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武志紅微課回顧 | 給孩子講道理 or 講感覺?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12:22 2-2楊瀾武志紅問答 來自天下女人 自戀的父母,請給孩子留一個空間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有時候甚至會對孩子說出很傷人的話。結果有一次孩子說:「我真想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我覺得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怎樣才能控制自己又能讓貪玩學習不專心的兒子步入正軌?武志紅:這個問題藏著一個很深刻的聽話哲學,涉及到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全能自戀」。什麼叫「全能自戀呢」?這個事情就應該來按照我的意願里運轉,如果誰不按照我的意願里運轉。我就充滿暴怒,暴怒的時候就恨不得對方就消失。所以她的孩子就會感覺到,媽媽讓他聽話。如果他不聽媽媽的話媽媽就恨他。恨他就會想讓他去死,所以暴怒里其實都藏著這種死,所以孩子就會說我恨不得從這個世界消失。作為媽媽來講應該怎麼辦,需要認識到自己的這個心理。我是神我是女王,這個事情就應該按照我的意願來運轉,否則我恨死你。她知道自己心理從這來,而且她當然需要接受這個事實。另外一個事實就是,這個世界當然不可能按照你意願來運轉。而且你的孩子是另外一個人,他如果想發展好他需要按照他自己的意願,按照他自己的節奏和韻律來找到如何學習。他有時候學習專心有時候學習不專心這是他的事。所以父母需要知道,有這麼一個詞叫做剁手跺腳。你可能因為自戀導致你強烈的還是想去控制,但是你首先知道這是錯的。你不應該這樣去做,有時候你恨不得把手腳伸過去像八爪魚一樣控制孩子。但這時候你需要把你的手腳給剁掉。然後控制自己的一部分,給孩子騰出一個空間來。講道理?不如講感覺問孩子經常鬧出很大動靜讓鄰居都過來抱怨。我也試圖不發脾氣而跟孩子講道理!楊瀾: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忍不住笑起來,跟一個兩歲的孩子能講多少道理啊?其實還是要找出孩子動靜那麼大,是天生好動,或者是他有甚麼情緒,或者什麼樣東西沒有得到滿足。應該還是探究孩子需要什麼,是不是這樣?武志紅:只有一種辦法叫講感覺,什麼叫講感覺呢?比方說這個媽媽跟孩子講道理,是不行的。她如果希望孩子就是聽他的,或者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合理的方式,她可以這樣來說,按照【ABC邏輯式】。孩子你做了一個事情A,媽媽有一種感受B,媽媽希望你做C。如果媽媽能夠清晰的按照這個邏輯來講,特別是要突出感受的部分。你這樣做我會有一種什麼什麼樣的感覺,其實兩歲的孩子也能聽懂這個感覺是什麼?有一次我去一個朋友家裡,我需要跟我女朋友單獨在一個房間里商量事情。結果他們家7歲一個小女孩,不斷的不打招呼的就進來,而且那個門插不上。後來我就跟那個小女孩說,我們兩個需要一個空間,我們倆講講話,你不要老進來。道理給她講了四五次,結果她還是不斷進來。後來我就盯著她的眼睛,很認真對她說,「你不招呼就進來我很不高興,我希望你接下來有一段時間不要進來,我和你的姐姐把話談完了我會出去找你「。哦,她一下就明白了。未完成的願望,留給哀傷問現在有好多父母,把自己不能實現的夢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楊瀾:其實我有一個觀念,我就覺得父母,特別是媽媽,不要把所有的勁都使在孩子的身上。一個方面讓孩子有一定程度的私人空間,因為他也需要做點自己喜歡的事。不能旁邊老有一個人監視。另一個方面我覺得你也要有機會去學習,拓展自己的人生。那麼當你生活很精彩的時候,其實就是給孩子最好的一個榜樣。他覺得生活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外邊的世界是值得探索的。而不是說作為父母就是把所有精力都在關注我。你想,如果你是這個孩子,你父母無時無刻不在關注你,這多讓人窒息啊!武志紅:是的。作為父母不管是爸爸媽媽,都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對於他們來講很重要的願望,他們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而不是把自己願望就是強加到孩子身上。因為這樣一來孩子覺得我的生命是為媽媽來活,我不是在活我自己的生命。所以這對孩子來講是一種很糟糕的體驗。所以父母需要把自己活出來。還有一些事情是,如果你確實活不出來了,那你怎麼辦?心理學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叫做「哀傷」。你要完成這個「哀傷」的過程!你要承認你有一些意願就是實現不了的。因為這個願望實現不了你會覺得很傷感。你要讓這個傷感完成,你要接受這個事情再也不可能實現了。那麼這樣一來這個「哀傷」就會導致你承認這個事不行,然後由此放棄對孩子的控制。廣而告之

