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3歲孩子的耐心?


也許不需要培養耐心。而需要培養興趣保護專註力

————————————————————

時隔大半個月終於來update了:

這道題,其實我不是很明白題主問的是什麼……但是又覺得很有意思……

那就寫幾筆吧。

————————

【一】「專註力」

我舅舅的孩子現在四歲半了,在讀幼兒園,我覺得她是一個很自信也很活躍的一個小蘿莉~

精力充沛,在幼兒園常常不睡午覺,而且話很多,不怵,不認生。

寒假的時候,我陪她一起玩,然後舅舅問我:「她是不是太多動了?」

我的第一反應有點…不合時宜…說:「東亞人對孩子是不是多動的評判規則太苛刻了…歐美那邊的老外就不這麼保守。」

我舅舅很現實——「她肯定是會在國內長大的。」然後又問:「她能不能乖乖坐在那裡5分鐘?」

我老實回答:「可以的!她給我講故事背兒歌搭積木的時候,肯定不止五分鐘!我要是會適合她的兒歌,帶著她念,肯定也能堅持五分鐘甚至更久。」

舅舅又問:「那能安安靜靜坐著不說話五分鐘么?」

我說:「沒試過,估計夠嗆。」

我舅舅覺得孩子這樣很成問題呀,我回答他——

您現在開會能安安靜靜坐那裡幾十分鐘,是因為您會走神,她做不到,是因為她不會走神!

剩下的該查文獻了……

【二】「延遲滿足」

這得查文獻,等我想想再來寫。

【三】「磨性子」

我小時候我媽帶我練過書法。

先留著,待更新。

————————————————————————

再次update(2014-10-15):

【關於延遲滿足】

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這個問題已經差不多說清楚了,不贅述。

【磨性子】

我對這件事情的一己之見的「身教大於言傳」。

彈鋼琴也好,練書法也罷,更加重要的是,家長是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等紅燈的時候,排隊的時候,是急躁還是從容——這對孩子的影響應該是更大的。

【溝通中的耐心】

這是我和一些朋友聊天時意識到的一件事情。

我們都是本科生,假期的時候,偶爾幫家裡的弟弟妹妹講講題補補課。

然後,就牽扯到「耐心」這件事情——當對方理解力跟不上的時候,是心平氣和地再講一次,還是抱怨指責瞧不起

我覺得這個和「同理心」是很有關係的。

如何培養兒童的同理心?

【這個答案拖延了很久,短時間內大概不會再更新了】

缺乏題目描述,我到現在也沒明白題主所言的「耐心」具體是怎麼個意思。

所以回答得挺寬泛的。

而且知乎用戶普遍關注「教育」這回事兒,很多東西已經說得足夠透徹明白了,淺見無以補充。

安好順利。

願赤子心永存。


這個問題跟另一篇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很類似,我就把那一篇的答案貼在下面,供參考了。

親子關係衝突的處理是否妥當,決定了孩子形成的人格品質及將來可能的社會成就;如果無法承受延遲滿足,那估計以前在心理沒滿足好,一直尋求快速滿足。

用一句話表述:很小的時候如果「恰當」的滿足過,則形成基本的安全感;大一點了在安全感開始形成意志和探索的品質,能夠忍受一定的不安和不滿足探索外部世界;再大一點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達成目的。所以「恰當」很重要

談到延遲滿足,有個概念就一定要談,那就是「即刻滿足」。大家千萬別忽視和鄙視「即刻滿足」,要想長大了不得精神分裂症,在嬰兒時期這是一定要滿足的。

用一張圖表表示精神分析的發展觀看

在0—1.5歲時,嬰兒期由於還非常需要媽媽的照顧,所以這一階段給孩子以恆定、持續的滿足會形成孩子對這個世界最基本的信任感、安全感,對這個世界擁有希望;因為這一階段相當於母親的角色就是孩子的世界。但同時也得給予一定的不滿足,應為適當的不安全感是人類生存下去的基本品質

