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倒計時:黃岩島只是中國收回南沙的模板

收復倒計時:黃岩島只是中國收回南沙的模板

  最近因菲佣與天朝因為我黃岩島發生長時間對持事件,天朝網民是打聲一片,還有一些軍方人士說做好了打擊的準備。但是張召忠將軍又說要避免戰爭的發生,要防止菲佣打響第一槍。而我的意見不是打或不打,因為我並不是專業人士,所知曉的資料有限,不足以作出準確的判斷。我所要說的是,無論我們選擇哪種方式解決黃岩島問題,都要從大的戰略去看,而不是單純的從好惡、武力的比較、甚或我們一戰能獲多少年太平等等來判斷。

  戰爭是一件大事情,哪怕只是一個很小的衝突,對後來的進行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中國海軍在南海實彈演習

  我們都知,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但是如何延續法,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並沒有搞明白。

  首先,我想談一談戰爭的目的。雖然戰爭的目的往往都是有經濟原因,但我想這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戰爭的目的是佔領土地及人口,或者是劫掠財富。這個很容易獲得我們的理解,我們所看到的歷史,講述戰爭都是從這個角度來看的。即使現在,這也是第三世界的落後地區頻發戰爭的原因。在這個種理念下,各個文明都曾建立了偉大的帝國,以至我們至今思念不已。但是我們的思維不能停留於此。這個階段的戰爭,除了戰爭中一直固有的搶掠以外,主要就是佔領土地。有了更多的土地,就意味著更多的人口,有更多的出產,可以獲得更多的稅收。在帝國的開始階段,這些使有足夠的驅動力進行擴張。戰爭帶來了大量的人口損失和生產力的破壞。帝國停止擴張時,管理廣闊的土地就需要龐大的官員隊伍和行政成本,這些最終消耗掉帝國的所有活力;帝國逐漸保守和衰落,最後因為外侵或內亂滅亡。這其中最戲劇化的是蒙古帝國了。在開始時,這些游牧民族的戰士僅僅是搶掠財富;為了防止後方的判亂及難以管理,通常把所有經過之地人口全部殺掉。到後來,疆界無以再擴大後,只好再採用原有的統治者的收稅方式獲取財富。由於在帝國的管理上,不願意支出很大的行政成本,採取的是粗糙的管理模式,帝國很快崩潰。

第二階段,戰爭的目的是佔領各種資源(包括市場在內,但主要的還是各種自然資源),以通過商業獲取利潤。這種理念指導了西方的殖民戰爭。雖然西方在全球殖民時代,佔領了全球的大部分地區;但他們往住 只是佔領了不發達地區的港口地帶,從事採礦,種植經濟作物等,進行海上貿易,獲取高額的利潤。所有的行為都是商業驅動的,雖然打著解放全人類的口號(傳教)。這種理念的優勢是如此的明顯,以至於西方文明在最近500年里,統治著世界。與之相比的是龐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雖然它也不斷地在吸收先進的科技成果,擁有強大的軍隊;與我們落後的中華帝國不一樣,它吸收著西方的先進文明成果,建立了近代的先進軍隊。但是它的戰爭理念還停留在第一階段:不斷的戰爭,以擴大它的領土疆域。但是這些擴大的領土並沒有給帝國帶來太多的好處,反而擴大了內部矛盾。一戰就導致了龐大帝國的哄然解體。同樣的還有沙俄帝國,其統治者學習西方文明,建立了強大的軍隊。但它的軍力強大只是擴大了它的領土胃口,一步步地佔領廣闊的土地。但它的人民反而因此更加貧困,最後發生革命,推翻了它的統治。

