐四年(公元一八五四年),一九八五年,五祖寺經國務院批准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五祖寺幾經興衰,最終成為「天下祖庭」,在國際上,特別是對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等國家的佛教影響頗深,不少文人墨客和信眾遠道而來朝拜,五祖寺成為中國禪宗的發源地。

PS:本文中關於五祖寺以及弘忍等大師的介紹,引用了五祖寺官網以及相關佛教經典的介紹,特此說明


推薦閱讀:

中國最美20大聖地 你去過幾個?
鄺金枝:中國第一位女殮儀師
中國茶文化之品茶
中國歷史之最
不應該讓年輕人閉目塞聽,而是要讓他們去辨別是非

TAG:中國 | 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