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 100 年,我們對百貨業的期望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好奇心商業史

編者按

全國的百貨商場和購物中心在農曆正月初二這天幾乎集體關門。

因為這次關門是因為節慶放假,而不是淘寶、京東、亞馬遜。我們猜想,這會兒談論百貨行業的歷史,容易理性,不容易悲傷。

但我們不打算再就這個話題夸夸其談了,反而想知道,這個行業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下面這 5 篇和百貨業相關的報道就是這麼來的,它們選自過去 165 年的《紐約時報》。

在最近的一篇中,不可避免地,你將再次聽到措辭激烈的百貨行業輓歌,但同時,它還轉述了一些人對於百貨業之所以不景氣的新看法,那些人還在想方設法地改變這一切。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在這個系列中看到:從 19 世紀到 20 世紀中期,伴隨著城市化和中產階級的興起,百貨商店是如何改變了人們消費和休閑的方式。

如今仍聲名在外的英國百貨商店 Selfridges 在 20 世紀初期就提供了教科書式的百貨商店服務,他們對銷售員訓練有素,增加各種設施讓顧客儘可能地在商店久留,這其中還包括當時罕見的電視轉播和日後成為百貨商店標配的藝術展。

英國百貨商店 Selfridges

這些努力看起來相當動人,一些還沿用至今,剩下的卻少有改進。

之後的百貨業,和 1950 年代活躍的建築師 Victor Gruen 息息相關。他把過去系列店鋪的簡單羅列做了改造,通過引入雕塑和禮堂把購物商場塑造成了市民中心。

到了 1990 年代,百貨商店開始相繼倒閉。

一些觀點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商場實在太多了,但人們還是很容易聯想到在線購物網站。

這個觀點並不新鮮,早在 1982 年就有人預言電子商務將會對百貨行業產生影響。不過那時預言的許多技術,直到今天也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里點「發現」,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289 1920 年代,記住每個顧客的名字曾是人們對百貨商店的設想

本文發表於 1926 年 3 月 31 日。

Selfridge 百貨採取小城鎮的做法

商場員工要能叫出老顧客的名字,Selfridge 百貨創始人之子說。

倫敦的百貨商店打算讓員工記住顧客的名字,並直呼其名,從而建立員工與老顧客之間更私人化的人際關係。昨天,位於倫敦的美國百貨創始人之子小 Harry Gordon Selfridge 如此說道。

Harry Gordon Selfridge

這位年輕的 Selfridge 先生搭乘白星(White Star)航運 Majestic 號郵輪,昨天從南漢普頓啟航到達這裡,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訪問。他將會對美國最大百貨商場的管理方法進行研究,包括位於費城、芝加哥、波士頓的商場,探討一下倫敦業務的管理創新。

Selfridge 先生說:「大城市的員工沒理由不像在小城市工作的員工那樣記住老顧客的名字和臉。通過發展僱員們對彼此和對工作更進一步的關注,我們也在努力改善當下這種員工與顧客關係疏遠的趨勢。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們會採用競技協作和其他社交手段。」

Selfridge 先生說,雖然他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英格蘭,但他從沒放棄過他的美國公民身份。當他被問到,他的外國人身份是否會成為商業、社交方面的阻礙時,他說:「我沒有改變國籍的需要。如果有需要,我也許會改。不過,無論我是美國籍還是英國籍,我的朋友對我的方式都沒什麼不同。」

翻譯:Alicia Lee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里點「發現」,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289 1950 年代,建築師塑造了改造了現代購物中心

本文發表於 1980 年 2 月 16 日。

Victor Gruen,現代購物中心之父去世

Victor Gruen,這位創造了郊區購物中心開創性設計方案的建築師,在 1950 年代的美國郊區景觀設計領域扮演了重要角色。1967 年退休後,他一直住在維也納。他在本周四逝世,享年 76 歲。

Victor Gruen,圖片版權:Victor Gruen Collection, American Heritage Center, 懷俄明大學

Gruen 創立了 Gruen Associates,它是美國領先的建築規劃工程公司之一。一直以來,他被認為是城市總體規劃的倡導者,他反對無限制的郊區擴張,並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大量寫作和演講。

50 年代他的兩個主要項目:一個是位於底特律附近、1954 年開業的 Northland 購物中心,另一個是在明尼蘇達周邊、1956 年開放的 Southdale——為大規模的購物商場設計樹立了楷模。項目竣工幾十年後,美國的郊區景觀都發生了改變。

