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過分供養沒福報的人引起他的傲慢、奢侈,供養人要負責任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3-08-22 14:40:00關鍵字:楞伽經,佛教大學,真心,世間法,修福,享福,供養,布施
【 點擊數:308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392集 2013年8月15日講於香港

今生造惡,他還是享福,他享的是過去修的福

  「(一)知是處非處智力。」

  「是處」、「非處」,因果決定是相應的,善因決定是善果,這叫「是處」;惡因決定是惡果,這叫「是處」;善因後頭是惡果,這「非處」。因果決定是相應的,不可能有惡因會得善果,善因會得惡果,沒有這個道理。但是,我們在社會上看到很多,造惡的人享福,修福的人受罪。不但我們看見,我們在歷史上去看世世代代都有。所以,這個問題曾經有人提出來問過佛陀。佛陀告訴我們,一切法是因緣所生。「因緣」這個道理很深。這個人今生所享受的,是他過去修的福報,過去生中修的大福報,今生造惡,他還是享福;他享的是過去修的福,不是這一生的。所以,因果通三世,一定要明白。那個修善、現在受罪的,他過去生中造的惡業太多,他在受苦報,受的是過去生中惡業的果報。那麼,現在修福的人,他福沒有成熟,福不夠,這個福德敵不過自己的宿業,敵不過,所以他還是要受罪。必須等惡報受滿了,也就消盡了,他的福報就現前了。不是沒有報,決定有報,要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確實看到有大福報的人,擁有億萬家財,那是什麼?過去生中修的,這一世當中發了,果報現前了。這一生他未必做好事,但是他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財富。一定要知道「三世因果」,這才能把它講清楚、講明白,這是事實真相。那麼,我們看到前年唐太宗附體的光碟,這個事情就發生在深圳,離我們這不遠。唐太宗是個好皇帝,死了以後墮畜生道;畜生道以後,他又到人道來,是個普通人;人死了之後到無間地獄,再沒出來了。問他,你一生做了很多好事,護持佛教、護持所有的宗教,不但是佛法的護法,所有宗教的總護法,做這麼多好事,為什麼墮地獄?宿世、現前造了地獄的因。隋煬帝晚年荒淫無道,引起人民起義,把政權推翻了。唐太宗是其中之一,憑著武力把那些起義的人都打敗了,自己這掌握到政權。殺的中國人、殺的外國人都有,殺人太多, 這就是地獄業。他非常後悔,不知道傳統文化能得到政權,佛教也能夠得到政權,不知道!用了武力。武力是非法的,不是正法。特別是爭奪皇位的時候,把哥哥、弟弟都殺掉。他的父親對兒女非常愛護,所以他父親心裡多難過!這叫大不孝,這是地獄罪,他墮地獄。也是一生真的做了很多好事,特別是編了一部《群書治要》。《群書治要》是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可以用它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說得很好,這部書不但能救現在的中國,能救現在的全世界。憑這本書出現、憑這本書流通的這個功德,他離開地獄。離開地獄是到天道,現在他往生極樂世界了。

  「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造惡決定是三途,這是「是處」;作善決定是人天福報,「是處」;作福受罪,這是「非處」;造惡業還享福,這是「非處」,要清楚、要明白。「十力」頭一個就說因果報應,這個意義非常之深。真正明白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決定不敢有惡念,不但是不敢有惡的行為,惡的念頭都沒有。人在無知的時候,自己有權有勢,欺負別人,尤其看不順眼的人,故意刁難、故意找麻煩,這都是造罪業。罪業的因素非常複雜,也許這個人過去生中,他用這個態度對你,你現在這因果反過來了,你可以報復他了,這叫冤冤相報。你報復他,他甘不甘心?不甘心。他迷惑,他不是菩薩。迷惑怎麼樣?記在心裡,來世遇到的時候,加倍的來報你,那你來世又加倍的報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樁事情諸位去看《文昌帝君陰鷙文》。你看文昌帝君十七世那個因果,真可怕!佛救了他,他還有善根;如果不是佛救他,這種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所以,一定要覺悟。覺悟的人怎麼樣?我就接受了。有沒有怨恨心?沒有!對他沒有怨恨。他怎麼樣惡的行為對待我,甚至於置我於死地,我也沒有怨恨心。他置我於死地,正好是送我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了。

