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八年級上冊物理重點筆記

第一章 聲現象 基礎知識

回聲測距離:2s=vt

第一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一:聲音的產生重點定義:1 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 振動可以發聲要點:1 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2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3 發生物體的振動停止,發生也停止疑點:1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因振動而產生聲音。2 「振動停止,發生也停止」不同於「振動停止,發生也消失」。振動停止,只是不再發聲,但是原來所發出的聲音還會存在並繼續向外傳播。

二:聲音的傳播重點定義:1 聲的傳播需要介質2 聲以波的形式傳播,這種波叫聲波要點:1 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叫做介質2 聲音的介質有:固體,氣體,液體3 真空不能傳聲重點:聲音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因為物體的振動,物體兩側的空氣就形成了疏密相間的波動向遠處傳播,這就是聲波

三:聲速和回聲重點定義:聲傳播的快慢用聲速描述,它的大小等於聲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要點:1 聲音在單位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叫做聲速2 聲速與介質的種類有關。一般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在氣體中傳播最慢3 聲速與節制的溫度有關。一般在氣體中,溫度越高,聲速越快4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碰到障礙物後被反射回來,人們能夠與原生區分開,這樣反射回來的聲波就是回聲。重點: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聲與回聲的條件:①回升到達人耳的時間比原聲晚0.1s以上;②聲源距離障礙物至少有17m遠2 回聲的作用:①加強原聲;②回聲定位;③回聲測距

3 回聲測距離:2s=vt

第二節: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一:怎樣聽到聲音重點定義:在聲音傳遞給大腦的整個過程中,任何部分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但是如果只是傳導障礙,而又能夠想辦法通過其它途徑將震動傳遞給聽覺神經,人也能夠感知聲音要點:1 人耳的構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聽小骨)內耳(半規管,前庭,耳蝸)2 聽到聲音的途徑:物體振動→介質→鼓膜或頭骨→聽覺神經→產生聽覺

難點:如果傳導聲音的鼓膜和聽小骨發生損傷,就會使聽力下降,叫做傳導性耳聾,但還可以通過其它途徑將振動傳給聽覺神經,人可以繼續聽到聲音;如果耳蝸,聽覺中樞或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受到損害,聽力會降低,甚至是喪失,叫做神經性耳聾,一般不可治癒。拓展:聽到聲音的條件:①聽覺系統正常;②物體的振動頻率達到人耳的聽覺範圍;③聲音有足夠的響度;④有傳播的介質

二:骨傳導和雙耳效應重點定義: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穿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科學中把聲音的這種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要點:骨傳導的途徑:物體振動→聲波→頭骨或頜骨→聽覺神經重點:雙耳效應產生的條件:①對同一個聲音,兩隻耳朵感受到的強度大小不同;②對同一個聲音,兩隻耳朵感受到的時間先後不同;③對同一個聲音,兩隻耳朵桿受到的振動步調也不同

第三節:聲音的特性

一:音調重點定義:1 物體振動的快,發出的音調就高;振動的慢,發出的音調就低2 每秒內物體振動的次數—頻率來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3 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音為超聲波;低於20Hz的聲音為次聲波疑點:1 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們說的聲音的粗細,不是聲音的大小,也不是聲音的音色。2 在相同的介質和溫度中,頻率不同的聲音傳播速度相同。拓展:音調的高低與什麼有關?音調的高低跟發聲體的形狀,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質等多種因素有關。

二:響度重點定義:1 聲音的強弱(大小)叫做響度2 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物體的振幅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要點:1 物理學中響度指聲音的強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2 人耳感受到的物體的響度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重點:1 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與人到聲源的距離有關,距離越大,響度越小。2 音調和響度是根本不同的兩個特性,毫無關係。

三:音色重點定義:1 頻率的高低決定聲音的音調,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2 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要點: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即音質。拓展:人的音色會隨年齡的增長,以及飲食,健康的因素而變化。鍛煉可以保持優美的音色。

