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學的真面目·44:一部經典能有多長?

44:一部經典能有多長? 我們常說的佛法即是指釋迦牟尼佛所傳下的法。但過去未來,一切佛法的核心要義又是沒有差別的,都是勝義般若波羅蜜多的「方便示現」。一切十方三世所有諸佛菩薩皆由般若波羅蜜多「生出」 。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言說和行為,被其弟子記錄整理下來,這就是所謂的佛經。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與我最能相應的,傳達般若波羅蜜多最完整,最到位的一部經典是《心經》(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儘管它只有寥寥兩百六十多個字。

《心經》確實是運用了一種高濃度的歸納法,直指人心。當然沒開悟見道時,我們閱讀它、解悟它只能用演繹法了。據說曾有一位大德單講「般若」二字,便講了一個星期之久。

《心經》將般若智慧已詮釋殆盡,不破文字又不立文字。比如釋迦牟尼當初悟道講法,針對小乘、中乘修行的特點,說的是「四聖諦」(即苦、集、滅、道),十二因緣等法要,講了生命與存在的本質和若是修道則有得以解脫的可能性,同時傳達了「出離心」是修行的基礎。而在《心經》等大乘經典里又說「無苦集滅道」。實質是揭示出了勝義諦和俗諦的對應與平等無二,說明「真空」與「妙有」實是圓融不二,以及小乘修行若只求個人解脫(還有法我執),執著於「空」則不能徹底圓滿。因此,所有大乘經典無不是說小乘修行仍是不究竟的,要求小乘「回小向大」,須證得人法兩空後才能究竟圓滿。《心經》更是如此,該經的當機者是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在小乘弟子中為「智慧第一」。

般若即智慧,波羅蜜多直譯為「彼岸到」, 經題中「心」字的涵義有幾種:一是中心,心要與核心的意思。二是說明一個修行人最重要的是心。三是大乘佛法是全部佛教的核心,般若又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而《心經》則是般若經典的核心的核心,所以稱為《心經》。其次,心是指明人的本心在《金剛經》中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 ,是智慧本心,是不執著於諸相及概念假說的妙明真心。由此,常讀《心經》,不僅可以平心修性,驅魔抗邪,還能開啟無上智慧。現將經文轉抄如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注 解:

1、「般若」 讀拼音「bo re」 的音 。2、「舍利子」就是舍利弗。2、「菩提薩埵」 是菩薩全稱。「埵」 讀拼音「duo」 音。3、「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耨」 讀拼音「nou」 音,「藐」 讀拼音「miao」 音。4、「訶」 讀拼音「he」 音。


推薦閱讀:

經典好看的美國動作大片
一生致命的經典問題
2014名人經典語錄、一人一句經典語錄(2)
20條超經典跟愛情有關的句子
經典知人善任故事

TAG:經典 | 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