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會玩的孩子才會學?

以下幾種場景,各位家長看過之後,是否會對號入座?

「這熊孩子,我總感覺他有多動症,出去玩,一個不留神,人就沒影了,真的是一刻也閑不下來。」

「寶貝,你的作業寫完了嗎?先歇會兒,都玩了兩三個小時了。」

「這孩子,怎麼這麼貪玩呢!天都快黑了,快點別玩了!跟媽媽回家吧。」

……

一到周末或假期,家長就被天性愛玩的熊孩子搞得精疲力竭,感覺每時每刻都在備戰狀態。

不由自主地就會感覺心好累!

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家長們不知道,培養孩子成長的過程就像遊戲通關,秘笈在你看來可能是各種各樣幼兒早教課、興趣輔導班、甚至於奧數小課堂……

然而,你錯了!敏敏老師遊戲通關的秘訣就是——讓孩子學會玩!

培養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能力,讓孩子「玩」中成長,也是一門重要的功課。

哈佛大學一項實驗證明,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練就孩子除了智商和情商之外的——玩商。

所以家長不應一味壓抑孩子玩的慾望,而應該讓他們適當地玩、科學地玩,讓玩發展成你獨特的教育方式!

玩耍:激勵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漸漸長大了,學習任務也越來越繁重,最近成績有點下滑,孩子也變得不愛學習了,整天只想著在外面和其他小朋友瘋玩。」我的一名同事曾和我抱怨。

不難想像,中國大多數家庭衡量孩子進步的標準,就是他是否願意主動學習,在大多數家長看來,「玩」對孩子的影響大多是負面的。

在敏敏老師看來,孩子在書房待的時間多少,並不能決定學習成績的高低。

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件智力和情緒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作用的事情,學習成績和孩子的情緒是相輔相成的。

如果孩子玩耍的時間不足,情緒和智力都會一定程度的影響,這樣勢必引起學習成績的下降,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理解能力弱等學習障礙。

我們經常聽老師這樣評價:「你家孩子挺聰明的,但就是不好好學習。」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在玩的同時,更好的激勵孩子的學習興趣。

來自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的教授托尼·瓦格納指出,玩耍才是對學習的真正激勵。

他認為,孩子學習的真正激勵,主要來自內心的激動。認識這種激動需要理解三個因素:玩耍、激情、信念。

玩耍是一種基於探索的學習,它可以導致年輕人產生激情並孜孜以求,並將激情轉化為更為深層的信念。

即通過玩耍將好奇心、興趣變成激情,並成為一種信念和目標。

因此,有意義的玩耍比學習成績重要得多。

玩耍: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玩積木、堆雪人、躲貓貓、拼圖……這些遊戲都很益智,孩子也喜歡玩。

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雙手的靈巧性受到鍛煉,四肢運動與大腦思維有效鏈接,從而開發孩子大腦最富創造性的區域。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富有創造力的孩子都具備這些特徵:凡事都喜歡追問為什麼、喜歡評論事物、喜歡嘗試、思考變化多、反應迅速、不受已知信息的限制。

在玩耍嬉戲的時候,孩子可以創造一個神奇的世界,在那裡他可以成為任何人並且無所不能。

他可以安全平緩的釋放自己的情緒,逐漸學會承受和面對自己的情感和他人的感受。

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恐懼。通過角色扮演,他可能會裝成一個醫生去縫合傷口、一個獵人去捕獲一頭獅子、一個運動員去贏得一場比賽,在遊戲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不僅如此,在玩耍中,孩子學會了與人合作、與人相處。

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往往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他們可以交換玩具,相互交談。他們學著去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通過談判和妥協解決衝突。

這在無形中為孩子的社會交往做好了最初的鋪墊。

意識到玩的重要性之後,家長可能想看看孩子在玩中學的效果。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師、家長們卻越來越發現,孩子不會玩了。

一放假,孩子不是宅在家裡就是抱著IPAD或手機——因為孩子越來越不會玩了。

於是,越來越多的孩子很難找到健康的娛樂方式和減壓方式,他們害怕獨處,他們不愛運動,他們只管沉迷網路……

然而,導致這個結局的原因,估計家長們都忽略了:從小沒有培養孩子會玩的好習慣,久而久之孩子丟掉了簡單的快樂。

從小針對性培養

激發孩子玩的本能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我們需要用不同色彩和材質的玩具刺激他們的感官。

孩子從小就善於運用自己的聽覺、視覺和觸覺,去觀察、去聆聽、去吮吸、去觸摸周圍的一切微小事物。

所以,家長可以準備不同色彩和材質的玩具,讓孩子參與互動,刺激他們的不同感官!寶寶的潛力不可小覷~

對於1-2歲的寶寶,基本上只要醒著的時間,寶寶就都在動,這個時候動手的遊戲不能停。

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地玩耍,發掘他們良好的運動能力和手眼協調性,比如積木版「打地鼠」,讓孩子活潑的個性因子開始萌芽!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他們開始對數字感興趣。

這時,家長要開發動腦遊戲,培養孩子勤思考的習慣。

親子角色扮演的遊戲非常適合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扮演顧客,孩子做收銀員,幫助孩子提高語言溝通能力,有助於增加對數學的興趣!

