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孔子的緋聞

作者認為:孔子與女人的實質性接觸,史書上只有「子見南子」這個唯一記載,寥寥數語,近來卻被廣泛挖掘,成為製造噱頭的強有力的史實依據。一次有爭議的會面孔子與女人,好像並不搭界。那句千古流傳的論斷「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已將孔子的態度表述得十分明朗。其實,孔子與女人的實質性接觸,史書上也只有「子見南子」這個唯一記載,寥寥數語,近來卻被廣泛挖掘,成為製造噱頭的強有力的史實依據。那麼,孔子到底和南子有沒有關係,是否發生過類似言情劇的傳奇故事呢?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子見南子」的場景。子見南子,《史記》的記載非常簡略,當時南子躲在絺帷中(夫人在絺帷中),也就是幃帳紗帳之類的東西背後,孔子進屋行禮,「北面稽首」,然後南子還禮,「自帷中再拜,環珮玉聲璆然」,聲音響過,敘述也就戛然而止,沒下文了。太史公的春秋筆法,也給後世帶來無限遐想的空間。讓人產生歧義的,是孔子見完南子後,見「子路不說(悅)」,便信誓旦旦,說「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如果我做了什麼不正當的事,那就讓上天來譴責我吧!子路的不悅,和孔子的解釋,讓本來很含糊的事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從而也飽受後世非議。許多人由此便出來質疑,說如果孔子沒做過什麼,那還用得著解釋嗎?身正不怕影子斜,公道自在人心。解釋就解釋吧,還重複說了兩句「天厭之」,這不是越描越黑嗎?頗有做賊心虛之嫌。不光子路,時至今日的人們也還有如此的反響。其實這也很正常,南子是衛靈公之妻,是衛國的一國之母,在當時屬於公眾人物。最重要的,她還是個名聲不佳而又漂亮的女人。所以「子見南子」就格外引人注目,也就難免飽受非議。那麼,事情果真如此嗎?未必。子路為什麼不悅?這其實和子路的性格有關。《史記》上說,「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該是個實心眼的人,抑或說是個豪爽或者魯莽的人。這樣的人有點什麼事都會寫在臉上,不會隱藏在心裡。恩師與南子這樣名聲不佳的人會見,子路自是認為有辱斯文,所以會不悅。也就是說,子路不悅,不是說孔子和南子做過什麼事,而是他根本不主張孔子去見南子。見,就是讓人不齒、也是讓人不爽的事。那麼孔子有沒有必要解釋呢?有,而且很必要。雖然孔子當時已經50多歲了,未必就要子路來教他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但當時這個事情也確實非常敏感,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子路的不悅,也正是孔子所擔心的,所以孔子要解釋。我們不能因為孔子解釋了,就說他有問題。謠言止於智者,不過是一句寬慰人心的話,未必人人都是智者不是?況且,彼時的孔子還未達到「耳順」的境界修為。子路是個粗人,莽夫,和智者本就不沾邊,解釋都不一定能理解,更何況不解釋呢?子路作為第三者,其看到和理解的,本就和當事人雙方有著一定的偏差。但是謠言的流傳,往往又是第三者的感官意願,這太讓人糾結了!所以孔子要正其視聽,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由此可見,子路的不悅和孔子的解釋,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更不能看作孔子與南子之間有事兒的依據。子見南子,就像現在娛樂圈的炒作,讓南子一夜成名,並一直紅火到了現在。若不是孔聖人的千年思想流傳至今,作為春秋時期的一個國君夫人,就算當時多麼著名、多麼漂亮,南子怕也不會成為現代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假如南子活在當代,她該萬分感謝孔子,甚至還要拿出一些PS過的照片或視頻,進一步混淆公眾視聽,以防止被大眾所拋棄。可惜,南子沒有趕上好時代。她絲毫沒有惡意炒作自己的念頭,卻不斷經受那些被惡意炒作思維所支配的當代人的胡思亂想,這是不公平的。猶如時下一些人極其變態的心理,看到他人倒霉,在沒有搞清事情源本之前,就無原則的去搖旗吶喊,以滿足自己自私狹隘、陰暗邪惡的內心。南子是個什麼樣的女人南子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太史公沒有專門記述,只是後人略有評價。《十三經註疏》中有引用漢代孔安國(孔子十一代孫)的注,說「南子者,衛靈公夫人,荒淫」。話雖不多,卻給定了性,就像歌詞中唱的,是個壞、壞、壞女人。其實我們應該重新審視一下南子這個人。她是不是就是後人所說的荒淫女人,是不是已經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呢?