Northland 購物中心

Northland 購物中心的建成,使 Gruen Associates 從一家專註店鋪設計的小公司轉型為能接手各類大型規劃、建築和工程項目的多面手。

最初,Northland 是個佔地 160 英畝、包含 80 座店鋪、設置了景觀步道的項目。Gruen 決定不讓 Northland 只是一個羅列一系列店鋪的地方,於是在商場中加入了雕塑以及一個供公眾使用的禮堂——幾乎把這個建築群設計成了市民中心。

Northland 購物中心吸引了眾多人前往。哪怕是在店鋪都打烊的周日,他們也在商場附近漫步。正如城區主街(Main Street)在上一代小鎮居民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那樣,郊區商場在汽車時代的郊區居民的生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Gruen 在設計 Southdale 時還增添了新意:讓商鋪圍繞著一座封閉的花園庭院進行分布。而這一改動給郊區商場增加了更大吸引力,到了 6、70 年代,上百個閉合式商場都是以此為模版設計建成的。

Southdale Center

設計卡拉馬祖購物中心(Kalamazoo Mall)

Gruen 那時並非沒有意識到,無論他的商場有多麼精心的設計,都可能會逐步取代市中心的主街,汲取後者的經濟活力。他不斷提議說,市區可以通過郊區式的改造與之競爭。1959 年,他在密歇根州卡拉馬祖市設計了卡拉馬祖購物中心,這是美國首個建在老城區的步行街——就這樣,有鮮花和噴泉的無車景觀廣場就取代了當地主要商業街的地位。

Kalamazoo Mall

Gruen 是一位反對汽車的改革者。他希望在 Northland 這樣的地方,看到自己的設計把汽車馴服,而非為迎合汽車而存在。

Victor Gruen 原名 Victor David Gruenbaum,1903 年 7 月 18 日生於維也納。

1920、1930 年代,他在維也納成為了一名極富經驗的建築師。但在 1938 年,他為逃脫希特勒的部隊,動身前往美國,身上只帶著 8 美元、素描桌和建築書籍。初到紐約,他成了一位布景設計師和店鋪設計師。他獨自接手的第一個項目是設計第五大道 55 街附近的 Lederer 商店。

Gruen 在 1943 年成為美國公民,育有一子一女:兒子 Michael 是紐約的一名律師,女兒 Margaret 居住在華盛頓州的斯波坎市(Spokane)。他曾有過四段婚姻,第二任妻子 Elsie Krummeck Crawford 做過他一段時間的搭檔,第四任妻子 Kemija Gruen 陪伴他走完了一生。

作者:Paul Goldberger

翻譯:Alicia Lee

文內圖來源:

urbis、mallsofamerica、simon、alicesarchive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里點「發現」,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289 1980 年代,一個關於電子商務的預言

本文發表於 1982 年 6 月 20 日。

如果說,我們購買的東西能代表我們的身份,那麼購物方式和場所會如何塑造我們呢?

送貨上門的服務

當美國人可以在家中購物,電視機變成某種電子商場的時候,那會是什麼樣子?加州門洛帕克(Menlo Park)的美國未來協會(Institute of the Future)有項新研究預言,認為「可視圖文系統」(videotex)和「圖文電視」(teletext)這兩項新技術,可能會給市場與社會帶來巨大變化。下面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贊助的這篇報告節選:

百貨商場和大型連鎖零售店是美國市場的象徵。比如,多元零售機構的總銷售份額從 1963 的 36% 增加到 1977 年的 47%。維持著比這個稍低的增長率,這一比例在 90 年代晚期達到了 60%。

利用購物相關的圖文電視製造情境,電子購物和電子交易創造了一個新興電子市場。票據、銀行賬戶、信用卡都可以通過家庭終端使用服務。國內市場服務使用電子出版網路,能為品牌商品提供很大折扣。

家庭習慣

家用電子設備的一個特徵是,關於家庭基本生活方式的許多信息都可以自動收集、儲存起來——可以由家庭自己收集,或由互動的商家和圖文電視的服務提供方來收集。這種保存家庭習慣中比較深入的特徵的可能有其深遠的影響,比如預置購買或自動購買都可能潛力成為現實。

