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國學之源--用「觀象」構建通向和諧世界的思維通路

回歸國學之源---用「觀象」構建通向和諧世界的思維通路一.世歷三古,人更三聖《易經》是中華民族「群經之首」,它不僅居儒家「五經」之首,還位道家「三玄」之冠,中國本土化的佛學——禪宗與之更是關係緊密。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援易為說,古為今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易學文化的本質——易道所構成的核心思維是中華文化最穩定的內涵,是國學的靈魂。易是儒道禪三家共同的源頭活水,故體認傳統文化當自《易經》始。自從伏羲「一畫開天」,世歷三古,人更三聖,始出《易經》,這三聖便是:始創八卦的伏羲氏,演六十四卦的周文王,作易傳的孔夫子。為追溯國學思維的源頭活水,親身領略伏羲氏、周文王、孔夫子三位聖人留給子孫後代珍貴的精神財富,本文將循著三位古聖的步履,探訪易道之源,尋究國學之根。所幸歷史,我們所能說者,確實在三位聖人曾經活動過的地方留有遺迹而又與現實相聯。下面就讓我們到易道文化的發祥地——天水,淮陽,安陽,曲阜四處實地考察,深刻體認聖人賦予我們的東方智慧,獲得易象感悟,修鍊和諧思維,證得元亨之樂!二.伏羲氏創八卦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天水位於黃河支流渭水上游,取「天一生水」之意,又有「天河注水」之說,是創世英雄伏羲氏的誕生地。天水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的卓越地位,可以讓我們領略民族之根、文化之源的無窮魅力。據西漢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所引,太昊伏羲氏姓風,他的母親華胥氏踩在雷澤的巨人腳印里而孕育了他。他誕生在成紀古城,就在今天的天水一帶。伏羲氏生而有聖德。上觀天象、下察地理、中通人事、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創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他是華夏文明的始祖,居三皇五帝之首。卦台山,又名伏羲畫卦台,為甘肅省一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伏羲氏始創八卦之地。此台山勢奇特,形若龍首,渭河水由西向東,蜿唌流過。南北兩山,若抱若合,恰似一幅天然太極圖。伏羲氏於此,入靜觀象,妙悟八卦。史載古台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大地灣出土文物證實我們的祖先生長於斯,中華民族有八千年文化史已毫無疑問。而傳統所說的五千年華夏文明史,是從炎帝黃帝算起。伏羲文化向世人宣告:華夏文明史增加了三千年。天水市內現存有建於明代的全國最大最早的伏羲廟,越來越多的龍的傳人來這裡體認華夏人文始祖伏羲氏「一畫開天」的哲學之思,這裡是國內外華夏子孫祭拜伏羲氏,尋根問祖的聖地。卦台悠悠,渭水流長,羲皇古廟,翠柏蒼蒼。紀念伏羲文化的卦台山、伏羲廟是天水的兩大名勝,也是先秦文化發祥地,被稱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成紀古城之美,深深地震撼著每一個走近她的人。在籍河水邊,也許是由於伏羲古易的功德感召,儒道禪三家合流,伊斯蘭教、基督教和諧共生,構成了一副世間少有的由伏羲廟、孔廟、學士古民居、玉泉觀、南郭寺、清真寺和小教堂共同組成的「和諧」景象。