說南子荒淫,主要源於兩個方面的事實:一是南子未出嫁之前,與宋國的公子朝相好;二是南子嫁給衛靈公後,與彌子瑕有染。這兩件事,就像一個人頭上的癩痢或毒瘡,成為南子揮之不去的瑕疵。我們一個一個地說。首先是她和公子朝的一段情。這個實在沒必要大驚小怪,南子是當時宋國的公主,公主與公子談個戀愛,不是很正常嗎?南子未出嫁,有選擇愛和被愛的權利,至少跟荒淫扯扯不上關係吧?況且,彼時的中國,三從四德的理念還未成為思想的主流,男女間沒有太多的禁忌束縛。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當時是被歌頌的對象。其次是和彌子瑕的曖昧緋聞。這個就更離譜了,彌子瑕是誰?衛靈公的寵臣。《韓非子》有記載:彌子瑕「有寵於衛君」,曾以「餘桃」喂衛靈公,就是在朝會上把自己吃了一半的桃子餵給衛靈公吃,衛靈公非但不惱火,還對群臣說彌子瑕很知道心疼他,覺得桃子好吃就惦記著給他吃。也許,衛靈公同誌喜歡的根本就是男子而非南子。而且,南子為什麼要嫁給衛靈公?這是政治的婚姻,不是南子所能左右的。不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卻嫁給一個比她大30多歲的老人(據說南子和衛靈公差30歲),至於對同樣不離衛靈公左右的彌子瑕,南子會不會因日久而生情,這個倒還真有待考證。南子出嫁後,又偷會公子朝,也是她荒淫的一個重要佐證。但這裡面還有一件事需要說明,就是《左傳?定公十四年》中記載的,衛靈公曾「為夫人南子召宋朝,會於洮」。要說衛靈公這個人的行為,也確實令人匪夷所思,主動安排老婆和老情人聚會,這不是一個正常男人能幹得出的事。有這樣的老公,南子根本沒必要去偷會公子朝。所以這就有兩個可能:不是人家南子和公子朝沒事,就是衛靈公有強迫型精神分裂症。如果是後者,面對這樣一個老公,南子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是不是都可以理解呢?關於南子荒淫的緋聞,就僅限於上面提到的這兩個人,並無其他例證。就此而說南子荒淫,似乎證據不是很充分。相反,我們倒是從她與這兩個男人的情史緋聞里,看到了一個勇敢而率性的性情女人。南子的緋聞,只讓一個人受不了,就是南子的兒子蒯聵,他甚至產生了殺死母親的念頭。蒯聵路過宋國,聽到有人唱歌,「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左傳?定公十四年》),既然已經滿足了你們的母豬,為什麼還不歸還我們漂亮的種豬呢?這歌唱得是相當惡毒粗魯的。問題又來了:在荒郊野外唱歌的這人是誰呢?他唱這歌意欲何為呢?《左傳》中說唱歌的是「野人」,該「野人」不是尚未完全進化的人,也不是粗鄙野蠻之人,而是在郊野隨便遇到的野外之人。這就難免讓人產生疑問了,當時通訊媒體並不發達,哪裡會像現在一點小事就能炒得地球人都知道呢?一個普通百姓整天種地看孩子,從哪裡打聽到的這些?還將其作詞譜曲,娛樂生活,很奇怪。那麼,都有什麼人會知道南子的事呢?首先,這些人肯定是能得到內幕消息的人,絕非一般等閑之輩;第二,這些人是有文化的人,譜成詩歌唱頌便是證明。當時的文化,可以說是一種只屬於上層人士掌握的奢侈品,百姓根本就不識字,更別說作詩唱歌了。更重要的是,這人早不唱晚不唱,偏偏在蒯聵經過的時候唱,很蹊蹺。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這是有人刻意安排,故意唱給蒯聵聽的。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南子的緋聞,肯定是從王宮內部傳出去的。即是這樣,其中便有了不確定的因素,因為政治上的勾心鬥角本就可以充當謊言的催化劑,到最後,還有幾分可信度呢?子見南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了解完南子,現在我們仍舊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看看南子和孔子之間到底有沒有事情發生。在此之前,我們先搞懂事情外圍的幾個問題:1.南子為什麼要見孔子?2.孔子對南子什麼態度?3.孔子為什麼一定要去見南子?南子為什麼要見孔子?南子會見孔子是什麼心態?根據現在人的想法,我們可以用排除法一一分析。一說孔子是帥哥,南子想要霸佔孔子。此說雖然可笑,但人也不在少數。原因是:孔子身高「九尺有六寸」(《史記》),相當於現在一米九幾。其實身材高大未必就是帥哥,當時人們身材如果都矮的話,那麼孔子的身高就相當於現在姚明。況且孔子「生而首上圩頂」(《史記》),實在和帥哥二字相去甚遠;二說南子是想與名人睡覺的心態。就像現在的意淫,要的是那感覺。這也很滑稽,為什麼?孔子現在是聖人,可在當時根本不算什麼名人。南子無論從哪方面講,都不遜於孔子。況且那時的孔子歲數也不小了,南子未必就有戀父情結;三說南子想追星。也很幼稚。孔子也不是什麼星,孔子在當時小有名氣,但也不至於引起南子的騷動。當時的孔子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往返於各國之間,講學、傳道,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巡迴演出,還處於走噱階段,連吃飯都成問題。