中國海軍在南海實彈演習

  第三階段,戰爭的目的是擴大市場、形成不等價交換,以獲取超額收益(新殖民主義)。這個階段是被動而來的。由於對殖民地的開發,殖民地原住民也獲得了先進文明的影響;在民族解放主義的鬥爭下,管理殖民地的成本越來越大。遠在19世紀末,英國就報怨從印度殖民地獲取的收益,已不夠用來管理印度。但一些新帝國並未意識到這一點,德日發動二戰,以獲得新的殖民地,用以改善其經濟。但戰爭的成本是如此之大,反而拖跨了經濟。二戰後,新老帝國全部衰落,對殖民地再也無法控制。殖民地紛紛獨立,建立很多的民族國家。但這些國家並沒有完全脫離殖民地的地位,發達國家與第三世界的差距不是縮小了,反而擴大了。我們一說,都知道這種新帝國(相應新殖民主義)的代表是誰。不象大英帝國,到現在還有很多國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這樣的大國(不是指地方大),都承認英國的宗主國地位。而美國,沒有名意上的殖民地,但誰能說它不是帝國?到現在還是統一全球。但是美國的「全球責任」不是佔領全球,直接掠奪。而是影響他國政治,獲得市場的開放,建立不等價的貿易交換。我們都知道十美元的玩具,我們只能拿到一元錢,這還不是利潤,是出廠價。美國制定了各種對他有利的貿易規則(與其它發達國家一起制定),規定了全球大宗物資的定價權,控制了資本、金融市場,使美國只是一個印美元就掠奪財富的國家。美國還一次次地轉移國內經濟矛盾,對外發起戰爭,還有金融戰,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一系列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都是美國資本運作的,去掠奪不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成果。這次次債危機更是一個大陰謀,美國自身的經濟有問題了,把不良貸款(次債)打包成優質的金融資產賣給全球。然後美國造的禍讓全球人償還,特別是歐洲,被拖得最嚴重,到現在都解決不了。在發達國家中,美國反而受的影響最小。這一系列成就,與美國的全球控制力緊密相關,除了金融,軍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甚至可以說,軍事就是為了金融服務。

如果我們不能理解現代戰爭對大國的意義是什麼,那麼所有的軍事策略不可能成功。

  其次,我們說一下現代戰爭的特點。我總結得不全面,也不系統,希望高手補充。

中國海軍在南海實彈演習

  一,戰爭技術由冷兵器,到熱兵器、制海戰、機械化、制空戰、信息戰,到太空戰。當然,還有核戰爭,但這個不在這討論。一般來說,是冷兵器、熱兵器、機械化、制空戰、信息戰這樣分代。但把制海戰和制空戰提出來,這兩個戰爭理論帶來了質的變化。信息戰這個說法不一定合適,信息化可能更好一點。1990年大學軍訓時就提出了信息戰,當時並不理解,我覺得給我們講課的軍事的老師也不怎麼理解。但接下來的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就給我們真正上了一課。由於我們70年代還在和美國打仗,並沒有感覺到有代差;但海灣戰爭讓我們印象如此深刻:中東軍事強國在美國面前就是一隻土雞瓦狗。我們到現在經常還喜歡拿一件武器的參數與其它的對比,來想像作戰會是什麼結果。這種脫離了系統、脫離了信息戰的討論在真實戰爭中是無意義的。制太空戰是信息戰的升級版。但我想,只要不能真正完全地壓住核武器,由於太空戰的成本高昂,一般來說,大國之間也不會玩。目前在常規戰爭中,最重要的是用信息化武器快速精確打擊對方的C4指揮、雷達探測系統等,以獲得全面的制空權,到這裡,後面都只是收尾了。

 二,高技術的發展使戰爭的成本升高、效果增大。現在除了美國以外,其它國家都難以建立全面的高技術作戰部隊,包括歐洲在內。歐洲到現在都建立不起一支快速反應部隊聯軍。正因為高技術的價格高昂,一支軍隊里也不能全部實力均衡。在特定的時間點,特定的區域,落後國家的一支先進部隊有可能壓過發達國家的軍隊,取得優勢。

  三,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使攻擊的效率大大提高,先發攻擊的優勢非常巨大。戰爭才開始,就以進攻方的快速勝利結束。後發制人,通過拉長戰線來轉敗為勝基本上不可能。

中國海軍在南海實彈演習

  四,核戰爭能力,特別是二次核反擊能力,使大國之間的全面戰爭不可能。

  五,因為有核反擊,控制了戰爭的規模。戰爭是由小衝突、局部衝突、局部戰爭、戰術核戰、戰略核戰逐漸升級。再沒有全面常規戰爭,因為不行就用核武器;戰爭規模越大,越沒有成功者,對雙方損失巨大;對戰爭的審慎考慮,戰爭不可能快速升級,而是中間間斷、對峙、反覆談判。特別是對峙是不同於以往的一種重要的武裝鬥爭形式,雙方都展示自已的肌肉,但不輕易動武,因為難以承擔衝突升級的後果;但也不願退讓,在前沿保持較低限度的持續武力存在。前蘇聯就是沒理解這個問題,認為所有戰爭最後都是核戰,忽視了航母等常規武器的發展,最後吃了大虧。