所以餵奶喂太多安全感太強,被騙到山溝溝里給人當媳婦,因為相信世界上儘是好人;小時候被粗暴對待沒有一點沒有安全感,完全不相信這個世界、沒有希望(毀滅焦慮),精神分裂症、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而在1.5—3歲時,隨著生理和智力的發育,兒童覺得開始體驗自己的控制感,尤其是對身體的控制。典型的例子是大小便,兒童覺得可以通過括約肌控制大小便來體現自主性和控制感;而這時相當於父親的角色會開始用社會規範去要求孩子,形成拉鋸。

如果放縱導致意志太強,則有可能形成反社會人格,老子說了算。而管的太嚴,則意志薄弱膽小如鼠,一般長大了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膽小在社會上是成不了事的。

而人不會有絕對的安全、不安全,意志強、意志弱;我們大多在兩者之間。至於是4-6開還是3-7開,就看大家怎麼養吧;而孩子不會看養育者說什麼做什麼,而是怎麼說怎麼做。先說到這裡,下面說兩個例子。

以前國外的工資發放有兩種,一種是藍領拿的Wage(周薪)、一種是白領拿的是Salary(月薪),之所以區別對待是因為兩種人群在延遲滿足上態度不同。藍領安全感、忍受延遲滿足能力不如白領,所以每周趕緊拿了錢去抽煙喝酒打牌,白領則可以相對好的控制自我,錢上可以晚點拿,那其他方面相對應也看的遠,所以收入層次也應該高,憑的就是人格發育更好(這裡僅作為討論,沒有歧視藍領的意思)。

而中國有句俗話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養育者在延遲滿足上具備什麼樣的品質,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孩子;這裡談的是人格、性格發展,與富貴貧窮無關。


我們大人有時候都是會沒有耐心的,要求一個三歲的孩子有耐心,這就象讓小孩進入跑步一樣。

如果是延遲滿足,那麼你可以說你想吃這顆糖,需要在把這件事情做完以後再吃。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對三歲的孩子最好的培養就是通過日常生活潛移默化的培養,我個人體驗這是最有效的方法,沒有之一!先從做一個有耐心的家長開始。我不是個有耐心的人,我家孩子爸經常對兒子說,哎呀,你怎麼跟你媽一個樣啊!通過觀察我發現我兒子在很多問題上感覺像我並非遺傳而是我沒有做好一個榜樣。他在很多時候的的行為方式就是一個縮小版的我。


第一,延遲滿足,其實這是從小就該培養的了,如果小的時候沒有訓練過,現在就要開始了。意思就是說:如果他有什麼想要的東西,你別立刻給他,讓他等等,學會等等再滿足他的要求。

第二,讓他理解哭是一種情緒,對達成目的沒有什麼作用。比如,我很愛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哭有用嗎?哭的話,積木會自己搭起來嗎?」剛開始的時候,他不理解,還會回答有用,可以,我也不生氣,就說:「哦,有用哦,那用力哭,好讓積木快點搭起來。」後來他自己發現了哭其實根本一點用都沒有,等到下次我再問得時候,他自己就會說哭沒用,積木不會自己搭起來,然後我就問他:「積木要怎樣才能搭起來呢?」他會自己回答,「不要急,慢慢來,用手搭起來。」

第三,小孩子專註力時間短,別因為這樣就妄下判斷,父母對待孩子的同時也要有耐心,孩子以後的耐心程度就是從父母身上學的。51好網購(51好網購,十九塊九包郵,全場19.9元包郵,淘寶九塊郵獨享專區)


推薦閱讀: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讀書筆記
如果請您參加制定《家庭教育法》,您最想制定哪些條款?
99天一定出培養孩子好閱讀、好習慣、好專註、好懂事、好情商
一個強勢的母親會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樣的影響?
「重質而不重量」和「重量不重質」的父母一些想不到的盲點和限制

TAG: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