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剛經》:俗世不擾,紅塵不驚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俗世不擾;心不變,萬物皆不變,紅塵不驚。  一切都是虛妄,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夢幻。  不偏執,不貪念,以空靈自在之心,應對一切,是為從容。  自古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秋天,禪院里紅葉飛舞,小沙彌跑去問師父:「紅葉這麼美,為什麼會落呢,書樹為什麼放棄了那些葉子?」  師父一笑:「因為冬天來了,樹撐不住那麼多葉子,只好舍。這不是"放棄』,是"放下』。」  人生若流水,心在流水之上,身處流水之下。當放下時,就放下!  人生有多少事情,想開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清澈光明,心開意解,如花綻放,剎那即永恆。

  佛教稱世俗的欲樂為「六塵」,是指六種人世間的污染,它們分別依附於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從而產生了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佛教傳入中國後,唐朝時出現了「紅塵」這個詞,泛指一切世俗繁華的生活。  因為當時的都城長安在西北,是黃土地質,土色偏紅。時逢盛世的長安總是車水馬龍,夕陽下揚起的塵土看起來都是紅色的,故此被一些多愁善感的文人形容為滾滾「紅塵」。  紅塵多苦,俗世須臾,正如《金剛經》所說,「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只有身處紅塵世間,卻不為俗世困惑,不受紅塵牽絆,才稱得上是解脫之人。  禪宗有「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山林」的說法,所以「隱退」的自然生活,並不是要離開「紅塵」。如果心有所執,身有所系,不管生活在什麼環境,都不自在;如果心無掛礙,處於華廈和茅舍都是一樣的,沒必要再去分別。

  並非一定要是佛門中人,或是居士,才可以參禪悟道。  生於紅塵,長於紅塵,過著煙火人生的生活,在俗世中修得一顆琉璃心,一念心清靜,蓮花處處開。  在最深的紅塵參禪,秦樓楚館也可以成為菩提道場,歌舞是梵音,酒肉穿腸過。  一個不受物慾捆縛的人,才可以超越自我,度化別人。  擾攘紅塵塵,俗世百態。做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不求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  與其期待外在世界的太陽常照,不如升起自己心中的太陽。修一顆禪心,淡然於天地之間,覓得一方安詳,聽風雨,聽山言,聽禪語。  坐觀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推薦閱讀:

《金剛經》大義(六)<轉自悟心禪院博客>
關於「一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卻有兩種版本」之淺見
多識活佛:成佛捷徑金剛乘要義之(二)
上乘內力金剛手修鍊法
《金剛經》與禪

TAG:金剛經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