即便屬於明星之列,也絕不是大腕。其實,南子召見孔子,更多的還是出於尊重和仰慕。「子見南子」的會晤,應該是在友好和諧的氣氛中進行的。南子躲在絺帷之中,孔子進屋行禮,南子回拜。很客氣、很禮儀的,甚至二人都沒有近距離接觸。南子「環珮玉聲璆然」,說明當時南子的穿戴很整齊,裝束是很莊重的(並非著急忙慌脫衣服發出來的聲音),由此也可以看出她對孔子的敬重。從這種莊重的態度來看,南子肯定也不是個完全不講究的人,絕不會發生形體誘惑,或是語言挑逗之類的膚淺事情。南子在召見孔子時說,「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史記》),這說明南子是參與政治的,也是懂政治的,出於對孔子的仰慕,對人才的渴望,所以心嚮往之,這些想法應該是很正常的。南子召見孔子,還有一個原因:她和孔子是老鄉,孔子祖上也是宋國人,《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根兒在宋國。南子是從宋國嫁來的公主,異國相遇,見個面太正常不過了。況且,南子也不是只欣賞孔子,她對有才能的人都很欣賞,比如被衛靈公稱為賢大夫的蘧伯玉。孔子見南子,既然知道會飽受非議,那麼孔子為什麼還一定要冒險相見呢?孔子注重名聲,這是肯定的。當時的孔子志在講學、為政,推銷自己的觀點,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更不會拿自己的前程開玩笑,所以孔子不會做傻事。其實從內心講,孔子當時也不願見南子,所以對於南子的邀請先是「辭謝」,然而後來南子幾次三番的邀請,孔子就感到不好意思了。南子是國君的夫人,孔子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所以「不得已而見之」(《史記》)。況且孔子吃著人家的俸祿,出於禮貌也要見上一見。孔子見南子,其實也是有成熟考慮的。孔子的思想、說教,在當時還處於宣傳起步階段。當時社會百家爭鳴,儒家只是其中的一個流派,實惠不實惠,還需時間的檢驗。任何事情的認知都有一個過程,不是一下子就能讓所有人接受的,而這個過程,又是艱難而痛苦的,所以孔子當時並不得志。就是衛靈公對孔子也不是很重視,孔子在魯國「奉粟六萬」(《史記》),到了衛國也給他「奉粟六萬」,就已經說明問題了,沒有給他開列更高更特殊的待遇。南子在衛國是國母,深得衛靈公寵愛,當著衛國半個家。孔子要想推銷自己的思想,就必須要過南子這一關。既然有政治上的考慮,當然就不會有作風上的荒唐,人家孔子又不是吃軟飯的。衛靈公有次與南子同車而行,招搖過市,孔子說了句「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史記》),也被人們拿來炒作,說孔子在吃醋,笑話,難道孔子已經愛南子到了不能接受衛靈公的地步了?如果這樣,那下一步該是買兇行刺,攜了南子遠走高飛了。心裡陽光一點子見南子,還有一個細節,是人們一直耿耿於懷的,就是南子是在自己的卧室里召見孔子的。卧室,總能給人一種曖昧的感覺,所以有人就此下結論:孔子也是人(相對於聖人的凡人),也有七情六慾,乾柴遇烈火,倆人沒事鬼都不信。不過這事還真是見鬼了,因為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被人們忽視了,就是太史公關於「子見南子」的記載是怎麼得來的。是司馬先生的憑空想像?恐怕站不住腳。司馬遷作為史官,如實記述歷史的真實,是職業道德所在,《史記》一書向來以嚴謹、實錄的精髓著稱於世,所以「子見南子」肯定是有事實依據的。其實,太史公的寥寥數語,卻也交代了幾個重要細節:南子坐南朝北,所以孔子「北面稽首」,這個當然可以理解,南子是國母,自稱小君,面南背北無可厚非。然而「夫人在絺帷中」,這就是當時的細節了,就像電影的布景、美術。後來還有「環珮玉聲璆然」的音響效果。這些細節,太史公並未親見,卻交代得這麼清楚,說明什麼?只能說明當時還有其他人在場,這些細節被記錄或是流傳出來。既然有他人在場,那麼孔子和南子就不可能有什麼事情發生。南子再怎麼著,也不能當著別人的面就霸王硬上弓吧。後來的事,《史記》沒有交代,然則如此重要的宮廷會晤,總該在別的地方有記載吧,在哪裡?找不到。南子作風不好,當時都有詩歌傳唱,孔子和南子有一腿這麼大的事,居然沒有任何記載,讓人不可思議。這也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孔子和南子根本就沒發生什麼事。一些無聊至極的獵奇者,總喜歡在男女問題上大做文章,總想要讓孔子和南子出點事,才覺得有看頭,才更過癮。這是一種很不健康的心態,心裡還是陽光一點更好。
推薦閱讀:

孔子語錄100句
30、學是學道,目的是要行道
15、再傳弟子之編定有誤,使《論語》有不可解之處
78、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矣:孔子之「仁」的本質含義
「破四舊」挖墳狂潮:孔子墳被炸 岳飛墓遭刨

TAG:孔子 | 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