  所以,覺悟的人跟一般人想法、看法不一樣,決定不造業、決定不怨恨別人。受什麼樣的侮辱,都不可以怨恨,我們在這一生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他是永遠搞六道輪迴,我們不跟他在一起了,我們離開了,永遠離開了。離開之後,到自己有成就的時候再來救他,他太可憐了。我相信這些事情!學佛的同學應該都知道,自古以來典籍裡頭所記載的。中國歷史,《二十五史》稱之為正史,正史就是詳實記載事實真相,這裡面講的因果很多,古德有把它特別節錄出來,編成一部書——《歷史感應統記》,內容是《二十五史》的原文節錄下來的,諸位可以多看看,那個不是假的。假的,寫歷史的人不會記載下來。讀了之後,就明白了。

  現在人不相信因果,那就沒法子了。要不要原諒他?更要原諒他,為什麼?他將來遭的果報是特別苦,墮地獄也是墮最嚴重的地獄,非常可憐、非常可憫。學佛要有智慧,要能看到過去,要能看到未來,我們才會真正知道現前應該怎樣做法,應該幫助的。他是我的冤親債主,我也要幫助他,幫助別人,絕不追悔。不論他用什麼手段,明白的人一定隨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功德就是經得起考驗,你又通過了一關了,你又向上提升一級了。這是功德,這是「力」。

過分供養沒福報的人引起他的傲慢、奢侈,供養人要負責任

  「(二)知三世業報智力。」

  前面這一條講三世的果,這一條是講三世的因,過去、現在、未來。「業」是造作,事業。待人要和,這是應當的。但是,厚道有時候害人,那你是善心造了惡業,為什麼?這個人沒那麼大的福報,我們對他供養過分了,就造業了。過分是什麼?引起他的傲慢、引起他的奢侈、引起他的貪慾,引起來的都是負面的。誰造成的?這供養的人要負責任。

  釋迦牟尼佛的姨母供養他一件袈裟,佛不敢接受,告訴他姨媽,請你把這件袈裟供養僧團。供養僧團,我是僧團的一份子,我也有一份;供養我個人,僧團、別人都沒有份,這個是消自己的福報,沒種上福田。所以,他姨母懂得了,把這個袈裟供養僧團。僧團裡面有需要的,他就拿去用。世尊的僧團,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供養團體而不用供養個人。飲食起居,佛法裡面是平等的。我們吃什麼,供養別人什麼;我們用什麼,也供養別人用的什麼,跟我們團體裡面用的一樣的,這最圓滿的。如果特別為他,這就過分了,這個就不如法了。

  在世間法裡面可以,對待客人我們尊敬,我們用最好的東西接待客人,也要看這個人的福報。大福德的人,那我們當然,到這兒來訪問的時候,一定是最好的供養接待他,最好的茶點接待他,他有這麼大的福報。如果我們接待一個普通人,跟接待貴賓是一樣的,這就錯了!我們的用心是不錯,但是我們沒有智慧,消他的福報,增長他的罪業,這個不好!為什麼?常住的供養是來自十方,十方的信眾在這邊供養是求福的,他們目的在此地。我們是不是修福來回報他?如果我們不是修福,我們用造業的方法回報,他沒有孽,我們有罪孽,不能不知道。

佛法是平等法,心平等,有的事上不能平等

  古時候,寺廟對待客人有三等,也許你們聽說過。一般的客人來,普通客人,吩咐「茶」,茶接待,這個普通的;講「泡茶」,這比較客氣一點的,地位不一樣;那「泡好茶」,最高的地位,不一樣!這是恆順世間。佛法是平等法,心平等,事上不能平等;事上平等,那還得了嗎?兒子跟父母平等,現在是的;學生跟老師平等,沒法子教了。所以,要講倫理,「長幼有序」。僧團裡面確實還是這個規矩,可是現在沒有了。這是個亂世,亂世當中求生存不容易,哪有不造業的?亂世當中生存,真是佛所說的,失去人身之後,再得人身不多,大部分的人都到三惡道去了。什麼原因?惡業造得太多。「身惡」、「口惡」、「意惡」,三業都不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明白因果的人,了解「是處」、「非處」,不敢起惡念。不但不敢起惡念,決定一心向佛,一向專念。世間太苦了,早一天往生凈土,這是正道。

總是以一顆善心待人接物,純凈純善,做不圓滿也是功德

  「(三)知諸禪解脫智力。」

  「解」解除;「脫」是脫離。用什麼方法把煩惱化解、用什麼方法能脫離六道輪迴?用禪定。諸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門、方法雖然不一樣,門道不相同,全都是修的解脫,目的是相同的,為什麼?一切法是從心想生的,把「心想」停止了,一切法自然就不見了,這叫「真解脫」!禪定生智慧,佛法的修行,「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總是以一顆善心待人接物,純凈純善,做不圓滿也是功德,為什麼?你的心圓滿。心不圓滿,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事做得很圓滿,也不叫功德。這大乘教裡頭論心不論事,最重要的是起心動念。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

