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應強化六種意識

新課程帶來了新氣象,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然而,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深入,以及某些教師對新課程斷章取義的理解,課堂教學越來 越花哨,架子很美、內在空虛的繡花枕頭式的公開課、"作秀課"越來越多。於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常常縈繞於懷:在追求有效課堂教學中,哪些問題亟待解決。究竟怎樣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結合自己上課、聽課的體驗和感悟,談一點看法。

實施新課程標準應有新的教學理念,因為教學理念直接影響著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應用、教學形式的採納,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教學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師對教學的正確認識的基礎之上的,否則,就會缺乏對教學工作的投入,弱化個體能動作用的發揮,自然也不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為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強化"六種意識"目標意識,問題意識,自主意識,方法意識,創新意識,訓練意識。

一、目標意識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活動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著課堂教學的運作.對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開展至關重要。現代教學理論和實踐都證明:有效的教學必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目前,課堂教學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那就是有些教師課堂教學目標意識不鮮明。不知道課堂教學要用繞定的目標,達到一定的目標。

通俗地講,我們上課先要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什麼呢?從大的方面說,有"字詞句章.聽說讀寫"一聽到"字詞句章,聽說讀寫"就為教這些東西有悖於新課標。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人們最重要的工具"語文學習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實"字詞句章,聽說讀寫"正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根本途徑,正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辦法。

具體地說,我們教學時要有學習目標,單元目標,一節課的目標,而每節課的目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它是我們蓋高樓大廈的基礎,沒有它,單元目標,學期目標都無法實現。什麼樣的教學目標是好的目標呢?要看目標的設計是否全面、準確、明確。教學目標的全面指的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語文教學目標的準確應體現在擺脫"知識中心論"定位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即不僅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 力;不僅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語文教學目標的明確是指不要過於寬泛。在一篇課文中,在一節課上,哪些知識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並會運用,要著重訓練聽說讀寫中哪一項能力,應達到什麼程度等等,都應盡量細化,明確到位。同樣,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標,也應作出確切的規定。

怎樣才能把語文教學目標設計得全面、準確、明確呢?需要我們認真鑽研課程標準,認真研讀文本,把文章讀懂,讀透。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解決好一節課的目標預設和達成問題。

二、問題意識

在理解文本的前提下,根據課標要求和教學目標,不僅要問自己這節課教什麼,還要問自己怎麼教,如何導人,如何突破,如何突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 的積極性,當然關鍵的問題是課堂如何提問。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形式,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核心。課堂提問大有學問。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就是以問題作為知識教學的紐帶,把學習看作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設計有效問題是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能幫助我們探索並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應熟悉教材和學生.設計問題應具有一定的價值,有一定的導向性,教師應善於運用教學話題,提供一個討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引出多個問題。問題要有思維含量,有一定的梯度,有系統性。問題的解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使課堂交流呈現多向性,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當然,問題可以教師設置,也可以由學生髮現。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更能貼近學生的思維實際,更能激發學生。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己有的知識基礎,創設某種情境,學生提問老師答,學生提問學生答。師生平等對話,一起合作探究,錘鍊思維,體驗感悟。

三、自主意識

這裡講的自主意識,是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我們要把從前的重教師的"教"轉變到重學生的"學"。我們一線的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的語文能力不是老師講出來的,是靠學生自己多讀多寫,自主學習得來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困惑:這個題目(或類似的題目)我已經在上課時講過了,為什麼讓學生考時學生做不出來呢?其實原因很簡單,答案是教師"教"出來的,是教師包辦代替的,不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出來的。因此,確立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觀顯得非常重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主要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學生的主動參與、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就顯得異常重要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以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與新知識相寫作用,去同化或吸收外部給予的信息刺激,通過外部刺激的重組和順應,或者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的改變、同化,從而獲得認知結構的發展的。學 習過程就是學生知識的一個主動建構過程。為此,我們需要把布限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和學生一起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弄懂問題,認真思考解決問題,這才 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四、方法意識

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倒胃口。我們有些教師常抱怨學生上語文課沒有興趣,不積極,我們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的教法是否存在千課一面? 我們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上下一番功夫,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富有創造性,使我們的學生每天上語文課都有新鮮感,每天都有收穫呢?

另外,現代化教學呼喚現代化教學子段。"一枝粉筆一本書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的教學手段應該有所改變。我們要從單一化的教學手段轉向多種媒體的科學選擇和合理運用。

五、創新意識

一節課上完了,學生學過了,作業完成了,該掌握的內容基本掌握了,沒有什麼問題了,這樣的課是不是一節好課。沒有值得提高的"空間"呢?作為個體的學生在學習之後對這篇文章有什麼自我收穫?在文章理解上你與別人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對一些問題的探究上,你有怎樣的見解?這些深入思考後的觀點、看法就是一種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新課標的追求的核心理念。我們課堂教學中要嘗試去做一些創新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創造精神。

六、訓練意識

既然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是學生多讀多寫、自主學習而習得的,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強化訓練意識就理所當然,特別是當堂訓練意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當堂練習,當堂校正,這種學習方式進步最快。課堂要有效率,就必須將課堂學習的東西,可堂練習,當堂處理及時反饋糾正。應該把我們學生人於一本的練習冊(《語文學習評價子冊》)用好,能 用的課堂用好,能改造的內容就改造了用,不適合學情的東西刪掉不用。勇於嘗試用學案(講學稿)來做好我們的語文訓練。

我們的語文課堂還有一塊陣地一一早自習課一一要用好,除了課堂要讀書外,早自習更要讓學生放聲讀書,讀課文,讀讀本,讀作文,讀專題知識總結。只有堅持不懈的抓實課堂訓練,抓實早讀,讓學生真正地多讀多寫,我們才可能實現真實的有效教學。

總之,有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 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137】

(來源:中國語文課程網 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從上課收手機寫起
明師課堂第一講 勁不知何起,行雲流水
李涵辰課堂講義(8)
【大師課堂】跳好倫巴,這些根基一個都不能少!
浸潤在尊重中的詩意課堂

TAG:意識 | 語文 | 課堂 | 語文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