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凡人愁失業,神仙也有下崗時

如果你看過最近上映的動畫電影《小門神》,相信你一定記得那對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的門神兄弟。

影片里,因近年來人間不再關注神仙,神界經濟蕭條,門神、土地爺這些小神仙們即將下崗。面對危機,門神決定去人間做番大事,來證明自身價值。

圖為《小門神》海報,來自網路

且不論電影如何,光是選擇了門神這一傳統視角,已值得點贊。

而作為保護神,門神人氣很旺,是人們心中最親近的神祇,也是道教的信仰。民間有在春節貼門神的習俗,除了《小門神》,你還知道多少關於門神的故事呢?

誰是最早的門神?

《小門神》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影片里那對身陷下崗困境的門神兄弟就是中國最早的門神,名為神荼、鬱壘,正確讀音為「shēn shū」、「yù lǜ」。

圖為《小門神》海報,來自網路

《山海經》里這樣記載:在滄海之間,有座眾鬼居住的度朔山,神荼、鬱壘二人在此把守鬼門,若查到惡鬼就抓去喂虎。後來,黃帝令老百姓用桃木做神荼、鬱壘的雕像,以驅魔逐鬼。

後人把神荼、鬱壘繪在年畫上,貼於門上,就形成了門神。雖然後來有很多門神湧現,但這兩位門神仍很受歡迎,所以當仁不讓地成了《小門神》里的主角,當終極大boss年獸在人間搗亂時,門神兄弟嚴陣以待,封印年獸,守衛了人間太平。

圖為綿竹年畫門神,色彩濃烈。

攝影/梁山

在中國人的意識里,怪事、壞事都是鬼怪作祟,如果哪裡不對勁,常會來一句「見鬼了」,古時保衛家宅最重要的就是御鬼。所以在春節,人們貼門神,是為了求門神鎮住妖魔鬼怪,祈求平安。

洋人也能當門神?

人們對門神有個籠統的印象:豹頭環眼、燕頷虎鬚、一身戎裝、色彩亮麗……甚至有些橫眉立目,但若要做詳細描述,卻又顯得面目不清。因為經過上千年演進,門神與時俱進地有了許多新形象。

圖攝於安徽績溪縣胡氏宗祠,門神為秦叔寶、尉遲恭。

攝影/梁山

如唐代門神以秦叔寶和尉遲恭為主。據說一生戎馬的唐太宗常夢到冤魂,就派秦叔寶和尉遲恭給自己守門,考慮到兩位大將軍守夜太辛苦,唐太宗便讓畫師給兩位將軍畫像,把畫像懸在寢宮左右,也睡成了安穩覺。

圖攝於成都寬窄巷裡,為天官門神,屬於文門神。

攝影/梁山

後人推而廣之,不止貼這兩員武將的畫像,也貼哼哈二將或其他武將;道士鍾馗不僅能捉鬼,還能吃鬼,也成了人們喜愛的門神。除了武將,人們還貼身著朝服的文官,就是文門神,如包拯、文天祥,他們大多文質彬彬、雍容華貴;此外,還有貼福、祿、壽之類的祈福門神。

圖為台灣台南市鎮門宮門上的「洋門神」。

供圖/TPG

隨著門戶開放,洋人來到中國,便有了「洋門神」,如台灣台南市奉祀鄭成功的鎮門宮貼的就是赤足鷹鼻的荷蘭門神,因為當地人認為鄭成功能打敗荷蘭人,荷蘭人當然該給他守門。

圖為抗戰期間的「打日本救中國門神」。

攝影/梁山

到了抗戰時期,人們還貼上了抗日衛國的門神,如盛產年畫的河北武強縣,就有名為「打倒日本救中國「的門神;而文革前後,則有各種「建設祖國」門神出現,如20世紀60年代的廣東佛山地區,就有人貼過。

你家的門神,

和我家的一樣?

中國地大物博,門神遍地開花,因地而不同,你家供鍾馗,我家供秦瓊,他家可能供包拯。但只要明白,門神是人們在「利益主義」和「審美主義」雙重訴求下塑造出來的,既能鎮鬼驅邪,又得好看,那門神所有的花樣就都好理解了。

圖為20世紀60年代佛山年畫中的「建設祖國」門神。

攝影/梁山

門神多成對出現,他們表情相似、動作相反、服飾相近,如同倆兄弟,所以有「雙扇門上貼門神——一對兒」這樣的諺語。在河南,當地人所供奉的門神多為三國時期的趙雲和馬超;河北人多供奉馬超、馬岱哥倆;陝西人供奉孫臏和龐涓、黃三太和楊香武。

圖為秦良玉門神像,當地人視她為「福將」。

當然,也有獨座門神 ,如重慶人供奉著名女帥秦良玉。

總之,凡保家衛國者,都能驅凶迎祥,都可做門神,連黃繼光都行。如此樸素的世界觀,直白得可愛,無論供奉的門神是誰,寓意都基本相似。

圖為門神鍾馗,來自網路。

門神除了貼,還可以畫在門上,它沿著從神到人、從神話到現實的路徑,在中國走過漫長路程。

千百年來,人們在大年三十這天,熬上一碗香糊,給樸素的大門,貼上熱烈奔放的色彩,讓門神把千門萬戶變得煥然一新,那是從前過年時不可或缺的喜慶。

而如今,貼門神已越來越少見。越來越忙的中國人,若能在年歲更替之際,稍微慢一慢,和家人一起貼張門神,祈求來年幸福安康,也許能重溫往昔,那濃郁的年俗味。

資料與圖片來源:

《中華遺產》2014年第2期及網路

編輯整理/風物君


推薦閱讀:

房產證即將下崗!房子登記在子女名下就虧大了!
張藝謀的感情生活成謎 長期資助下崗前妻(圖)
「校花」的老公緣何撲進40歲下崗女工懷裡?
下崗男職工007多了感情少了高科技
流年衝掉財根下崗

TAG:神仙 | 下崗 | 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