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須立足優秀傳統文化

核心價值觀·百家講壇核心價值觀須立足優秀傳統文化時間:2014年12月5日 地點:廣東省龍門縣 演講嘉賓:著名人文科學學者 李漢秋

光明網記者 蔣正翔 《光明日報》( 2015年02月03日04版)

李漢秋在演講中。 黃偉光攝

基層群眾代表向主講人提問。黃偉光攝

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對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作機械簡單化的理解,強調批判傳統、與傳統決裂。習近平主席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句論斷,舉重若輕,需要超越原來習慣的許多觀念,需要極大的理論勇氣,是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端正了建設中華文化的方向。

在精神文化層面,西方文化重宗教,中華文化重人倫。中國是無「國教」而有「國德」,即沒有國人普遍信仰的宗教,而有國人普遍崇尚的倫理道德。西方提到信仰,一般指宗教信仰;儒家提到信仰,首推綱常倫理。最明顯的物態表現是:西方傳統的村鎮設教堂,我國傳統的村鎮有祠堂。

在文化系統中,倫理道德是對社會生活秩序和個體生命秩序的深層設計。中國哲學是倫理型的,倫理道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倫理道德是做人的根基,因此我們以倫理道德作為精神家園,它不在彼岸的天堂,而在此岸的天倫。天倫之樂,這是華人的「福」、華人的天堂。

構建三大人倫道德

人倫關係,是建立在倫理的基礎上通過人們的情感信念來處理的關係。重視倫理道德和人倫情感,是中華文化對人類文明最突出的貢獻之一。

中國自古便是以「家庭(家族)」作為個人參與社會的基本單元。西方人的情感與心靈問題可以去找教堂神靈,而中國人更多在家庭人倫間溝通,家庭成為中國人情感與心靈遮風避雨的天然港灣。

人之初,從家教始。親子之互愛出自人的自然天性,是不計功利和「支出」「收入」的,與市場上的買賣交易截然不同。這是人類愛心的最初種子,是起點和基石,教育就是從這裡開始的,所以也是道德啟蒙的起點和基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愛之心,博愛精神……都是這種愛心的推衍和升華。從愛親走向「泛愛眾」,從家庭走向社會、自然,以此為根而繁衍的價值觀和價值體系應是天然而富有人性的。

家庭是培育愛心和德行的全天候學校,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如果說我們現在的道德狀況令人擔憂的話,其原因之一不是人倫道德多了,而恰恰是人倫道德被削弱了。

我們的傳統美德本來就深深紮根於百姓日用倫常之中,因此我們的道德建設應當繼承傳統美德這一優良傳統,從百姓日用人倫抓起,從每個人自小怎樣待人接物抓起,下大力氣建設新倫常規範。

我們要建設的人倫關係是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上互惠互動的倫理關係。我提出,現代應優先建設三大人倫關係:親子關係(血緣倫理)、夫妻關係(婚姻倫理)、師生關係(代表層級倫理),構建和睦共榮的血緣關係、和美共生的婚姻關係、和諧共進的層級關係。具體而言,可落實到親子愛、夫妻情、師生義。我們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應當大力建設好以上「三倫」。

設立四大人倫節日

中華傳統節日是培育人倫道德的沃土,是人倫教化的好載體。在我國1951年制定的節假日制度中,傳統節日只有春節。2004年,我通過全國政協提案建議: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重要傳統節日應作為法定節日放假,中央有關領導人幾次批示進行研究。2005年,中宣部等五部委制定發布了《關於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意見》,到2006年回復提案時已肯定了我的建議。2007年又公布了清明、端午、中秋放假的方案,2008年起施行。

中華傳統節日是在天人和諧的主導觀念中氤氳育成,在流傳過程中不斷注入人倫精神,成了以人倫為靈魂的節日。中華年(春節)、清明節(中華感恩節)等七大傳統節日莫不如此,這裡只談與三大人倫關係直接對應的四大人倫節日。

已有群眾基礎的中華母親節亟須大力推廣。母親節是最重要的人倫大節,不同文化的母親節形象代表都有不同的文化個性,流淌著民族文化的血液,承載著民族的精神。中華母親節應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具有民族的文化內涵和特定的民族精神底蘊。

中華民族最重視家庭倫理,理應有自己的母親節。中華母親節有雙向互動的兩方面含義:一是母愛、母教,一是愛母、孝親。

先講第一方面。愛子必然教子,母愛必然提升為母教,落實在母教上。母親的素質決定著人類和民族的未來,母親教育是民族素質建設和人才資源開發的原始性、長久性基礎。因此,有識之士不斷呼籲要發揚母教傳統,振興母教文化。2004年,我在全國政協會上提案創設以孟母為主要形象代表的中華母親節(基準日是農曆四月初二)。2007年起7年中,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已有三百多人次提此議案、提案。2011年4月,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與中國網、新浪網聯合民調結果顯示:80.9%的人贊成過中華母親節。2013年5月,中國網網上投票結果顯示:支持中華母親節的超過98%。

