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創】陽之無形:乾基元的詮釋

【原創】陽之無形:乾基元的詮釋

發布: 2009-9-24 16:54|作者: 風行九天| 來源: 本站原創| 查看: 123次

【原創】陽之無形:乾基元的詮釋

陽之無形:乾基元的詮釋風行九天(下乾上乾)乾:元,亨,利,貞。[釋詮]乾卦:生象基元完整而準確的定位,有利於文明立場的本質顯現和思維邏輯的自然貫通。[把握]元:基元。亨:通。利:有利,利於。貞:正,整。完整才能談得上準確與否,不完整就無所謂暢通。初九:潛龍勿用。[釋詮]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來源於前物質的能量。前物質(生象)的基元只能用屬性表達,不可用具象說明。因為,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沒有窮盡。[把握]《易》六十四卦均由六爻組合而成,其位置自下而上分別為:初,二,三,四,五,上,以示事物的構形層次由內而外,由微而著。初爻是事物的緣起,根據事物生成的遺傳規律,意味著前事物生象與事物應該具有著相同的構形法則和生成規律。至於其表現出的狀態,則因著事物的千差萬別,各有其不同的特徵,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這裡必須明確的是,六十四卦的爻位組合,決不能夠用八卦的「天、地、人」「三才」的模式來簡單套用從而進行機械解析。而《易》之所以時至今日依然沒有一個確定的統一共識,甚至給人以不邏輯的印象,是因為絕大多數的解《易》之人都被八卦思維所限制,從而無端旁生枝節,錯漏百出。事實上,只有按照「易龍圖」的標準圖譜來闡釋和說明,思維才能真正回歸《易》之生象本義。不但能夠掌握整體看待事物的立場和方法,全面地分析問題;而且也會發現,《易》之整生邏輯是要比有史以來任何邏輯都更能體現自然的自在、自為法則。也才在真正的意義上回答了什麼是智慧,哲學和科學的實質內涵及其之間的關係。也就能夠比較自如地相信,大道哲學才是真正的科學哲學,真正清楚地掌握哲學和科學的基本原理及哲學與科學的區別之所在。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沒有「易龍圖」這一《易》之六十四卦標準圖譜,我們不但無法徹底了解《易》經的來龍去脈,而且也不可能找到一個完整認識生存宇宙的思維式法,也就不可能證偽多元論的不可知性所隱藏著的深刻悖論!人類就不知道還要摸索多久,才能真正步入文明的自覺發展的軌道,以告別動物世界的叢林法則、爭鬥不息的愚昧和野蠻的境遇。龍,不是四不像。盲人摸象,不但拼湊不出一個完整的大象,更無法還原大象的生命活力。這也正是矛盾不能代替陰陽的根本原因。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既不是拜物教,也不是拜神教,而是對整體生成之道的信奉。它不同於理念邏輯只管外延而不管內涵的偏狹教條,也不同於宗教的神秘玄思,而是生命的禮讚。其根源就在於「河圖」、「洛書」的發現和創造,其表徵就是易龍圖——陰陽六十四卦標準圖譜。中華文化既不是陰性文化,也不是陽性文化,而是陰陽中和、龍馬(鳳)精神的中和文化。龍飛天,馬(鳳)行地,人兼而用中。這裡的天是事物的本質和形而上之道,這裡的地代表的是形而下之器,這裡的中代表的是事物流變的形跡。人是心身的整合,心又有精神與思想的分判。精神是身心的意識之果,思想則是人與環境共同作用的信息產物,是與自然法則,自然規律相匹的思維邏輯。這就是中國文字中的「物」與西方「matter」之不同所在。道既是存在,也是實在,更是真在。有了道與神的通約釋解,才能擺脫宗教迷信的偏執糾纏。西方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了西方科學文化的前科學性,知道所有現代文化體系都面臨著改寫的命運。基於語言文字的限制,雖然其劍鋒所指都非《易》莫屬,但是,不是被二進位數理邏輯所限制,就是被「64個密碼子」的物理思維所困。就是我們自己最前沿的易學家們的立體易思維也毫不例外地誤入八卦靜態時空模式的思維陷阱。痛矣,惜哉!六十四卦標準圖譜與八卦的靜態時空模式坐標體系之間的思維不是連續一貫的,而是有著突變轉形。這是陰與陽的本質,也是無與有的固然。所謂自在、自為,就決不會按照人的意志行事。不管人們願意不願意接受,能不能夠真正領會,大自然都是以這種方式存在著。