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督教歷史看現今神學發展狀況

本文的目的是期盼更多的讀者認識和了解基督教神學及教義。基督教神學研究的本質就是研究確定基督教正統教義,根據聖經理出一個系統、完整、清晰的教義。面對不同時代、不同的社會環境做出適當調整,從而去適應社會。基督教教義就是聖經,但聖經須經過神學的解釋、排列出系統的教義,人們才能真正理解聖經及其教義。

神學院所有的課程、學科,不論是文化課或各門學科,都圍繞一個核心——就是正確理解聖經、解釋聖經,確定基督教教義的完整性。從各方面獲取知識促進神學研究和發展,按聖經啟示的真理不偏不倚地傳承、確定正統的教義,並發揚光大。

神學院的使命可以從兩個方向出發,一個方向是按照聖經教義正確引導教會能以向社會正確的傳揚純正福音,並抵制異端邪教的破壞;其二,培養、訓練合格的教牧人才,到教會牧養、培育基督徒在真道上成長,培養成為合格的基督徒,使他們在社會做光做鹽,服務社會;在教會做好信徒,在社會做國家的好公民。使基督教在社會中正常、健康發展。因此是培養教牧人才的基地。

另一個方向是使神學院成為建設、鞏固神學思想健康發展的基地,從事神學教育事業,使神學成為基督教的頭腦、思想、方向,引導基督教正常發展。基督教在社會的面貌如何,神學院就是決定的因素。因此神學院必須繼續辦下去,為教會服務,亦為社會的穩定、國家的建設服務。

縱觀基督教歷史,可以從人類歷史的開端,上帝實施救贖起,到希伯來民族被揀選的歷史,神為以色列民頒布律法,到基督降生另立新約,教會時期的歷史等,讓我們看到了神學發展的歷史過程,看到教會在歷代的信仰狀況,讓我們更清楚的看見上帝在歷代教會中掌權的奇妙作為,顯出其權威、恩愛與智慧。

例如:以色列民族的興衰成敗、歷經滄桑的辛酸歷史;新約大公教會要制定一些重大教義立場時,它的前提和背景,如基督神人二性的爭議的結果,確定信經等,稱之為歷史神學。歷史神學就要去研究希伯來民族信仰的發展,連接早期教會基督論的發展和中心教義的形成,如:神、基督、聖靈、救贖、等教義在教會的神學發展、演進過程。歷史神學描繪了多世紀的神學運動,讓我們了解教義的衍生和演變,到了某一世紀有的演變成異端,他們的教義為何原因離開真理?等作為一種對照,除糟粕、取精華,為基督教正統信仰和教義的發展、延續起到良好作用。

教會歷史是敘述歷代教會的興衰,異端之興起及掃除,教條的來源及內容等過程。出現的一些與信仰上的偏差,是因為他們神學思想的不同認識有關。所以教會歷史主要是記述神學思想的進展,描寫神學論戰的曲折風波,及其對教會發展的影響,作為後人的神學發展的寶庫和鑒戒。

一、耶穌來對以色列民族宗教信仰的改革

按基督教理論要求,神學思想和內容,必須完全符合聖經、出自聖經。教義必須以初期教會,使徒所傳的福音和教義為準則。基督教思想體系,近兩千多年以來,歷經滄桑、千錘百鍊。首先是與猶太教的衝突,然後分道揚鑣,各樹旗幟。這些過程從學術界看基督宗教,是從猶太教脫胎而來,或孕育而來。但從基督教思想及基督教歷史發展的角度論,並非如此。因為聖經記述了上帝在整個人類歷史中的工作,整個人類歷史從開始到終極都在貫穿著上帝救贖的全部工作。是一個一體化的救贖工作在歷史中完成。因此並非「孕育」,也非「脫胎」。而是以色列偏離了這條路線。

