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類APP社交也瘋狂

本報記者孫奇茹實習生謝岸穎

在記錄生理周期的APP「大姨嗎」上,可以和女性朋友聊天;在公交上網APP中,能找到不少「同路人」;360推出直播版瀏覽器;百度手機瀏覽器瞄準90後推出「吐槽社區」……「社交」一直是互聯網的熱點,但如今,當一些純工具類應用也與社交元素「聯姻」,還是讓人覺得出乎意料。

「手機錢包」也能聊天

「『同路人』?難不成跟我坐同一趟公交的人也有聊天群?」打開手機上的一款上網工具軟體16WiFi,市民黃女士看著主頁上名叫「同路人」的一個選項,感到很納悶。

點擊進去後,黃女士發現,在「同路人」頁面里,通過選擇添加自己經常乘坐的公交線路,她就能夠進入與自己同路的公交乘客的圈子,看到他們發布的文字或圖片。在乘客圈子裡,還能看到所有與你同一路公交乘客的賬號,並與其一對一發送消息聊天。

「萬一哪天有『同路人』給我條消息,我估計會被嚇到。」對於這個別緻的社交功能,黃女士並不買賬。過去,她主要通過這款軟體連接公交上的無線網路。對於和同路人網上聊天這件事,她覺得怪怪的。

支付寶改版後,新加了一個類似朋友圈的功能「生活圈」,除了顯示支付寶好友的一些動態信息,它還會通過你此前的支付寶好友、支付信息,推薦「可能認識的人」。

不願安安靜靜做自己的還有瀏覽器、健身APP等各種應用。在記錄女性生理周期的手機應用「大姨嗎」上,除了基礎功能外,用戶還能加入養生調理、追劇等主題小組。不久前,360也推出了直播版瀏覽器,百度手機瀏覽器瞄準90後推出「吐槽社區」,在健身APPKeep上,不少人使出比微信晒圖還要積極的勁頭來曬自己的健身照片。

「硬拗」社交挺尷尬

瀏覽器、上網應用、手機錢包、菜譜應用……各種工具類應用加入社交元素,有一些引來用戶新奇讚歎,但也有不少讓人覺得累贅。

「按照這個趨勢下去,不會哪天推薦我的現女友和前女友認識吧……」看著自己的支付寶頁面,市民朱先生也有點蒙。讓他更頭疼的是,在他的支付寶中「可能認識的人」列表裡,還有很多人是他現實生活中並不認識的。原來,朱先生的工作是在鼎好大廈做電子產品買賣。他支付寶賬戶里的很多「好友」,其實是一些來櫃檯購物的客戶轉賬時臨時加的。

「我可不想買個漢堡都被七大姑八大姨知道。」「一個財務軟體,本就是私密性很強的東西,非要來個社交圈?」「你能想像用錢包聊天是什麼感受嗎?」一些網友戲謔地調侃起支付寶的社交功能來。

加入社交功能後有些彆扭的還有黃女士所用的公交WiFi軟體。進入主頁,點擊「同路人」,添加了「41路」「29路」等幾條線路後,黃女士的圈子裡出現了上百位「同路人」。可是,相比刷朋友圈時的饒有興趣,對於這些陌生人發布的文字、圖片,她卻怎麼也提不起興趣。點擊一些動態消息下的評論區,她發現,也沒有什麼乘客在這裡留言互動的痕迹,反倒是引來不少給淘寶店鋪、電腦掛機打廣告的「水軍」。

一定要把所有APP都做成社交軟體嗎?不少用戶感慨。

「黏」用戶還得看需求

讓用戶更頻繁地打開應用、更長時間地停留在應用中,也就是增加所謂的「用戶黏性」,這就是不少應用增加社交功能的原因。

以淘寶為例,根據阿里不久前公布的財報數據,增加了社交功能後,淘寶平均一天被用戶打開7次。用戶注意力越多地停留,也就越多了一份在其平台上「剁手」買賣東西的機會。

不少工具類應用增加社交元素,正是緣於他們「留不住人」的苦惱。課程表、經期計算器、記賬工具……很多純工具類應用的可替代性很高,在核心功能容易複製的前提下,用戶逃離、轉移或者失去興趣是分分鐘的事情。所以,純工具類APP一直在嘗試解決「留不住人」這個老大難問題。

然而,也有業界人士對處心積慮「黏住用戶」表示不解。「好的產品應該是(用戶)用完即走的。」有「微信之父」之稱的張小龍說。

「用戶的需求A還會衍生出需求B乃至更多的需求,工具類應用應該在核心應用的基礎上,延展出大量的關聯工具,形成自己的產品矩陣,用核心功能解決用戶需求來留住用戶。」一位創投圈從業人士建議。支付寶負責人也坦言,推出「生活圈」並非源於支付寶想做社交,而是希望將支付寶從一個純工具打造成為「一站式生活服務平台」。


推薦閱讀:

越來越不喜歡社交怎麼辦?
看名字知你是否為社交能人
nqj0108的文件夾【社交】
名人社交場合穿衣經
社交「暗語」你懂得多少

TAG:工具 | 瘋狂 | 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