六,游擊戰並未消除,包括恐怖主義,使軍事佔領成本高昂。連美國都承受不了佔領伊、阿的成本,只能撤軍。但這個是與現在的文明有關的,佔領者不能把異族殺光,所以反抗一直存在。美國一定感嘆,西班牙怎麼趕上好時候了?

  七,經濟全球化使非傳統戰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比如金融戰、貿易戰、網路戰、軍事支援,在敵對國家尋找合作者來顛覆政權,民主戰(支持「民主」),支持反政府武裝。

中國海軍戰艦實彈演習

  可以說核武器、高技術的信息化武器改變了戰爭的形態。我們如果不能好好地理解現代戰爭的戰略意義和特點,也不可能建立良好的軍事戰略。

  從上面現代戰爭的特點,我國軍事力量建設要達到的目標要求:

  一,建立可靠的核武裝,這是戰略安全的基本要求。要有可靠二次核反擊能力,能夠突破美國的TMD系統,並能適應未來彈道防禦的發展。以前我們的核武裝是不行,但能在本士實現核打擊,這也是我們常規軍力很落後,但美、蘇不入侵本士的重要保證。但現在我們要走出去,就要與美、日、歐等爭奪利益,就必須有可靠的二次反擊能力,以保證戰爭不升級。但我們不需要那麼大的核武庫,因為保有成本太高。另外還要有可用的戰術核武器,如中子彈、脈衝彈、小當量核彈,以應付不同的戰術需求。

二,建立一支高科技、高度信息化的常規先進部隊,能夠在周邊地區打贏一場有一定規模的局部戰爭。在先發進攻的情況下,能在第一島鏈內甚至第二島鏈對日、美造成嚴厲的損失,並能抵抗住他們的反撲。對地區中等國家或地區,比如越南、台灣,能快速地獲得全面勝利(消滅其有效的反擊力量)。這支部隊的規模不必太大,能達到需求就行,但一定有足夠高的技術水平。

  三,能夠擁有一支能在熱點地區快速反應、快速打擊、快速到達並能持續存在的部隊,這支部隊能對中等國家形成足夠的威脅,改變局部地區的軍事力量對比。這種能力要求就比較複雜,要有航母、海外基地、戰略空軍、戰略運輸機等。

中國海軍戰艦實彈演習

  這些先進部隊的規模是有限的,要與我們的經濟水平和發展相適應。我們沒必要達到美國的全球到達、存在的水平,那個成本太高了。

  當然我們還有龐大的陸軍、國土防空部隊,這些不一定要很先進,能夠達到滿足防禦,對周邊國家形成一定的壓力就可以了。

  我們的武裝建設是有限的,這點與美國不一樣。美國要全球存在,還要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這需要他的先進部隊規模非常大。這帶來了一定的問題,就是費用太高。比如F-35他本來要搞一千多架,又想先進,又想能大規模裝備得起,就想通用化,但過多的戰術要求,導致研發成本過高,裝備時間拖後,還很可能大規模裝備的時候已經不先進了。我估計到時很可能F-35不會大規模的全面換裝,而是維持一些老飛機進行電子升級,到時直接大規模裝備無人機。頻海戰鬥艦也出現一樣的問題,本來想大規模、通用,但戰術要求太高,現在只搞了3艘。我們的軍事建設就不要犯這樣的問題。先進武器只要有一定規模的換裝,大規模的裝備完全可用相對落後的,逐漸升級就可以了。

我們需要建立這樣的武裝是為了什麼需求呢?