卓越人生營

掃描下面二維碼,獲取招生簡章

相信孩子的天性問作為一個單親媽媽,一直怕由於沒有父親的形象存在,兒子會缺少男子氣概,愛哭等等的。那麼作為單親媽媽有沒有什麼樣的方法,來彌補這個方面的不足呢?武志紅:我很想說我們需要相信人的天性。比方說一個男孩心理已經種下一個雄性的種子,只要我們相信他,並給他自己選擇的機會,他這個種子總要生根發芽,總要表達出來。當然有一個好的父親,就會成為一種榜樣,就會讓他就是更好釋放一部分。但是如果我們看中國歷史的話,很多歷史人物,很牛的男人,通常他們是沒有父親的。很多這樣的故事,所以我們並不是非得要給他一個父親做他的榜樣。但這就需要母親意識到,她需要鼓勵孩子雄性的部分。她需要去控制自己的手腳,不要老去干涉孩子控制孩子。那麼這樣孩子會自動的成長為一個雄性。6-12歲,讓孩子學習與同性相處問楊瀾:成長過程當中,的確有一些關鍵的時刻,他需要和同性的父母有相處的時間,比如說你提到在某一個階段,比如說6歲以上,男孩子要跟父親多相處,女孩子需要跟母親多相處。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心理學的一個基礎呢?武志紅:普遍來講男孩都有戀母情節,男孩都希望和媽媽親近,因為這是性在發揮作用。女孩都想親近爸爸。在正常的環境之下,如果這部分得到滿足太厲害,就比方說媽媽對兒子說,你爸對我來講不算什麼,你才是我的中心。那麼兒子會覺得他獲勝了,但是會導致兒子把父親當作敵人,而且延伸他把同性當敵人。那麼女兒也是一樣的,如果爸爸對他說我愛你遠遠勝過愛媽媽。那麼孩子就會覺得一下子得到滿足,同時把媽媽視為敵人。心理學會這樣講,在6到12歲的時候這個特殊的階段,男孩和女孩都需要學習如何更好的跟同性打交道。而且這樣的話,特別是男孩才能構建一個權力體系,因為我們知道權力體系通常都由男人構建的,是吧?他必須學會跟男性合作。女孩也是一樣的。比方說女孩在小學的時候被女性所孤立,那麼通常這是因為這個女孩還沒有注意到,太過於跟男孩打交道,會導致這個事情。所以這是一個很微妙的世界。6到12歲的時候都需要去做這個學習。而且最好的方式就是男孩親近爸爸,女孩親近媽媽。他們自動就獲得這樣一種榜樣,學習和同性相處。讓孩子按自己的意願活問當孩子把自己鎖在房門裡的時候。究竟該怎麼辦呢?楊瀾:我自己作為一個母親我有兩個孩子,我跟他們是有某種約定的,或者是有界限的。比如說他們在自己屋子裡的時候是可以插門的,我要進他們房間我必須敲門。沒有經過他們允許我決不會翻他們書包,看他們的日記,或者查看他們的手機。其實當你最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間的時候,他們反而會對你更開放他們一些更深層的想法!我想父母可能對孩子更重要的是一種情感的陪伴和疏導,讓他們學會在不同的或者複雜的世界面前,去做出一些理性判斷和選擇,那麼我覺得一切都是以這尊重為前提的。武志紅:我覺得這樣處理真的是非常的棒,其實在中國,父母需要學習空間這個詞!我們需要給孩子空間,需要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意願在他們的空間里,去發展他們自己。有時候我們得學會剁手跺腳。不要老是把孩子要培養成一個聽話的孩子,或者因為孩子沒有聽自己的話,就大發雷霆!實際上要予以他們尊重,給他們一個成長的空間。對待孩子有一種誠懇和誠實的態度。不要去試圖掩蓋成人世界存在的不完美的現狀,也不必成為孩子心中的男神或者女神。其實有的時候跟孩子非常真誠的誠實的,坦率的說出自己不知道的和做不到的事情,反而會更贏得孩子的一種理解,尊重和信任。—— 楊瀾楊瀾大咖微課第三期 2016.2.25

— END —

關於成長

關於改變

關於女人生機勃勃的生活與一切話題

歡迎來微博@「天下女人」

看到更加豐富多彩的我們


推薦閱讀:

楊瀾獨家專訪楊振寧與翁帆,內容震撼
楊瀾:女人,你要的到底是什麼?
楊瀾 | 留學是大寫的辛苦,卻改變了我的世界
楊瀾給天下女人的14條建議
楊瀾訪談錄: 2014年中國電影人 在困惑中前行

TAG:孩子 | 道理 | 感覺 | 武志紅 | 楊瀾 | 微課 | 講道理 | 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