這種購物方式最簡單的形式,可能包含一個家庭定期購買的生活用品列表,並且有購買數量、購買頻率,和購買者的信息。家用電腦會每周自動訂購 2 捲紙巾、每隔一周買一袋 25 磅的土豆,每 3 個月買一卷垃圾袋。

不過,同一台電腦也可能會記住,如果要從廉價無品牌紙巾和更貴的品牌紙巾中選,這家人總是選擇有品牌的。隨後,電腦就會自己建立一些選購紙巾等商品的標準、規則,然後「到處逛逛」,幫家庭找到最合算的東西。當然了,如果電腦要使用這種標準來購買,經銷商便會提供有關這些標準的信息。

與過去的發展趨勢恰恰相反的是,可視圖文系統、圖文電視系統,以及計算機輔助製造,都可能支持個人物品的定製化——而不只是標準化的日常商品。這種情況下,購買者可能多少會與工業機器人直接進行互動,比如說,做牛仔褲的機器人。購買者可以具體指出要什麼尺寸、前面幾個兜,後面幾個兜,最後貼上哪個設計師品牌的標籤。這種可能性需要用戶參與設計的方方面面。

量身打造的東西需要人親自購買,人們能觸摸面料,想像自己穿上特別款式設計的模樣。加強版的可視圖文系統加上計算機的輔助製造,有助於實現個性化的量產。如果通過可視圖文系統進行購物很無聊,就依然會有人愛逛商場。但是,如果視頻購物變得像視頻遊戲一樣吸引人,最終電視廣告、家庭娛樂和消費就很有可能會融合在一起。

現金流問題

20 世紀最後幾年裡,消費者可能花了很多時間來結算個人銀行賬目。如果某些購買行為是預置的,比如可視圖文購物,就會用光個人資金。此外還有些購物發生在更傳統的商場里,那麼賬目出現遺漏和混亂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我們家裡多了幾個成員,那就會更加混亂。電子轉賬系統上會發生很多問題,而唯一的辦法,就是想像這些系統設計得足夠聰明,能提供這種技術解決方案。最終,這些系統將會提供分類整理個人現金流的在線協助服務。

產品分銷

正在長大的一代人不知道什麼是送貨上門,只知道晚報遞送。他們也不知道,送貨上門被行業淘汰是因為它並不經濟。然而,電子購物就意味著有實體產品的送貨上門。隨之而來就會有重組的全國、地區和本地分銷網路。商場服務與每個家庭都有聯繫,可以變成一種運輸媒介,用於本地和區域的信息、實體商品傳輸。當我們考慮到其他的分銷形式——不限於本地市場——那麼或許購物中心不僅僅是一種有效展示和分銷的形式。順著「購物中心會擔任什麼角色?」這一問題,我們得出了以下預測:

*百貨商場不會因電子購物而消失,但一定會發生巨大變化。自動化生產、裝配和分銷流程營造了一個環境,其中關鍵的互動就是信息交換。

一種可能是,混合型便利店,挑選那些可以通過系統定期訂購的商品,一種是提供感官體驗的商場,還可能是電子訂購中心,在那裡會有一些東西和購物終端放在一起,讓購物者預訂近期要遞送或提取的商品。折扣店和規模龐大的百貨商場可能會消失。

*自發購買是大型百貨或折扣店存在的一個主要基礎。在收款台旁邊與視線持平的櫃檯空間以天價出租。人在人群中會花更多錢,尤其是大型商場里的人群,被多種多樣「物美價廉」商品包圍,為有不同需求、興趣的人們精心準備。在電子購物領域,一定會有人發現相應的自發購物方式,並進行發掘,比如,利用家庭消費中廣泛記錄的數據。

*消費者市場強化了人對世界的選擇性感知。不同社區的商場出售著不同的產品,展示商品的方式五花八門,風格也有所不同。這些風格描繪出了人對世界的不同看法,關於人們應該怎樣生活以及實際在怎樣生活。按照一種特定方式生活的人,會去那些能體現這類生活的商場,於是又強化了這種生活理念的正確性,認為這可能是最普遍的一種。

通過電子購物,人們的世界觀會變得同質化嗎?不同階層、地區、年齡段之間已經縮小的風格差異會不會消除?有關同質化的爭論來自與電視的類比——電視上呈現的是對理想美國生活一元化的看法。雖說這個類比不太有說服力,因為電視是種廣播媒介,而家庭電子購物服務並不需要廣播。實際上,電子購物具有與個人品位、生活方式高度適配的潛力,所以說,它不會將人的世界觀單一化,反而會促使其變得更加多元。

翻譯:Alicia Lee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里點「發現」,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289 1990 年代,傑夫·貝索斯塑造在線零售業

本文發表於 1998 年 10 月 11 日。

傑夫·貝索斯五問

亞馬遜會從互聯網寵兒變成初生的邪惡帝國嗎?