  我國的發展到了一定的瓶頸和困境,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軍事力量的輔助。記住,是輔助。

  應該來說,在80年代以後的世界秩序是美國制定和維持的。在少了美、蘇的軍事威脅後,我們一直把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中。在美國主導的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雖然我們只是低端的製造商,但也在全球產業轉移中,獲得了很大的經濟成果。

  目前我國的發展困境,就是實現可持續性發展面臨很多的制約因素:高能耗、高污染髮展方式不可持續;勞動密集型的對外經濟不可持續;各國設置的各種貿易壁壘給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尤其是高技術產品的出口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向全球經濟鏈的高收益的兩端擴張受阻;對大宗物資的定價權沒有足夠控制力,使很多利潤被掠奪;對全球金融市場缺乏控制力;國內兩極分化、人民負擔重等問題使社會矛盾越來越激化;經濟轉型慢,還不能形成消費型經濟等。問題很多,這是大家都能從報紙上能看到的。

  解決這些問題,除了內部的發展以外,還需要不斷善對外貿易環鏡,提高我們在世界經濟、金融中的地位、話語權。這就需要有很多的政治手段,這些常常與軍事相關。我們發展需要更多的能源和更大的市場。我們都知道南北蘇丹在打仗,蘇丹因內戰等原因,長期受西方的制裁。但我國長期支持蘇丹政府,可以從網上看到蘇丹政府有大量的中國武器。我們賣給他武器,進口他的石油(可以肯定價格比中東的便宜),這樣我們又獲得了能源,又獲得了市場。還有委內瑞拉,這兒年,他不光買我們的武器,還買汽車,號稱「省油」。可以說沒有政治背景是不可能的,軍事支持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通過對國際事物的參與,獲得西方世界給我們適當的利益分配,比如G8、G20集團。這些不僅要有經濟實力,也要有軍事實力作保證。

  以前我們只是賣鞋子、玩具等,對西方沒什麼影響。但現在要賣手機、設備、汽車、武器等,就要和西方搶市場了。這時打開市場就不是僅僅物美價廉了。從網上看的,我國的一山寨手機在印度賣得很好,但是這手機商在利比亞的經營受到限制(卡扎菲時代)。有可能我們以後也會象美國一樣,為了打開市場或佔領能源發動一場戰爭。

  但是對軍事的使用一定是要有目的性---為了經濟發展,而不是反過來。

可以說我國的軍事力量的發展,必然會出現使用武力的傾向。但是我們一定要杜決對武力的濫用。這就是前面講到的,戰爭的目的和戰爭的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戰爭不一定是一件能獲利的事情。核武器的出現,限制了戰爭的規模和烈度。人道主義、及對人權的重視,使大規模的種族滅絕不能進行,導致並不能消滅游擊戰,武裝佔領的成本非常高。從伊拉克之戰可看到,雖然很快地就消滅了薩達姆,但長期不能實現良好的控制,這還是在中、俄沒有支持抵抗運動的情況下。戰爭是一個費效比比較低的方法,相比之下,支持反政府武裝,顛覆政府的效果更好。

  所以我們軍事發展了,但一定要防止出現軍事霸權主義、軍國主義和軍事冒險主義的苗頭。

  軍事霸權主義是軍事發展優先,實現大區域的軍事控制力。我還是很推薦美國的軍事霸權主義的,主要是反對前蘇聯那種軍事霸權。為了擴大勢力範圍,在軍事中投入過多的力量;在全球和美國軍事對抗,冷戰、還要進行代理人戰爭。但與美國的不同,美國的軍事活動走向了良性,他和盟國都獲得了很好的經濟發展。蘇聯把太多的精力投入了軍事建設,經濟沒有良好的發展,到蘇聯解體時,連冰箱這樣的東東都造不好。蘇聯的霸權只是統治者的喜好和維持威權的需要,思維是變態的,老想著要打場核戰爭;打完核戰之後的勝利還有意義嗎?統治一群原始居民?蘇聯領導人對戰爭的理解還停留在第一階段(佔領土地),所以,無論他的軍事能取得多大的成功,戰略上都是錯誤,最終是會失敗的(不是美國打垮的)。反觀,美國的很多行為是由經濟利益推動的。計算機、網路都本來是軍事技術,但後來都大規模的走向民用,並主導了九十年代以來的經濟發展。當然在現階段,我們也不能走美式的霸權主義。因為美國為了全球的金融地位,必須要保證全球存在。我們要象這樣,則會和美國全球軍事對抗,得不償失。