如果說天水是不朽的「羲皇故里」,淮陽則以「羲皇故都」而聞名。當年太昊伏羲氏率領部族從甘肅天水沿黃河東下,在這裡擇水而居。伏羲女媧於此正姓氏,取火種,定官制、造契書、創樂器,教民做漁網,習漁獵,以充民用,養六畜,以充庖廚,定男女婚嫁之制,革男女無別之俗….這裡是伏羲氏治理天下,開啟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伏羲氏在此建都,後人建陵以祭之,曰太昊陵,被譽為「天下第一陵」。河南淮陽,現存中國最大的古帝王陵園,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帝王陵園,此處可品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賞歷代帝王稱為「開物成務」之風水寶地。親游中華民族的母親湖--龍湖,感悟華夏文明及龍的圖騰,探源中華民族稱為「龍的傳人」。相傳被稱為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的孔子曾三次來陳(淮陽古稱),在這裡著書講學長達四年之久,為儒家學說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留下了「陳蔡絕糧」的千古佳話。有人說,中國的歷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淮陽。今天遊覽歷史文化名城——陳楚故城,你會感到那巍峨雄偉的古建築群太昊伏羲陵,不僅是河南人民的自豪,更是中華民族的自豪;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奇蹟,更是世界文明的奇蹟。倘若淮陽風情餐後夜遊龍湖,碧水倒映出中華民族數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這裡有蒲有荷有靈龜,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俯拾皆是。畫卦台、弦歌台等名勝古迹散落在湖濱,彷彿步入了伏羲文化的長河。在中華文化歷史長河中,《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這是一泓歷史之水、文化之水、神奇之水、和諧之水。《易經》用源頭的那一泓清泉,聚成奔涌不息的生命之水,匯成了悠悠八千年的中華文明。三.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奠定易道基礎,推動易學發展的「三聖」,指上古時代的伏羲氏,中古時代的周文王和下古時代的孔夫子。伏羲氏所創八卦,由周文王推演成六十四卦,而他當年演易的地方,稱殷墟,既今之安陽。殷墟是商朝古都,甲骨文的故鄉,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文王拘而演《周易》」之地,周文王姬昌被商紂王囚在羑里城(當時的國家監獄)七年,他效法天地之道,潛心研究,將伏羲八卦演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河南安陽古迹眾多,漫步羑里城,緬懷周文王的人們會轉「八卦陣」。八卦陣是按照文王八卦方點陣圖設計的。相傳是姜太公按照九宮八卦方位和五行生剋原理布成的作戰陣。或許您還可以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象思維中感悟到文王拘此而演周易的奧義。周文王所演周易,展現了易經在周朝的原貌。周易發祥地---羑里城裡文物修繕之後,文王演易台,文王易碑,演易坊遺址,吐兒冢,姜太公封神館,八卦陣等古迹成為舉世聞名的弔古憑今的著名遺址。歷史是消失的過去,又是沒有完全消失的過去。因為歷史還與現實千絲萬縷地發生著聯繫,還在一定程度上隱身地活在現實之中。正如演易台上發憤治學的文王塑像,好像在無言地傳遞著一個訊息:周易不是江湖的街頭算卦,他痛惜自己潛心研究的成果地被僵化為算命工具,而其中蘊含的宇宙的大規律大法則正期望別具慧眼的後代子孫,能夠穿越歷史迷霧,還原易道的原創性哲思罷。微風中,徜徉於以周易卦爻辭作為家訓的「中原皇都」馬氏莊園,實在給遊人一個巨大的驚嘆。在這個建於清朝的深宅大院中,主人用了整整一面牆等寬的屏風來展現周易第三十七卦「家人」卦的原文原貌。它以宏偉的氣魄及豐盛的文化裝飾,再現了隨著時代變遷,易道文化明理而致用的功效。流連殷墟原貌,盡攬古都風情,莫不在低聲緬懷周文王的豐功偉績。難怪孔夫子說「道」在「日用而不知」,如果我們今天能夠通過了解聖人的事業而從中觀見了易道,正是以知日用而知「道」。這個道正是「易」之「道」。

