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宗薩仁波切 |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 第六節 佛性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

雖然佛性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通常人們都完全誤解了它。

雖然我們談過人類基本的善良本性,以及本質上就是佛,但卻從未證明眾生有任何基本的善良存在。如果從經驗上判斷,「性惡」可能是更實際的說法。

大部分佛教徒不加思索地就認為,他們當然具有某個叫做「佛性」的東西,甚至連懷疑一下自己有沒有佛性都覺得罪過。就像對虔誠的基督徒而言,上帝是不容置疑的,只要盲目的信仰接受就好了。

但非常奇怪的是,只有極少佛教徒打從心底相信他們自己也能成佛,有些人甚至不相信有成佛這種事。這種虔誠心的弱點,是由於沒有經過質疑與分析所產生的。如果你怕產生懷疑、怕徹底研究一件事,這表示你不太相信這件事會經得起嚴密的檢查,因此你的信心便沒有理性的基礎。

雖然佛性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通常人們都完全誤解了它。以空性詮釋實相的教法,是對治執著永恆的成見;以佛性詮釋實相,則對治執著斷滅的成見。執著永恆的人相信「存在」是真實存在的,而執著斷滅的人卻相信「不存在」是真實存在的。為了了悟超越「存在」和「不存在」的究竟實相,執著永恆的常見與執著斷滅的斷見都是必須摧毀的基本邊見。

如果你偏重常見,你就比較傾向於相信超越因緣和時間的神明、佛陀、心或真愛——他們能及時運作,神奇地修補好事物,讓你快樂,把惡業轉成善業,加持你或讓你成佛。這種想法的主要問題在於,相信有永久真實存在的事物,會增加有個真實存在的自我的信仰;因為沒有主體來感知的話,客體就無法存在。為了矯正這種極端的見地,佛陀教導了「無常」與「無我」。

如果你偏重斷見,你傾向於不接受事物是依靠因緣或互相依靠,因此你不相信任何自己無法直接感知的事物。例如,你可能會認為一切事物從宇宙的開始到你自己的出生,都是偶然的、隨機的,而心與腦是只要你一死就什麼都沒有了——「不存在」被看成是真實而永恆的東西。為了對治這種邊見,佛陀給予十二因緣和佛性等教授。


頂禮仁波切

願你能成為 /你所在之處的 / 那道光明

|中國噶舉中心|

讓我們共同搭建一個沒有邊界的精神樂園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spiritual paradise without borders.

弟子,要堅定,堅強,上師一直在看護和注視你,你感覺到力量了嗎?

Disciples, to strengthen, strong, Guru has been nursing and watching you,

yet you feel the power?

推薦閱讀:

修道、修德、修孝
南朝修道少年是如何成仙的
請問道教是否有統一標準的神仙譜系,如果沒有,是否有必要人為統一?
【轉】揭秘一位昆崙山修行高人的真實生活
疾病與「修道」:中國早期道士「修 道」因緣考釋之一

TAG:佛教 | 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