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移民美國的歷史

2003年,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播放了一個關於華人移民美國的系列三部曲「成為美國人(Becoming American)」,這是一部美國主流媒體以相對客觀的眼光來探索華人移民美國歷史的影片。華人第一次大批移民美國是在19世紀中葉加州的淘金熱期間,這是San Francisco至今仍然被稱為「舊金山」的緣故,太平天國運動造成南部中國動蕩局面也是成因之一。剛開始時,華人以其勤勞和智慧得到了肯定,加州州長McDougal將華人稱為「最有價值的新公民」。不過很快這種局面就因為大量從東部湧入的淘金客改變,當金子不再遍地都是後,華人就成了排擠對象。1850年代,加州通過了一系列針對華人的外國人淘金稅法案,華人開始只能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和收費低廉的服務業。1868年,美國內戰結束後,中國也處太平天國結束後的所謂「同治中興」期,中美簽訂了「Burlingame Treaty」,兩國互派使節,開始處理領事事務,但是條約明白規定中國人不能入美國籍。 中國移民為橫跨美洲大陸的鐵路提供了大量的勞工。鐵路的西段可以說大部分是由中國苦力完成的。可是這個情況也很快因為1869年東西兩邊鐵路在猶他州的接軌而改變,需求的減少使得中國勞工和美國勞工的衝突開始尖銳化。當時加州成立的「工人黨」的主要訴求就是排斥華人,1882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在解放黑奴的大環境下,排華法案的通過充分體現了美國社會中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衝突。排華法案本來是每十年延一次,到了1904年,義和團運動後,美國國會幹脆將其永久化。排華法案使得在美華人的人口大規模減少,到了1940年代,在美華人人口大約7萬人。1943年,作為在二戰中共同作戰的盟國,羅斯福總統提議**排華法案。1943年10月11日,羅斯福在給國會的信中特別提到「我認為**此法是贏得戰爭和建立和平的重要一環,這也將防止日本的扭曲宣傳。」(I regard this legislation as important in the cause of winning the war and of establishing a secure peace, silence the distorted Japanese propaganda)。12月,美國國會終於**了排華法案,不過每年移民美國的名額規定為105名。民權法案通過後,基於族群的原移民法顯得與民權運動格格不入。在約翰遜政府的推動下,1965年國會通過了新移民法,規定移民名額將以國家為主,全球平衡。新法開啟了華人大規模移民美國的新浪潮。1979年中美關係正常化後,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移民名額翻倍。1997年前香港移民名額大幅增長。**後大批中國留學生獲得了傳統移民法之外的名額。到本世紀初,華人在美國的人口達3百餘萬人,約佔人口總數的1%。PBS的三部曲分別命名為:1、 金山夢(Gold Mountain Dreams)2、 兩個世界之間(Between Two Worlds)3、 別回頭 (No Turning Back)
推薦閱讀:

紐西蘭和澳洲,哪個環境更好,更適合生活?
想移民紐西蘭,三年計劃可實現嗎?
華人故事No.8 | 半路出家的半個女程序猿,初到澳洲求職大闖關
注意!22歲中國留學生剛下飛機,就遭到逮捕!隨後被澳洲移民局遣返!只因他犯了這件事...

TAG:歷史 | 美國 | 移民 | 華人 | 移民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