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信教會:《教會》總第71期出刊了!(2/3)

《教會》雜誌總第71期出刊啦!!

我信教會

本刊編輯部

卷首語

教會在地卻又屬天的奧秘性,使教會成為這個世界上最難被理解的社會性組織。「到底什麼是教會」這一教會論的根本問題,是年輕的中國教會成長和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這一問題牽涉到創造論、人論、救恩論、聖靈論、末世論,甚至神論。我們不僅要在教會歷史中,繼承基於聖經並在教會實踐中被驗證過的神學教義,也要在中國的時代與文化處境中,面對新的問題,在聖經中尋找答案,成為普世教會的祝福。本期雜誌試圖對「教會論」進行一些基本的探討,期待與我們所愛的教會一同成長。

大 牛

連於基督榮耀的身體

當我們本期聚焦「教會論」這一主題時,亦深深擔心本期的文章會被理解為與牧養實踐無關的「理論」。本文的三則短文,來自某教會「會友大會」的牧會現場,是基於對福音本質、教會論等諸多方面的深刻思考而有的解經講道。這些講章,既使人讀後在真理中得造就,又可以作為一個基於福音的教會論落實為牧養實踐的範例,給更多的牧者同工帶來啟發和益處。

以 勒

教會作為歷史之目的

本文通過對創世記1-2章以及啟示錄21-22章的查考,試圖從上帝心意中和創造計劃之時間性的延續中,探討基於創造計劃的末世論空間;並以末世論空間支撐下的整體創造論,去透視人論與救恩論,試圖尋找創造論與救恩論、人論與教會論在末世論中的同一性。由此提出,教會不僅僅是救贖歷史的目的,教會就是最終的人/人類/人性,是上帝起初創造之心意的最終成全。教會就是按照上帝形像樣式而造的那個人(人/人類/人性),代表上帝掌權、作王,直到永遠。教會就是歷史的目的。

丹尼爾·拉古薩(Daniel Ragusa)

教會與天國的關係——瑞德鮑斯與魏司堅觀點之對比呈現

用魏司堅的話來說,天國與教會的關係,是一個「微妙而又特別實際的問題」。事實上,教會界對這一關係的解釋眾說紛紜,由此已產生出不同的教會論。這個問題至少對於理解教會的身份和使命有意義,因此為解決它而下大功夫是非常值得的。瑞德鮑斯和魏司堅兩位傑出的神學家對此已有深入研究。

丹尼爾·勒伊(Daniel E. Wray)

地方教會的重要性

地方教會重要嗎?沒有地方教會,基督徒們就不能很好地相處了嗎?我是否加入一個教會真的要緊嗎?我去教會敬拜,加不加入教會有什麼要緊?聖經回答了上面的這些問題並解決其困境。當我們查看聖經的教導就會發現,對成為地方教會成員的重要性和地位,我們的天父並沒有含糊其辭,模稜兩可。上帝願意我們都對他的教會充滿深厚的榮耀感,如他看教會一樣!如果我們與上帝的觀點一致,我們關於地方教會的許多問題立刻就會解決!

麥克·霍頓(Michael Horton)

歷史上的教會論

信義宗和改革宗的教會論有很多共同的主題和重點,但卡維里恰當地稱後者為「作為聖約的教會」。羅馬天主教會在歷史性的機構里(這機構由順服教宗的主教們帶領)找到教會的合一性、大公性和使徒性。東正教會在聖餐禮中找到它,其預設是主教們的使徒傳承(不必另外還要委身於一位主要宗座)。自由教會(Free Church)將它等同於個體信徒的內心。然而,宗教改革的教會將這合一性、大公性和使徒性置於傳講福音和施行聖禮中。這樣,他們拒絕將教會的本質置於一個表面上無謬誤和毫無缺陷的機構的單純的客觀性里,或是置於個體性回應的主觀性之中。

保羅·阿維斯(Paul Avis)

宗教改革的教會概念

宗教改革的神學主要圍繞兩個問題展開,一是「我如何尋得一位滿有恩典的神。」二是「我在哪裡可以找到真正的教會」。這兩個問題密不可分,為了闡明立場,也為了應對羅馬天主教的挑戰,改教家們發展出了真教會的標誌(notae ecclesiae)的教義。什麼是真正並實質性地顯明真教會的外在標誌?若在改教家們的教導中能找到一個共同的回答,不是幾個分散的甚至互相矛盾的觀點,那麼這個答案就能告訴我們何為宗教改革的教會的概念。

伯克富(Louis Berkhof)

教會的屬性和標誌

當教會還是一個明顯的整體的時候,很少有人感到需要這些標誌。但是當異端紛紛興起,找到能夠確切辨認出真教會的標誌就顯得很必要了。這種需求的意識在早期教會已經出現了,在中世紀自然模糊一些,但在宗教改革時期變得特彆強烈。而論到教會的屬性,對於抗羅宗來說,這些屬性首先歸於一個作為無形機體的教會,其次才歸於一個作為外部組織的教會。而天主教則把它們歸於他們聖統化的組織。

卡爾·楚曼(Carl Trueman)

我們在「做」教會嗎?

