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

如何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

洋洋和明明同齡,今年都是5歲,又同住在一個小區,可2個小傢伙的性格完全不同。洋洋性格開朗合群,總能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而且進入幼兒園後很快就能交到新朋友。明明則不同,他性格孤僻任性,喜歡獨來獨往,不愛和小朋友一起玩。即使遇到熟人也不願和人打招呼,一有不順心的事就不高興,要麼就掉眼淚。 明明爸媽每回看到洋洋快樂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都羨慕不已,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擁有合群的性格。其實,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缺乏自信、膽小脆弱等是3-6歲兒童普遍存在的問題。家長需要做的是:運用一些妙招逐步培養孩子的合群性格,切勿操之過急。 如何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妙招一:邀請小朋友到家裡玩 如果生硬地要小朋友們和明明玩不太可能,這還需要有一個過程。可以選擇孩子過生日的時候,邀請幾個小朋友來家裡一起慶祝。在經得孩子同意的情況下,準備一個小型的生日聚會。藉此機會,將孩子推上第一線,由他來招待自己的小朋友,培養小主人的感覺。通過一起唱生日歌、分蛋糕、送禮物、做遊戲等環節,使孩子慢慢融入到集體中。此後,每隔一段時間,把小朋友們邀請到家中,繼續創造機會讓孩子與小朋友一塊兒玩,慢慢地他就有了玩伴。 專家建議:不合群的孩子通常適應能力差,要改變孩子,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爸媽要有耐心,千萬不要強求,應循序漸進,多和孩子交流,找到合適的契機。因為家裡是孩子最熟悉和放鬆的地方,可以從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做客為起點,交往的效果會不錯。如何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妙招二:從一個玩伴開始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家長可以通過和老師的交談,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如果老師認為他確實在學校不合群,那麼,家長去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可以主動和孩子班上小朋友的家長搭腔,也主動和小朋友搭腔,跟他們談幼兒園的事,逗他們玩,縮短兒子的心理距離。通過一段時間後,孩子和那位小朋友就成了好玩伴。慢慢的,在那位小朋友的帶動下,孩子的小夥伴從一個發展為兩個三個,每天很樂於講幼兒園小朋友的事情,最後融入了集體中。 專家建議:孩子帶動孩子效果會不錯,聰明的家長不妨讓孩子從一個玩伴開始鍛煉交往能力,再慢慢擴大他的交友範圍,讓他懂得去享受交朋友的樂趣,慢慢地,孩子就會自然融入了。 如何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妙招三:走出家門,走進自然 封閉的環境通常會造就孩子不合群的性格,多帶孩子出去走一走是有好處的。經常帶孩子到同學或鄰居家串門,到親戚家去做客,以讓孩子更多地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這都是鍛煉孩子交際能力的機會。家長有意識地在聊天說話時,讓小孩在一起玩,讓他們多打交道。或者在節假日,爸媽可以帶著孩子去公園走走看看。在大自然中,孩子可以捉小蟲、玩泥巴,很容易調動極積性,同時也能陶冶孩子的情操。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可以和爸媽一起探索;回到家裡還可以回憶遊玩的過程,這種活動和交際非常相似。專家建議:不要總是嫌帶孩子參加活動很麻煩,其實,父母的合群會很好地帶動孩子。父母要擠出時間親近孩子,節假日帶孩子去公園或親朋好友家走走,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耍。開始時父母可陪伴在旁與他們一起做遊戲,當熟悉之後可讓他們自己玩。因此,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對培養孩子的合群性格也非常有益。 如何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妙招四:鼓勵孩子參加體育活動 體育是一種直接與人正面接觸和競爭的群體活動。不論是棋類還是球類,不論是田賽還是徑賽,它總是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參與才有意義。更重要的是,體育活動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膽量。這膽量,正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一種要素。爸媽鼓勵孩子經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既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有利於培養興趣,也有利於提高交際能力。孩子一旦愛上體育,就會主動尋找對手,這種尋找,就是交際;合適的對手,往往就是友誼的夥伴。 專家建議: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讓孩子知道如果要參加到其他小朋友的遊戲中,一定要遵守遊戲規則,比如排隊上滑梯、按秩序上。在每次遊戲後,父母可以表揚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使孩子在玩樂中感受到小夥伴的可愛以及集體的歡快。


推薦閱讀:

如何帶著孩子過七夕?
她每天花30分鐘和孩子做這件事,沒想到一個月後孩子判若兩人
啟示錄:看看美國孩子如何過寒假
孩子沒「領袖慾」對成長會不利嗎?
發現孩子偷錢後,媽媽的這個方法,比打罵有用多了

TAG:孩子 | 性格 | 合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