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藝術版權網特別推薦翰墨清逸 執著於心──感受崔培魯的藝術精神

2016-05-06 08:26

崔培魯,1944年出生於山東省棗莊市,早年畢業於臨沂藝校,後入中央美院國畫系深造。1992年調入深圳特區創辦南山畫院並出任文化館長。現為中國美協會員,中華名人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理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書畫聯誼委員會委員,全球華人華商聯合總會顧問兼書畫院院長。崔先生的作品以中國花鳥畫見長,兼及人物山水。他的葡萄、牡丹等代表作早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收藏於首都人民大會堂及美國維吉尼亞州國家博物館等眾多中外機構。許多優秀作品在國內外大展中獲獎。

崔培魯 作品(一)

崔培魯先生是位多年工作在社會文化前沿的藝術精英、實力派書畫名家。他潛心於中國畫創作和研究已五十餘年,是當今較有影響力的中國畫壇領軍人物。他的花鳥畫曾被中國文聯出版社推舉為《中國藝壇五大流派》之一。多年來以「崔葡萄」、「崔牡丹」之雅號享譽畫壇。其雅俗共賞、清心明快、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早為廣大欣賞者交囗讚頌。

翰墨清逸 執著於心

──感受崔培魯的藝術精神

齊魯大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孕育了一批批傑出的藝術家。不知從何時起,一個叫「崔葡萄」的雅號響徹齊魯藝壇又傳至大江南北、港澳乃至海外。如今,提起「崔葡萄」更是聲名卓著,以至於許多人只記得其雅號,卻不知其真名。他就是九十年代初調去深圳特區工作的著名中國畫畫家崔培魯。作為一名造詣頗深的花鳥畫名家,他決非只對葡萄情有獨鍾,且對眾多花木、山石等自然景觀皆以獨到的觀察視覺進行藝術表現,把欣賞者引入無窮無盡的遐思境界。

崔培魯 作品(二)

對於年屆古稀的崔培魯來說,繪畫已經不再是一種簡單的摯愛,更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隨意安然、不可或缺。他的創作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美,是一份超於紛擾之外的寧靜,也是一種超越生命的藝術追求。他熱愛生活、融入生活,心存超越世俗的情懷;他熱愛藝術、追尋藝術,堅守著突破自我的創新精神。

崔培魯 作品(三)

崔培魯早期隨王小古先生打下深厚傳統基礎,後入中央美院學習,得眾多老藝術家的教誨,受益匪淺。近代花鳥畫家提及筆墨大多從吳昌碩入手,以彰顯老辣奔放之大家之氣;另一路借八大筆意大書文人之境。崔先生畫作如同石濤山水畫的水法表現在自己花鳥作品之中。對水的控制恰到好處,滋潤,豐厚,水墨一色,交融變化,令人賞心悅目;舒展,明朗,淋漓,雅俗共賞。他將書寫入畫與沒骨法交融,墨中見骨勁,筆中顯墨韻。北方的氣度與南方的韻致兼得有之,加之取法諸家之長及對性靈的感悟,因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崔培魯 作品(四)

崔培魯認為,繼承師學就是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就是要繼承前輩創新求變的精神,就是要衝破傳統文人筆下那種隱逸遁世、自愛自憐的情調,今兒表現當代文明背景下的絢麗多姿和當今人文精神內涵。借鑒西方不是簡單的西風瀰漫、模仿照搬。具有濃厚民族情懷的他認識到西畫本質,取其精華之奧妙,才是踐行中國畫發展創新的必由之路。他深深地思考著當代中國畫的理念和實踐問題。創新是一個漫長的思維和勞動的過程,在繼承傳統文化藝術的同時,對生活感受的積累也至關重要。

崔培魯 作品(五)

崔培魯的繪畫是以生活為創作源泉,以繼承為技法基礎。所以他的作品,總是瀰漫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族風格。在作品中又富有強烈的時代感。首先表現在作品的意境上,不論是葡萄牡丹還是梅竹、杜鵑和紅棉都表現出生機勃勃,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反映出時代發展、事業興旺的欣欣向榮之氣象,給人以振奮的審美感受。

崔培魯 作品(六)

其次,崔培魯以恩師王小古先生生前刻贈的一枚圖章「師古不古」為座右銘。並以恩師所賜雅號「崔葡萄」為鞭策和創作動力。他把這份情感融入到創作中,可以拈出花、葉,莖中的汁液來,甚可聽到嫩枝處有輕易折斷的清脆,可謂寫意之中見精微。謝稚柳先生題筆贊道他的葡萄「寫累累鮮實,大有瓊漿玉液之感!」劉海粟大師則為崔培魯葡萄圖題寫了「氣韻生動」的讚譽。

崔培魯 作品(七)

優秀的藝術品總是蘊含著強烈而深沉的情感,凝聚著藝術家的一段情懷和人生體驗於其中,具有意味雋永的藝術形象與意境深沉的審美意蘊。崔培魯創作態度嚴謹;每一幅作品他都反覆思考,認真揣摩。如作品《碩果累累》,畫面是一個個飽滿的木瓜懸掛樹梢,沒有葉子,恰到好處的表現豐收之秋,而兩隻麻雀則表現了作者剛到嶺南歡快愉悅的心情。

