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歐亞經濟聯盟呼之欲出

歐亞經濟聯盟呼之欲出 2014-02-13 02:07 作者:盛世良 來源:半月談網 編輯:tianye 分享到:

2013年1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中)、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右)和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出席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會議。

2013年底,俄羅斯在成功阻遏烏克蘭西傾歐盟之後,趁熱打鐵,於12月24日在莫斯科召開元首級歐亞經濟委員會最高理事會會議,規劃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加入海關同盟的「路線圖」,明確2015年1月1日成立歐亞經濟聯盟的目標。

「重建聯盟」

建立歐亞聯盟的構想,是俄總統普京於2011年10月3日在《歐亞地區新一體化計劃——未來誕生於今日》一文中提出的。他倡議由原蘇聯共和國組成「歐亞聯盟」,建立一個強大的超國家聯合體,在歐洲和迅速發展的亞太地區間起橋樑作用,成為世界上一個獨立的力量中心,跟美國、歐盟和亞洲三大中心平起平坐。

這一構想提出伊始,就遭到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激烈反對,被西方國家斥為「恢復帝國,重建蘇聯」。某些獨聯體國家也擔心,俄羅斯心目中的歐亞一體化將不僅涉及經濟,而且涉及政治和軍事,甚至將建立有強制力的超國家機構,危及它們的獨立。

俄羅斯領導立即調整對策,強調聯盟不帶政治色彩。普京2011年11月11日在會見筆者等外國學者時說:「歐亞聯盟的一體化沒有政治成分,純屬經濟聯合。」他還嚴詞駁斥西方「重建蘇聯」的指責:「北美、歐洲和東南亞都有一體化機構嘛!現在好像誰搞一體化都行,而俄羅斯搞一體化就是恢復帝國,就是大逆不道!」

其實,歐亞聯盟並非普京的新發明,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多年前就提出過這一構想。

俄羅斯人痛惜蘇聯解體,「重建聯盟」是割捨不下的心結。不少學者規划過「路線圖」——先是俄白聯盟,接著是歐亞經濟共同體,最後是囊括原蘇聯多數國家的歐亞聯盟。早在2007年,俄羅斯地緣政治鑒定中心就制訂了歐亞聯盟「三步走」計劃:第一步列入俄白哈和亞美尼亞、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七國,以及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第二步納入亞塞拜然、土庫曼、烏克蘭東部地區和克里米亞,第三步吸收蒙古、阿富汗北部地區和塞爾維亞。

2012年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宮後,著力推進獨聯體一體化。普京把獨聯體地區定為俄羅斯外交的第一優先,確定了「根據不同國家不同的合作願望,實現不同層次和不同速度一體化」的方針。經濟領域是俄羅斯同白俄羅斯的「俄白聯盟」,以及俄白哈三國海關同盟—統一經濟空間—歐亞經濟聯盟;軍事領域的一體化組織是獨聯體集安條約組織,現有6個成員國。

為避免誤解,歐亞聯盟的正式名稱定為歐亞經濟聯盟,成為普京在任期內要實現的重要戰略目標。

進展迅速

2011年11月18日,海關同盟三國元首簽訂歐亞經濟委員會條約,發表歐亞經濟一體化宣言,宣布從2012年1月1日起成為「統一經濟空間」,2014年5月1日前制訂歐亞經濟聯盟條約,2015年聯盟開始運作。

俄羅斯認為,歐亞經濟聯盟將給成員國帶來誘人的宏觀經濟效果:通過減少運輸開支降低物價,通過拉平經濟發展條件鼓勵健康競爭,通過吸收新成員提升市場競爭力,通過節支增效提高工資,通過擴大商品需求增加生產,通過降低食品價格和提高居民就業率改善人民生活,通過擴大市場提高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回報率。