傑弗里·P·貝索斯是第一批看到互聯網力量的人,並依靠互聯網創造了動力十足的的目錄零售業。他因此離開了華爾街最先進的計算機交易公司 D. E. Shaw & Company,創立亞馬遜。從 100 種可銷售商品的列表中,他選擇了書,因為他認為賣書能最好地展示出互聯網的本事,讓人們了解自己在找什麼。

他居然對了!在最近一個季度,亞馬遜銷售額為 1 億 1700 萬美元。公司市值 55 億美元,而貝索斯與他的夫人持有公司 45% 的股份。

現在,公司業務增加了音樂商品,並通過最近收購的互聯網購物搜索引擎 Junglee,開始銷售來自更多不同不同類別的商品。Scott Heiferman 運營著在線廣告公司 I-Traffic,他說,亞馬遜開始像微軟一樣,引起競爭者的嫉妒和恐懼。

的確,對亞馬遜的恐懼似乎成了促使競爭者聯合力量的主要驅動。上周 Bertelsmann A.G. 同意購買在線書店 Barnes & Noble 的一半股份,注入 1 億美元向亞馬遜發起攻擊。而且 CDNow 和 N2K,這兩家頂級的在線音樂商店也在協商合併。

亞馬遜作何反應呢?貝索斯說,他覺得沒有必要改變既有方向。

Q: 這兩起合併意味著什麼?

A: 我不太確定他們的策略是什麼,但從理論上講,合併意味著他們沒有足夠大規模。有可能,整個行業都在忙著整合。

Q: 在你的競爭者們合併時,你會與這些大幅擴展市場戰備基金的新書籍、音樂商店如何競爭?

A: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口碑都更為重要。所以我們依然會關注顧客體驗:分類功能、易用性、價格和服務。這就是我們至今所做的事情,也是我們與最接近的競爭者之間的差距拉大的原因。

Q: 在線零售商大筆開銷之一就是吸引新顧客,無論通過投放 Yahoo 這類門戶網站,還是通過打折促銷。這些合併企業能夠通過更廉價的方式找到顧客嗎,與他們各自為戰的情況相比?

A: 我不這麼認為。如果你有很高的獲取客戶成本,與另一家有高額獲取客戶成本的企業合併,這不能降低你的成本。現在我們大部分的顧客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來的,而不是通過付費廣告。

Q: 既然人們知道亞馬遜是個書店,那你認為,出售音樂和其他商品會取得成功嗎?

A: 採用多產品的策略,你能與人們聯繫更緊密。當我們進入音樂領域,我們是以 310 萬用戶為基礎開始的。而且我們可以在同一個盒子里給他們郵遞書和音樂產品。這些都能幫我們降低獲取客戶的成本。如果你在顧客的購物籃里有更大份額,那麼客戶對你的終身價值就會更大。

Q: 你想要通過收購其他門類商品的在線商店,來擴大你的商品供應嗎?

A: 我沒想過我們未來的計劃。但是收購一定要很有吸引力才行,因為這會很分散精力。收購併不總會幫你加快腳步,有時還會拖你的後腿。

作者:Saul Hansell

翻譯:Alicia Lee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里點「發現」,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289 今天,「鬼商場」就像擱淺的鯨魚,令人沮喪也令人著迷

本文發表於 2015 年 1 月 4 日。

圖片版權:Michael F. McElroy/《紐約時報》

馬里蘭州,奧因斯米爾斯電 — 聖誕前的周日,百貨商場里熠熠生輝,唯一缺少的是消費者的光顧。

《鈴兒響叮噹》歡快的節奏在磚瓦間跳躍著,照燒雞肉的香味從食品區飄過來,但在錯落有致的封閉式購物中心裡,只有幾家店還開著。一些顧客穿過長長的門廊,朝著鐵門緊鎖的空屋望去,那裡曾經是 H&M、Wet Seal 和 Kay Jewelers 等零售品牌的店鋪。