  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一樣的。對自己,我六根哪個根最利,要好好用它。六根,「眼根」是見,「耳根」是聽。文殊菩薩在楞嚴會裡頭,為我們娑婆世界眾生選擇利根,他看娑婆世界眾生,六根當中「耳根」最利。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說「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釋迦牟尼佛住世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用音聲。所有學習的人,無論出家、在家,用耳聽,一遍、二遍、十遍、二十遍,沒悟,不要緊,天天聽,聽上一千遍,開悟了;聽上二千遍,開悟了;有聽上一萬遍,開悟了。真開悟,一點都不假,為什麼?一心聽,那就是定,就是三昧。心定了之後,決定開智慧,講的人,講的什麼道理、講的什麼意思,完全能明白。這個方法是秘訣,文殊菩薩沒說錯。

照著佛法的方法去用功是為名聞利養,那是世間法,不是佛法。

  我們今天學佛,得到世尊一部經典,沒有人教我,也沒同學,我就一個人在家裡每天念這部經,一天念上十個小時、念上十二個小時,念上十年,開悟了,得三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問題是我們自己肯不肯干?這是任何一個人障礙不到你的,是你自己事情。到開悟之後,再出來教化眾生,就方便了,有諸佛加持你,有龍天護法護持你,自行化他,功德圓滿。一心專註的時候,要記住,與人無爭、於世無求,你的心是定的。如果你照著佛法的方法去用功,為什麼?為名聞利養,那是世間法,不是佛法。用佛法修學,得的果是世間法。這裡頭千差萬別,自己要清楚、要明了。

  「(五)知種種解智力。」

  這個「解」是理解。前面的「諸禪解脫智力」,那個「智」是智慧;此地這個「智」就是一般講的知識。智慧開了,知識也開了,沒有學過的東西,你都能知道。

  「(六)知種種界智力。」

  「界」是差別。同樣是一個心、是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萬物、萬法,品類各個差別不一樣,這叫「界」。

 「(七)知一切至處道智力。」

  這個「智力」是屬於智慧。「至處」是什麼?是你到達的地方。也就是說,你有能力知道自己現前在菩薩五十一個階級裡頭你是屬於哪一個等級,自己很清楚。像讀書一樣,我現在是念幾年級,是中學還是大學,自己很清楚,不斷要幫助自己向上提升。

  「(八)知天眼無礙智力。」

  「天眼」是菩薩的「三明」,能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沒有障礙。這是如來果地上的,通常大乘經上常講「八地」以上。

  「(九)知宿命無漏智力。」

  這也是智慧。知道自己的宿命,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來,統統明了,這一眼就看穿了,全明白了。

  「(十)知永斷習氣智力。」

  知道自己、真正知道自己,不但煩惱斷盡了,習氣也沒有了。「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習氣統統沒有了,這成佛了,這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妙覺如來」。「十力」,後面還有細說,在第四十六品。下面講「無畏」,四種「無畏」。

  「『無畏』者,又雲無所畏。」

  沒有畏懼,叫「無所畏」。

  「佛於大眾中說法,泰然無畏之德也。」

  我們過去四十多歲的時候,講經的時候,有一個居士幾乎每堂經都不缺,在台下講得頭頭是道,不能上講台;上講台,他就打哆嗦、說不出話來,這就是畏懼。看到大眾不敢說話,坐立不安,下台沒事,上台就看出來了。別人也有,沒有他那麼嚴重。所以,從這裡很明顯看出來,他有所畏懼。

  ……

處事待人接物用真心決定不吃虧,用妄心的人決定吃大虧

  而且往生,佛說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到達極樂世界「皆做阿惟越致菩薩」。大乘菩薩聽到了,他明白、他懂。「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變成法身菩薩,不可思議、難信之法!難信能信,這了不起的人!這是什麼人?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這三樣多大!

