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歷史】錢眼裡的中國:尋找消失的國度

大約1000年前,在我國西北邊陲,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党項羌族。他們曾經建立過自己的的國家——西夏王國。他們也曾經擁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大家一定知道羌笛——這個在唐詩宋詞里經常出現的凄美樂器。聽到這些耳熟能詳的詩句,或許會喚起你對這個古老民族的些許認知: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羌笛梅花引,吳溪隴水情。  寒山秋浦月,腸斷玉關聲。  羌笛寫龍聲,長吟入夜清。  關山孤月下,來向隴頭鳴。  可是,大約在800年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包括他們的文字和凄美的羌笛聲一起,卻在中華大地上,在煌煌史冊中消逝得無影無蹤了。這是怎麼回事兒?  本章請大家跟野雲一起,讓我們運用考古學的基本原理,從幾枚文字奇特的古錢幣開始,來做一番模擬的考古研究吧。  現在我們來看看有誰認識下面這五枚銹跡斑駁的古錢:(圖一)  

  是的,如果不作說明,很難有人能認識這些錢幣?那麼,讓我們跟隨歷朝歷代錢幣學家們的足跡,一步一步的來認識它們、並以這些錢幣為線索,來尋找那個傳說中的西夏古國,尋找那段被無情的歷史所煙沒的西夏文明吧。  南宋時期,有個著名的錢幣學家叫洪遵 (1120-1174),他無意中收藏了如上面圖中所示的那樣一枚古錢。可是他也不認識那錢幣上面是什麼字,只好遺憾的將這枚錢的拓片收入他的錢幣專著《泉志》中。書中他寫到:「右梵字錢,余按此錢徑八分,重三銖六參,銅色赤純,文不可辯,大抵類屋馱、吐番錢。」寫後,洪遵意猶不甘,又說「數百年後,破此疑竇,亦快事也」。

在錢幣史上,洪遵是第一個發現並記錄這種錢幣的人。  然後在元、明兩代的300多年間,這些錢一直無人提起。到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時,梁詩正編著的《欽定錢錄》,錄入歷代古錢500餘種,仍沿襲《泉志》錄「梵字錢」一枚,但同時錄入了西夏的漢文錢「天盛元寶」錢一枚。這在西夏錢幣研究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義。  清乾隆中晚期到嘉慶年間,在金石錢幣的研究、收藏和考證方面,出現了一個高潮。嘉慶9年(公元1804年),一位金石學家張澍在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發現了一座西夏石碑《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石碑的兩面均鐫刻文字,一面是漢文,另一面就是那不認識的「梵字」,張澍把碑上的漢文和肯面的「梵字」相對照,發現文義是相同的,原來,這所謂「梵字」就是600多年前西夏王朝行用的西夏文啊!原來西夏滅亡後,它的文字這時已成了無人認識的死字天書了。張澍的這一重大發現,使西夏的文字重見了天日。  就在張澍發現西夏碑的第二年,另一位金石錢幣學家劉青園在涼州發現了一批西夏窖藏的古錢:「涼州土人掘地,得古錢數瓮,其中開元最多,北宋、遼錢及西夏元德、天盛、乾祐、天慶、皇建、光定諸品,亦復不少。而此種梵字錢,亦有數品,余共揀得千餘枚」。劉青園將梵字錢上的錢文和張澍發現的西夏碑上的碑文相對照,才明白了南宋洪遵所說梵字錢上的「梵字」,原來就是西夏文。自此,600多年前南宋洪遵的遺憾算是彌補了,他希望數百年後能有人「破此疑竇」的願意終於實現了。  公元1809年,初尚齡的《吉金所見錄》記述了劉青園的這次重大發現,並將劉發現的西夏諸錢,逐一著錄。對於這些西夏文錢而言,這時雖然知道了是西夏王朝鑄造的錢幣,但具體讀音和文意是什麼,仍然不知,只好在以前「梵字錢」上,加了西夏二字,成為「西夏梵字錢」。使經歷了六百多年無主的「梵字錢」,終於找到了鑄主」,它的鑄主就是西夏王朝。劉青園的發現和初尚齡的記述,在西夏錢幣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1914年,著名考古學家、錢幣學家羅振玉、羅福萇父子首次釋讀了西夏文。羅福萇著的《西夏國書略說》中,分別附載了西夏文錢四品,漢文直譯是:福聖寶錢、大安寶錢、乾祐寶錢、天慶寶錢。並說「此為以前古泉學家所未知,茲悉撫印四泉於冊,以告世之治古錢學者」。至此,「西夏梵字錢」才有了具體名稱,人們也能順利的辯識西夏文錢了。羅氏父子為研究西夏錢幣和西夏史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後,1937年,錢幣學家趙權之發現並釋譯出了西夏文貞觀寶錢。1940年錢幣學家張叔訓發現了一枚西夏鑄造的漢文錢大德通寶。隨後,錢幣學家五蔭嘉發現天盛元寶背西鐵錢一枚,錢幣學家程伯遜發現了天盛元寶背西銅母一品。這時,西夏鑄造的錢幣,漢文錢達到了8個品種,西夏文錢達到了5個品種,共計已發現了13個品種。  1981年,內蒙古自治區林西縣三道營子出土了一批西夏窖藏錢幣,發現一枚大安通寶,經考證為西夏惠宗大安年間鑄造的漢文錢。198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山滾鐘口發現西夏窖藏錢幣,清理出一枚篆書光定元寶。199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錢幣愛好者易凱峰發現一枚折二型西夏文正德寶錢。現在,經歷朝歷代錢幣學家不懈努力,共發現和整理出了11個年號、17個種類(西夏文五種、漢文十二種)的西夏王朝正用錢。親愛的讀者,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吧;從洪遵發現一枚不認識的西夏錢幣開始,經過漫長的800年時間,經過無數錢幣學家的不懈探索,現在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些曾經沉浸在歷史煙雲中的西夏古錢的廬山真面目了。  