  軍國主義主要是指二戰中的德、日,就是一切問題都用軍事來解決。本來是經濟出現了問題,需要更大的市場和資源,就想用軍事來解決。但佔領了更多的殖民地並沒有解決困境。我前面所說的,戰爭的第二階段(佔領殖民地)已經過時了,佔領更多的殖民地需要更多的軍事投入,但產出遠不能滿足投入。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除了英國)和北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只好再擴大戰爭,去打蘇聯,最後被兩線戰爭拖垮。日本佔領了大半個中國,而且是最好的那一部分,但需要投入的軍事力量太多,獲得的資源不足以維持。最後就想佔領東南亞,為了防止美國的干涉,乾脆先發制人的去打珍珠港,最後戰線越拖越長,到後來日本都只有少年兵了。德日都不是軍事上打垮的,而是被拖垮的,軍事上的勝利不能掩蓋戰略上的失敗。二戰後,戰勝國也沒有繼續佔領殖民地,而是以一種更隱性的方式控制。

我們大多數軍迷是非常喜歡拿破崙法帝國和希特勒德帝國的(第二、第三帝國)。我們很多人把他們的失敗歸結於一些偶然因素,比如莫斯科的早雪使入侵失敗,德國原子彈的研製受到破壞等等。但我們可總結一下這兩個帝國的特徵:1.通過軍事的變革獲得軍事上的巨大優勢;2.在歐洲大陸上獲得快速的擴張,但海軍不行,不能擴張海外領土;3.軍人能獲得很高的榮譽,並能獲得戰爭掠奪來的財富,以保持軍隊的士氣;4.快速的擴張使佔領地缺乏統制基礎,比如拿破崙任命他的兄弟為各個國家的國王;5.佔領地不同於殖民地,並不能把那裡的居民都殺光,原居民有足夠的文明,所以要留著他們交稅,但稅低了不夠用,稅高了就有反抗;6.這種不守規則的行為(佔領同樣文明的鄰國),使其它帝國都感到不安全而對抗,他必須要維持一個龐大的軍隊。也就是說,到後來必然會出現由於領土不能再快速擴大,不能通過直接的掠奪財富來維持軍隊;佔領區不穩定,不能獲得相應的支持,不能象對待殖民地一樣壓榨巨額利潤還能維持統治;還要維持龐大的軍隊。這樣新帝國不能建立一個長期可靠的經濟模式,只能走向有問題就擴張,擴張了問題又更多的死循環。如果他們每打下一個國家,然後用很長的時間去消化,可能帝國維持的時間會更長。

  軍事冒險主義是指,遇到問題時,傾向使用武力,但對使用武力的後果並不能保證。比如甲午戰爭,在軍事實力不佔優的情況,日本主動發起戰爭。雖然日本作了很多的準備,包括情報準備,但是日本只是險勝。如果不是清政府在戰爭態度上的猶豫,不一定就是這個結果。而且只要清政府多拖一、兩個月,日本就會經濟崩潰。在這次勝利後,又贏了日俄戰爭。一系列的軍事冒險成功,最終迷信武力,走上軍國主義。

  實際,與所宣傳的愛好和平不同,我國也有軍事冒險傾向。建國以來的所謂6次對外戰爭,朝鮮戰爭、對印戰爭、珍寶島之戰、援越戰爭(其實這次不應算,應換成88年對越海戰)、對越戰爭、西沙海戰,都是主動發起攻擊開始的。雖然取得了比較好的結果,但是不是每次都應該主動開戰呢?真正的戰爭應該是一次半,一次朝鮮戰爭,半次對越,其它的只是規模不同的局部衝突。應該來說朝鮮戰爭中,美、中雙方都不想打。但是出於對局勢判斷的誤差,最終打起來。本來美國沒準備要打到鴨綠江,但對中國沒有足夠的溝通和重視,沒想到中國軍隊就打過來了。雖然 得到了不錯的結果,但中國的損失也是慘重的。相應來說,所得較少,主要中國成了一個真正世界承認的軍事大國。其它幾次,都是對邊境挑畔發起的主動攻擊,包括對越戰爭。應該來說,對越戰爭還是有對越實力(越南剛打完美帝,自稱第三軍事大國,又一個「阿三」)估計不足,一打就是很多年。最冒險的是珍寶島之戰,對軍事強國主動挑戰。也是險勝,一發炮彈擊中了對方指揮部,導致戰爭的停止。但勝利並沒有改善安全環境,隨後1年中還是邊鏡衝突不斷(規模不大);每天都在圖22轟炸機和大規模裝甲部隊突襲的恐懼中。我國只好大規模地投入軍事建設(據說達到了生產總值的30%,與蘇聯解體前差不多),軍事建設都是爭對前蘇聯。據說對越戰爭就是鄧小平對美國的表態,有點象投名狀,後來全面向美國靠攏,並開始開放改革、建設經濟。西沙海戰就是拿幾條小破船去打別人,只是越南更爛而已。據說後來去援助的軍艦航行到西沙都有困難。

