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你究竟為什麼沒有安全感?

心理引言:有人說女人缺乏安全感是因為沒有自信,但「安全感」與「自信」是否可以畫上等號呢?在我看來,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安全感並不等於自信,甚至可以說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很大。 ——心靈咖啡網

安全感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因為感覺層面是很難完全理解的,「覺得自己有」跟「真的有」其實是兩回事。有的人覺得自己很有安全感,可是表現出來的卻都是一些沒有安全感的行為。所以想要真正了解自己是否擁有充分的安全感,需要深入的分析與探索。

安全感與自信的最大差異是:一個具有自信的人,會堅持自己的做法,相信「我所做的事情最終會呈現對的結果」。而安全感比較象是「就算我做錯了也沒關係,總會有人出手幫忙,總會有辦法收拾殘局的!」

由此可知,自信與安全感完全是不一樣的部分。有時候,我們必須先擁有安全感,才能產生自信,內心獨白比較像是這樣:「既然做砸了都沒事,那就不慌了,篤篤定定來,說不定就能想出辦法搞定了呢!」,或者「哪那麼容易搞砸,再說了,反正既然做砸了都沒事,那就不慌了,篤篤定定來,辦法總比問題多!」,然後覺得前路有了光明;而假如沒有安全感,我們可能會因為擔心自己會搞砸,而故意說自己不行,內心獨白比較像是這樣:「啊,這件事一不小心就會搞砸,後果很嚴重,我不想砸在自己手裡,我做不了啦!」

反過來看,有自信的人就一定有安全感嗎?那真不一定,缺少安全感的自信,只能說是一種假性的自信,這樣的人常認為外界充滿挑戰,他必須非常強悍才能橫掃千軍、擊潰所有對手。默默@《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女不強大天不容》,@《女人不狠,地位不穩》,@「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些耳熟能詳的句子,如此看來其實是擔心失敗的後果,擔心無法收拾殘局而感到不安的產物。

從「人心隔肚皮」、「小心使得萬年船」、「出頭的椽子先爛」等俗語中,我們可以發現,那些富有智慧愛教導人的古人,雖然超有自信,但卻超沒安全感,文化的傳承,或許也影響著現代人的安全感,使現代人樂於小心翼翼起來,並認為是一種生存哲學。

然而假如是文化的影響,應該男女都不太有安全感,可為什麼女人看起來比男人更沒安全感?或許這並非天生,而是被教導出來的。人們的育兒觀中普遍認為男孩子要粗養,放出去歷練,不必擔心他受傷,而女孩子要細養,小心陪護,不許半夜還在外遊盪。的確,男孩子半夜還在外遊盪,假如跟人打一架,誰輸得比較慘還不知道,但女孩子假如沒有人陪護,被拐賣或強姦,這殘局誰也沒法收拾,從這個意義上說,正是因為輸不起,好像女孩子就理應更沒安全感,好像這種沒安全感,就是必須的生存哲學。

女人正因是女人,輸不起的地方還更多。不論想不想生,女人的生育天性,都會在潛意識中影響女人,讓女人擔心一旦懷孕後被拋棄就得獨自撫養小孩,而男人不必擔心這個問題,從經濟的角度來說,留下基因轉身就走,可能反而比較實惠,所以女人在擇偶時才比男人患得患失,沒安全感;剩女之所以比剩男更沒安全感,是因為大家公認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齡就只有那麼十幾年,公認女人的花容月貌也就這麼十幾年,而男人選擇女人,容貌和生育能力幾乎是最看重的因素,所以還想嫁的剩女會非常焦慮,男人相比女人,生育能力即使老了都還有,容貌衰老也比女人慢,所以剩男相對而言不那麼焦慮。

回過頭來說,相較男人缺乏安全感的女人,真的比男人不自信嗎?其實客觀而言,由於教育水平的提升,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巾幗不讓鬚眉」,甚至高校男女比例都越來越小,不少女人自認為比男人有智慧,但是,女人還是更沒安全感,因為女人始終比男人輸不起。

——或許,也正因為女人更輸不起,更沒安全感,所以才比男人更容易放棄挑戰,說自己「不行」,「就是個女人」,「又不是男人」。這在外人看來,這當然就是沒自信的表現了。

另外,由於目前來說,女人還是承擔著更多與家庭內的職責,而傳統觀念認為這是女人的「分內事」,假如做不好,可能會受到譴責,而工作上的事卻不會,所以,在這份壓力下,女人又多了一個輸不起的理由,有些女人為了把家照顧好,而在家當全職主婦——儘管為此放棄了最能帶來成就感的事,儘管常常並不快樂。其實反過來想想,男人也是一樣:假如不能賺錢養活妻小,就會被人說沒用,而家裡的事,老婆自會打點,所以有些男人會為了賺足夠的錢,而放棄和家人的互動,儘管並不開心,到老了之後也為淡漠的親情後悔不已。

假如了解了兩性各自的壓力,你就會明白,其實壓力都是自己給的,與其過分在意外人的眼光,而活得不自在,不如放手活一把自己的人生。

推薦閱讀:

精神病人的自由
車身鋼板厚並非安全
一張圖給獨行姑娘的8個安全錦囊
【留學百科】在國外丟了護照該怎麼辦?
汽車大燈,如何在黑暗中尋找,一個清晰的視野?

TAG:安全 | 安全感 | 沒有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