第四節: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一:雜訊的來源重點定義:1 從物理角度來說,雜訊是發聲體作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來說,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於雜訊。2 雜訊的波形無規律且雜亂。難點:樂音和雜訊的根本區別在於:樂音是由發聲體規則振動產生的,波形是規則的;雜訊是由發聲體不規則振動產生的,波形雜亂無章。

二:雜訊的等級的劃分重點定義:1 人們以分貝(符號是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人的聽覺是20Hz-----20000Hz。0dB:人剛能聽到最微弱的聲音。30—40dB: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 。

2 聲音從產生到引起聽覺的三個階段:①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②空氣等介質的傳播;③鼓膜的振動拓展:雜訊的危害可分為哪幾類?造聲的危害可分為生理危害,心裡危害和物理危害。不太強的雜訊,使人感到厭煩;比較強的雜訊,使人感到刺耳難受,時間久了會引起雜訊性耳聾,還會引起心律不齊,血壓升高,消化不良等癥狀;更強的雜訊,幾分鐘時間就會使人頭暈,噁心,嘔吐,像暈船似的;極強的雜訊還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妨礙兒童的智力發展,甚至是直接造成人和動物的死亡。

三:控制雜訊重點定義:控制雜訊的三個方面:①防止雜訊產生;②阻斷雜訊的傳播;③防止雜訊進入耳朵要點:消聲(從聲源出);吸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隔聲(在人耳處減弱)

第五節:聲的利用

一:聲與信息要點:1 回聲定位2 聲納測距,探測魚群疑點:聲的概念比較廣,包括超聲,次聲等;聲音則指人而能夠感受到的聲重點:聲音可以傳遞信息難點:用超聲波可以準確地獲得人體內部疾病的信息,這就是「B超」。用超聲波檢查身體時,由於人體各部分器官對聲波的反射情況不同,利用計算機圖像顯示設備,可以清楚地將人體內部器官的結構顯示在屏幕上,根據圖像,醫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聲波探查對人體沒有傷害。這一點不同於「X光」

二:聲與能量要點:物體的振動→產生聲波→將能量傳遞出去→聲波能傳遞能量重點:超聲波可以用來清洗精密的機械;外科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

第二章 光現象 基礎知識

1. 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太陽是自然光源,電燈、燭焰是人造光源。月亮和所有的恆星不是光源。

2. 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能解釋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

3.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3×108 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約是真空中的3/4

在玻璃中光速為真空中2/3

4.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光的反射遵守反射規律。(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3)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5.在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鏡面反射:表面光滑,平行光線入射,反射光線還是平行的。漫反射:表面粗糙,平行光線入射,反射光線向四面八方。

6.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發生折射時,同時一定也發生髮射。折射現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7.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者其它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共面,兩線分側,兩角不等(空氣中角大些)折射現象:鋼筆錯位、池水變淺、水中叉魚、海市蜃樓等

8.一束白光(太陽光)通過三稜鏡分解成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的現象叫做光的色散。說明白光不是單色光,而是各種單色光組成的複合光。彩虹是太陽光被水滴色散而成。

9.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三原色:青、黃、品紅 透明物體的顏色有通過它的色光決定,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

10、紅外線位於紅光以外,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紅外線,物體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就越多,物體輻射紅外線同時也在吸收紅外線。紅外線作用:

①熱作用:加熱食物 熱譜圖診病 ②紅外遙感:地球勘測、尋找水源、監視森林火災等③遙控:電視機、空調等

11.紫外線位於紫光以外,太陽光是天然紫外線的重要來源。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線,避免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傷害。紫外線作用:①殺菌:醫院的紫外線燈②紫外線的熒光效應:驗鈔機、防偽③適當的紫外線照射有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對人體骨骼生長和健康有好處。

第三章 透鏡及其應用

1. 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邊緣厚中間薄的透鏡叫凹透鏡。通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傳播方向。