對於6歲以上的孩子,他們此階段參加活動的想法十分強烈,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安靜的小遊戲。

比如,與孩子一起合作完成拼圖遊戲,有助於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和精細運動技能。

通過團隊遊戲的考驗,孩子細心對待遊戲的同時,也學會了耐心對待其他小夥伴。

四大方式讓孩子迅速提升「玩商」

1

呼朋喚友,大家一起玩遊戲

3歲的吉米,表示出極大的交友慾望。

只要小朋友從家門口路過,他總抑制不住好奇心,吵著鬧著要開門加入;每次從幼兒園放學回家,吉米總是半路不想回家,欲跟著其他小夥伴一起玩。

但是,每次吉米的交友慾望,或因害羞不夠勇敢、或因被家人制止強拽,扼殺在萌芽狀態。

媽媽曾請其他的小朋友回家玩,結果幾個孩子又哭又鬧,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其實,交友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培養。

如果換種方式,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教他們一些能夠和朋友們一起玩耍的遊戲。藉助這些遊戲,幫助孩子創造一個接觸他人、與人交友的機會,在和小夥伴兒玩耍的過程中,孩子的情商進一步提高,遊戲變得更有意義。

2

激發興趣,玩些創造性遊戲

《納尼亞傳奇》、《怪物史萊克》的導演、編劇安德魯·亞當森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很慶幸父母小時候沒有制止他玩耍,沒有覺得他整天唱唱跳跳塗塗畫畫是浪費時間。

他認為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小時候的興趣開發及長時間的創造性玩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的確,孩子的學習很重要,語文、數學、英語都非常重要,但是敏敏老師認為,如果孩子想去做一件事情,可能這件事情在別人看來毫無意義,但他自己非常感興趣,作為家長,不應該制止,而需要鼓勵。

在玩的過程中,爸爸媽媽不妨讓孩子多一些創造性環節,讓孩子自己制定遊戲規則,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創造性。

平時在家,敏敏老師也會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孩子通過扮演角色,發揮了模仿能力和想像空間,創造性地反映出了周圍的生活環境,讓孩子的設計和創造才能得到提升。

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嘗試著和他們一起變著花樣玩,一起制定遊戲規則,盡量不限制孩子,鼓勵他們的發明創造……做到這些,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走進大自然,感受森林教育

不知家長們是否聽說過森林教育,這種教育方式非常出名,我之前也寫說相關的文章。

孩子可以每天在森林裡爬樹、趟水坑、翻滾、收集動植物、探索自然、製作工具,甚至玩火。

這種讓孩子回歸自然的森林教育在丹麥、德國、北美盛行,就連日本、韓國、越南也紛紛仿效。

一部紀錄片《School"s Out》曾經在網上傳播,引起許多國家教育者的關注,這部片子拍攝的對象就是一家位於瑞士北部小鎮朗瑙的森林幼兒園。

6分鐘的紀錄片,記載了孩子們無論風霜雨雪,一年四季全天都待在戶外森林裡的活動、唱歌、講故事、吃東西、隨心所欲地玩,還觀察森林裡發生的變化……

瑞士的幼兒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但它的最大的特點是「崇尚自然」。

只要天氣允許,老師就常常帶孩子到附近的森林郊遊,還邀請不同年齡的孩子一起,以便互相啟迪。

所以,我們的爸爸媽媽很有必要帶孩子親近自然,因為在戶外活動的孩子們要比一般的孩子更樂於互動交流、身心平衡、較少生病,而且體能也較佳。

多帶著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感受一下春天的溫暖,夏天的熱情,秋天的收穫,冬天的雪白吧!

4

遊學體驗,玩出炫酷文化感

不管是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還是台灣、香港、新加坡……文化是不分國界的,是充滿生氣的。

當孩子離開書本,真正踏上這片之前聽過但沒去過的土地,一定會得到不一樣的感觸。

帶著孩子去遊學,也是一種不錯的玩法。

遊學是在20世紀隨著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發展進程而產生,並逐漸成熟的一種國際性跨文化體驗式教育模式。

世界各國的大學中學面向國際學生開設暑期課程。

這些遊學活動讓孩子通過短暫的假期在世界名校學習,對世界民俗風情、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遊學中,孩子的成長尤其快。他會學到很多新東西,腦海中所積累的理論知識不斷被激活刷新……

或許,很多人難以想像這些知識在激活刷新時的快感,但是,只要嘗試過一次,就會永遠記住這種行走中的快樂。

玩,是學著體驗的過程,它能釋放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讓他更有創意和活力,讓他學會與別人協作,學會如何關心他人。

身為家長的你,快和孩子一起玩耍,共同成長吧!


推薦閱讀:

學會音標需要多久?1個學期?30分鐘就夠了
家裡有這3個生肖的孩子,哪怕是再窮的家庭也能大富大貴!
孩子的長相誰說了算?
孩子心情差,個頭難長高
培養受歡迎的孩子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