從亞當時代到挪亞時代;從挪亞時代到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到以色列民族的興起,這個民族承擔了向世界見證獨一真神的使命,並記錄下了上帝以文字的形式向人類的啟示,完成了舊約聖經的寫作。以色列民族被揀選為神的選民,屬於上帝救贖工作向歷史延伸、深入的一個過程;從以色列承擔起救贖,過度到耶穌來另立新約,均為一個統一的救贖過程。這正是耶穌宣稱:「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的意義所在。(太5:17-18)。耶穌的這個意思恰恰被那些律法主義所誤解。

耶穌肩負著上帝的使命,引導以色列即猶太民族進入新約時代,繼續完成上帝的救贖工作。但猶太民族並沒有接受上帝的召喚,不明白耶穌到世界上來的目的,反而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耶穌釘十字架是上帝救贖的必由之路,但從猶太人本身而論是他們犯的一個錯誤,因而猶太人被神棄絕。但另一部分猶太人卻接受了耶穌,就是十二使徒及猶太基督徒建立了初期教會。就耶穌看來,猶太教已經偏離了上帝救贖的路線,因此指出和糾正他們的錯誤,引導他們認識、明白上帝的旨意,認識上帝頒布律法的真正意圖。因為猶太教的律法已經偏離到為了遵守上帝的律法,對人可以見死不救的可悲教義。因此耶穌宣告律法的精意——愛神、愛人。愛人就是愛神,教義應當以人為本。

我們看到耶穌在四福音工作,通常在安息日給那些病人治病,引起猶太上層、宗教領袖的誤解和不滿,認為耶穌在安息日作工,因此不是從神而來。其實耶穌是想通過這些解除民眾疾苦的善行來糾正猶太上層宗教領袖的錯誤觀念。

耶穌在約翰福音三章與法利賽派上層人士尼哥底母談道時指出:「我對你們說地上的事,你們尚且不信;若說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地上的事指人們每一天所面對的生活——處人處事、衣食住行、民以食為天這個原則。任何宗教,任何理論若偏離這個原則,就會成為空洞理論,毫無價值。雖然基督教強調真正的價值是進天國,教會卻面對的是人,活生生人群,一個可見、可摸的世界。若不去認同,教會又如何向世人傳揚這個重要的信息呢?因此適應社會是必須的,是基督教發展的必由之路。

綜觀基督教歷史,從學術界的眼光看,耶穌就是一個宗教改革家。實質上他是要把以色列民從舊約過度到新約時代的引導者。因為以色列民族在耶穌降生前經歷了400年的沉默時代,「沉默」是神在沉默,神沒有向以色列民族說話。神沒有向以色列民展開新的啟示,他們只得按原先的信仰模式,按傳統的教義進行宗教活動。

耶穌來就是神向以色列民族展開新的啟示,但以色列並沒有接受耶穌帶來的神的啟示。他與人類另立了新約,然後要將福音傳向世界。因為猶太民族很狹隘民族觀念是:上帝只屬於他們,不屬於外邦人,他們認為基督,彌賽亞來僅是為復興以色列國,使以色列國成為列國之首。他們觀察耶穌,一直沒有這個意圖,就誤解了他。因此不是基督教從猶太教脫胎,而是猶太教偏離了上帝完美計劃的救贖路線。恰好是基督宗教教傳承了上帝這個完美的救贖路線和工作。這一次改革是驚天動地的劃時代的改革,使徒們寫作了新約聖經,出台了27卷新約聖經正典,確定了基督教教義。然後從猶太民族的信仰延伸進入外邦世界,福音就此轉化為全球化的福音,普世人的福音。從耶路撒冷為中心的教會轉移到以安提啊為中心的教會,開始進入外邦世界。然後轉移到以羅馬為中心的基督的教會。(在1517年前的教會歷史均屬於天主教、基督教共同的歷史,因為兩個宗教還未分開,因而在此統稱「基督的教會」)。從羅馬向歐美延伸,從歐美進入東方世界。