四. 孔夫子作易傳提起大哲學家和大教育家孔夫子,人們會聯想到有部名冠儒家 「四書」 的《論語》,記錄了他的思想。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儒家「五經」系統之中,孔夫子撰寫了《易經》的傳文部分,這就好比給《易經》插上了翅膀,使它由一部卜筮之書升華為哲學著作。狹義的《易經》僅指文王六十四卦的卦爻辭(周易古經)。廣義的《易經》不僅包括經文部分,還包括傳文部分(周易大傳),即孔夫子所作的《繫辭傳》(上,下)、《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又稱十翼。《易傳》為孔子晚年所作,並親筆為上古時代的聖人伏羲氏作傳以敘其「觀象」方法。夫子超拔之處在於,他並沒有停留在《易經》的卜筮功能上,而是更多地關注其道德因素,並為自己一生弘道生涯上升到儒家形而上學體系的建立。孔夫子五十以學易,樂天知命,參透人生。應該說,正緣於這一部《易傳》,儒家最高終極的本體得以顯現。因此儒家修養的形象,一下子豐滿起來,與道家的修鍊,禪宗的修行一樣,以一種訴諸內心直覺的「象思維」,予後人以篤定的信心。曲阜是中國古代東方文化中心,儒家文化發源地,上古三皇五帝中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活動蹤跡。孔子在此為《易經》作十翼加以詮釋,《易傳》中揭示的「彌綸天地」的易道為儒家的性命修養提供了最終的形而上學依據。在山東曲阜,孔子出生地尼山,依舊保留著「夫子洞」,流連於林野丘峰,這裡風景獨特,可逐一觀看"尼山八景"。到此地者,必參拜「三孔」聖地——孔府、孔廟、孔林,感悟孔子作易傳的易道之思。杏林前傳來陣陣誦經聲,「假吾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猶如孔夫子再現,在精講孔門義理,教授體證孔門心法的功夫。孔夫子之道盡在易傳矣。在孔府南臨,有全國唯一的四星級儒家文化主題酒店(闕里賓舍),可觀賞儒家六藝表演。你還可獨步半壁街,覽古建風情;穿「陋巷」,體顏回之樂。這裡向人們展示了儒學文化發源地的風貌。曲阜之旅,是珍藏和緬懷古聖先賢的留給子孫後代最珍貴的精神財富的悟道之旅。

五.觀象:會通儒道禪醫武的思維通路——我的國學觀首先,以一顆殷重、虔誠的心深深地感恩將東方的智慧賦於我們的歷代古聖先賢,我的感悟主要有三點:(一)、學習傳統文化的入門處是體認"象思維"《易經》是中國人的第一經典,第一哲學,第一智慧.來自不同時代的三位聖人的同一縷思維曙光為悠悠八千年華夏民族的文化點燃了薪火。這縷曙光就是易道的獨特思維--「象思維」。它,開啟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燦爛文明。易道之思不僅僅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原創的心智模式,其顯現的「象思維」智慧構築了中華文明最基本的特徵和最本原的方法!我們的古聖先賢,伏羲氏、周文王和孔夫子從不同時空維度創立和豐富了易道的精神,對易道之象作直覺體悟之觀,妙悟易道觀象心法,留給後人以「象思維」視野下的中國智慧。「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是《四庫全書》對它的評價,那麼「易道」到底是什麼呢?「象思維」對我們的事業和生活又能帶來多大的幫助?在今天,對我們的社會又將起到怎樣的作用呢?要想了解「易道」從而掌握並運用它成就我們的事業與生活,和諧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就需要回歸到東方的「象思維」中來,開啟潛藏在每一個中國人意識深處的智慧密碼,而非憑藉西方的邏輯思維方式。