雖然這些對外戰爭取得了不錯的結果,但也應該看到對我們的安全局勢並沒有實質性的改善。那些呼喚強硬的人請看看,在80年代之前,圍著中國一圈全部都是敵對國家;東南亞也因為毛主義革命輸出,也對我們不友善。可以說現在安全局勢是建國以來最好的時候,但是我們又天天說政府太軟弱。

  當然中間有波折,中間很長時間,台灣的分離主義對我們的安全局勢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一系列橙色革命(我覺得這個詞比和平演變好,就搬過來用)使東歐社會主義都變色,蘇聯也解體,中國已不再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夥伴。美國就給中國的發展開始製造困難了。應該來來說,那一段時間我們就處在戰爭的陰影下。就是那時,我觀注各軍事論壇,購買軍事雜誌;在台灣局勢緩和後,我對軍事的觀注就明顯減少。

  在那個時候,軍隊中就有人發聲:早打(台灣)比晚打好,打暫時有陣痛,但後繼好,不打雖平穩,但留下的問題多。還有很多貼,《南海必有一戰》,《東海必有一戰》,很多類似的貼子,對安全形勢有很多的悲觀情緒。但現在回頭看一看,這些話一定對嗎?

  96年台灣大選年,我軍軍事演習,從現在的很多網上傳言,當時就準備打過去的;有的說,是搞封鎖戰。但因美國的介入,我們的軍事冒險失敗了。因為美國從他的利益出發,想維持一個不統、不獨的分離局面;當然如果某一天中國控制不住,也會讓台灣獨立。現在來看,我們還應該感謝美國。如果他當時更陰一點,就讓我們去打,會是什麼後果?就是最好的情況,我們打下了台灣,那也是一個亂攤子,說不定比伊拉克還差,好歹伊拉克的石油可以換錢。

  可以說當時的政府對軍隊強硬派是控制不住的,差一點造成嚴重後果。不是不該強硬,但是強硬過度了比軟弱的後果更嚴重。

隨著經濟、軍事實力的進一步發展,軍方為了爭取更大的話語僅,必然會積極想使用武力。而未來領導人為了獲得軍方的支持和民意,很可能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起一場戰爭。這裡說的準備不足不是指軍事實力不夠,而是對後續的戰爭擴大、其它的各種不良影響估計不足。這樣的軍事冒險最後效果不好也算了;就怕成功後,下一次又擴大軍事的使用,走向軍事霸權主義甚或軍國主義。

  如在上面所說,我國的發展有需要武力的支持。但獲取能源也好,市場也好,或爭取勢力範圍也好,需要的只是軍事的配合;需要的是很多的綜合手段;直接使用武力的情況是比較少的。這些手段主要是上面所說的非傳統戰爭,和經濟、政治手段。美國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他是怎麼做的,我們學著就行。前東歐、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倒向,都不是用武力手段實現的,但效果多好。對於科索沃等需要使用武力時,也不是全面的軍事打擊,而是打擊防空力量,全面制空壓制,最後打敗南聯盟。

  可能有人說發展不一定要打仗,那各種安全威脅呢?