真與在,虛與實之間的關係是跳出了感知之外的理性存在,只可用生象的漢字意會,不可用理念的字母語言言傳。拼圖,永遠存在於動漫世界,而無法具有生命的原發活力。所有這一切,不但都為易龍圖所揭示,而且也都被純陽之乾,純陰之坤生象基元的架構分層,尤其是初爻的爻辭所證明著。「潛龍」與「履霜」是感知把握不住,拿捏不準,而又是實實在在的理智之物。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釋詮]整體胚胎生成,才能不斷發展、壯大。掌握了整生邏輯,才叫得道,並能有所作為。[把握]龍:是一個包容性的生命體,在這裡意在有形宇宙的初始生成。從「潛龍」到「見龍」的過程,也就是「無生有」的突變過渡。田:田疇。既指生命體的環境,也指生存宇宙背景畫布的本底,更指生象的符號範疇。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釋詮]得道之人經常思考的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心裡唯恐因自己一時不慎,認識產生偏差,造成錯誤,從而誤人子弟,禍國殃民。[把握]《易》的神奇,就在於其繫辭的高超藝術,使所謂哲學的抽象概括相形見絀。一個「乾乾」,「思維與存在的同一」,就把主體思維與客體的本質和規律活脫脫地展現出來。而《集解》引干寶「君子以之憂深思慮,朝夕匪懈。仰,憂嘉會之不序;俯,懼義和之不逮;反覆天道,謀始反終,故曰終日乾乾」,又可見干寶易學思想之精湛。俗曰:「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事實上:《易》之真解常在,而解《易》之真人真有,只是被「肉食者」們遮蔽了而已,何謂大漢無人?九四:或躍在淵,無咎。[釋詮]或者像鳥一樣在山林中鳴唱;或者像魚兒在大海中遨遊;人身自由是自然的造化,沒有過錯。[把握]不預先確定規則,解釋起來就不會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究竟哪一個釋義是正確的,需要看其是否有一個一以貫之的生活邏輯在。而這裡的生活,不單有「過日子」的含義,還有事物生成、發展、變化的過程展示的「事實本身」的景象複述。我們以思維邏輯、心靈意識、身軀精氣、自然社會、國家政府、團體組織為從初爻到上爻的分布層次指真,就可以發現很多爻辭那「驚人相似的一幕」,它的準確和神奇。只可惜一個清澈如水的卦爻辭,卻被一些無良文人和江湖術士攪擾得混濁不堪。悲矣哉?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釋詮]一個國家政府的首腦,只有掌握了整體生成邏輯,才能成為傑出的領袖,為民族造福,達到人們對一個真正的「哲學王」的深刻期許。[把握]所謂邏輯不單是語言的規則,更是思想的規範。語言是表達思想的信息工具,只有具有了人類必須整體地幸福生活於世界的思想,才能懂得整體生成的邏輯,才能用正確的語言傳達所要表示的心思和意念信息,並符合生生之自然規律。上九:亢龍有悔。[釋詮]物極而返。一個團體或組織一旦因勢力強大而產生凌駕於其他團體、組織之上的意志和目的,就會造成悔恨。[把握]大道哲學的生象基元,雖然只言道陰陽,而不言型物;但是依據陰陽觀,有大道就有廣物。道物一體,同時而化,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存在。就是說,在此,物已經被被語言做道、器兩分,而器又被語言做陰陽兩分。尤為關鍵之處在於道器也是一對兒陰陽。這就不但消除了「唯心」、「唯道」、理性主義、本質主義、「唯物」、經驗主義、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工具主義、科學主義等的「宗教」偏執,也從認識論上解決了現代科學中所隱藏的種種「悖論」,以及「假設」、「模型」中所存在的根本弊病。所以,無論是思想超越實際,還是工具超越了人的控制能力,都會縱容一個人,或一個團體,乃至一個國家走上偏狹與霸道之路,損人不利己。所謂「帝國興衰」、「封閉落後」之類也。用九:見群龍無首,吉。[釋詮]純陽為無形和形而上,即無形,就同具廣大無邊,包容萬類之品質;亦彰平等、自由之地位;故不可以用位次排列。[把握]見,顯現,語言表達。無論是本質,還是規律,都是無形之物,是形而上的理性存在。因此,對其評價標準是符合自在、自為的本原就是好的,正確的。而不能有高低貴賤、位次尊卑之分。