  這個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也不是天生來的,是過去生中世世代代、多劫修成的,你才會遇到,遇到才會相信、才會生歡喜心。那麼,遇到的人,相信,不能說不信;能理解,不能說不理解,但是為什麼最後不能往生?我們所修習的善根不夠,還差一些;福德也不夠;善根、福德不夠,因緣上也就有問題。這一生,一生修學提升了,比上一次提升了,來生後世再遇到的時候,又提升一點,這麼來。有沒有辦法把我所缺的善根、福德、因緣,能在這一生當中補足?方法有,只要你真信,真誠到極處。要多長的時間?不定!三天、五天補足了;十天、八天補足了,有;兩年、三年補足了;七年、十年補足的,都有。那麼,七年、十年,能不能在一天、二天補足?能!發勇猛心就能補足;懈怠、散漫的心不行,你得慢慢補,功力很有限。勇猛精進,我不要命了,拚命來干,像瑩珂法師,那是真正勇猛精進。三天三夜、不眠不休,這一句佛號念到底,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念來了、現身了,這就說明你補足了。補足就能往生,雖然還有十年壽命,他不要了,阿彌陀佛真的接他走了。為什麼能補足?因為你本來是佛,因為你本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一念就能補足。問題就是這個念頭是不是真的。真心,一念就補足了,過去生中沒有修,也補足了,就是真心。真心太可貴了!為什麼用妄心?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這一生處事待人接物用真心,用真心的人決定不吃虧;反過來,用妄心的人決定吃大虧。所以,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待人接物完全用真心,我為什麼不能?不能的原因就是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是不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迷在裡頭,你在這個裡面起「貪、嗔、痴、慢」,原因在此地。所以,我們要感恩佛菩薩為我們天天講經教學,我們天天在聽,聽了幾十年,終於覺悟了。覺悟了怎麼樣?終於放下了。

龍喜國際佛教大學目的是把世尊所傳的教繼承下來發揚光大

  斯里蘭卡強蒂瑪國師發心建一個佛教大學——龍喜國際佛教大學,目的是把世尊四十九年所傳的教都能夠繼承下來發揚光大。這個裡頭包括的顯教、密教、大乘、小乘、宗門、教下,學習的內容就是這一部《大藏經》。《大藏經》在中國,自古至今有三十多種版本,我們要盡量去收集,收藏在這個學校。這個學校為全世界的佛教服務,培養弘法人才、護法人才,我們來做這個學校的護法。這個學校在全世界聘請有學、有修的老師來擔任教授。強師父告訴我,現在大概已經有一百六十多個人,還在尋求,老師越多越好。希望將來各個不同的宗派都有傑出的人才出現,將世尊遺教發揚光大。

  往後,也就是明後年緣要是成熟了,再辦一所全世界宗教大學,每一個宗教是一個學院。這個學校的使命是團結全世界宗教,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助合作、化解衝突、化解矛盾,把世界帶向永續的安定和平,以這個為教學宗旨。希望用宗教教育來拯救社會,化解地球上所有的這些災難,好事!我全心全力協助他,希望他成功。

  大家問我自己,我自己現在是一心一意求生凈土,對這個世界全放下了,活一天,念一天佛,跟大家分享《無量壽經》;其他的,我沒事了。十方供養,我全部供養斯里蘭卡的佛教大學。那麼,現在這個學校需要經典,我們要盡量收求經典,來供養學校。

把每天念佛、誦經、分享的功德迴向一切苦難眾生

  「(四)說盡苦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戒定慧等諸盡苦之正道,而無畏心。是名四無畏。」

  最後這一條就是說的佛法。佛法能幫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盡苦」就是圓滿的離苦。離苦的道路,離苦的道理,離苦的方法,四十九年、一生就說這樁事情。佛知道眾生苦從哪兒來的,從迷來的。因為迷,他造業,造不善的業,感得是三途苦報。三途,進去很容易,出來很困難,出不來!沒有大功德,怎麼出來?!我們每天念佛、誦經,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把這個功德迴向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希望他們能離苦得樂,能認識凈宗,能了達凈土法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大家求生凈土,同成佛道。這是我們天天做的,做了幾十年,精進不懈。

  註解底下一個「無性」:

  「『無性』者,《法華經》曰:『知法常無性。』」

  「性」是什麼意思?

  「性者體也,一切諸法皆無實體,故曰『無性』。」

  這一句話很難懂。

  「又《楞伽經》、《唯識論》等。」

  念老集注八十三種經論裡頭有《楞伽經》。《楞伽經》是釋迦牟尼佛在斯里蘭卡講的。斯里蘭卡有個山,叫楞伽山,我這兩次沒有到楞伽山去,但是楞伽山我看過了。我在康堤的山頂上,遠遠望過去,楞伽山有一段相當距離,這佛在那裡講的一部經。這部經,達摩祖師當年到中國來,傳法給慧可,就是這部經——《楞伽經》。

推薦閱讀:

上了床,就必須要負責任嗎?
論孝敬父母(1/3):責任與愛 | 我是穆斯林
20、母親的責任
不負責任男人會說的三句話
男人再帥 ,扛不起責任 ,照樣是廢物!

TAG:責任 | 傲慢 | 凈空法師 | 法師 | 奢侈 | 凈空 | 供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