再講另一方面。中華母親節、中華父親節都直接以弘揚孝親為核心內容,是踐行孝道的良好契機,是弘揚人倫的重要載體。這是異質文化的母親節、父親節所無法取代的。人類的美好感情,包括體驗和感受感情的能力,需要精心保護、加以培養。

重陽節可疊加中華父親節。1982年,第36屆聯合國大會第20號決議提出,建議各成員國政府自己確定一個日子為本國的「老人節」。1989年,我國政府決定以本來就蘊含敬老內涵的九月初九重陽節作為中國敬老節(老人節),這是第一層疊加。我國繼而又制定了相關法律: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其中第十二條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現在節日已經很多,疊加是種好方式,2010年,中宣部等七部委在《關於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方案》(以下簡稱「節日主題方案」)中指出:重陽節應突出「敬老孝親的主題」。重陽節再疊加上「中華父親節」,可促進每人每家的父教子孝。

再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是由母系氏族過渡到父系氏族時期的中華父親形象的代表,是我國悠久歷史進入父系家長制以來的代表。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黃帝於九月九日馭黃龍上天」的傳說。從漢代以來,人們便在這一天祭拜黃帝。把九九重陽祭拜黃帝的這一天作為中華父親節,是有歷史淵源、民俗依據的。

七夕節可疊加中華情侶節。青年人很需要表達愛情的節日,於是被二月份的西方情人節所吸引。其實,中華民族早有自己的情侶節——七夕節。

牛郎織女的婚戀觀在當時是很超前的,在現在也是有生命力的,因為它強調的是婚姻自主而非屈從外力,看重的是人格人品而非權勢財富,讚揚的是忠誠堅貞而非輕薄浮浪,追求的是精神高尚而非一時情慾,讚賞的是勤勞持家而非好逸浮華。這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婚戀觀,是中華民族優良人倫傳統的表現,而且與時代精神相融通,現代人應當繼承發揚,有利於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抵拒不良風氣影響。

中華教師節應定在孔子誕辰日。孔子是中國文化的象徵,他在中國文化和教育傳統的形成發展中發揮了廣泛、持久而深遠的影響。孔子思想是具有強大凝聚力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萬世師表」,孔子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極其寶貴、豐富的教育思想,至今仍不失其積極意義。

現在的教師節,多是學生為老師慶祝節日,側重於培養學生尊師。但這應該是教師節的一個方面,教師節還應具有另一個也許更為重要的內涵——教師節首先是教師自己的節日,通過節日可以使教師進一步培養為人師表的職業意識,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增強對所從事職業的敬意。以孔子為形象代表顯然有利於豐富教師節的文化內涵。

1939年,中華民國政府確定以農曆八月二十七孔子誕辰為教師節(後來換算為陽曆是9月28日)。從國家的統一與民族文化歷史認同的角度考慮,以孔誕為教師節也是很有意義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孔誕成為全體中華兒女的教師節。我們期盼著一個更合適的中華教師節的到來。

現場互動

提問:如何將核心價值觀在未成年人群中宣傳好、培育好?

李漢秋:中國人強調「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所以核心價值觀的養成一定要從娃娃抓起,要入心入腦,要進課堂,學校和家庭要配合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不能停留在開家長會上,要通過生動活潑的方式把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聯結起來。節日是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聯結起來的好契機,比如母親節把母親請來,父親節把父親請來,在過節的歡樂氣氛中寓教於樂,比開家長會的方式更好一些。從家庭到學校,再擴大到社區、社會,會給小孩一生的道德倫理觀念打下牢固的基礎,這一點非常重要。

專家點評

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李萍:

我談兩點感受。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兒女有一個共同的文化基因流淌在血液里。這個共同的基因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有著必然聯繫。而文化作為一種存在,良莠共存。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必須建立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之上。

培育核心價值觀,必須把教育常態化,其關鍵是載體,而最大的載體是將之融入人們的生活日常,變成一個有機部分。演講嘉賓提出的四大人倫節日非常有意義,這並非多給我們放幾天假,而是有了一種培育的環境、條件,跟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

(光明網記者蔣正翔整理)


推薦閱讀:

中華文化核心價值——和
東亞儒學核心價值觀及其現代意義
推進大學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萬豪國際酒店集團的六大核心價值是什麼?
求是刊文闡述「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歷史唯心主義

TAG:文化 | 價值觀 | 傳統文化 | 傳統 | 價值 | 優秀 | 核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