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這個歐洲最後的知識分子|《單向街》

一日一書

讀本好書

單向街

作者: 本雅明

譯者: 陶林

出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15-2

定價: 29.8

本雅明,作為極富洞見的思想者,是二十世紀罕見的天才,被稱為「歐洲最後一名知識分子」。其獨一無二的文本形式,既承接歐洲格言哲學的傳統,又啟發了後來者絮語式的文本,雖無體系之嚴整與統一,卻有擊中人心的力量。本雅明的作品就像一個投影儀,把他思想深處方方面面的小收藏展示出來,介紹給眾人聽:斷想、綱領、啟發、洞見、哲悟、隨感……與個人際遇、情感、生命和靈魂緊緊貼在一起。

本書收錄了本雅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單向街》《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講故事的人》《評弗蘭茨·卡夫卡》《攝影的簡史》,分別涉及個人隨想、藝術環境評論、敘事學研究、文學個體評述、影像藝術批評等,展示了作者廣闊的批評視野和極富穿透力的洞見。

本雅明,這個歐洲最後的知識分子,面對末日審判,帶著他所有的殘篇斷簡,為精神生活作出辯護。

——美國學者 蘇珊·桑塔格

序言:本雅明的投影儀

文|陶林(本書譯者)

跟哲學家的發瘋一樣,一些哲學家的死亡,永遠是人類文明史上非常耐人尋味的事件。這種耐人尋味從蘇格拉底開始,自他因「瀆神罪」之名而被眾人投票判處死刑以後,哲學家之死成為管窺人類生存境況的一個重要標尺。智者必須要為社會群體的愚蠢、狂熱或者迷亂付出巨大到生命的代價。死亡是哲學繞不開的問題,在生死的巨大關口,終日沉思的哲學家的所思與所為,為他們一生的思考畫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號。

1940年9月26日,法國與西班牙邊境一個小鎮波爾特沃(Portbou)的一家旅館裡,一個中年男子吞服了大量的嗎啡——嗎啡是一種很好的麻醉劑,大量服用嗎啡可以導致神經中樞的完全麻痹,讓諸如心臟和呼吸系統都停止運作,從而導致窒息性死亡。這個男子無疑是求自殺了。他自殺的原因是,他離開法國去往西班牙的證件被負責邊境檢查的德國秘密警察——蓋世太保認定是無效的。他無法越境,作為猶太人,還將被遣送回出發地點——法西斯德國佔領下的巴黎。之後,就是類似奧斯維辛的各大集中營。這個因恐懼、絕望和徹底崩潰而自殺的男子,就是本書的作者:瓦爾特·本雅明。

瓦爾特·本雅明,1892年7月15日生於德國柏林一個富有的猶太家庭,父親原是一名巴黎銀行家,之後來到柏林成為一個古董商。本雅明曾在弗萊堡、慕尼黑、柏林和波恩研究哲學。1919年,本雅明以《德國浪漫主義的藝術批評觀》一文獲得波恩大學博士學位,但未能順利取得大學教授資格。他的教授職位論文《德國悲劇的起源》曾被法蘭克福大學否決,其評介是「像一堆爛泥,滿紙不知所云」。但如今該書卻成為二十世紀文學批評的經典。因為沒有謀求到大學教職,本雅明在柏林以一個自由作家和翻譯家的身份謀生,還做一點類似占星術的精神病理學的研究。1933年,他因身份(猶太人)和政治立場問題(支持蘇聯和布爾什維克)被剛上台的納粹驅逐出境,移居法國,並成為「社會研究所」(即赫赫有名的「法蘭克福學派」前身)成員。法國被納粹佔領後,為了躲避蓋世太保,1940年,他又移居至西班牙邊境小鎮波爾特沃,在那裡寫下了許多重要的作品,如《論歌德的<親和力>》《德國悲劇的起源》《單向街》《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1900年左右的柏林童年》以及傳世名作——《巴黎拱廊街》等。

眾所周知,1940年是納粹德國在歐洲氣焰最為囂張的一年。在這一年裡,希特勒在整個歐洲如入無人之境,上半年一舉佔領了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到了6月,法國總理貝當宣布向德國投降。緊接著7月,希特勒宣布執行「海獅計劃」,進攻不列顛。與陷人潰敗的整個歐洲相比,立場親蘇的猶太人瓦爾特·本雅明在納粹鐵鉗面前的不堪一擊,更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1939年蘇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之後,身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本雅明,更對自己心目中的戰友徹底絕望了。他一直以來堅定不移地批判資本主義,如今卻被他所理解的資本主義世界之外的東西——極權之下最為純粹的暴力,逼迫得走投無路。毫無疑問,他的自殺,完全源自於對納粹暴力的恐懼。是納粹以及那種無處不在的暴力,把本雅明活活地給嚇死了。

