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公教師網

推薦信息:教師資格證報名入口 教師資格證成績查詢 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 報名條件

中公教師招聘考試全國巡講在線預約


導入方法

課堂導入沒有固定格式,不同內容、不同特點選用不同的方式,但要注意導入設計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方法手段力求多變化、多樣化,讓學生常有新鮮感;導入必須為課堂的主題部分服務,不可喧賓奪主。

一、直接導入

直接導入,也叫開門見山式,是最簡單和最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不用藉助其他材料,教師只要概述新課的主要內容及教學程序,明確學習目標和要求,引起學生思想重視並準備參與教學活動,做到「課伊始,意亦明」的一種導入。

直接導入有多種方式:

(1)交代新課學習內容導入。

(2)交代學習新課的目的與現實意義導入。如一位教師上課伊始便單刀直入地向學生指出:「今天我們學習的新課題是『英國工業革命」。(板書課題)「學好這一課,可以幫助我們對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辯證關係原理,對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論點以及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性等問題加深理解。所以學好這節課具有不尋常的現實意義。」這樣導入不僅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更增強了學習這堂課的責任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3)直接解題導入。教師可以直接解釋題目,直截了當點明課題基本特徵及重要概念。如歷史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講課時可先就該標題簡要點明什麼是「貞觀」,什麼是「開元」;什麼是「貞觀之治」,什麼是「開元盛世」。

開門見山,直接點題的直接導入,可以使學生迅速進入主題,節省教學時間。但它過於籠統、概括,也過於刻板、枯燥,缺乏更強烈的感染力,因而不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導入法在高中使用尚好。這種導入法如果把握不好,容易平鋪直敘,流於平淡,難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還可能造成「導而不入」的情況,效果不盡人意。[page]

二、溫故導入

溫故導人是指教師通過幫助學生複習與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從中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結點,合乎邏輯、順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識的一種導入方法。它由已知導向未知,過渡流暢自然,適用於導入前後連貫性和邏輯性較強的知識內容。教學案例如下:

師:「二年級時,我們已經學習過《小蝌蚪找媽媽》和《龜兔第二次賽跑》,其中有一個同樣的小動物是——」生:「烏龜。」師:「誰記得烏龜長的什麼樣?」生:「四條腿,寬嘴巴,背上背著個殼,會游泳……」

師:「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認識烏龜的一位親戚——(出示投影)你們看,它的形狀跟烏龜像不像?」

生:「像。」

師:「但和烏龜有什麼區別?」

生:「比烏龜大。」

師:「它比烏龜大很多,身長可達1米多,輕的三四百斤,重的則有七八百斤,因為它生活在海里,所以稱作海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海龜下蛋》這篇課文。學習後,相信大家一定會大開眼界。」

這種導入方法能夠使學生從已知領域自然地進入未知的領域,從而使學生回顧舊知識,獲取新的知識。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講的舊知識不一定是指前一節課的知識,而是指與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有聯繫的知識。回顧舊知識應簡明扼要,不應佔用太多時間,並且教師切勿喧賓奪主,應該盡量讓學生自己來複習,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三、活動導入

小學生愛表演,很少害羞,樂於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一上課就讓學生動一動、玩一玩,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課、掌握新知識,這是老師和學生都能感到輕鬆、愉快的事。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精心設計好的遊戲,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page]

四、懸念導入

懸念導入是指在教學中,創設帶有懸念性的問題,給學生造成一種神秘感,從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一種導入方法,利用懸念激發人的好奇心,引發思考,啟迪思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懸念總是出乎人們意料,或展示矛盾,或使人困惑,常能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焦慮、渴望和興奮,想儘快指導究竟,而這種心態正是教學所需要的「憤」、「悱」狀態。教學案例如下:

一位語文教師在執教李白的《贈汪倫》這首詩時,就是先給學生講述這樣一個布滿疑團的故事。

教師:「李白是我國唐代的大詩人,可是他上過一次當,受過一次騙。」

(懸念已成)

學生:「上的什麼當?他還會受騙嗎?」

教師:「這個騙他上當的就是汪倫。」

(同學們面面相覷,懸念更懸)

教師:「汪倫是安徽涇縣的一位隱者,他非常喜歡李白的詩,崇拜李白的為人,知道李白愛飲酒,『李白斗酒詩百篇」還了解李白『三山五嶽尋芳遍,一生愛把名山游」於是寫信給李白,信中說: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千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師將「桃花」和「萬」字寫在黑板上)

教師:「李白和汪倫素不相識,接信後,連忙趕到汪倫那裡,汪倫解釋道:

『桃花者,潭水名也,並沒有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並沒有一萬家酒店。」

教師在黑板上「桃花」後加一「潭」字,在「萬」前加一「姓」字,這裡就反轉突變了。

教師:「後來,李白與汪倫談論得很投機,李白離開時,汪倫送了馬和布,還同村裡人一同送行,李白很受感動,就寫了這首詩。詩末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要是不上當,就沒有這首好詩了。」

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故事聽懂了,詩也記得了。[page]

創設懸念要恰當適度,應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設置,不懸則無念可思,太懸則望而不思。只有巧妙而適度的創設懸念,才能使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去思、去探、去說,從而進入良好的學習情境。

五、經驗導入

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已知的素材為出發點,教師通過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講解、談話或提問,以引起回憶。自然地導入新課,鼓動起學生的求知慾。教學案例如下:

在「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老師:冬天,同學們的手被凍得發疼,這時候就會搓搓手,搓手有什麼效果呢?

學生:手發熱,暖和。

老師:為什麼搓搓手會暖和?

接下來就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做功和物體內能變化的關係。

六、實驗導入

實驗導入是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學科中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根據學生學習之始的心理活動特徵,在學習某些章節的開始,可由老師演示一系列實驗。設計演示實驗可從已知實驗入手,向本章涉及的未知實驗過渡,盡量挖掘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實驗。通過大量的聲、光、電、味等使學生在學習之始便在感官上承受大量刺激,獲得大量感性信息,同時提出若干思考題,在一系列的是什麼、為什麼的啟發下,促使學生有條理地思索問題。這樣在某些章節學習開始時,巧布疑陣、設置懸念,就會使學習明確目的、增強動機,起到「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

相關推薦:

教師面試試講技能之導入:導入概述

教師面試試講技能之導入:導入方法(二)

教師面試試講技能之導入:導入方法(三)

試題推薦:

2014年上半年教師資格全國統考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中英語)

2014年上半年教師資格全國統考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中英語)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做一個有「風格」的教師
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具備的三張名片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行為
世說新語—師者同安
讓教師感受教學樂趣包光潛

TAG: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