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寫簡歷才會入HR法眼!

閱讀原文

  美國職業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人的一生中,工作時間可達30—40年,期間人們轉換工作的次數平均可達8—10次之多,因此,簡歷絕對不是一張紙那麼簡單,而是你人生的「地圖」。   作為選聘顧問,我每天瀏覽的簡歷不下百份,因此,得出這樣的結論:優秀人才不一定是簡歷寫作的高手,但糟糕簡歷的作者一定是職場平庸者,因為他們沒有將其作為個人品牌的一部分,更缺少自省和審視職業發展得失的能力……因此,我建議求職者從以下三個方面盤點個人簡歷。 盤點一:工作經歷是否符合職業發展的一致性原則   根據職業發展的一致性原則,我根據應聘者的簡歷內容將其歸入三類:   A等人選:所學專業和所干工作相一致,過去做過的工作與最近一份工作相關,最近一份工作與所求崗位相關或一致。   這類人選很容易通過HR的簡歷篩選,因為他們通常滿足崗位的「必要」條件,面試官更多關注的是人選「海平面之下」的素質。   B等人選:所學專業和所干工作不一致,過去做過的工作與最近一份工作相關,最近一份工作與所求崗位一致。   這類人選不容易成為面試官的「眼中盯」,如果你能在簡歷中凸顯自己「硬指標」和詳述工作內容、業績,或者你最近一份工作所在的行業與應聘企業相同,你勝出的幾率會大大提高。   C等人選:所學專業和所干工作不一致,過去做過的工作與最近一份工作不相關,最近一份工作與所求的工作也無關。這類人選的簡歷很難通過HR的「法眼」,除非你是市場需求顯著的銷售人員。 盤點二:轉換工作的理由是否具備合理性   「你為什麼跳槽,或者是什麼原因促使你辭職…」,這是一個面試中經常被問及的問題。有些應聘者總以為這是個「走過場」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被我們列入「工作動機」評估維度中,並會以不同的提問形式反覆出現在甄選面試過程中,甚至在背景調查時也會再次提出,以真正了解應聘者的個性特質、角色認知、動機需求。   一般來說,大多數面試官不能接受或贊同的離職原因是:   § 應聘者本無離職打算,只因某些道聽途說的信息或者受到離職員工的蠱惑,「臨時起意」、盲目衝動地做出離職決定。   § 還有些人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響,因小事而意氣用事地「耍烏紗帽」。   § 缺乏職業化素養,因違反職場基本規則而遭企業勸退。   大多數面試官明了職場的動蕩和不穩定性,對於應聘者簡歷上的空白期也持理解態度,但他們依然會提出這個問題,只要你能清晰、明確、基於事實地陳述,通常不會影響到面試官對你勝任力的評估。 盤點三:求職目標的設置是否符合現實性原則   在為員工提供職業規劃輔導時,我們會幫助員工理解:「我想往哪一路線發展?我適合哪一路線發展?我可以往哪一路線發展?……」很多應聘者發現,他們的求職「旅程漫長(超過6個月)而艱辛(屢戰屢敗)」,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是受其工作經驗或發展軌跡的影響。   大多數面試官對某類應聘者持有「成見」,如:創業者的職業穩定性差或目的性強,「跳跳族」的耐壓力差,有工作經歷但缺少Function經驗的人起薪較高,國企、政府機構出來的人缺乏創新思維……因此,應聘者在鎖定求職目標時,盡量避開這些「偏見壁壘」,設定符合目前狀態的求職目標。   職業=行業+崗位,如果你想成功轉行的話,通常需要遵循這樣的原則:換行業,不換崗位;換崗位,不換行業;如果既想換行業,又要換崗位的話,那就在現公司擇機實現目標。   更換職業跑道是個高難度工作,職場人需要保持高度警覺,合理、清楚地規避職場暗礁……(完)
推薦閱讀:

南師開示:什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法眼——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轉載]戒殺吃素、凈土法門、法眼擇正道
【祖師禪正法眼藏】與「野狐禪」的對話
答佛友問——「正法眼藏」的真實義?

TAG:簡歷 | 這樣 | 法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