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面對不喜歡的親戚

面對不喜歡的親戚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6-30    編前:

朋友可以選擇,親戚則不能。朋友緣分盡了可以絕交,而親戚則不可。有時,你與親戚的關係,不僅昭示自己的禮貌,也代表父母的教養。

所以,面對不喜歡的親戚,親近抑或疏遠,成了節假日里不大不小的煩心事。

禮數之多讓我如履薄冰

王小麗

有時親戚也會成為煩惱。

比如,四叔。

我常懷疑四叔患有被忽視幻想症。

四叔在家排行最小,是奶奶的寶貝老疙瘩,所以年近五十,他仍覺得自己是該被關心該被問候的對象。出差時,我必須記得給他買禮物,如果忘了,四叔就會怪罪,認為我心裡沒有他。

前年,四叔的兒子高考,拿到錄取通知書那天,全家在一起吃慶功飯,席間,四叔突然點名批評我:「弟弟高考前那段時間,多緊張啊,你這個當姐姐的怎麼沒想起來給他哪怕一個電話?」我愣了,我高考的時候,也沒誰來刻意關心我,再說我考不考上大學和誰來關心也沒什麼關係啊。

可四叔卻嘆口氣:「真讓我們寒心,你的心裡沒有弟弟,也沒有我們這家人。」我想爭辯,媽媽卻按住了我的手,媽媽替我道歉:「小麗就是粗心,平時連個電話都想不起來給我們打……」

諸如此類舉不勝舉,四叔的生日不能忘,忘了他會生氣;端午、中秋得發簡訊問候,不問候,他會說你不懂禮數;連四叔的結婚紀念日你都得記得清清楚楚,否則他會說:「都白疼你了。」如此多的禮數,讓我一想到四叔,就想到他可能又要挑出我啥毛病,再想到他一責怪,爸媽就認為我失了家教的慚愧神態,我簡直如履薄冰。

又比如,大舅媽。

我比大舅媽的女兒小雲只小10個月,我們的成長几乎同步。據說,從我倆誰先說話,誰先走路時,大舅媽就拿我和她做對比,等到上學,每一次考試成績,每一個升學的學校,甚至高考報志願,表姐填的那些不切實際的、和她的分數毫無關聯的重點高校,都被大舅媽命之為:「沒辦法,小雲就是比小麗心氣高。」

上大學後,我參加學生會工作,表姐沒有,大舅媽評論我:「不該耽誤了學習正業。」大四,我準備考研,表姐找單位實習,大舅媽說:「別傻讀書啦,看你表姐,已經開始為找工作做準備了!」

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齡,表姐比我早談戀愛,大舅媽說,女人嘛,就要趁年輕早做打算;等我戀愛,表姐恢復單身,家庭聚會,大舅媽問完我男朋友所有的條件後,實在無話可說,就沖著表姐,也沖著所有人喊道:「小雲啊,你別眼光太高,太挑了!」

大舅媽還愛盤問我,她不厭其煩地抓住和我在一起的每個機會,旁敲側擊地「關心」我所有的生活細節。每每這時,我就做出超一級備戰狀態—非常警惕,又非常圓滑,隨時注意大舅媽是不是在話里給我下套。

去年,金融危機,大舅媽問我:「小麗,你在外企工作,是不是最近裁員?」我想一想,覺得無可迴避,便回答道:「是,但不會輪到我。」大舅媽做出很關切的樣子:「那為什麼聽說你最近回到家,也不怎麼說話,只是上網,是不是在找工作?要真有什麼事,說出來大家也好幫忙。」我仔細辨認大舅媽的表情,確認她的動機,故意說:「不,只是老闆重用我,最近加班比較多。」我分明看出大舅媽有些失落。

今年大年初三,一家人在一起吃飯。二姨問我媽:「為什麼手機老打不通,還總關機?」我說:「我媽現在用的手機是我淘汰下來給她的,她還不太會用,就乾脆關機。」大舅媽一聽就大驚小怪起來,她連忙掏出表姐給她買的手機,從照相、MP3甚至手寫簡訊的功能都演示了一溜夠,而後說:「我家小雲就不會把用過的東西給我……」我、我媽、二姨都有些尷尬,可大舅媽卻彷彿什麼都沒看出來,推杯換盞,餐桌上原本地方就不夠,她還執意把手機放在桌子上,要不是表姐讓她收起來,她還打算繼續演示。

我實在討厭大舅媽,又怕她那張利嘴,更怕爸媽為此失了面子。今年爸爸、媽媽裝修房子,我一聽說大舅媽要來參觀了,就趕緊給我媽買台最新款的冰箱送過去,雖然我媽說,舊的還能用。