這也是自由的本質,平等的基礎,格物致知之思想所在。不然,以器物的意識做標準,就會乾坤顛倒,混亂綱常。《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釋詮]乾,這個生象的基元,太廣大了!雖然象徵著萬物能得以生髮的初始,但是,它主要還是從整體的立場上來把握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雲彩在廣闊的天空中飄浮,雨露滋潤溫厚的大地。太陽東升西落,萬物生生不已,運動不息。宇宙的根本規律決定著轉錄事物基期景象的六十四卦的開始和結束,六爻按照事物的結構層次排布成形。人們掌握了六爻的屬性變化,就可以根據其不同的構形所複製出的功能對事物進行本質的邏輯分析了。六十四卦標準圖譜的序列排布象徵著自然的規律變化,每一卦則代表著事物的本質功能和性質的結構特徵。保證了事物自然生化的源始的機制、體制,才能正確反映整體生成的邏輯。人們在頭腦里明確了這一至微至廣,包容無限的生象基元,軸心價值體系,地球上的人類就能夠文明生存和發展了。[把握]東西南北,上下四方;春夏秋冬,往來不斷。但是,這只是大自然的現象表露,欲認識自然本身,不清楚存在(道)的功能作用,掌握不了規律和法則的必然規定性,人類的思想就會機械自然,或機械唯物,從而喪失生命的活力和意義。乾元,正是在這一立場上,徹底解決了「虛無」(在)與「實有」(真)之間的關係存在及人的認識與自然規律的同一問題。《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釋詮]《大象傳》說:規律的運動變化是任何事物都阻礙不了的。得道之人因此懂得了自在自為的生命活力沒有窮盡,從而自勵自強,奮發不已。[把握]除極個別情況下的現象描述而外,天,乾,都是無形的本質、規律及法則意義之生象。不清楚這一點,就把握不了《易》的精髓。而《易》之自然哲學與所謂自然科學之不同之處又在於:不但要懂得自然規律,還要求人類自身要有區別於機械自然界的「太極生象基元」思維立場;不僅要文明發展,還要與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才是人類生存的意義和價值。《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釋詮]《小象傳》說:「潛龍勿用」,說明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內在的;不能像認識和使用具體的器具一樣來對待。「見龍在田」,說明生象基元一旦成全,它的生生之德就會恩及萬物;像太陽一樣,光照天下。「終日乾乾」,說明重複的才是規律;路的功用,就在於可以往複地在其上行走。「或躍在淵」,說明生命在於運動;自由思想,浪漫生活,沒有過錯。「飛龍在天」,說明造福於民,是政府首腦的固有責任;虛心弄通生象基元、整生邏輯是一個傑出領袖的不二選擇。「亢龍有悔」,說明盈滿必溢,超強短壽;人不可以強求意志的全部滿足。「用九」,說明自然法則的品質就是生生不息,道與器共時同步;只是為了方便從現象上分析問題,才不得不對事物的規律進行本質的明確規定,以利於人類思想秩序的維持和承繼。[把握]這是對爻辭作進一步闡釋,並以人事明天理。《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貞。」[釋詮]《文言傳》說:基元,是生生之基;通達,是最佳的比例組合;有利,是事物彼此相應的和諧;整體思想,是完善事物的根本。掌握了自然生象的基元架構,就具有了正確的宇宙觀、人生觀,也就能夠創造出良好的社會發展機制了。與自然相諧調,才能實現人生幸福的目的。明白了整體生成邏輯,堅持不懈地應用於社會實踐,才能成就偉業。能達到這四方面的要求,並踐履不止,才可以稱為是道德君子。因而,《易》首先明確地就是「乾:生象基元完整準確、諧調有力,才能堅定立場,成就偉業。」[把握]元,亨,利,貞,固然應有其標準,但是,由於漢語與字母文字的區別,我們又不應該完全被因字母文字而導致的「理念」(具象的人為規定)思維所限,而教條一執。語境不同,就要有所轉換。這一觀點,也適合於對各爻辭的解析。只要「整體」系統通暢,就好。也就是「字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章」的本來所指。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不可拔,『潛龍』也。」