二、基督教向現代的發展、延伸

基督的教會在羅馬時期很明顯的反映一個現實,首先是敵對,後是融合,最終演化為國教。教會經歷很多曲折進入到中世紀時期。從外觀看教會在中世紀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狀態,教職人員優厚的待遇、奢侈的生活給教會造成一定的腐敗。但我們看到了中世紀時期卻是神學思想最活躍的時期,很多的思想家、神學家、哲學家倍出。這個時期的神學、哲學的發展,促成了後期近代和現代神學和哲學發展的頂樑柱。神學思想在歷史中的發展是經過各個歷史時期神學家研究神學的成果。也就是說上帝救贖的工作已經向全球發展。教會進入到了不同的民族、不同國家及不同的社會環境。

人類社會不是一塵不變,都在發展、進步。如中國短短的半個多世紀就是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稱為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到跨世紀的今天,人們的思想觀念、審美觀念一直在變。教會如何面對不斷改變的人類社會?就需要一個系統的神學思想迎合不斷發展、改變的人群及社會?如何來調整神學思想?是教會面對的問題。基督教很容易走極端,要就是被世俗融化,與之同流合污;要就是自命清高、脫離現實,把所有社會事物都看為世俗。

其實,歷史在前進,社會在進步和發展,創造宇宙萬有的上帝是走在歷史的前面的,上帝總不可能落在歷史後面。我們的神學思想並非要標新立異,而僅僅是要跟上上帝前進的步伐而已。上帝治理、和管理社會的層面,人們是不容易看到而已。所以愛神、愛人,以人為本是正統神學發展的原則、基礎。脫離現實、脫離實際、脫離社會以及社會發展規律的神學是行不通的。

聖經是固定的六十六卷書組成,並宣稱聖經啟示的不變性,即上帝不改變、基督不改變、聖經也不改變。但神學面臨的問題是人類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時代在前進。尤其是當今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人在改變。教會的腳步如何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這是一個新的課題。神學在實質上就是要考慮教會如何跟上上帝的步伐。

縱觀聖經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對宗教的影響。如我們國家承認合法的五大宗教,除了佛教和道教與聖經沒有聯繫外。其他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還有俄羅斯方向的東正教、猶太教等都與聖經有關。聖經人人可以讀,也可以解釋,但解釋下來的結果不一樣,我們不應該把它理解為五花八門,而應視為千姿百態,萬紫千紅。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正常的宗教外,異端、邪教也在聖經上做文章,因此神學研究的使命任重道遠。(學術界把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統稱為「基督的宗教」)是因為它們的教義大同小異。

聖經默默無聞的向世界、向社會說話,聖經經過上千年的流傳,已成為西方文化的精庫。我們可以先放下宗教信仰的討論,但聖經對西方社會帶來的文明,基督宗教文化以成為西方文化主流。基督宗教文化及思想對西方社會的貢獻,應該是眾所周知。改造了西方人的思想、意識、行為。

聖經已經進入東方社會,進入中國,將近數百年,據愛德印刷廠2014年統計,以印刷了一億本聖經。基督宗教進入中國以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首先是衝擊,對立,然後是逐漸的融合。到目前應該是屬於和平相處的狀態了。基督宗教如何在中國社會立足,生存、發展,必須適應中國的社會環境。尤其是必須與現今的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也是神學研究的課題。因為神學是基督宗教及教會的思想,方向。

我們不是要刻意的去佔領中國傳統文化陣地,而是試圖被中國傳統文化所接納,與之融合。因為融合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吸取精華、除棄糟粕,共同為我們國家及社會文明建設做出貢獻,創建和諧社會盡一份力。

本文僅向讀者介紹基督教神學為目的。使更多的人認識神學,便於相互理解,使神學思想能以促進社會文明。也為各神學院校神學教育事業做交流。促進中國神學事業的發展,並努力與國際接軌,添磚添瓦。

(註:本文作者為雲南神學院教師,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


推薦閱讀:

鐵匠:看似不起眼,實則不簡單。
傳奇楊玉環生平有哪些經歷?
我國歷史上殺傷力最強的表情包
研究戰爭詩中女性形象有何意義?
歷史上的兩大鬼都,除了豐都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蒿里山

TAG:歷史 | 神學 | 基督教 | 發展 | 基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