  圖二、錢面為漢文的西夏錢幣

  通過對這些錢幣的研究,那個相傳十帝、歷時190年的西夏王朝終於在消失近千年後,又在我們的眼前浮現了。可是,到底發生了什麼,使一個強悍的民族和國家滅亡得像一陣風一樣,消失在茫茫的大漠之中呢?現在,我可以給大家擺一擺西夏興衰史的龍門陣了:  建立西夏王朝的民族叫党項族,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羌族的一支,因此也稱党項羌族。党項羌族原來散居於青海省西南和四川省松潘以西的廣闊地帶,過著逐水草、無定居的游牧生活。後受吐番侵擾,請求歸附中原王朝。從隋文帝開皇六年(公元586年)以後,他們陸續遷移到了甘肅省以東和陝西省北部地區。內遷後的党項人,在漢族先進文化和先進生產力的影響下,人口和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 党項首領拓跋思恭受唐王朝之命,參與鎮壓,因作戰有功,被賜李姓,封夏國公及定南節度使,領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唐王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大亂,群雄逐鹿,党項拓跋部也乘機擴充地盤,設官置吏,徵收稅賦,成為雄居西北一個擁有較強武裝力量的政治集團。大宋王朝建立後,因無力對其用兵,採取了賜趙姓、封官爵、給歲賜的安撫辦法。党項拓跋部名義上臣屬於北宋王朝,而實為割據一方的霸主。  公元1032年(宋明道元年),党項首領李德明去世,其子李元昊繼承父位,開始了建國之舉。他廢除大宋年號,建西夏年號;去掉唐賜李姓、宋賜趙姓,改皇室姓氏拓跋氏為嵬名氏;命大臣野利仁榮參照漢字,編製成筆劃複雜的西夏文,在領地推廣使用;開爐鑄錢,確立獨立的經濟體系。公元1038年,嵬名元昊築壇受冊,即位皇帝。從此,西夏國先是和北宋、遼國,後又和南宋、金國鼎足對峙了189年,共歷10主。其轄境在全盛時期包括現寧夏、陝北、甘肅西北、青海東北和內蒙一部,分為22個州。其時社會相對安定,經濟發展,並形成了極具本民族特色的西夏文化。  西夏末年,新興的蒙古族以強大的蒙古鐵騎多次進攻西夏,燒殺搶掠。我們從明代《嘉靖寧夏新志.拓跋夏考證》中可以看到蒙古滅夏的慘烈情景:「蒙古軍攻佔夏城邑,其民穿鑿土石以避鋒鏑,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在戰爭殘酷的刀光劍影中,西夏人被殺得「百無一二」,城邑盡成荒野,典籍文物損失殆盡。

後來元人在修史的時候,為了掩飾其瘋狂的屠殺,關於西夏社會、文化及歷史一概不提。於是,經歷了數百年淪桑、曾與宋、遼、金並存了近兩個世紀的西夏王朝、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西夏文化的党項羌族,在國家和民族滅亡的同時,也就這樣從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了,史書上竟沒有留下片語只言。

直到清代乾隆嘉慶之後,一些學者以錢幣碑拓的研究成果為線索,才逐漸整理出了部分西夏的史料,使人們對西夏的歷史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後來有學者戲言:「西夏史是從錢幣上和碑拓中找出來的」。而我認為這絕非戲言,因為「引史論錢,以錢證史」正是錢幣收藏和金石研究的兩個主要任務。  通過以上對西夏錢幣的研究和考證,至少我們可以從錢幣方面得出以下三個結論:  1.。作為國家的象徵、社會和生活的需要,西夏王朝也鑄造了本國自己的錢幣,但數量較少,計有約17個種類。據統計,西夏錢幣的存世總量不超過20萬枚,分別收藏於國家及各地博物館和錢幣收藏家的手中。  2.西夏鑄造的錢幣大部分銅質精良,鑄工高超,邊廓堅挺,形制規整,字體端莊秀麗,書法高雅而優美。它充分反映了當時西夏社會經濟文化程度較高,製造業技術比較先進。  3.西夏錢幣由於長期史籍不載和傳世數量稀少兩大原因,歷年深受錢幣收藏家的青睞。大部分(尤其是其中的西夏錢文)都具有極高的收藏和研究價值。  好,讓我仍以七絕一首來結束本文吧:  血影刀光濺汗青,百年割據史無評。  欲知何處聞羌笛,且看錢中石上銘。

  圖三、錢面為西夏文的西夏錢幣
推薦閱讀:

西漢時期的汗血寶馬怎麼消失了?
唐代軍隊制式大刀之迷:精良武器為何從此消失?
富豪最擔心的事:未來5年中國90%富二代將消失?
美國悍馬消失,中國軍用東風猛士已超越悍馬,走向全世界!
每個消失的故鄉都在

TAG:中國 | 歷史 | 消失 | 尋找 | 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