朋友可以選擇,親戚則不能;朋友緣分盡了可以絕交,而親戚則不可。

雖說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卻也成為我的無奈,變成周期性的煩惱。

每個家族都需要一個核心

邵果

姑父的氣場很大,小的時候,我就被震住過。

當時過年,爸爸帶我到姑姑家串親戚,爸爸明顯不勝酒力,姑父還在勸酒。我實在看不過,就拉爸爸說要回家。姑父「騰」地放下酒杯,面帶慍色,手一揮,「沒有你小孩說話的地兒,要走你先走。」

我站在那裡,空白,恐懼,半分鐘後,「哇」地一聲大哭起來。當時我8歲。

之後好些年,我都對去姑姑家有一種嚴重的抗拒。

不過,過年總是要去的,中秋總是要去的,生日總是要聚的,這是雷打不動的家規。我即使哪年僥倖躲在姥姥家、小姨家,滿打滿算每年也得交手一兩回。

就是這一兩回,我也基本不說話,不看他,除了夾菜時的「不吃」,我的語言功能在他們家自動消失。

年齡和閱歷的增加,讓我漸漸清楚姑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是一家之主,這個家,不只是他自己的家,而是整個家族。

他在官場位高權重,在家族裡也抹不掉根深蒂固的權力感。所以,只要他在,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場合、什麼事件,別人是沒有說話的份兒、講道理的餘地的。就算是老一輩的人,也敬他三分,何況一個8歲的小女孩。

當我能夠解讀那個童年困境的時候,已是18歲。

這一年,我們一起在一所度假村過年。

姑父一樣的表情凝重,任別人的尊敬包圍。我已經是大一寒假,個性得任何人都看不慣,我想姑父也一樣吧。我們之間大概都知道,誰也不喜歡誰。

吃年夜飯的時候,我沒有祝酒令,只管自己吃;大年初一清晨,別的孩子都每個房間拜年,我就躺在床上睡大覺;大年初一中午遇上了,姑姑、姑父給壓歲錢,我也是半推半就什麼都沒說……

我想,姑父大概對我忍無可忍吧,最後照全家福的時候,他堅持不照,還特地看了我一眼。

我想,我又激怒他了。

回去後,爸媽和我談了一次心。說姑父一直就是那樣性格的人,你看,我們也未必覺得他多正確,但表面上是需要尊重的。這也是你的禮貌。這次聚會,如果不是他召集,我們大家族也根本沒這機會聚在一起。有時候一個家族,需要一個核心,不是這個人,就是那個人。

我說,其實我也不是一個較勁的人,偏偏對他,就較上了。

如果這個人將來是你的領導呢?

爸爸的一個假設讓我看到自己的短視。

是的,這個世界我們需要打交道的人很多,不是總能遇見自己喜歡的。相反,可能喜歡的是少數,不喜歡的倒是大部分。

而其中,肯定有你必須面對的。

比如,你的老師,你的父母,你的領導。你會僅僅因為不喜歡你的老師而轉學,不喜歡你的父母而出走,不喜歡你的領導而跳槽嗎?

親戚,也是你無法逃避的社會關係的一種。所以,你大概也不會因為不喜歡自己的親戚就斷交吧。

再去姑姑家,我稍微有了點話。會去廚房問問有沒有需要幫忙的,會在姑父問我學業的時候恭恭敬敬,會在父母說離開的時候再說走,會看著他的眼睛回話。

關係終於解凍,兩代人之間。

其實姑父對我挺好的,從行動上看。我大學報到時他親自開車送我去學校,有一年出差回來給我帶了件毛衫,高考報考時請了教育界朋友幫我填志願,還送我一些參考書課外書說擴展知識面。這是別的我喜歡的親戚們都沒有做到的。

姑父的氣場依然很大,說一不二,即使已經退休。

我漸漸成熟,也開始尊敬他。

現在每年,我都主動拜訪,如果忙就電話致歉。他對我的職業偶有一些建議,我認真傾聽,擇其善者而從之。在書店遇到他喜歡的書,我還會帶上一本,他眼裡滿是欣慰,即使什麼都不說。

這一切,我都做得發自內心。 關係糾纏源於期待重視聚焦改變重塑家族關係

王小麗和邵果說了些與自己親戚相處的事,而且大多是令自己不太愉快的經歷。從表面上看,這都是家長里短,不足與外人道,平時如果掛在嘴邊嘮叨它,恐怕還會引來「你真是小心眼」的說辭。但是,對於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還真不能小瞧,因為它常常把我們裹挾進無奈、氣憤、擔心、焦慮、難過、委屈等不良情緒中,甚至像小麗一樣出現周期性煩惱。

況且,還有那些傳統美德、家庭規則,諸如:親戚需要尊重,哪怕是表面上的;爸媽的面子需要維護,別讓他們因子女羞慚等。毫不理會?必然引來積怨,消磨親情;削足適履?好像對我們自己實在不夠尊重,不夠愛護。

怎麼辦?