「這讓人很難過,」46 歲的 Jill Kalata 說,她嘗試把最後幾款球鞋放到 Athlete』s Foot 去賣,這家店計劃幾周後關門。「這裡曾經是人擠人的,聖誕節時隊伍能排到門外去。現在,我看到有店開著都感到很驚訝。」

奧因斯米爾斯購物中心(Owings Mills Mall)儼然成了一座「鬼商場」(dead mall)——這是越來越多房產專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網友們的一種說法。根據追蹤商場行業的綠街顧問公司(Green Street Advisors)數據表明,從 2010 年起,有 20 多家封閉式購物中心關閉,還有 60 家瀕臨關閉。

商場業的預先訃告自上世紀 90 年代末期就開始出現,但現如今的真實情況更加微妙,反映出更多改變著美國經濟的不同態勢。隨著國民收入差距繼續擴大,高端商場繁榮發展,即便是 Sears、Kmart 和 J. C. Penney 這些反應遲鈍的連鎖商店也開始動搖,放開他們曾鎖定的中產和工薪階層。

「這是個貧富的問題,」綠街的資深分析員 D. J. Busch 說。有錢的美國人「始終會去新澤西的 Short Hills Mall 或是面向(前 5% 、10% 的)高端消費者的商場。但整體經濟收入沒什麼增長。」

奧因斯米爾斯、J. C. Penney 和梅西百貨等商場還在堅持,但 Sears、Lord & Taylor 這樣的中檔百貨、還有 Boscov』s 等區域連鎖百貨都曇花一現。

作為一座瀕死的商場來說,1986 年開張、1998 年重新裝修的奧因斯米爾斯購物中心還很年輕。雖說地理位置導致了它的消亡,其他因素也很關鍵,比如,發生改變的消費習慣和人口統計學特徵,專家如此解釋。

「某些商場會生存下來,我對此毫不懷疑,不過社會上大部分人都已經厭倦了商場,」 Mark Hinshaw 說,他是西雅圖的一名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作家。

許多消費者將商場數量銳減的原因歸結為網路購物,而專家稱這只是個很小的影響因素。不到 10% 的零售商品在網上銷售,而且這些商品更容易衝擊到大賣場,而不是時尚連鎖店和封閉式購物中心的專賣店。

相反,商場的基本問題在於,在國內遍地開花的店鋪供過於求,這是長期經濟繁榮、人們建設各種零售空間導致的結果。

「我們的零售業極度過剩,」Christopher Zahas 說,他是俄勒岡州波特蘭的房產經濟學家和城市規劃師,他說,「把一百萬平方英尺填滿是很難完成的任務。」

「鬼商場」就像擱淺的鯨魚,令人沮喪也令人著迷。有個很受歡迎的網站叫deadmalls.com就專門關注這個現象。而且,鬼商場已成為一種文化基因,電影《消失的愛人》(Gone Girl)里就有一個陰森恐怖的鏡頭是以鬼商場為背景。

deadmalls.com 有三位管理員,26 歲的 Jack Thomas 就是其中之一,他與兩位搭檔在業餘時間共同經營這個網站。「大家都有小時候去逛商場的記憶。沒人會想到商場會在繁榮後消亡。」他說。

行業對這些文化維度和經濟風險心知肚明,正在試圖扭轉公眾對這些遺址的看法:畢竟,美國人最愛的消遣方式就是購物。

位於紐約的國際購物中心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hopping Centers)是一個面向商場行業(包括商場業主在內)的貿易團體。今年 8 月,他們僱用 Burson-Marsteller 公關公司,用該公司傳播部門總監 Jesse Tron 的話說「上演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讓人們不再有『過些年商場就不復存在了』這樣的負面想法」。

雖然許多生意興旺的商場在未來幾年會保持不錯的發展,但這個行業能採取什麼措施來避免更多商場陷入蕭條,尚且未知。

據房產業領先的數據提供機構科星集團(CoStar Group)的報告,國內約有 80% 的商場(也就是1200 家)看起來發展順利,空置率為 10% 或更少。但這要與 2006 年 94% 的比例做個比較。