「象思維」作為動態整體直觀的悟性思維,最富於原創性並且比概念思維更為本原。用概念思維可以透徹解讀西方形上學經典,卻未必能透徹解讀中國諸家經典.中西在思維方式上不同,主要表現為最高思想範疇,其性質根本不同。西方是理性的邏輯概念思維方式;而中國表現為悟性的隱喻的「象思維」方式。重新打開被西方中心論長期遮蔽的"象思維",是把握中國傳統經典本真的需要."象思維"是人類最本原的思維,是前語言、前邏輯的思維,又是富於原創性的思維.語言邏輯都經過"象思維"孕育而產生.「軸心時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中國語言文字與西方語言文字在符號化中走著不同的道路。西方拼音文字表現為左腦優勢。中國的漢字仍然保有象形性根基,表現為左右腦均勢。所以「象思維」是人類所共有的本原性思維,人類後來文明中的一切創造都萌芽於其中。對現代國人而言,「象思維」不僅可以激發靈感,還是創新的源泉.(二)、「觀象」是回歸國學之源的修鍊方法中國文化的特殊性在於語言文字和邏輯產生之後,由於其語言文字在符號化中仍然保留象形性根基,以及在國學源頭《易經》中,把中國成熟的思維方式顯示為"觀物取象"和"象以盡意",這就使得中國易、醫、武、儒、道、禪經典都主要是"象思維"產物.「國學」始於「象」,源於「象」,沒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維------觀象(右腦潛意識訓練)的體悟,就無法升起對傳統文化本質內涵和基本特徵的認識。換而言之,如果我們不能了解古聖先賢實證的境界,無論是儒家的,道家的,醫家的,武家的,還是禪宗的經典,在那個時空狀態下,我們的祖先是在高度右腦「象思維」狀態下因感悟而創造的,仍依靠我們有限的左腦思維方式(非中國人之特色,實西化教育後天而為)去詮釋我們的原典,不僅不可能回歸和真正把握經典的本真,反而會與古人之心相隔千里,而且這種對西方主流思維方式的依賴會分裂我們的「天人和諧」之美.我個人的比喻是,這就好比是讓中國人用刀叉吃餃子一樣彆扭,那個餃子,從餡到皮,它是和合的,無需用刀叉去分割.而基於這樣的"內容",最完美的形式是用筷子,一陰一陽去合住它.保和,太和的思維是我們培育悟性和推進原創的動力。觀象---用象的方法來思考(象以盡意)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本原方法.國學乃內省、內證、內修、內觀之學,直覺、動態、整體、感悟,用象的思維觀察世界,用象的思維解決我們身心靈的問題:只要循著洗心->養心->正心->靜心->明心的次第去修鍊,就不會入國學之寶山卻空手而歸.(三)、「觀象」具有融貫古今,會通中西的品質「易道」是「易貫儒道禪醫武,道統天地人心靈」的簡縮。這個「道」是「易」之「道」,落實在「修心開智」上。伏羲氏、周文王和孔夫子三聖穿越時空,以觀象思維匯通易道,是中華民族修心開智的點燈人。「觀象」的修鍊是要我們開智慧,即修心開智,修證中華八千年歷代古聖先賢流傳下來對世界,對社會,對家庭的生命哲學。《易經》本具的智慧是引導所有有緣接觸它的人親身實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易道精神,真正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質!實踐生命的修鍊:健康——快樂——智慧,要達到這個境界,知易行難,需要我們效法古聖,以身心性命的修證,在自己內心的最深處點燃光明,照亮我們本具的潛能!如果說儒道禪醫武互補的結合點在「象思維」,那麼易貫儒道禪醫武的貫通點就在於「觀象」的修鍊方法!「觀象」指開發中國人主流文化基因,回歸原創的、動態的、整體的、直觀的悟性思維的方法.在這裡,現象和本質是完美的結合,時空一體,心物一元,是超越了思維的「象」。我們在具備了中國傳統文化修養的同時,可通過自身努力打破中西的思維界限而求得會通。西方形上學理念從亞里士多德開始,顯示為實體性、對象性、現成性.