  但我現在問一問,現在我國有那種傳統的軍事威脅呢?前面我提到,現在是我國安全局勢最好的時侯。因為現在周邊沒有一個國家對我國進行軍事打擊的潛在需要。現在俄羅斯是一個全球退縮的局勢,由於受到歐、美的壓迫,目前是向我國靠攏的,而且俄羅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不可能再發展起來。印度與我們有邊境糾紛,但態勢上是防守的;由於有巴基斯坦的牽制,還有地形的不利原因(我高他低),使他主動使用武力也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日本不和我們直接接壤。其它的對中國來說就是些小國了。

或許有人說美國聯合他國對我形成了一個「C」形包圍圈?但是這真的有用嗎?我覺得很多人的思路不對,總把國與國之間的鬥爭看成了下象棋,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我前面說過,由於核武器的存在,大國之間不可能打你死我活的全面戰爭。我們現在下的是圍棋。圍棋中是比誰占的地多,勝利並不是追求「屠大龍」。往往優勢方不願進行你死我活的屠大龍,因為結局不容易控制,只是用攻擊,讓對手退讓,去佔領更多的地盤(利益)。在圍棋中,棋手喜歡在實地(實利)略損的情況下追求厚勢(軍事實力),在離厚勢一定範圍內,在對方的勢力範圍內投一個子,都可以造成對方很大的被動;最後可連成一片,殺死對方的棋子、獲得實地(實利)或破壞掉對方的實地。棋形厚的一方,往往在後來比較好下,獲得主動和利益。但是「厚勢」也不是絕對的,厚勢周圍如果對手的棋變強了,厚勢也可能成為孤棋,被對方攻擊、甚至吃掉。我國以前實力比較弱(棋形薄),在美國的厚勢(超強軍事實力)下就會受到攻擊、被壓制。即使一個小小的台灣(投入我勢力中的一個子),就可以對我們造成很大的麻煩,牽扯了我們很大的精力。美國在中國周圍設的軍事基地加上對我有敵意的國家(日、印)就可形成一個完整的包圍圈,牢牢地壓制我們。我們只能用朝鮮進行一定的牽制,降低我們的壓力。但是現在我們軍事實力強了,經濟也強了(棋經營好後變厚了)。我們已了可靠的二次核反擊實力(這是最重要的,這樣我們才有敢和美國較勁的勇氣;常規軍事打擊能力可在第一島鏈內佔優勢,甚至能攻擊第二島鏈;經濟強了,對周邊的國家影響就大了,鄰國不能輕易決定和我們敵對。我們的棋厚了,不僅投入我勢力中的一個孤子台灣沒什麼用處了(實際上已被我們控制了,起不了大風浪,前幾日連李登輝都說「台獨」已不符合國際形勢了),在周圍包圍我們的棋也受到影響,可能會被攻擊。這幾年美國已開始從韓國、日本(這裡有美國最強大的常駐部隊)將部分軍人後撤了,後撤到關島、珍珠港。

  現在即使是比較敵視的日本、越南(這裡不是指敵人,而是指在很多利益上有衝突,看對方不爽),由於經濟往來的互相依賴性,即使有衝突,但在經濟交往上繼續前進。連印度阿三,以前比較敵視,不願與中國多交往,現在也越來越重視雙方貿易了。可以說我們與周邊國家關係,已經脫離了歷史上的那種互佔領土、你死我活的關係。以前強者就會發起戰爭,佔領對方的領土,直接搶掠財富。而現在,軍事佔領已沒有多大的經濟利益,反而雙方可以在加強經濟交往中共同獲利、共同發展。

  當然,不是我國就沒有安全威脅了,只是這些安全威脅往往是非傳統的。除了和鄰國的領土、領海糾紛以外,我們主要的安全威脅有分裂主義、內部矛盾激化造成的社會動蕩、外國勢力進行「民主化運動」以形成和平演變等、支持反政府團體、分裂領導集團等,還有傳統盟國(如朝鮮、緬旬)的體制崩潰對我國安全形勢造成的負面影響。這些安全威脅往往不能用直接的軍事行動來解決,但又要我們有強大的武裝震攝力。

  可以說隨著我們軍事實力的增加、對擴大勢力範圍的需求,必然會和美國及周邊國家的矛盾和衝突不斷增多,這次的黃岩島的的事件就是一個開始。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推薦閱讀:

菲媒:菲總統訪華擱置南海爭議 但將爭取黃岩島漁權
黃岩島「煮熟的鴨子真的飛了」?緩兵之計而已
說好的南海一滴水都不讓,為什麼讓出黃岩島?下的是什麼大棋?

TAG:中國 | 黃岩島 | 計時 | 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