約有 15% 的商場的空置率從 2006 年時的 5% 上升至 10% 到 40%,有 3.4% 的商場(也就是 3000 多萬平方英尺)空置率超過 40%。綠街的 Busch 先生提出過一個叫「死亡漩渦」(death spiral)的概念:空置率一旦到達某個百分比,商場就會陷進這個「漩渦」——而這個臨界值正是 40%。

行業高管們紛紛承認:自從經濟衰退以來,商場行業經歷了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你看到 A 級商場、旗艦商場都經營得很好,」Westfield Corporation 的聯席 CEO Steven Lowy 說。這家公司的總部位於澳大利亞,但目前在商場行業內是個國際大腕。在美國,Westfield 已經變賣了中西部資產,集中投資更富有的沿海地區。在歐洲,Lowy 更偏愛倫敦、米蘭這些繁華的都市中心。

「我們的業務更關注地區和高端領域,」他說,「死亡、瀕臨死亡和蕭條,這是有梯度的,不過任何卡在市場中間的部分都會有問題。」

Tom Simmons 監管另一個房地產巨頭 Kimco 在太平洋中部的商場分支,他說得更加直白。「三級市場的 B 級、C 級商場就像是恐龍,基本上都會死,」他說,但「A 級商場現在做得很好。」

然而,商場分級的界限很模糊。White Flint Mall 曾是位於富裕的華盛頓周邊、馬里蘭州北貝塞斯達(North Bethesda)的一處高端場所,現已封閉,等待拆除了。

距離東邊駕車半個小時的地方,是無論經濟還是觀念都十分多元的喬治王子郡(Prince George』s County),那兒的 Landover Mall 在 2006 年被拆除,只剩下停車場和孤零零的一家 Sears,後者 2014 年也關了。

這兩座商場都隸屬於華盛頓勒納家族,他們也是華盛頓國家棒球隊的大股東。勒納集團(Lerner Enterprises)已經表示打算重新開發這兩塊地,但還沒有任何確切的行動跡象。

在俄亥俄州阿克倫(Akron)市郊區,Rolling Acres 商場已經放棄了任何重新規劃的打算,現在凄涼地坐落在那裡:窗戶被木板封住,有樹木沿著水泥裂縫長出來。這家商場在封閉之前,還被寮屋居民們霸佔過,報廢的銅線都被人盜走了。

在繁榮時期,「人們會成群結隊地從各地趕來,」Timothy A. Dimoff 說,他是阿克倫的一名退休的偵探,曾經為 Rolling Acres 商場做安保諮詢。「阿克倫人現在還會說起食品區的焦糖爆米花呢。」

奧因斯米爾斯購物中心距離成為鬼商場可能還有一步之遙,但它所在的市場並非只有死路一條。

奧因斯米爾斯購物中心原來歸 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 所有,它在 2011 年把 50% 的股份賣給了 Simmons 的公司,現在 Kimco 正忙於將它重新規劃為一個結合了開放式與封閉式的購物中心。

然而,使一座鬼商場復活絕非易事——Simmons 表示整個工程將耗資 7500 萬到 1 億美元,歷時 2 到 5 年才能完成。這其中包括:拆除奧因斯米爾斯舊樓,建設一座被業內稱為「權利中心」 (power center)的新建築(它附帶 Costco、Best Buy 和 Target 這些大賣場)。

他希望奧因斯米爾斯購物中心能維持現在這種殭屍般的狀態,至少挺過 2015 年末。

這家商場之所以會衰敗,他說,最初是因為顧客都被吸引到附近的其他商場(比如高端的 Towson Town Center)了。

雖然奧因斯米爾斯購物中心原本是按照豪華型地產項目設計的,但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在 Saks Fifth Avenue 百貨商場關掉了它的主要店面後,商場越來越難撐下去了。

「商場的精靈已經從瓶子里放出來了,」 Simmons 說,「永遠也回不去了。」

作者:Nelson D. Schwartz

翻譯:Alicia Lee


推薦閱讀:

別「期望」的新加坡
對親人的期望不要過高
人有多少種心理需求?談判需求和動機分析 談判的期望和目標
校園男同學心情說說:期望已久的天空是如此遙不可及
「高期望」可能是你計劃失敗的「元兇」

TAG:商業 | 好奇 | 過去 | 好奇心 | 變化 | 商業史 | 百貨 | 我們 | 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