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處世智慧:和大怨,必有餘怨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春秋末期楚國人,曾任周朝守藏史。是中國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中國的哲學之父,也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經典之作《道德經》,洋洋洒洒五千言,給世人留下豐富的哲理寶藏。構造出了樸素、自然、豁達、飄逸的宇宙觀、人生觀和方法論的宏大框架。

老子的思想體系包含著豐富、精妙的生存智慧、管理智慧,其中的妙語箴言,即使經過兩千多年歲月的洗禮,依然光彩熠熠。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和解了大的仇怨依然會有殘餘的不滿,這又怎能算是真正的修嫌釋好呢?因而智者寧肯讓別人有負於他也不對他人苛責。有德行的人總是讓別人虧欠於他而不思追討,無德行的人總是怨怨相報、斤斤計較。上天對世人本來沒有什麼親疏,只是一貫幫助有德行的善人。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調和大怨不如根本上不結怨。與其傷了人之後再去道歉不如一開始就不去傷人。有一個外國的寓言說得很好。傷他人的心就好象往木頭裡釘釘子,道歉就相當於把釘子拔出來,儘管釘子已經拔出來了,但是曾經受傷害的那個窟窿卻不能癒合。這就說明了解怨不如根本不結怨的道理。那麼怎麼才能不結怨呢?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有道德和沒道德的人區別在哪裡呢?

有道德的人總是願意讓別人欠他的,因為他是懂得「損有餘而補不足」的道理的,他會主動地把自己的「有餘」拿出來「奉天下」的;沒道德的人他不能讓別人占他一點兒便宜,而且恨不得佔盡別人的便宜才好。他是那種「持而盈之、揣而銳之」的人,他追求的是「金玉滿堂」,追求的是個人的成就,最後當然是「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遺。」了。

天下人,天下事,大抵如此。


推薦閱讀:

【職場勵志】為人處世445篇(下)
簡單做人 成熟處世
一組關於處世的經典格言
處世良言

TAG:智慧 | 處世 |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