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奕:論文大半抄襲

論文大半抄襲,如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2011-01-23最新文章更多>>論全國學術期刊一年只能發表論文248萬篇,而背有論文發表指標的人數達到1180萬。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瀋陽曾向一家報紙披露,濫下論文指標,導致了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等種種亂象。瀋陽和他的團隊開展了3年多的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專題研究。研究表明,包括非法期刊在內,我國買賣論文已經形成產業,2009年規模達10億元。中國特色的科學研究已經大部分變成了論文買賣。全國論文買賣銷售額近10億 ,這對科學研究是一個巨大的衝擊,把整個學術期刊市場徹底搞亂了,人們根本分辨不清哪本學術期刊的論文是真的還是假的。用反剽竊軟體查詢,2007年的樣本數據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襲,24%的論文為部分抄襲,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襲。論文榮譽市場更是令人瞠目。花上800元人民幣或更多,賣方能為買方提供論文的國家級評獎(這些評獎大部分都是虛假評價),包括蓋章的評審鑒定和獎狀證書。如此這樣下去,中國科學研究的水平永遠不會得到提高,和諾貝爾獎也永遠不會搭邊的。我們正在轟轟烈烈地朝著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方向邁進,大張旗鼓地建設「211」大學,煞費苦心地打造「985」大學,然而這一切都是圍繞科研項目、科研論文進行的,很少關注大學本科教學的質量的提高,博士生更成了導師的無償打工仔。現在許多中文碩士生連一個會議記錄都不會做,更不要說理工科的畢業生了。很多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走出校門適應不了社會、適應不了工作。在「985」、「211」的背後更多的是對項目論文啟動資金的追求,於是各種卑劣手段都運用起來,老師造假,系主任、學院院長造假,直至大學校長、兩院院士都在造假。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指望大學生在專業課考試、在4、6級英語考試時不作弊?一位北大老師在外國當訪問學者時問一位在中國「985」大學任過教的外國老師:「您對中國大學生的最深的印象是什麼?」那位教師回答地簡單幹脆,就四個字:「他們作弊!」 一個立志崛起,追求卓越的民族,必須誠實做事,必須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艱難前行,必須有「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的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沒有任何捷徑可走,造假、作弊不僅僅是要毀掉一個民族的科學事業,也是要毀掉一個民族立足世界的根基的,甚至毀掉一個民族的生存能力,不管過去這個民族多麼偉大優秀。造假、作弊最大的危害莫過於科學家和作為準知識分子的大學生,他們關乎著民族各個方面的進步和未來的持續發展。如果他們置良心不顧,如同在大躍進中放言「稻麥每年的畝產量就不僅僅是現在的兩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兩千多斤的20多倍」那樣,我們又要走上經濟建設發展的絕境,又要使社會發生動蕩。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開年,如何做好破題這篇大文章?我看沒有任何神丹妙藥,辦法只有一個,實事求是,不弄虛,不作假,堅持一是一,二是二,不求速度求質量,不求大而空應求好而精。追求科技進步和創新不能靠虛假和作弊來完成。辛亥革命100年來,我們這個民族為追求幸福、自由、公平、正義和尊嚴,有無數個志士仁人付出了鮮活活的生命,他們用生命為之奮鬥的不是要後人如此卑鄙無恥地造假、作弊。在科學求強的過程中,西南聯大那種「千秋恥,終當雪」的態度,那種「師生在物質上不得了,在精神上了不得」的浩然正氣,那種執著教育,治學不苟且不浮躁的高尚的職業操守和敬業精神,那種教書育人不憂不惑,自樂其道,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無疑不昭示著偉大的堅韌力和創造力是我們的民族靈魂。如今我們把靈魂遺失在了現代化建設的路上了,錢權色幾乎成了主旋律。歷史、當代都不會有假設。預言、預期,都是一種嚮往。但願「十二五」開局的科學研究能治虛打假,讓科學研究走上科學的道路!
推薦閱讀:

學術課堂 | 答辯時應注意的10個問題,答辯前應準備的10個方面
法學論文/宋曉明
公法與私法的劃分? 詳細 最好論文!
淺析中國經濟發展現狀與收入分配問題

TAG:論文 | 抄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