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獎勵孩子要適度

獎勵篇

有言在先:事先向孩子明確傳達父母們期望的行為是什麼。比如「媽媽希望你玩完遊戲後,自己把玩具收拾起來,這樣才是愛整潔的孩子」、「你要學會自己穿衣服,這是大孩子應該做的」。知道某些行為會獲得父母的喜愛和大家的歡迎,孩子就產生了作出良好行為的動力。

  及時獎勵:表揚孩子必須注意時效性。例如孩子主動掃地了,父母們要及時肯定。同時,表揚不等於亂戴高帽,一定要有針對性,讓孩子知道具體「好」在哪裡,比如孩子愛勞動、勇於改正缺點等等。

  並駕齊驅:採取合適的表揚方式,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互結合。父母們要發自內心地表揚孩子的良好行為:「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你做得很好」,並且擁抱、撫摸、親吻孩子,用肢體語言傳達對孩子的支持。何時應採用物質獎勵呢?爸爸媽媽最好等孩子自己提出要求,之後共同商量並明確指出:必須通過哪些方面的努力才能得到這份禮物。

  制定規則:要獎勵習慣養成、學習表現等長期行為,可以使用「代幣制」。爸爸媽媽在紙上畫好方格,與孩子達成協議:每次表現良好,就畫上紅圈或往上升一級,每次表現不好,就畫上藍圈或往下降一級。一個月或幾個月下來,紅圈達到一定數量或上升到一定級數,就可以實現孩子的願望。懲罰篇

  以德服人:接納孩子,要以了解具體情況為前提。無論孩子做了多大的錯事,父母們自己先要靜下心來,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現在心裡不開心,能告訴我是為什麼嗎?」父母們這麼一說,孩子就對大人產生了信任感,感受到父母們對自己的理解,很自然就承認自己的過失。要了解孩子具體做了什麼錯事,更要弄清楚他為什麼會這麼做,可能在某些現象背後孩子確實有自己的道理。

  寬容真誠:孩子年齡小,是非觀念不強,情緒容易波動,他們往往在做事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以符合規則,因此不必把他們的錯事刻意誇大。比如幾個孩子湊在一起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看見飯桌上好吃的菜就要夾來自己吃……對於這些現象,父母親要寬容處理,向孩子說明並示範正確的行為,作出榜樣,不要刻意用「搗亂」、「沒禮貌」等嚴重的詞語給孩子「定罪」。

  曉之以理:無論對孩子懲罰與否,在此之前都要說理。說理要就事論事,簡明直接,用孩子能理解的話來講。最關鍵要說明兩點:第一,為什麼犯了這個錯誤要懲罰;第二,怎麼做才是好的。如果父母親反覆嘮叨,講的都是大道理,孩子只會越聽越糊塗,越聽越不耐煩,最終產生逆反心理,索性不聽了。

  故意忽視:如果孩子做出了無理取鬧的行為,例如無端發脾氣、無端哭鬧等,最好的辦法是父母親故意不予理睬,只顧做自己的事情。孩子作出這些行為,主要是為了吸引大人注意或提出要求。一旦他們發現父母親不吃這一套,自然也就不再哭鬧了。故意忽視切忌半途而廢,最終向孩子妥協。他們一旦得逞就更覺得這一招有用,以後還會變本加厲。

  將功補過:懲罰並不見得就是訓斥、罰站、關房間等,還可以懲罰孩子收拾盤子、自己洗襪子、打掃房間等等。把這些他們平時不去做也不喜歡做的事讓他去做。


推薦閱讀:

扒扒奧運冠軍回國後的獎勵,孫楊有房有車有錢
[一納20130507]浙江精子庫告急?捐精可獲最高6000獎勵
九陰手游門派戰 獎勵掉落多 嗎?
認出一個甲骨文,國家獎勵十萬?——現階段考釋甲骨文字有多難
一條鹹魚的強化學習之路10之關於Reward Shaping的小小體會

TAG:孩子 | 獎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