本雅明對自己的自殺做過充分的準備。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風暴眼中,他堅信這場大戰的最終結果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毒氣戰,整個文明的世界將全部完蛋。非常矛盾的是,本雅明死前卻極力掩蓋自己的自殺行為。在同年10月份的回憶里,他的一位友人這樣記錄他的自殺:「本雅明叫我過去。他告訴我,他晚上十點服用了過量嗎啡,要我設法將這件事說成疾病,交給我一封寫給我和阿多諾的信……然後他就昏過去了。我按照他的意願,為他叫來一位醫生,為他診斷為腦溢血……」

本雅明的天性很像卡夫卡,細膩、敏感、脆弱。他對自己的性格說得很準確,是一副「土星」的性格。在西方的占星術中,「土星」代表著與他類似的多液質的敏感人格。美國當代女學者蘇珊·桑塔格曾在《在土星的標誌下》一文里系統地評述過本雅明。她一方面非常欣賞本雅明這種「憂鬱質」的土星的氣質,緩慢,寧靜,沉思,是真正的知識分子應有的氣質;另一方面,她又中肯地指出,本雅明「生性遲緩、優柔寡斷,以致有時不得不用刀子為自己開闢道路,有時就把刀尖最終對準了自己」。故而,本雅明並非像他自己想像的那樣,是一個攪動時代潮頭的「左派革命者」。在桑塔格看來,本雅明不左不右,是個生不逢時的末代文人:「這個歐洲最後的知識分子,面對末日審判,帶著他所有的殘篇斷簡,為精神生活作出辯護。」不能不說桑塔格是本雅明的知音,而本書正是取用桑塔格所親自編訂的本雅明英譯全集中的《單向街》而翻譯的。

……

就此,本雅明說:「在愛情中,大多數人尋覓一個永久的家園。但還有很少一些人則尋求永遠的漂泊。後一種人屬於猶豫者類型。他們盡量避免與母土發生聯繫,他們尋找能夠使他們遠離家鄉愁苦的人。對這樣的人,他們保持著忠誠。」

由於《單向街》的特殊文體風格,讀者或許無法充分領略本雅明思想與寫作的全貌。本雅明是二十世紀西方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批評家,他的智慧並不僅僅在於《單向街》這樣感悟式、碎片式和絮語式的小品文作品,更在於他的諸多大部頭的美學和批評論著。很多讀者知道本雅明,只因為他的《單向街》,並且只限於他的《單向街》。故而,為了有助於讀者朋友們充分了解這位思想深邃的作家,本書中還收錄了本雅明很具代表性的幾篇文章:《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講故事的人》《評弗蘭茨·卡夫卡》《攝影的簡史》等。讓讀者了解一下本雅明作為一位思想家,進行整體性思考的魅力所在。這些文章分別涉及了藝術環境、敘事學、文學個體評述、影像藝術的批評等不同的方向,展示了作者寬闊的批評視角和極富穿透力的洞見。這些文章中的很多觀點,奠定了後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的基調,並預言了新的歷史條件下美學的新潮流、藝術的新變化。時過境遷,在當下來對照本雅明的這一系列的判斷,讓人不能不嘆服他的遠見與卓識。

本書翻譯過程中,要感謝南開大學外語學院的王小可博士,及德語哲學專業的張曙博士所提供的幫助。通過這次譯介,結識兩位優秀的青年俊傑,甚感榮幸。

2014年8月于海濱寓所

本雅明,(1892-1940),德國現代卓有影響的思想家、哲學家和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家,被稱為「歐洲最後一名知識分子」。他喜愛收藏舊玩具、郵票、明信片和模擬縮微景觀,最大的嗜好則是收藏各種各樣的書。他可以在一頁紙上密密麻麻地寫上一百行字,還熱衷於猶太教的神秘主義、星象、占卜之類。這些奇奇怪怪的個人小愛好,構成了他獨特的學術氣質與文本風格。


推薦閱讀:

先上廁所,不然這個笑話講完怕你尿褲子
現前這個時代諸佛如來的法要是什麼?
懂了這個字,半部《論語》也懂了
這個美國老頭教中國男人們如何做一場富人夢-鳳凰新聞

TAG:歐洲 | 知識 | 知識分子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