2. 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焦點到光心距離叫做焦距。凹透鏡有兩個虛焦點。

3.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4. 三條特殊光線:①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傳播方向。②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經折射後過焦點,對凹透鏡來說,它的焦點是虛焦點,是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③過焦點的光線經折射後與主光軸平行。對凹透鏡來說是虛焦點,是入射光線的正向延長線過焦點。

5. 照相機的鏡頭是個凸透鏡,調焦環的作用是調節鏡頭到膠片的距離,拍近景時,鏡頭往前伸,

拍遠景時,鏡頭往後縮,光圈控制進入光的多少,快門控制暴光時間。

6.

u>2f 倒立 縮小 實 照相機

u=2f 倒立 等大 實

f<u<2f 倒立 放大 實 投影儀

u=f 不 成 像

u<f 正立 放大 虛 放大鏡

一倍焦距分虛實,兩倍焦距分大小,實倒虛正來成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兒跟著物兒跑。

7.眼睛好象一架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光屏。明視距離為25cm。遠視眼能看清遠處的物體而看不清近處的物體,晶狀體太薄,成像在視網膜之後;近視眼能看清近處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晶狀體太厚,成像在視網膜只前。

8.近視眼應該帶凹透鏡,遠視眼應該帶凸透鏡。眼鏡的度數=100×焦度 焦度=1/f

9.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目鏡相當於放大鏡,物鏡相當於照相機鏡頭。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也是凸透鏡,目鏡相當於放大鏡,物鏡相當於投影儀鏡頭。

第四章 物態變化

1. 溫度是物體的冷熱程度。

2. 溫度計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使用前注意:①觀察它的量程②認清它的分度值,使用時注意: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放入被測液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溫度計玻璃泡放在液體中稍等一會兒,穩定後在讀數③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除了體溫計)被測液體並且時視線和溫度計液柱相平。

3. 物質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叫做物態變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熔化吸熱,凝固放熱。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4. 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叫做汽化,從氣態變成液態叫做液化。汽化吸熱,液化放熱。汽化分為蒸發和沸騰。蒸發現象:在任何溫度下,發生在液體表面,緩慢的汽化現象。影響蒸發的因素:①液體溫度的高低②液體的表面積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沸騰: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劇烈的汽化現象。

5. 液化有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壓縮體積。

6. 物質從固態變成氣態叫做升華,升華吸熱,從氣態變成固態叫做凝華,凝華放熱。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

1. 通過摩擦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帶電物體能吸引輕小物體。自然界中只有正負兩種電荷。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 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單位:庫侖(c)元電荷是最小的電荷e=1.6×10—19 原子有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通常情況下原子核帶的正電荷和核外電子總共帶的負電荷數量相等,不顯電性,但是得到電子就顯負電,失去電子就顯正電。

3. 電荷(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正電荷定向移動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用電器是消耗電能的裝置,開關控制電路的通和斷,導線連接電路作用。

4. 在電源外部:電流方向從電源正極到用電器再到負極 ,在電源內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負極流向正極。

5. 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用電器正常工作。開路:斷開的電路,電路中沒有電流,用電器不能工作。短路: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端。

6. 善於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不善於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金屬靠自由電子導電,酸鹼鹽溶液靠正負離子導電。

7. 電流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用I 表示。單A) 1A=1000 m A 1m A=1000uA

8. 電流表使用注意(兩要兩不要):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電流從「+」接線柱流進電流表,從「—」接線柱流處電流表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要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的兩端。還應該注意:①使用電流表前,應該觀察電流表指針是否指零,若不指零,應先調零②用試觸法選擇量程,要從大量程的接線柱開始。

串聯電路的電流處處相等,並聯電路幹路中的電流等於個支路電流

推薦閱讀:

讀書筆記:六十四卦及其卦氣卦運,陰陽子息
19個新學期準備考試、做報告、寫筆記的數位學習與研究技能|數位時代
七絕——213《隨園詩話》(下)學習筆記——讀後另感
看貼筆記(鈞窯X62--底足)
六爻學習筆記1

TAG:筆記 |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