歐亞經濟聯盟是開放性組織,入盟有一定條件:統一關稅、技術規程、銀行系統和結算貨幣,協調勞動法和移民法,形成共同的外部邊界。

從2012年開始,歐亞經濟聯盟機制建設穩步推進,年初建立俄白哈三國統一經濟空間,7月1日,聯盟的超國家常設管理機構歐亞經濟委員會正式運作。

下一步要成立經濟、原料、跨國金融工業集團和合資企業、統一貨幣、生態等5個委員會,設立經濟和科技合作基金、投資銀行和仲裁法庭等超國家機構。

歐亞經濟聯盟在擴員方面也有進展。2011年10月19日和2013年9月3日,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先後申請加入海關同盟;2013年10月21日,敘利亞表述了入盟願望;10月24日,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建議吸收北約國家土耳其,「這樣外界就不會說我們想恢復甦聯了」。

此外,印度、越南和紐西蘭等30多個國家希望與海關同盟建立自由貿易區。

除了通過原蘇聯地區一體化「重整山河」外,俄羅斯政治家還提出了「大歐亞」的設想,一體化對象可包括中國、印度、伊朗、馬其頓等國家。

內外阻力

俄羅斯地處經濟巨人歐盟和迅猛發展的新興經濟體中國之間,有強烈的危機感。其綜合國力雖未小到淪為歐洲小夥伴的地步,但也沒有大到像中美那樣可以自成一極的程度。因此,俄羅斯視波羅的海三國以外的原蘇聯地區為「特殊利益區」,要以此為依託成為世界一極。

歐亞經濟聯盟的前景首先取決於俄羅斯,取決於它的國力,尤其是經濟力量及其發展模式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其次取決於全體成員國。

然而,從經濟力量看,俄羅斯一國獨大,佔90%,其他成員國經濟總量有限,即將被吸納的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經濟困難,經濟總量微小。

而且成員國訴求不同。俄羅斯側重地緣政治和經濟戰略考量,亞美尼亞期望在同亞塞拜然的領土爭議中獲得強大盟友的支持,吉爾吉斯斯坦則想獲取最大限度的經濟利益,揚言拿不到2億美元貸款和貿易優惠,就不考慮入盟。

是否讓渡部分主權予聯盟的超國家機構,各國立場不一。俄羅斯希望聯盟有強大的超國家機構;白俄羅斯認為,聯盟最高理事會的決議應有強制力;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則反對濫用「統一政策」和「統一市場」等概念,他認為「我們是經濟聯盟,聯盟條約里不應列入經濟一體化以外的條文,最高理事會不應具備超國家權力」。

此外,聯盟前景還受到外部因素影響。實力僅次於俄羅斯的獨聯體大國烏克蘭,雖然作為海關同盟的觀察員,派總理參加歐亞經濟聯盟理事會,但是依然想成為歐盟聯繫國,沒有加入海關同盟的願望。歐盟雖不希望原蘇聯西部六國入盟,但想通過「東方夥伴計劃」阻止它們東靠俄羅斯。美國領導人早已放風,要讓俄羅斯「恢復聯盟」的心血付之東流。欣欣向榮的亞太地區對獨聯體中亞成員國有很強的吸引力。

至於歐亞經濟聯盟同中國和上合組織的關係,筆者曾於2011年11月11日向普京提問:「歐亞聯盟與上合組織能否以某些方式互動?」普京說:「歐亞聯盟是原蘇聯地區的一體化組織,上合組織是該地區國家跟中國安全合作平台。兩者定位不同……當然,兩者可以互利合作……」

在筆者看來,中國作為俄羅斯的戰略協作夥伴,理應支持對方的發展道路和核心利益,對普京倡導的歐亞經濟聯盟樂觀其成,這將有利於歐亞地區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有利於中國改善外部發展環境。(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盛世良)


推薦閱讀:

未來十年,實業回歸金融向好,唯獨地產缺席
2018年 BrandZ全球品牌價值100強,茅台增速全球第三!
牛刀:中國經濟可能面臨毀滅性打擊(二)
如何評價李嘉誠?
國企混改,長久夫妻還是露水一夜?

TAG:經濟 | 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