而中國的太極、道、心性、禪則顯示為動態整體的非實體性、非對象性、非現成性.把握實體,需要把握主客二元,用理性的邏輯的概念思維,如定義、判斷、推理等;而把握動態整體或非實體的太極、道等,則需要天人合一,用悟性的隱喻的詩意聯想的"象思維"。歷史的經驗教訓是,在我們打開邏輯概念思維這扇窗戶時,卻錯誤地關閉了"象思維"這扇窗戶.今天,在我們重新打開"象思維"之窗時,決不是要把邏輯概念思維之窗關上.我們應記住明代哲人徐光啟的箴言:"會通以超勝"."象思維"的研究不僅對於中國思想文化振興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具有融貫古今與會通中西以推進思想文化創新的廣闊前景。易和書院以「國學管理,修心開智」為己任,專註於開拓、發揚東方傳統文化價值理念,融會貫通中華傳統智慧在現代管理中的應用,以深具實效性和持續性的產品服務於快速成長的個人、企業、政府部門及非盈利性組織。中西思想文化核心問題是「象思維」與邏輯概念思維會通的問題。「會通以超勝」的文化觀,不僅適合中國,而且具有普遍意義。會通不是一方取代另一方,而是促使兩種思維方式、兩種精神境界有機地連接起來。我們所為正是幫助人們開放身心,體悟真理,實踐道法。一旦我們通過調伏自心而止息概念性的思維,才有可能回歸原創性的象思維,我們才會本真地體認到心性。惟如此,所有修持和創造才可能趨於正道。(四)、「觀象」思維的修鍊,是構建通向和諧世界的思維高速通路"象思維"的淵源上溯到古代三聖,伏羲氏、周文王和孔夫子都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在現實中我們似乎在疑惑——我們現在已不存在聖人們在過去經歷的那樣一種高度(右腦)象思維發達的狀態,但這絲毫不能影響到我們現在體認國學的精神與作用!通過體認國學的精神,古聖顯現的是一個完滿境界,如以兩字統之或可謂「陰陽」,如以一字統之或可謂之「和」。這種信息無時無處不存在。所以我們讀經研經的時候那樣的一種虔誠,對古聖先賢的那樣的一種尊敬,逐漸的我們的身心會遠離浮躁與粗猛。對國學修鍊的認識和感受,隨著內心的清靜,我們愈接近「潔凈精微」(孔夫子語),愈可以接收到這種微妙的信息,直至超越現象存在的感受,開啟本質境界的感悟,這也許就是「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境界吧。在誘發回歸生命潛能的過程中需要我們堅持作「觀象」思維的訓練,我理解依據象思維的生命潛意識良能與人相處,來指導自己的身心,把我們身心靈上面那些負面的信息全部去掉,即是用功。「觀象思維」訓練的收益首先表現在自己的身心是十分和諧快樂的,也就是身體健康,心情愉悅,直至開啟生命的智慧,能夠產生實實在在的力量和作用。易經有卦象洗心(聖人以此洗心)之說,直至修鍊至「潔凈精微」的高能生命體,就需要藉助象思維的獨特表達系統,也就是要依據國學的思維去表達,而不是用以往左腦的邏輯思維判斷推理。易為國學之源,和為民族之魂。願我們大家都能通過修鍊國學之象思而明慧。寂然不動常觀自在,感而遂通永放光明.以"易"之「象」的修鍊來和諧身心,和諧社會,以中華文化促進世界文化的和諧進步,和平發展,這是國學的歷史使命.原文發表於全國性學術內刊《和諧中國》雜誌2008年第一期,修改於赴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期間,彩色文字部分為修改時所加作者簡介:馬仙蕊(明心居士),2004年創辦易和書院,是「國學培訓」事業的首創者.通過英國商務部組織的「項目管理王者認證」,她還是國際行為解析職業培訓師。被稱為當今國內唯一兼具國學實修體驗與國際權威管理認證於一身的國學管理培訓師.
推薦閱讀:

自由島:社群思維 大數據支撐,助力健身房打造先進管理體系
中醫思維本質探源
汶川大地震後的日本思維
論語漫讀: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缺乏邏輯思維
張蒼:皮膚病的中醫臨床思維

TAG:思維 | 世界 | 國學 | 通路 | 和諧 | 回歸 |