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賞評,作品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古人寫春,寫江,寫花,寫月,寫夜的詩歌不一而足,然初唐詩人張若虛僅以一首《春江花月夜》走進人們的視角,孤篇壓全唐。這時我們便引發疑問,他是誰?為何「李杜詩篇萬口傳」,卻難以冠「孤篇壓全唐」之名?而更讓人驚嘆的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不可複製的詩人只留下了兩首詩,一為膾炙人口的《春江花月夜》,一為五言長律《代答閨夢還》。看到這些,人們也許會感到一絲惋惜,或許正是因為這樣少有的精華成就了它的永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口耳相傳的詩句是他對月的發問和望月的喟嘆。那麼,詩人眼中的「月」又有何不同呢?在這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春江花月夜》中,詩人描寫了月下的景物,抒發了感月的情思。反覆揣摩,可謂字字珠璣,春、江、花、月、夜五字的頻率認真統計後,數據如下:「春」4次,「江」12次,「花」2次,「月」15次,「夜」2次。可見「月」是貫穿本詩的主線,細品全詩,一幅春夜望月圖躍然眼前,以下將重點說「月」。從海上明月共潮生--月照花林皆似霰--皎皎空中孤月輪--望月感嘆--何處相思明月樓--願逐月華流照君--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落月搖情滿江樹。詩里含著對月飽滿的詩情和詩人無限的遐想,像是一條拋物線將整個月起月落的過程巧妙地聯繫起來,我們看到了月亮的美麗出現,我們感到了月亮的通解人意,我們更加的珍惜月亮所帶來的點點靈感,片片溫情。短短二百五十二字的詩歌,帶給了人們一種夢境的享受。在遼無邊際的江面上緩緩升起一輪明月,這自然景物的出現慢慢地勾出了詩人細膩的詩情,看那灧灧隨波千萬里的春江水,繞過芬芳的花甸,看那月光透過樹林斑駁的光線又好像細密的水珠在閃爍。月色猶如霜色,看不清汀上的沙色,而在這宏闊的江邊看這天人合一的景色,又舉頭望月,問問這皎潔月亮,是誰第一個在江邊望月呢?而江月又是何時第一次照耀著人呢?人生一代一代的無窮無盡,而月亮卻依然如舊,正如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中的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借紅顏美少年來抒發對白頭翁人生的同情,寫了韶光易逝,紅顏易老,富貴無常,而以「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道出人世之變。張若虛是怎樣看待這一切的呢?只見他拋卻雜念,筆鋒一轉寫下思婦在青楓浦上不絕的憂愁,哪家的遊子今夜在扁舟之上漂流?又有何人在明月照耀的小樓上相思?啊,那樓上徘徊不定的月光定是照在離人的梳妝台上,定是又一次照傷了思者的心緒。這可恨的月光又透過思婦的門帘,是卷不去的思戀,又默默的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來的是思念的痛楚。好似李白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月光啊月光?為何你這般不解心意呢?!這時看著這彎明月聽不到任何聲響,希望隨著月光流去一塊照耀著你。鴻雁和魚龍不能傳我心意,這更是對心上人附加的思念,抱怨又有何用?昨天夜裡夢到花落在幽靜的水潭上,可是春天過去了一半你還不能回家。江水又快將春天送走,江邊的落月也漸漸向西傾斜。不一會兒月亮沉沉地藏在了濃濃的海霧裡那麼朦朧,我和你的距離卻依舊那麼遙不可及。不知道在這月色迷人的夜晚,有幾個人回家團聚了呢?只是月亮照遍江邊的樹木,輕輕撥動著人們的心頭之思,一個「搖」字是夜風拂過樹隨之搖動的畫面,也是詩人在這無與倫比的夜色中追尋千古答案,感發深思,內心波盪的寫照。詩人字裡行間都滲透著一股幽幽淡淡的美,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那麼珍貴,若任意將某字改動,也難有這樣的效果。可見,詩人遣詞造句的功力非同尋常。他精美的語言將春、江、花、月、夜這五種自然景物聯繫起來,當它浮現在你眼前時你是否會想到在很久很久的某個時候,有一遊子站在江岸,對月發問,思緒翩躚;你是否會望月懷遠給出問題的答案,像他一樣無聲無息,又一鳴驚人的站在歷史的高度作答。一首《春江花月夜》引無數人折腰,不愧為偉大的傑作,而我們在這個詩意橫流的世界裡,是否會用另一種新奇的角度發現美,並且感受美呢?《春江花月夜》是一種經典,一種不可跨越的美的姿態。
推薦閱讀:
※Eelus 插畫作品
※張德泉的花鳥作品
※伊藤航的紙塑作品
※集雅詩社2013年6月作品彙編
※元代畫家黃公望山水作品賞析
TAG: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