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已成遺產! 二十四節氣養生, 你還不學?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天地的大美、四時的序列、萬物的枯榮,24個如詩如畫的名字串起了我們與眾不同的四季。

立春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人體陽氣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要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

雨水

從這天開始,氣溫逐漸回溫,降水也逐漸增多,雨水養生三要素要記住,即防」倒春寒「、健脾祛濕和準備養陽。

驚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過後,人們最好能夠堅持早睡早起,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春分

由於春分這天正好晝夜平分,陰陽各半,此時的節氣特點是陰陽平衡,故養生也要順應此時的節氣特點,要講求「平和」,以和為貴,以平為期。

清明

清明節到來,讓寒冷的天氣多了一些溫暖,可是此時是慢性疾病好發的時節,因此需要注重養生保健,警惕疾病的發生,清明節氣四類疾病(防呼吸道傳染病、防心理疾病、防過敏、類風濕病)最易發作,因此一定要警惕預防。

穀雨

「楊花柳絮隨風舞,雨生百穀夏將至。」此時正是萬物生長的最佳時節。不過,穀雨已是暮春,做好穀雨養生對順利過渡到夏季有重要意義。

穀雨養生這樣做:護養陽氣、防「濕邪」傷身、補益肝腎、調節情志。

立夏

傳統中醫認為,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因此,人們在春夏之交養生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學會養「心」。 飲食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

小滿

小滿的到來意味著炎熱的夏季拉開了帷幕,也是各種邪氣肆意侵襲人體的時候,所以「未病先防」是小滿時節養生保健的主要原則。小滿養生: 清心宣肺,祛濕健脾。

芒種

芒種節氣,中午氣溫較高,加上空氣濕度越來越大。此時,多數人容易頭昏懶散,所以,芒種養生更要注意「防」。起居上應晚睡早起,飲食上要清淡,生活中注意預防中暑、空調病和腸胃炎。

夏至

夏至將至,由此正式進入了盛夏時節。此時溫度高,對人體會造成某些負面影響,容易造成損傷。夏至養生應遵循「三避」原則,即避暑、避濕、避寒,使身體保持在健康穩定的狀態。

小暑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大暑

大暑期間,高溫悶熱,濕氣充斥,故易挾濕。暑濕之氣乘虛而入,最易使人心氣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會引發苦夏、中暑等病。度苦夏,除了要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飲食調理,應吃些帶「味」的食物。

立秋

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處暑

中醫認為,處暑過後暑氣漸消,特別是早晚秋涼的感覺漸漸明顯,此時養生要防燥、防寒,起居作息也要根據此時的氣候變化做相應的調整。堅持適量鍛煉,增加睡覺時間,秋膘要循序漸進。

白露

到了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地面的暑氣也消散開去,地面水汽結露開始增多。白露是典型的秋天節氣,養生應遵循「養收」 的原則,以保養內守之陰氣。俗話說:寒從腳下起。對於耐寒力差的人,白露一過,更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襲。

秋分

秋分節氣養生要本著平衡、調和陰陽的原則,將春夏外放的陽氣收進身體,所有與昇陽、散陽有關的情緒、運動、飲食、穿衣都應有所收斂、節制。

寒露

寒露已是深秋的節氣,寒露之後,露水增多,氣溫更低。寒邪從體表往更深度的脈絡侵襲,此時最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因此,寒露養生要特別注重防寒保暖,保護血管,特別是下肢、末端、靜脈等部位。

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傷肺,所以霜降節氣的養生保健尤其重要。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間的注意之處。

立冬

立冬後人體陽氣也隨之潛藏於內,養生應順應自然界規律,要養陽、藏陽,補腎藏精,養精蓄銳,為來春的生機勃發做準備。睡覺宜早睡晚起;情志要恬淡安靜、寡慾少求;飲食以滋陰潤燥為主;運動要注意「冬藏」。

小雪

「斯時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此時節天氣陰冷,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繁。養生宜順應自然,加強禦寒保暖,減少精氣神的消耗,早睡晚起,適當進補,多曬太陽,保持情緒愉悅。

大雪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天氣寒冷。《修養法》建議此月宜「增苦減咸,補理肺胃」,冬季容易發生流感,故重點要適度保暖,避免出汗後受風寒;飲食宜清淡,不要過於油膩;睡眠要充足,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力。

冬至

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代冬至日百官放假,因冬至是一個安靜的節氣,此時陽氣初萌,要注意養「藏」,靜神少慮,節慾保暖,減少精神和體力的消耗。冬季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元憂平陽」的原則。

小寒

俗話說「冷在三九」,小寒入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此時養生要防寒邪,睡前可以泡泡腳;食宜溫暖滋補;適度活動肢體」。起居宜早睡晚起、減少外出。

大寒

大寒冷到頂點,日後天漸暖。此節氣也進入了五運六氣的「初之氣」,是春季萌發前的關鍵積累時期,養生要講究養精蓄銳,「保暖、節慾、安神」。注意腳部保暖;不宜大汗、疲勞,宜早睡晚起,食補養胃。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四季皆可用的養生方法:中藥泡腳。「春天洗腳,開陽固脫;夏秋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蠕;冬天洗腳,丹田暖和。」


推薦閱讀:

十二時辰經絡養生對照表 十二時辰對應五行
女人春季滋陰養生吃什麼 7種食物不能少
潤肺養心護腦..原來我們都冤枉這8個壞習慣了!
東方經筋(西方筋膜),研究搏擊和傳統武術深層次鍛煉的本質!
漫談腸道水療與養生

TAG:養生 | 遺產 |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