崔培魯 作品(八)

這足以表現崔培魯從承襲古人「緣物寄情,情景交融」的創作傳統。這並不僅僅是繪畫的過程,更是一種態度,一份虔誠。他對待藝術創作有如同對待生命一樣的法度。他筆下的藝術形象皆是他內心的一份真誠和感動;一股濃濃的心靈情懷;一段難以忘懷的生活回憶;一種社會認識及感悟。

崔培魯 作品(九)

所謂「筆墨當隨時代」,崔培魯的作品恰好體現當代社會的時代特徵和審美取向。總的來說,他的畫有一種海納百川的包容性,文學的敘事性、表現性,詩詞的意境美、音樂的節奏美及韻律美。他的葡萄還吸納了許多舞蹈肢體語言的表現。如作品《南山荔枝年年紅》,不禁讓人想起唐朝詩人杜牧至今膾炙人口的《過華清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畫家通過富有自然生命的荔枝形象,表達主觀的精神感悟,使作品更有文化內涵和思想深度,其本質是一種人文關懷。

崔培魯 作品(十)

他在作品《葡萄圖》中題寫道「筆底明珠取意成,一株未盡一株生,如今不作青藤嘆,顆顆麗珠照眼明。」更是他表現時代精神的力作。他老乾虯節的《白梅圖》揭示新老更替、生生不息的自然規律,以及大自然的原始魄力和不可抗拒的生命本原精神。

崔培魯 作品(十一)

在崔培魯的水墨世界中,我們看到行雲流水般的筆墨所展現的節奏、韻律,以及與之相應的乾濕、濃淡、疏密、虛實等筆墨符號。他每一幅作品既墨韻厚重,又純凈自然,沒有一點渾濁氣,這來源於畫家純粹而寧靜的內心世界。從他文思清逸、溫潤淡然的作品中我們能讀出他獨立的人格精神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崔培魯 作品(十二)

畫家的學識、閱歷不同,看事物的眼光往往也不同,領悟的心得也相異。同一處風景,有的人看了覺得平淡,有的人卻覺得高深。崔培魯總是以獨特的視角觀察事物,因此筆下的作品匠心獨運、別具一格。其中作品《何必看花向洛陽》以濃淡相間的筆墨表現牡丹生機勃勃、清新明快的姿態,表現大自然的生命律動、突出精神性,表達作者的情感精神及其所感所悟。

崔培魯 作品(十三)

不難發現,在他的世界裡韻墨在歌唱、線條在舞蹈,因為沒有感情的滲透、沒有筆墨的歌聲和舞蹈,那將是沒有生命的世界。有些人把筆墨理解成單純的技巧性和技術性問題,這其實是對筆墨認識的膚淺,石濤云:此一畫收盡鴻蒙之外,即億萬萬筆墨,未有不始於此,而終於此……崔培魯以詩意的情懷描繪大自然,在情景交融的筆墨中自然而然地產生著藝術生命。

崔培魯 作品(十四)

他的作品充滿了質樸和內斂,凸顯著生命的力量和積蓄,給人一種堅忍不拔、昂然向上的印象。出手一根獨枝,孤寂寥寥,進而細枝紛繁,且遒勁挺拔,碩果累累。如此豐富的墨彩,如此自在的用筆,如此大膽的構思,只有在崔培魯的大寫意水墨畫《冰肌玉骨》中才看得到一片生機盎然。

崔培魯 作品(十五)

他以獨具匠心的構思和潑辣奔放的筆墨,展現了其花鳥畫在墨色水潤上的魅力。他從厚重的筆墨入手「大膽落筆,細心收拾」又略以淡墨「補氣」構成畫面的整體架構,再添加果實細枝等「畫眼」部分以突出主題。這樣的畫面效果,事半功倍地彰顯出崔培魯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

崔培魯 作品(十六)

而令人感佩的是,崔培魯雖為「老」名號,但仍有著坦蕩的胸懷,遠大的抱負,這一點從他清脆的語調和爽朗的笑聲中不時就能感受出來。他豁達純粹,率性要強,言談舉止處處表露出幾分童真和幽默;他從不為名利羈絆,雖早已享譽盛名卻淡然處世平和;他感悟生活,熱愛生命,對藝術事業充滿執著。

崔培魯 作品(十七)

更難能可貴的是,崔培魯是用睿智和情思創作,不斷升華自己的藝術表現,這必然讓他在藝術道路上步入更超然的境界,獲得更加豐碩的成果。(文/曹秋香)

崔培魯 作品(十八)

推薦閱讀:

傍窺尺犢,俯習寸陰——記青年書法家鄭鐵峰
中國書法繪畫名家王江 筆墨酣暢 氣韻生動
「煙雲供養」——黃堂軍山水畫展滁州美術館隆重舉行
藝視角 | 邊走邊畫,吳冠中筆下的各地風光
藝視角 | 謎一樣的宋畫神作《溪山行旅圖》

TAG:藝術 | 推薦 | 精神 | 書畫 | 感受 | 執著 | 書畫藝術 | 版權 | 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