[釋詮]初九爻辭說「潛龍勿用」,講地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生象基元的品質是無形的,不隨時代變遷,不因名稱的改變而改變。雖然『出世』,卻明了生活的一切;雖然不被承認,卻依然動搖不了其作為。條件具備就必然前行,因素缺乏則閑處待機。宇宙間真正堅不可摧而又不可動搖的是事物的本質和自然規律啊!」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釋詮]九二爻辭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講地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生象基元的本質就在於其為陰陽相應中和的『行跡』或「信息」。日常語言中的可信之理,日常生活中不可違反之處,都是其『行跡』信息的顯現;運用它,它是這樣;不用它,它還是這樣;好的時代得到它的利益,不好的時代遭到它的懲罰;包容廣博,而又變化於世俗。《乾》卦說:『心懷宇宙,才能理解人的範疇所屬』,這是君子的品質啊!」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而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而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釋詮]九三爻辭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講地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這說明的是人要有所作為,必須首先增進自己的學識功夫。老老實實向大自然學習,才能增長知識;只有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才能逐漸增強創業的能力。樹立目標,而又知曉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才能懂得自然機制、體制的前提保障作用;遵守規律,而又明白規律的循環作用,才能清楚社會體制的因勢利導。如此,就能官居尊位而不驕矜,身處卑賤而無憂愁。所以,掌握事物的存在本質和發展規律,根據事物的不同發展階段,謹慎採用不同的對待和處置方法,雖然也一樣遇到艱難的處境和情況,但是卻決不會像那些信守叢林法則的強盜邏輯一樣,造成人類的自相殘害。」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釋詮]九四爻辭說「或躍在淵,無咎」講地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鳥在天上飛,魚在河中游,萬事萬物不是一個固定的生存模式,這並不是自然的差錯;有人升遷,有官遭貶,各色人等有著不同的目的追求,這也不只是人的邪念使然。所以,學習知識,增長才幹,有所作為,與文明同發展,沒有錯誤。」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釋詮]九五爻辭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說地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聲音同頻而發生共振,能量同性而相互推距;水向濕處流,火向干處燒;龍騰而有雲布,虎躍而引風旋;聖人興起,天下文明。陽的本質屬性是靈魂的上揚,陰的屬性是體魄的下沉,萬品千類各有所聚,各有所歸。所以,文明的興盛,還有賴於傑出人物,尤其是政治領袖的倡導和推行。」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釋詮]上九爻辭說「亢龍有悔」,講地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品質高貴卻沒有處在恰當的位置,思想富有卻無權管理百姓事務,賢明的人因身份低微而得不到他人輔助,類似這樣的狀況所造成的社會災難、人類慘劇,都是非常令人遺憾和痛心的。」