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難辨真偽的《步輦圖》

《步輦圖》是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作品。閻立本是唐朝初期人,他的父親閻毗和哥哥閻立德也都是才華出眾的畫家,但以閻立本的成就為最高。他對人物畫、宗教畫和鞍馬畫無所不精。閻立本當過宰相,又是宮廷畫家,他最善於畫人物故事畫,由於他熟悉朝政事物,又經常要奉君命作畫,所以畫的內容多為重大政治題材。《步輦圖》描繪的就是唐朝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貞觀十四年(640),吐蕃王松贊干布向唐太宗李世民發來一份公文,要求與大唐聯姻。貞觀十五年,吐蕃派了使者祿東贊來唐迎接文成公主入藏。《步輦圖》記錄的就是這一著名的歷史史實,描繪了唐太宗坐著由9名宮女抬著的步輦接見祿東贊的情景。畫面上,唐太宗威嚴而溫和,身穿藏服的祿東贊精幹而恭敬,氣氛親切而融洽。這幅作品忠實地表現了1_年前中央政權與邊遠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同時人物性格特徵的成功塑造也表達出肖像畫創作的成就。正因為有如此高的藝術與歷史價值,所以這幅畫才得以世代相傳,留傳至今。最近,國家郵政總局還發行了1350萬張《步肇圖》小型張郵票。北京故宮博物院應用科技模擬技術,首次「原汁原味」地克隆了50件頂級書畫國寶,閻立本的《步輦圖》也是其中的一件。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有人提出了對《步輦圖》真偽的質疑:《步輦圖》非唐畫,更非閻立本的作品,而是一件後人的偽作。提出這個論斷的人就是我國著名書畫彖、鑒定家陳佩秋先生。陳佩秋先生在幾十年前曾經看到過《步輦圖》,當時就覺得它畫得不夠好,但當發現畫的背面有北宋書畫鑒定大家米芾的鑒定結論時,就沒有多想此事。他說閻立本的另一幅傳世作品《歷代帝王圖》,從前日本就印過小的手卷,看了就覺得好,當初也懷疑過《步輦圖》,只覺得和《歷代帝王圖》比差距較大,但大家都說見過著錄,於是就相信了。大家都相信了米芾,相信了《宣和畫譜》,但是卻忽略了彼圖非此圖。」那麼,到底《步輦圖》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呢?陳先生將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以及唐朝的其他人物畫與《步輦圖》比較後,認為「首先,《步輦圖》的繪畫藝術水平較差,它的標題以及後面的章伯益的書法藝術水平也不高」。「說一件作品好壞,重要的評判標準就是它的藝術性。在中國畫方面,藝術性的好壞就是要講筆墨線條和造型,唐人的勾線和宋人不同。唐人的線條粗壯挺拔有力,北宋人的較唐人細瘦,但也挺拔有力。唐代畫人物,開臉是圓肥而健美,尤其是盛唐。宋人的人物畫,臉要比唐人來得秀氣。從氣勢上講,唐人的人物畫厚重,宋人的人物畫講究秀美,而沒有唐畫的氣度。」「《步輦圖》的藝術性關鍵問題是它的線勾得不似唐人有力、簡練、挺拔,人物造型不準確。」陳先生還說:「像閻立本這樣的大畫家,這麼不準確是不可想像的。唐代的人物畫,之所以說它發展到了一個高峰地位,就是人物畫的造塯之準確,線條之流暢厚重,氣質之高華雄健,而《步輦圖》這兩點都沒有,它的人物形象不僅模糊,而且疲軟,輪廓也描不準,包括形體輪廓和各個部位如手臉身軀的輪廓等。」有了這些基本的判斷,陳先生推斷:「《步輦圖》既不是唐人的,也不是宋人的。」另外陳先生還認為從畫上看,有很多有違常識和規律,不符合歷史真實性的地方。如「祿東贊來自西藏,唐太宗接見他身邊怎麼可能沒有一名侍臣?」「《步輦圖》中的輦,它的繪製,不但簡陋,其結構差錯,部件短缺,非帝王所乘之輿,說明繪此圖者無宮廷知口、。」陳先生還列舉了其他很多疑點,他還舉證:「乾隆是個好鑒定並喜歡在畫上蓋章題字的皇帝,我想,或許他也懷疑此畫是偽作,所以沒有在上面題字和蓋印。」綜上所述,陳先生很果敢地論斷:「它不是唐両,是後人做的假畫,而且,做假的水平也不高。」陳佩秋先生對《步輦圖》真偽問題的質疑,將被作為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拿到有關國際研討會上去探討。無論結論會怎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步輦圖》的真偽辨別,會更加引起人們對這幅傳世名品的關注,它將會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步輦圖》,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推薦閱讀:

藏風得水:甄別風水流派真偽
以雜阿含經看凈土之真偽
進口名表如何識別真偽
辨《北斗七星打劫》秘法真偽有感
郵票辯偽 | 前三輪生肖狗郵票的真偽鑒定

TAG:真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