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海軍「瀕海作戰艦」(LCS)簡介

資料圖片:瀕海戰鬥艦設想圖

資料圖片:洛克希德·馬丁繪製的瀕海作戰艦設計效果圖 近年來,一些國家的海軍為滿足新的作戰需要,紛紛斥巨 資建造能夠適用於近海作戰的艦艇———瀕海戰鬥艦。據報道,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自由」號將於2006年夏天下水,並計劃於2007年之前交付使用,此消息再度引起了人們對瀕海戰鬥艦的關注。 作戰理念轉變 20世紀未以來,隨著美國海軍的作戰環境、作戰對象的巨變,美國海軍逐漸認識到「今天的戰場在瀕海,在五大洲陸海交界的地方」。為此,美國海軍不斷地調整軍事戰略,先後提出了「由海向陸」、「前沿存在」等戰略思想。近年來,美國海軍又提出了「海上打擊、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概念,標誌著「近海戰略」正式替代了「遠洋戰略」。 為適應軍事戰略的這一重要轉變,美國海軍在2005年3月下旬向國會提交了《未來30年部隊結構發展計劃》的文件。根據這項包括兩種不同方案的計劃,美國海軍將在2035年前進一步縮減大型戰艦的規模,而將艦艇發展的重點轉向以瀕海戰鬥艦為代表的小型戰艦。美國海軍此次「瘦身」計劃正是貫徹五角大樓新《國防戰略》和《國家軍事戰略》的實質性動作,凸顯了美國海軍作戰理念由冷戰時期的「遠洋」向反恐時期的「近海」的重大轉變。 戰略轉型催生 美國海軍從二戰以來到冷戰結束前一直是一支遠離本土、橫跨大洋進行作戰的遠洋攻擊海軍,所追求的是在全球海洋中部署大型戰艦以擁有海洋控制權,但隨著冷戰的結束,蘇聯迅速崩潰,美國海軍面臨的威脅大都來自近海,作戰區域也主要集中在許多國家的瀕海海域。 從上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開始,美國艦隊開始在敵對方海岸水域進行軍事行動。所有的作戰都是近海,並沿著海岸,威脅日益增多。除了惡劣的水域環境,主要還有敵對武力大量數目、種類繁多的武器。美國海軍艦船在最近30年損壞5艘,都發生在近海水域: 為此,在未來作戰中,美軍需要在瀕海區域安全介入。瀕海戰鬥艦的入役既能保障美國海軍在瀕海區域的安全介入,也能夠保證其他作戰艦艇從事其主要的作戰使命。在美國海軍構想中,瀕海戰鬥艦必須具備大洋航行能力,能遠距離到達全球需要部署的地方,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不超出近海幾百海里區域內,聯合特遣部隊提供快速機動的高精確度、強火力打擊來支持軍事行動。瀕海戰鬥艦將在美國海軍「未來30年發展計劃」中扮演主力角色。為滿足未來全球海上戰略的需求,美國海軍計劃在2035年之前採購至少50—60艘瀕海戰鬥艦,其總價值高達120億美元以上。 技術性能卓越 快速的機動能力「自由」號瀕海戰鬥艦具有高度的自動化設計,艦員編製控制在50人以內,艦體噸位為2840噸,動力系統採用兩台羅爾斯羅伊斯MT-30汽輪機作動力,最高航速可達到60節,並能夠在兩分鐘之內從0節加速到最高45節,巡航時速可達到30節。能夠在兩艘船的距離上從30節的航速立即停泊,在3艘船的距離上以30節航速突然轉彎,全速航行時,可在7個船長的距離內作360°的迴轉。吃水深僅為3.65米。 另外,該艦比美國海軍要求的運載能力也要高出50%%,其尾部的起降平台還可為直升機和無人機提供作業,堪稱高速「海上卡車」。該艦的艦體採用模塊化結構,艦體材料先進,航程6900公里以上。 嶄新的概念技術在船型方面,艦殼和上層建築的材料為高級鋁合金,但主要結構採用鋼製材料,一些部位採用複合材料。該艦外形採用內傾形式來減少雷達反射信號,並採用全封閉的上層建築和通信/感測器桅杆,提高了生存能力。在惡劣海況下具有更好的低速航行性能,從而有利於直升機/無人機的安全起降。該艦也裝備高速攔截艇的下水和回收設施,以支持特種作戰。直升機甲板下部還裝備有摺疊跳板,可以進行輕型裝甲車輛、火炮等裝備的滾裝運輸。 