用九曰「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釋詮]用九說:「潛龍勿用」,說地是缺乏憑藉;「見龍在田」,說地是應時而生;「終日乾乾」,說地是做事勤勉;「或躍在淵」,說地是自然機制;「飛龍在天」,說地是政治清明;「亢龍有悔」,說地是過猶不及;用生象基元固本,世界就會繁榮昌盛。用九曰:「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釋詮]「潛龍勿用」,講地是能量無形,幽深難見;「見龍在田」,講地是混沌初開,自然有序;「終日乾乾」,講地是空時一體,發展壯大;「或躍在淵」,講地是層遞有別,各類異向;「飛龍在天」,講地是物有所歸,各安其位;「亢龍有悔」,講地是時空波動,無有歇息;用無形的能量作為有形之物的根基源泉,就找到了自然原生動力。[把握]卦爻辭在不同角度上的不同表現,一方面說明卦爻生象的立體特徵,讓人「橫看成嶺側成峰」;另一方面說明釋卦者對卦爻的真正理解;以及對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不同層次質詢的相應解答。由此可見,心智成熟是做學問的必備前提;狹隘偏執則是做學問的大忌。真正的學術創新,是在有了全面而深厚的學養積累之後的事。否則,要麼鸚鵡學舌;要麼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如此下去,任何所謂的創新,不但是自己瞎折騰,而且還將遺患子孫。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每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釋詮]乾這一生象基元,表達了自然機制的能動本質。之所以這一基元能夠完整準確,是因為它包容了本質和規律兩個方面。只有生象基元,才能以兼顧所有方面生存的方式,實現整體生存和發展。不被器具的局限所束縛,所以才包容豐富啊!乾,這一形而上的生象包涵得太廣大了!純一剛正,中得精神;六爻變化,會通情理;卦爻接合,方顯大道。春雨秋露,夏風冬雪,廣生萬物,天下太平。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釋詮]君子以成就道德為自己行動的目的,並將這一思想,落實到每天的行為舉止當中。「潛」字的意思是深藏不露,無所附著,所以君子決不張揚未成之事。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釋詮]君子通過勤奮學習而積累知識,通過虛心好問釋難決疑。胸懷廣闊,寬以待人;心存仁愛,謹言慎行。《乾》卦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只有有所作為的人才能真正做到這一步。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釋詮]九三爻重陽而難顯形,既不是形而上的道範疇,也不是形而下的器範疇。所以,思考生象的本質時,必須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樣,即使面臨危難也不會遭到敗績。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釋詮]九四爻重陽而難見體,不是形上之道,不是形下之器,也不是形中之靈,所以強調「或然」。「或然」,說明的是多項選擇,只有詳加考察,才不會犯錯誤。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釋詮]所謂聖人,就是明白了陰陽本質的生象屬性,掌握了日月行天的時間法則對地球的約制,懂得春夏秋冬賞罰刑釋的規律,能夠以道馭器為萬民帶來文明和幸福的人。他精於推理而又不違背自然規律,善啟民智而又有教無類。連自然規律都不違背,又怎能違反社會的倫理綱常呢?至於那些玄秘的怪力亂神,在他面前就更是自慚形穢了。「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釋詮]「亢」的字面意思,就是只知一味前進而不曉及時引退;只知為了生存獲取而不曉攫取亦會導致死亡;只求得到報償而不曉布施恩惠。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那些所謂「草莽英雄」所做的事嗎?