教會是神的創造,我們必須意識到不是我們在做教會。當論到怎麼做教會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明白,教會不是我們在做,本質上,是神在做。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像創造宇宙萬物一樣創造了教會,是他在做教會而不是我們。神使我們轉向他,我們會做一些事,如敬拜、讀經,但是教會真正的掌管者是神自己,不是一些暗示,而是他本身。所以,教會要按照神的指示來治理,因為教會是他的。

約拿單·李曼(Jonathan Leeman)

上帝的道聚集教會

上帝的道釋放我們每個個體的人,將我們與世界分別開來。但這道的作為並不止於此。道並非把我們變成一個個互不關聯的個體,而是將我們彼此連接起來,把我們眾人聚攏在眾教會裡。換句話說,地上的教會就是道的產物。我說上帝的道聚集教會,意思並不是在某種抽象的神學層面上說道聚集「大公教會」(universal church)。這道聚集起了一群一群實實在在的的人,真實的會眾。上帝的道聚集教會,並且教會聚集是為了聽上帝的道。

彭 強

以福音為動力的長老教會牧養傳統

長老會在中國教會正在成為一種「品牌」。在這個品牌之下,有一些人們認為跟這個品牌連在一起的很顯著的特徵,比如:對教義的強調、對法規的強調、對聖職選立的看重等等這一切。但是我們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忘掉了,在它最初成為這個品牌的過程當中,是從福音裡面長出來的,在這背後,凝聚了一些最初的從福音裡面長出來的最基本的意義。怎麼做是跟怎麼相信連在一起的,而怎麼相信是跟福音連在一起的。我們對教義很強調,然而我們卻不知不覺中忘了爭教義歸根結底是為了什麼?乃是為了福音的榮耀。

本刊編輯部

座談會:關於教會論的思考和牧養實踐

中國家庭教會正處在神學、牧養、治理的轉型和成型時期,在此過程中,對教會論認識不足的問題越發顯露出來。本刊編輯部有幸邀請到中國某城市的幾位年輕牧者,就教會論這一主題進行了一次座談。大家在一起就著各自在神學學習和牧會實踐中對教會論的認識和反思做了深入的分享。這幾位牧者儘管有著不一樣的屬靈成長經歷和神學裝備歷程,在某些問題上的神學立場也可能不盡相同,但他們都同樣帶著對教會、對基督深切的愛,踏踏實實地投身於牧會現場,主也引導帶領他們在各自的牧會實踐中,對教會論相關問題不斷地進行著思考和探求。本刊編輯部將此次座談會的主要發言整理成文,盼望藉此能給更多的牧者同工帶來啟發和益處。

傳統家庭教會訪談

本刊編輯部

就今日基督徒聚會處及其教會論訪談西拉弟兄

基督徒聚會處頗為獨特的教會論曾引起較大的爭議,並在中國教會思考認識教會論的歷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在中國家庭教會被熬煉的歲月中,聚會處教會也同遭苦難,在中國家庭教會復興的時期,聚會處教會也重被建立。經過這許多年的風雨,聚會處的教會有哪些發展,對自身的教會論又有哪些思考呢?我們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一位南方某間聚會處背景的教會的負責弟兄西拉。是聚會處新一代教會領袖中較有代表性的一位。期待他的分享能幫助《教會》的讀者們對於今日基督徒聚會處的教會論有更直接和清晰的認識。

「更正教與天主教」專欄

史普羅(R. C. Sproul)

我們是合一的嗎?——對比更正教與天主教的馬利亞觀

羅馬天主教對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所持的觀點,一直是極具爭議的話題。就像教皇無誤論一樣,在宗教改革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羅馬天主教對於馬利亞論的許多教導並沒有正式地確立。事實上,關於馬利亞的大部分定義是在1854年以及1950年制定的。羅馬天主教對馬利亞的看法很大一部分表明了它對待基督教信仰的問題。它對馬利亞的教導遠遠超出了聖經所授權的,代表的是人的想法。此外,他們對更正教的救贖信仰的根基——唯獨依靠基督稱義——進行了攻擊。更正教必須繼續堅定地站在唯獨基督(solus Christus)的立場上。

歷史回顧

《億萬華民》譯友會

一八七八年赴華宣教士們的差遣禮

朋友們,今晚我們在這裡聚集,是為著一個很實際的目標:中國最缺乏的就是宣教士,我們需要許多真心實意的年輕人,全然信靠為他們付上寶血代價的耶穌基督,他們別無所求,只為效法基督,甘做活祭,若有必要,願意放下自己的生命,為使主賜生命的信息得以廣傳海外。讓我們祈求,這樣的年輕人被興起,並被神打發出去。

推薦閱讀:

教會行政
那些書中教會我們的........(一)
〔教會微刊〕揀選論(一)救恩出於耶和華—什麼是上帝的揀選?
前任,教會了你什麼?
我不識譜,也能「靠」譜?四篇文章教會你識譜(三)

TAG:教會 | 信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