小麗的做法是:針對可能有「被忽視妄想症」的四叔,強壓住自己的不滿,小心翼翼地做出些討好舉動;針對大舅媽,則把自己變成一名機警又圓滑的戰士,不正面進攻卻會閃轉騰挪,堅決不讓大舅媽的虛榮心從自己處得到滿足。但她卻備感疲憊,有時還好似在為大舅媽而活。親戚變成了小麗的沉重負擔,她難以從這些社會資源中獲得安全感、認同感、價值感。

在姑父面前,邵果先因恐懼而心生抗拒,把自己封閉起來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之後,在爸媽引導下,18歲的她做了一番理性分析,充實和調整了自己對親戚——社會關係中的一種的認識,開始調動自己的欣賞資源來觀察姑父。由此,邵果多年築成的內心堡壘轟然倒塌,接受的心態出現了,行為的改變出現了。與姑父漸漸增多的交往慢慢削弱了舊的傷痛對邵果的衝擊,因為從他人亦從自己處得到了情感上的撫慰,不再糾結了,她終於走出了童年困境。

如果誰說為某位親戚很煩惱,我要說原來你對他如此深情。你願意為他付出這麼多的心力,對抗、思慮、掙扎,甚至為他在自己的心頭打上死結,在自己的心底挖出深溝,這隻能說明,是你自己把這位親戚當做了你的重要他人。

小麗看不慣四叔禮數太多,年齡一大把還總向別人討要關心,但內心是不是也想更多得到來自他人的關注與重視?她被大舅媽拿來跟表姐小雲比較了多年,在其中鬥智斗勇而滿足於能佔上風,但她那分「怕」,是不是源於期待著有一張利嘴的大舅媽的認可與肯定?

一家之主的姑父是小女孩邵果心中的權威人士,進入青春期後,能與他人和平共處而只與姑父較勁,那是她心中的成人感在鼓動著她,期待被權威接納、認同,期待權威發現自己很特別、很有力量。

所以,我們是否可以換個角度來看與親戚間的糾纏,或許不是他太有問題,而是你的內心別有一番期待,一時間沒有滿足的期待。

大家庭就是小社會,因有各色人等所以家庭關係才生動,家庭面貌才多樣,這是它有趣的地方,也是它充滿生機的基礎。能接受社會的複雜,又為何不能接受家人的各具特點?就像與任何一種社會關係打交道一樣,親戚間在相處過程中出現各種誤解、摩擦甚至是衝突,並不反常,我們或可以用平常心對待,或可以再多拿出一些理解和寬容。不把親戚看成麻煩,才不會給自己找來更多麻煩。

在當今社會,可了解的東西有很多,信息技術、外太空、生物工程等等,但你還需了解人,了解生命。藉助這分了解,方能慢慢與人性相生、相處、相適。

像邵果一樣,把你的親戚當做一個普通人來全面了解,而不是只把他符號化:四叔、大舅媽、姑父,有關他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關他們的理想、願望、觀念和情緒,有關他們的社會關係和多重角色,有關他們的長處和弱點……了解會帶來彼此理解,理解會帶來彼此包容,包容會帶來彼此滋養。

親戚不能選擇,但你與親戚保持怎樣的關係可以選擇,你是否要做表裡一致的溝通可以選擇。你不能改變過去發生的事件,但你可以改變過去事件對自己的衝擊,減輕負面信息的影響,用更正面的能量面對生活。唯有認為改變是可能的,想要改變,才是你收穫一切美景的第一步。

面對親戚,如果你的態度和行為是討好的、懼怕的或者指責的,那你的內心必然是不自信的、低自尊的、沒有價值感的,更不可能體驗到平和、喜悅、愛和關懷。所以,學習著為自己所有的感受、觀點、期待和行為負責,創造人際相處新的可能性,致力於應對問題而不是受困於問題,聚焦於改變,你必將體驗到自己巨大的生命力。

推薦閱讀:

「重磅」全揮杆正側面對比分析,專業精細的講解!果斷收藏!
走坎坷,歷風雨,坦然面對每一天*
成熟地面對敵人
面對世界與人生——叔本華與尼采美學思想淺探
12星座如何面對曖昧?

TAG:親戚 | 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