知曉進退存亡的自然規律,而又能從整體生成的立場看待人類社會,那是只有聖人才可以做到的啊![把握]這一遍的卦文重釋,主要傾向於對君子、大人、聖人的解釋,並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釋卦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認識,以及對本質與規律做出的區分,從而表達作者對全人格的追求和嚮往。[總論]《乾》作為六十四卦之首,以生象基元的能動性為本根,不但揭示了事物的本質作用及其規律功能,而且透射出「陽能」(氣)的能動作用(金岳霖所謂的「式-能不離」)。孔子極力推贊「生象基元」的開創作用,依據對卦爻的組合分布及對卦爻辭的闡述,層層遞進,形象地展示了君子、大人、聖人的不同境界和品德。朱熹說:「《易》難看,不比他書。《易》說一個物,非真是一個物,如說『龍』非真龍。」其實,朱熹也好,其他大部分的解《易》尊者也好,雖然所言不虛,但其境界相比作《易》演卦者確是大為遜色;還只是在「假象寓意」的「紋」字層面上來靜止地理念地對待《易》的邏輯思維。這也許就是《易》被埋沒的一個重要原因吧!一部千古典籍,落到如今地步,一方面自有王朝統治者及其不良文人和江湖術士著意篡改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因著「易龍圖」的真面目一直不得顯露的結果。只有理解了「易龍圖」為我們展示出的真正生象的整生邏輯,大道哲學的精神實質,我們才能客觀公正地認清《易》的本來面目。而這一點,老子、孔子、陳摶、毛澤東和金岳霖可以說是做得最好的。這也許正是一個被稱為道德天尊;一個被稱為聖人;一個被稱為老祖;一個被稱為大救星;一個被稱為金邏輯的原因吧?!而魏晉玄學、宋明理學的貴無崇有、心性情理、善惡辯難,雖也不同程度地遺傳著《易》的思想基因,但因缺乏「卦」的生象依託,漢字語言構造及使用的邏輯基礎,像以理念辯證法為基石的唯物主義者一樣,使這一科學的哲學體系蒙受了不盡的羞辱。可以預言,在21世紀,中華民族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偉大復興,必自為《易》正名始!

TAG: 詮釋 原創 列印|收藏此頁| 推薦給好友|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Guest (2010-2-05 15:13:37) 引用 楊振寧說中國之所以沒有現代科學技術是因為有「易經」,設想一下:如果沒有西方的科學技術,我們現代的家庭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當然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個人要登真成聖,就得「情泯而契玄」,捨棄世俗生活,中國的一流大腦都在參玄,而二、三流大腦卻在治世………Guest (2010-2-05 15:04:17) 引用 評1分Guest (2009-10-24 06:29:03) 引用 祖宗偉大不可以言觀 其後代 日漸弱何因?守其舊而無拓新舊之舊 精深亦舊若能通玄 能如槍炮?若能通玄 本事通天?物質始終是人類生存的必須而 玄學雖然在未來必然是我們復興的一個砝碼卻不是我們可以得見若想另之興 還不如想想怎麼始大眾生活水平提高老子言 吃飽,穿暖.再約束其智.才是上道如人還為生活打拚,給其悟道又怎樣?難到成聖可不食?可不衣?可無眠?道.......凌駕於物質卻不能離開物質我認為道不是不可言 道是無漏識無有遺漏的知識!!!道也能言 不過只能說出一部分古時聖人之所以成聖 是他們掌握了為人那一道 在世間為人 依其言 能成其事 話說回來 那不就是對人生的看法么易之一書 可說是對宇宙定律的總結 可不夠仔細再看 西方發展 每一條定理都是說出了道的一部分 那總一天 他們可以以聚沙成石 說出一個清晰的道 !當然 我們可是有優勢的 我們祖先說出了道的方向 我們只是在做一道填充題不斷填充就好我們要不要說能把易弄的怎麼樣怎麼樣要付出行動 先找准一個方向有了結果再做下一題!
推薦閱讀:

[原創][九評]現代版——中美俄合縱連橫爭霸天下
歡喜恭祝鞏華蘭兒好友建館兩周年生日快樂!(原創)
原創詩詞 | 傲雪寒梅:紅塵寂寞原為主,料得佳音月下彈
【轉載】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原創)
緣分的天空【原創散文】

TAG: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