強大的戰鬥系統為滿足瀕海戰鬥艦的火力需求,美國海軍將以很快投入實用化的電磁軌道炮作為構築整體戰鬥系統的核心。另外,美國海軍還選用了西班牙伊薩爾船廠生產的「多娜」艦炮火控系統,以及美國聯合防務公司生產的可發射精確智能彈藥的MK110式57毫米隱形艦炮系統。美國海軍還計劃裝配「未來戰鬥系統」的非直瞄發射系統。該發射系統可裝載15枚垂直發射的精確攻擊導彈,能攻擊40公里內的靜止和移動目標。海軍正在加緊開發「翠鳥」Ⅱ武裝無人機,該無人機將裝備可監視和偵察感測器、主動聲吶、2枚Mk54魚雷或者4枚「海爾法」導彈,並能安裝一門7.62毫米機槍,以使瀕海戰鬥艦免遭小型快艇和潛艇的攻擊。 承載四大使命 根據美國海軍提出的設計要求,瀕海戰鬥艦主要用於全球沿海水域作戰,是一種快速、機動、吃水淺的水面艦艇。其艦體結構採用可重新組合的開放式結構,能根據任務需要組裝、搭配不同的武器模塊系統並實現「即插即用」。這種「可配置使命模塊」使其在反潛艇、反水雷和反水面作戰的技戰術性能方面有質的提升,對面臨的各種威脅做出反應。主要承擔反潛戰、反水面戰、水雷戰和協助特種作戰四大使命。 反潛戰模塊以切斷潛艇接近的途徑為主。其配置包括一架配備聲吶、聲吶浮標和魚雷的MH-60R反潛型直升機和配備了改進型魚雷系統反潛型無人機、回聲測距系統、可攜帶感測器和發射武器的RQ-8型「火力偵察兵」無人機和安裝了雷達潛望鏡探測系統的垂直起降無人機,用於探測潛艇潛望鏡。 反水面戰模塊能攻擊和躲避水面艦艇特別是高速密集小艇。其配置包括一架安裝有光電/紅外感測器和「獄火」導彈、機槍、火箭彈的MH-60R直升機。艦上搭載的垂直起降無人機和無人水面航行器也將配備光電/紅外感測器和武器。電磁軌道炮是美國軍方「重要的超遠程火炮科學技術項目」的核心項目,將為美軍瀕海戰鬥艦提供主要火力構成。 水雷戰模塊可避開水雷從容地進行反水雷作戰。其配置包括一架「黑鷹」直升機、無人水面航行器(USV)、WLD-1遙控獵雷系統(RMS)、戰區預備自動水下航行器(BPAUV)和REMUS無人水下航行器(UUV)。水雷戰瀕海戰鬥艦也同樣將搭載垂直起降的無人機(VTUAV),為反水雷的爆炸處理小組提供支持。 「非對稱作戰」能力瀕海戰鬥艦具有極強的隱身能力,裝備有先進的感測器系統和電子設備,能在近海淺灘航行,具有敏捷、靈活的操縱性能,能秘密行駛至敵方海岸線附近協助「海豹」特種部隊登陸或其他的海陸裝備突擊隊型部隊執行秘密任務。此外,瀕海戰鬥艦還可以廣泛地應用到非軍事領域,用於打擊走私、緝毒等任務。 未來海戰先鋒 美國海軍大力發展高速「瀕海戰鬥艦」,將是美國軍事力量網路化和全球化作戰的重要組成。即把海洋、陸地、天空、太空和計算機網路空間,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綜合到一起。「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軍事戰略由遠洋走向近海的重要標誌,是美國旨在統治世界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堪稱是革命性的新一代海軍艦艇。 目前,世界各國目前都在積極發展下一代海上艦艇,一些國家正在發展的瀕海戰鬥艦將會利用新一代船體線型,使瀕海戰鬥艦能夠有效地在沿海地區防禦和作戰,包括應付水雷、快速的群集小艇和潛艇等諸多威脅。有關專家認為,隨著近海戰艦技術的不斷進步,瀕海戰鬥艦在軍事領域將大有作為。 新聞緣起 據美國《防務新聞》二○○六年一月九日報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一艘瀕海作戰艦(LCS)「自由」號將按計劃在二○○六年夏天下水,二○○七年二月交付使用。其建造費用將控制在原計劃二點二億美元的最高成本之內。
推薦閱讀:

張國立簡介?
梁山108好漢簡介
中國繪畫簡介
第一世卡盧仁波切簡介
唐宋八大家簡介——唐宋文壇成就最高之八人

TAG:海軍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