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真的懂得如何思考嗎?

  L先生說:  打磨許久的訓練營,終於準備上線了。  這篇文章是對訓練營的介紹。  (也就是廣告)  末尾有詳細的參與和報名方式。  希望你能喜歡。: )  你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8點起床,打開新聞APP,看幾篇時事要聞;  通勤路上,打開喜馬拉雅、得到,聽兩條音頻節目;  到了公司,老闆還沒來,打開微博,瞥幾眼,再準備工作;  中午,和同事一邊吃飯,一邊刷著朋友圈;  下班回家,路上看幾條公眾號。看到好的內容,先收藏起來再說;  晚上,打開知乎,看看今天的熱點,再點上幾個贊;  睡覺前,在床上再刷幾條公眾號,然後心滿意足入睡……  這一天過去,似乎過得極其充實,所有的碎片時間都得到了利用 —— 但是,你真正獲得了什麼呢?  不妨回憶一下:  你前天、大前天看到的內容,現在還能記得多少?  你能不能說出來,你最近一周里,學到了什麼,獲得了什麼提高?  實質上,對絕大多數人來講,每一天,除了不斷給這些APP和服務,貢獻使用時間之外,我們什麼都沒有得到。  不妨想一想:你每一天,有多少時間耗費在互聯網上,這些花掉的時間,給你帶來了什麼,提供了什麼價值。  答案很可能是非常驚人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由互聯網的本質決定的。  互聯網的本質,是一個渠道。它本身並不產生內容,而是把內容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連接起來,使它們之間產生價值互換,並作為中介渠道,從中獲取利益。  它獲取的利益由什麼決定呢?由這個渠道的「不可替代性」決定。  任何一個產品,在進行投資估值的時候,最看重的一個因素就是:這個產品的「不可替代性」有多高?你比別人強在哪裡,用戶使用你、而不使用其他產品,理由是什麼?  所以,我們說互聯網追求「流量」,並不全對 —— 因為流量是留不住的,也不具備粘性。用戶可能今天來這裡,明天出了個更好的產品,就蜂擁過去了。  它真正追求的,是「總體使用時間」。  你在一個產品上投入的時間越多,就說明你越依賴它,你離開的遷移成本就越高 —— 於是,它的不可替代性也就越高。  簡而言之:一個互聯網產品,它所連接的用戶越多(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所佔用的使用時間越長,它的價值就越高。  所以,所有的互聯網工具,都在做一件事:加功能。功能越多,越豐富,你留在上面的時間就越多,排他性也就越強。  而絕大多數的互聯網信息平台,也都在做一件事:加信息。讓你在不知不覺之間,被信息包圍,陷入「信息黑洞」之中。  你會發現,這些產品,都是拒絕深度的。只有不斷地把信息分割成碎片,精心調製,包裝成一個個新鮮可口的小甜點,才能不斷刺激你的神經,挑動你的獎賞迴路,讓你沉浸其中。  當你瀏覽信息的時候,它們會根據收集到的數據,為你推薦你可能喜歡的東西;  當你進行交互的時候,它們會給你充足的反饋,讓你興奮,繼續往下操作;  當你想離開的時候,它們又會適時送上「猜你喜歡」「為你推薦」「大家都在看」,試圖將你留下來;  ……  我們在「攫取」信息的同時,它們也在默默地攫取用戶。  當你的注意力,被這些無處不在的信息分散和吸引,你還有多少機會,能真正動用你的深度思考能力?  很少很少。  所以,我們看到了什麼樣的結果呢?  大量幾分鐘炮製出來的所謂「測試」,風靡朋友圈;而大量刷屏的消息、新聞,被證實是謠言。  我們越來越坐不住,時間開始以「分鐘」計算,開始依賴直覺、慣性和思維定勢;  甚至,在工作中,我們開始失去專註的能力,不願意花費太多時間,而是按照慣性和指示去行動……  究其原因,就在於,我們所接觸到的信息,實在是太多、太觸手可及了。  我們已經習慣了,從「外部」去尋求答案。  這個事件是怎麼一回事?不知道,等有人出來說吧。  面臨幾個抉擇,不知道怎麼選,直接問問別人吧。  這本書講了啥?看不懂,你能不能幫我概括一下?  ……  太久不動腦子,你就真的會失去動腦能力。  這會導致什麼後果呢?  你可能會慢慢地,被這個社會淘汰。  這不是危言聳聽。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就講過:未來的社會,公司將日趨智能化、晶元化、分眾化。  什麼意思呢?  智能化,就是大量的數據性和操作性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程序所取代。  晶元化,就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將從物質資產,轉變成知識資產,比如專利、技術、方法論和解決方案。  分眾化,就是公司的規模,將日益縮小。大量企業將裁撤掉外圍人力,留下關鍵的技術、決策和分析團隊,作為連接節點,與其他企業、平台和個人連接起來,組建成全新的價值鏈條和商業網路。  在這樣的社會裡,想要生存下來,最重要的是什麼?資本。  要麼,你擁有物質資本,能夠提供資源;  要麼,你擁有頭腦資本,能夠站在價值鏈條的上游,進行思考、分析和決策。  簡而言之:要想自己不被機器替代,就要去做能夠駕馭機器的人。  這將是未來10年內,每個不具備物質資本的人,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我開了這個訓練營。  作為一個勉勉強強算是「走在同齡人前列」的人,我希望,通過這個訓練營,教會你「正確思考的方法」。讓每一個人,都能擁有更具價值的頭腦資本。  我希望,這個訓練營,能夠幫助你,從日常的忙碌中掙脫出來,從信息黑洞、信息焦慮和信息刺激中走出來,全面強化和升級思維能力,真正實現每一天的「精進」。  我一直認為,知識服務,絕不僅僅是滿足「焦慮」,而是要針對實實在在的需求,提供切實有效的價值。  所以,這個訓練營,我思考了很久,也打磨了很久,希望能為你帶來實際的價值。  參加這個訓練營,你能獲得什麼?  9 節精心準備的課程  做好心理準備,這不是一個騙錢的訓練營,  而是一個信息量龐大的大課。  你可能要花費一點時間和精力,來吸收大量的知識點。  10+ 個立等可用的模型  精選一批最高效的思維模型,  務求講透、講清,教會你使用方法,讓你學了就能用。  7 種核心思維工具  不但教你思維模型,更教你它們背後的原理和機制。  通過組合這7種工具,你也能開發出自己的思維利器。  大量練習和實踐機會  單單的收聽和閱讀,吸收率是很低的。  我將搭配大量練習和作業,  幫助你理解知識點,直到運用自如為止。  一套超良心的資源工具包  大量模板和資源,打包下載,立等可用。  多數是獨家原創,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20本精挑細選的電子書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獨立思考的人?
盲目相信專家的我們,還能獨立思考嗎?
彭華勇:醜陋骯髒的諾貝爾獎,中國人不需要!
向我提問,以及一些相關思考
無為到底是一種什麼為?

TAG: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